「再累也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對孩子成長的傷害,蠻現實

2020-09-18 小雪媽媽育兒經

前兩個星期,我們這邊學校紛紛都開學了,表姐也把兒子送去了寄宿學校,7歲的男孩一年級就開始寄宿,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打了五次電話哭了5次,孩子回到家後也沒有了平時的歡聲笑語,離別時的樣子讓人看著心裡難受。

現在很多孩子早早就開始住校,家長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花了錢從小學開始就讓孩子寄宿,看似能夠鍛鍊孩子心性和自主能力,但危害也是相伴相行。

「再累也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對孩子的成長的危害

白巖松大家都比較熟悉,是一位非常優秀資深的媒體人、主持人,他主持的節目受到很多人喜歡,其博學多識、對問題深度的剖析,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也被人稱讚。

在某次節目中,當白巖松被問起「你會讓你的孩子走讀,還是住校呢?他的回答毫不猶豫:當然是走讀,無論我和妻子工作多麼忙多麼累,都會讓孩子在家裡好好學習,好好睡覺,陪伴他成長。

父母是孩子成長中最終的人,有父母陪伴長大的孩子,能夠享受到更多的溫暖和家庭的溫馨,而過早的寄宿遠離父母,可能會遭受到成長中的一些危害。

寄宿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的危害!

第一,校園霸凌

郭敬明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讓很多家長看到了真實的校園霸凌和冷暴力,這種傷害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

從小缺乏安全感、性格孤僻的孩子,很容易遭遇惡意的校園霸凌。在作惡孩子眼中,他們只是當做惡趣味,以欺負別人換取自己的玩樂,對受害同學身心造成了深深地傷害。而這種孤立和嘲笑,很容易感染其他人,如果同學都帶上了有色眼鏡,這種冷暴力傷害甚至比動手打人傷害更深。

第二,缺乏安全感

身邊有個女性朋友,上五年級時時父母工作忙,把她送到外地的一所寄宿學校,在那裡她遭遇了語言不通,老師上課講當地土話;舍友不友好,合起夥來孤立外地同學,私下偷偷哭了好幾次,最後毅然決然自己提著行李,誰也沒說坐了六個小時大巴自己回家了。

從小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很容易丟失掉安全感,長大後有的看似外表堅強,但是內心卻很柔弱。孩子最好的成長,應該是快樂的校園生活,溫馨的父母陪伴。而那些過早寄宿的孩子,缺乏了父母的陪伴和溝通,情感也就會慢慢流失,親子關係變得冷淡。

第三,性格內向的孩子,和舍友相處是個大難題

一個宿舍裡普遍住了6個左右的孩子,並非每個孩子之間都能相處的來。這就好比大學女生宿舍6個人,結果有7個討論組一樣,也存在勾心鬥角。有的同學性格強硬、有的同學性格內向,難免在會在某些訴求上發生矛盾。

最明顯的,一個同學喊不要說話了困了要睡覺,另一個同學覺得沒事找事,絲毫不顧及繼續大聲喧譁,而性格內向的孩子就很容易吃虧,一昧的妥協換來對方無限制的侵犯,身心都會遭受到傷害。

家長想要孩子寄宿,鍛鍊孩子自主能力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也要有個年齡限制,小學的時候父母高質量陪伴,給足孩子安全感,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等到初中之後,問題就沒有那麼大了,但是家長還是要留心孩子校園生活,避免遭遇校園霸凌。

最後,你怎麼看待寄宿這個問題?

我是小雪媽媽,一名90後寶媽,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帶給孩子的傷害,很現實
    這篇文章深深觸動了廣大父母的心,現在多數中學孩子都是住校,父母忙的孩子甚至從小學就開始了寄宿生活。整天忙碌的父母只顧著給孩子送吃的用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卻對孩子寄宿的真實生活一無所知。白巖松談寄宿帶給孩子的傷害,很現實白巖松是我國一位比較知名的主持人,曾主持過《新聞1+1》、《新聞周刊》、《東方時空
  • 「再累也不能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傷害了孩子,家長:很對
    文/璇璇說育兒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會將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因為很多家長會為了讓孩子學會獨立,或者為了減少孩子帶給他們的壓力,就將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去管理,其實寄宿學校對孩子的成長並不帶來的都是好處。白巖松說出了寄宿的傷害,家長:真實白巖松是我國一位央視的著名主持人,也是中國內地的記者作家,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
  • 「打死我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對孩子的傷害,令人心疼
    >在他看來,孩子住校會產生一系列的不良影響。雖然自己也強調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他甘於吃苦,但是住宿並不是很有必要。如果孩子在家堅持收拾家務,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飲食、健康、甚至是學習都能有所保障。或許白巖松的觀點過於尖銳,甚至於否定了寄宿制度的優點,但是爸爸媽媽可以辯證看待,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種方法。
  • 「再苦也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危害,這3類孩子不適合寄宿
    「再苦也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給娃的傷害,讓人非常心疼這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了白巖松和妻子針對孩子寄宿的問題,明確表態說:「我和妻子再苦,打死也不讓孩子住校!」同時,也對寄宿可能會對孩子產生的關於心理層面的壓力、身體層面的傷害和學習層面的傷害。從這一方面來看,寄宿生活對孩子來說確實是一件容易造成傷害的事情。但是,寄宿生活對孩子來說也不全然是傷害,對一些孩子來說它反而有好處。
  •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的話,揭開寄宿學校的現實危害
    前段時間知乎的一則「我後悔讓孩子住校」文章的走紅,更是讓許多父母心裡惴惴不安:難道讓孩子住校真的是害了孩子嗎?「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一席話,揭開寄宿學校的現實危害說到白巖松,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的話,揭發寄宿學校的現實危害
    動物都明白的道理,有很多人卻不理解。」尹建莉說過,過早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對孩子的心靈會造成一生都難以彌補的創傷,就等同於成年人的喪親之痛。尹建莉認為讓大學之前都不應該讓孩子住校,越小越反對。「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一席話,揭開寄宿學校的現實危害白巖松大家都知道,央視著名主持人,播報風格輕鬆詼諧,思想觀點入木三分。這樣的他在育兒方面也是頗有見地。
  • 「我決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坦言寄宿給孩子的傷害,講得很真實
    諸位家長們翹首以盼終於迎來了9月份開學季,不少新生們紛紛入校,而就在這時,家長們雖然擺脫了家中孩子的&34;,卻又要面對另一大&34;,那就是該不該給孩子辦理住校?白巖松曾在一次節目回答過,面對對方的提問,白巖松思考了一會兒便直言:&34;緊接著他就做出了一系列的分析,向眾人坦言寄宿生活將會給孩子帶來的傷害,雖然言語很是直白,但內容卻十分真實。
  • 「再苦也別讓娃住校」,白巖松自述三大理由,寶媽卻吐槽現實可悲
    在參加訪談節目的時候,白巖松也曾提及過對兒子的教育,直言夫妻倆再苦再累,也不會讓孩子去住校,自述原因有三:寄宿影響孩子心理髮育,孩子的心理還未成熟,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早戀、拉幫結派、打架鬥毆,尤其是對男孩子存在一定危險。
  •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制傷害,背後原因很現實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這個時段,家長們對於孩子,看不見管不著。甚至不知道孩子們每一天在學校裡,會經歷怎樣的事情。有時候,孩子們對於家裡的牽掛、同學的相處,都是他們的一大難題。所以,許多家長考慮到這一點,就對於送孩子住寄宿學校,產生了異議。白巖松甚至提出了一個觀點:打死也不會讓孩子住校。
  • 白巖松痛批學校寄宿:「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背後原因很現實」
    另一方面是出於孩子的原因,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特別是小城市或者農村的孩子,被送到寄宿學校的孩子肯定是那些不怎麼愛好學習,可能還會打架逃學的孩子。這是屬於家長管不了,正常學校管不了,被強行送到寄宿學校上學,實行封閉式管理的一種方法,這類孩子大多叛逆難管教
  • 白巖松:再苦都不讓孩子住校,背後原因很現實,真相引人深思
    現在開學了,很多學生返回學校過上了集體生活,初中寄宿生很普遍,有的私立學校,甚至從小學就開始寄宿。讓孩子寄宿的家長,一是工作太忙,沒時間照顧孩子,二是希望孩子能早點學會獨立、融入集體生活。白巖松認為:培養和教育孩子本來就是家長們的責任,這麼早送孩子住校
  • 「再苦也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對寄宿制的看法,值得家長深思
    「我和妻子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對寄宿制的看法 主持人白巖松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不過,他除了主持人的身份以外也同樣是一名家長,面臨著孩子上學的選擇問題,而他在這方面也有獨到的見解。
  • 白巖松:「生活再苦也不讓孩子住校」,住校帶來的傷害,我很清楚
    ,關於不建議孩子住校這件事,我很有發言權。關於寄宿學校這件事,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也曾公開表示過抵制,在一次節目中,當談及孩子的教育問題時,白巖松就曾明確的表示,「我和妻子過得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這給孩子造成身心傷害幾乎是不可修復的。2)冷暴力孤立如果說上面的校園暴力給孩子帶來的主要是身體傷害,那麼冷暴力孤立帶來的傷害就是從內心和心理上的。喜歡拉幫結派的孩子往往會對那些內向、獨行的孩子產生孤立。有意無意中都會對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傷害。
  • 白巖松:「日子再苦也不讓孩子住校」,住校帶來的傷害,我很清楚
    這位母親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孩子每天都打電話說想家,每次打電話都哭,就連周末回家也沒有了往日的歡聲笑語。 記得我小的時候是從6年紀也就是初一就開始在學校裡生活,每周六中午放學回家,周日下午就要再回學校。在家裡還沒待熱乎就要返校了,當時也挺不喜歡這樣的。剛開始的一個月確實有點不適應,老想著回家,班級裡有的女生直接在課堂上哭了,就是因為想家。
  • 寄宿學校好還是不好?白巖松:「再苦也別讓孩子住宿」
    他們覺得寄宿制學校很大程度上會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而青少年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整個心理發展成長期中不可彌補的遺憾。 關於寄宿制學校好還是不好,著名主持人白巖松的回答是:「打死我也沒讓我的孩子住宿。無論我和妻子工作多麼忙多麼累,都會讓孩子在家裡好好學習,好好睡覺,陪伴他成長。」白巖松的這段話其實反映了很多現實的問題。
  • 白巖松:「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讓孩子住校」,其中的傷害不容小覷
    白巖松:「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讓孩子住校」白巖松相信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關於住校的問題,白巖松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明確的表面出來: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要讓孩子住校的看法。認為住校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並沒有家長表面上想的那麼好。
  • 白巖松稱「再苦也不讓娃住校」,寄宿制對孩子的傷害,父母要知道
    但寄宿學校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卻並非是一件好事。,工作得有多累,他們都會每天去學校接送孩子上下學,目的就是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了解孩子,關注孩子的成長,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寄宿學校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於孩子學習效率的提高,讓孩子更早地學會獨立,也能夠有更強的適應能力。但是,寄宿學校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父母們可千萬不能忽略。
  • 再苦再累也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對孩子的傷害,家長要慎重
    然然每天晚上睡覺都是帶著眼淚睡去的,生活老師很擔心,進行開導效果也不明顯。另外的問題就是然然不會自己疊被子不會自己洗內衣襪子,也不會扎頭髮!每天然然內務都是最亂的,寢室衛生因為然然也扣了不少分,室友也開始對然然抱怨了。就這樣下去然然越來越不開心,最後終於在一個周末,然然不想再回到學校了,他不要離開家,哭得很傷心。
  •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一番話,揭開寄宿學校的危害
    作為央視的主持人,白巖松一向言語犀利,見解獨到,在討論到孩子學習是否應該住校時,他明確表示了自己的觀點: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而且這也得到了妻子的共識。 尹建莉,著名的育兒專家,她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和白巖松是一樣的。對於有的家長美其名曰讓孩子住校,能夠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尹建莉直接表示與其這樣,不如直接把孩子送去孤兒院。
  • 白巖松:再難也不讓孩子住校,3種看不見的傷害,讓孩子沉默
    導語:寄宿學校是很多家庭不得已的選擇,畢竟住校,能讓孩子不用長途跋涉地趕著上學,或許能多休息一會兒,養好精力。但知乎有個家長卻提出:如果能重來,打死也不讓孩子住校。孩子住校有什麼問題呢?孩子住校也分年紀,三種隱性傷害,讓孩子沉默住校是要分情況的,比如說大學生,大部分都是住校,五湖四海的同學,集中到一個大學,不住校,難道天天跑飛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