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的糖尿病患者人數約為1.14億,在過去的十年中糖尿病的發病率增長迅速,原因和人口老齡化、城市化、肥胖症、飲食變化、活動減少等原因有關。
由於糖尿病需要定時監測血糖變化,而自我血糖監測往往是快速簡單易行的方法,主要就是通過檢測手指的毛細血管的血糖,來反映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功能受損情況以及相關治療效果。
在進行測血糖時一般選擇左手無名指指尖兩側皮膚較薄處進行採血,原因是右手作為習慣用手,更適合拿取採血筆,而食指和中指是功能手指,平時使用機率較多。
為何選擇手指進行採血?
因為手指的毛細血管較為豐富,而且不會由於血糖變化較快而產生滯後現象,而其他部位可能因局部血流不同和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率不同,而產生測量偏差。
不同時間段測血糖,效果不同
測量空腹血糖以及餐前血糖有助於發現低血糖情況,而測量餐後兩小時血糖,則能夠很好的反應進食以及降糖效果,測量睡前血糖則有助於指導加餐,防止夜間低血糖。
當測量的血糖值超過這兩個數字,即可確診為糖尿病
健康狀況下,空腹血糖的正常值:全血血糖為3.9~6.1mmol/L,血漿血糖為3.9~6.9mmol/L,當兩次測定空腹血糖大於6.7,血漿血糖大於7.8,即可確診為糖尿病。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糖尿病?
肥胖是誘發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而保持正常體型,避免肥胖的產生,能夠大大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
而想要避免肥胖,主要通過兩個方面,飲食以及運動。
首先在飲食上
避免熱量攝入超標,儘量選擇低糖、低脂、低鹽、高纖維、高維生素飲食,就是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吃穀物粗糧,烹飪方式儘量選擇蒸煮,少進行煎炸,每餐做到7~8分飽。
其次在運動上
保持一定量的運動能夠促進脂肪燃燒,避免脂肪在體內囤積,而想要避免肥胖,就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建議每周進行3~5次有氧運動,每次不少於30分鐘,為了有助於習慣的養成,應選擇適合自己或者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
最後就是戒菸戒酒,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