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量用食品添加劑是食品不合格首因,福州整治食品非法添加行為
記者近日從福州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自7月在全市開展的食品生產環節非法添加專項整治工作收到良好成效,有兩家企業因超範圍、超限量使用添加劑被處罰。
兩家企業各被罰款5萬
福州市倉山區富得旺食品有限公司、福清市江陰祥林食品加工坊因涉嫌在食品生產過程中超範圍、超限量使用添加劑,均被罰款5萬元並沒收非法所得。
經抽樣檢驗,福州市倉山區富得旺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肉鬆卷和奶酪蛋糕,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防腐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佔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項目不符合GB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要求,檢驗結論為不合格,復檢後仍為不合格。福州市倉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該公司處以罰款50000元,並沒收違法所得600元。
此外,福清市江陰祥林食品加工坊生產的鮮麵條,經檢測,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苯甲酸及其鈉鹽(以苯甲酸計)項目不合格。經查,該食品加工坊共生產不合格食品貨值金額合計1348元,獲違法所得272.8元。且在採購食品、食品添加劑時,未建立進貨查驗和食品銷售記錄。福清市市場監管局依法處以罰款50000元,並沒收違法所得272.8元。對未建立進貨查驗和食品銷售記錄的行為責令改正,給予警告。
添加劑超限量是不合格首因
省市場監管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長期以來,超限量用食品添加劑都是不合格食品的首因,去年全省抽檢的食品中涉及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樣品有109批次,佔不合格食品總數的20.1%,居首位。
而在市場監管總局官網上有這樣一條信息:2019年第二季度,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共完成並公布635151批次食品(含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劑)樣品監督抽檢結果,檢驗項目全部合格的619591批次,不合格的15560批次,總體不合格率為2.4%。其中,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佔不合格總數的25.6%,也是居首位。
食品專家認為,適量合法的食品添加劑本身是安全的,一般不會產生毒害性。一旦超過安全限量和規定範圍,食品添加劑也可能變成有毒物。而隨之帶來的危害可能是長期的、潛在的,甚至是當前檢測技術所無法檢測的,消費者往往難以舉證。
福州市市場監管局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經過一個多月的專項整治和集中抽檢,超範圍、超限量使用添加劑的問題得到改善,目前只有極小部分的小型加工作坊因沒有辦照或不時更換場所而游離在監管之外。他提醒廣大消費者,不要購買路邊攤無證經營的食品,如發現可及時撥打12315舉報或投訴。
(記者 朱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