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個星期,我們這邊學校紛紛都開學了,表姐也把兒子送去了寄宿學校,7歲的男孩一年級就開始寄宿,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打了五次電話哭了5次,孩子回到家後也沒有了平時的歡聲笑語,離別時的樣子讓人看著心裡難受。
現在很多孩子早早就開始住校,家長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花了錢從小學開始就讓孩子寄宿,看似能夠鍛鍊孩子心性和自主能力,但危害也是相伴相行。
白巖松大家都比較熟悉,是一位非常優秀資深的媒體人、主持人,他主持的節目受到很多人喜歡,其博學多識、對問題深度的剖析,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也被人稱讚。
在某次節目中,當白巖松被問起「你會讓你的孩子走讀,還是住校呢?」他的回答毫不猶豫:當然是走讀,無論我和妻子工作多麼忙多麼累,都會讓孩子在家裡好好學習,好好睡覺,陪伴他成長。
父母是孩子成長中最終的人,有父母陪伴長大的孩子,能夠享受到更多的溫暖和家庭的溫馨,而過早的寄宿遠離父母,可能會遭受到成長中的一些危害。
第一,校園霸凌
郭敬明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讓很多家長看到了真實的校園霸凌和冷暴力,這種傷害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
從小缺乏安全感、性格孤僻的孩子,很容易遭遇惡意的校園霸凌。在作惡孩子眼中,他們只是當做惡趣味,以欺負別人換取自己的玩樂,對受害同學身心造成了深深地傷害。而這種孤立和嘲笑,很容易感染其他人,如果同學都帶上了有色眼鏡,這種冷暴力傷害甚至比動手打人傷害更深。
第二,缺乏安全感
身邊有個女性朋友,上五年級時時父母工作忙,把她送到外地的一所寄宿學校,在那裡她遭遇了語言不通,老師上課講當地土話;舍友不友好,合起夥來孤立外地同學,私下偷偷哭了好幾次,最後毅然決然自己提著行李,誰也沒說坐了六個小時大巴自己回家了。
從小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很容易丟失掉安全感,長大後有的看似外表堅強,但是內心卻很柔弱。孩子最好的成長,應該是快樂的校園生活,溫馨的父母陪伴。而那些過早寄宿的孩子,缺乏了父母的陪伴和溝通,情感也就會慢慢流失,親子關係變得冷淡。
第三,性格內向的孩子,和舍友相處是個大難題
一個宿舍裡普遍住了6個左右的孩子,並非每個孩子之間都能相處的來。這就好比大學女生宿舍6個人,結果有7個討論組一樣,也存在勾心鬥角。有的同學性格強硬、有的同學性格內向,難免在會在某些訴求上發生矛盾。
最明顯的,一個同學喊不要說話了困了要睡覺,另一個同學覺得沒事找事,絲毫不顧及繼續大聲喧譁,而性格內向的孩子就很容易吃虧,一昧的妥協換來對方無限制的侵犯,身心都會遭受到傷害。
家長想要孩子寄宿,鍛鍊孩子自主能力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也要有個年齡限制,小學的時候父母高質量陪伴,給足孩子安全感,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等到初中之後,問題就沒有那麼大了,但是家長還是要留心孩子校園生活,避免遭遇校園霸凌。
最後,你怎麼看待寄宿這個問題?
我是小雪媽媽,一名90後寶媽,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