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卡內曼諾貝爾經濟學獎理由:將心理學研究應用於經濟學

2020-11-09 伐檀小書娘

1934年,丹尼爾·卡內曼(Daniel Kahneman)出生於巴勒斯坦的特拉維夫市,在法國巴黎長大。20世紀20年代早期,丹尼爾的父母從立陶宛移民至巴黎。丹尼爾的父親在一家大型化工廠擔任研究部門的負責人。懷孕的母親前往特拉維夫看望家人,在那裡生下了丹尼爾。

獲得諾貝爾獎後,丹尼爾·卡內曼回憶說,儘管父母很喜歡法國和法國文化,但他們從未在法國紮根,從未感到踏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於1940年佔領了法國,全家謹小慎微的小日子也宣告結束。卡內曼用經濟學家特有的方式回憶童年:資產負債表顯示,1940年家庭經濟狀況急轉直下,首次出現虧損。

小卡內曼根據德國佔領者的規定,穿上貼有黃色"大衛之星"(一顆六角星,古老的猶太符號)的衣服,驚恐地躲避著巡邏的德國士兵。從大人們的談話中,他知道了人有好壞之分,即使最好的也遠非完美,而最壞的也不一定絕對邪惡。

簡言之,他明白了這個世界超乎想像的複雜。在納粹對法國猶太人的第一次大規模搜捕中,丹尼爾的父親被關押在巴黎附近的一個集中營,等待著被送往德國或波蘭的死亡集中營,最終被工業流水線式地屠殺。工廠經理堅稱他是一名重要員工,對工廠的順利運營至關重要。卡內曼的父親幸運地獲得釋放,此後一家人不斷東躲西藏。直到"二戰"結束,他們才脫離了噩夢。

小學階段的卡內曼智力發育超前,但體能羸弱。他喜歡沉浸在思考和寫作中,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本子的標題上寫著"記錄我的思考"。十歲時他寫了第一篇文章,探討法國科學家兼哲學家布萊士·帕斯卡爾有關信仰的觀點。1944年卡內曼的父親死於糖尿病,母親帶著孩子們遷居英國託管下的巴勒斯坦。

在故土的新學校裡,卡內曼重讀了八年級。他不再是班上年齡最小、體能最弱的孩子,自身有了交朋友的勇氣,和諧的同學關係讓他不再感到孤僻。在高中階段,優秀的老師們點燃了他對於科學的興趣。

18歲時,丹尼爾·卡內曼應徵加入以色列國防軍。以色列的兵役制有一項獨特的學術儲備計劃:讓有才華的新兵先完成大學學業,然後根據他們的專業特長分配兵役崗位。卡內曼感興趣的都是一些大問題,諸如: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上帝存在嗎?為什麼我們有義務接受道德和正義的規則約束?

在軍隊職業規劃師的建議下,他進入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主修心理學、輔修數學。大學期間,猶太裔"社會心理學之父"庫爾特·萊文的科學方法論強烈地吸引了他,甚至影響了他一生的科學研究。萊文兼有物理學背景,曾形象地將動機描述為影響人類行為的"力場"。

1954年,丹尼爾·卡內曼獲得學士學位,在軍中擔任少尉排長。一年後,他被調到以色列國防軍的心理研究部門,受命開發一個候任軍官與職位匹配性的評測系統。一名只有學士學位的21歲毛頭小夥,能否獨當一面、擔此重任?這確實是個問號。但是,對於當時百業待興、人才奇缺的新生以色列國來說,這也是無奈之舉。

所幸的是,這些冒險嘗試大多以圓滿告終。例如,在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年輕科學家哈姆·萊夫·帕克利斯負責建造國家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這臺計算機是世界上首批計算機之一,佔據了研究所全年預算的近四分之一,為後來以色列強大的信息技術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前,以色列國防軍一直沿用英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發的候任軍官與職位匹配性評測系統。卡內曼和同事們認為,這套系統無法正確預測某個候任軍官實時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方式,他稱這種現象為"有效性幻覺"。

1955年,卡內曼為候任軍官的面試設計了一份新調查問卷,其中既包括軍事環境下的問題,也涉及平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雖然卡內曼本人不甚滿意,但這套新系統反饋良好,此後被以色列國防軍沿用了幾十年。

1956年,丹尼爾·卡內曼從軍隊中退役。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資助下,他前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心理學博士學位。他選擇了一個冷門的研究方向——心理學和哲學的交叉學科。

1961年,卡內曼獲得博士學位後回到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教授統計學和心理學。

1968年,卡內曼開始與同事阿莫斯·特沃斯基合作。

1971年至1981年的十年間,兩人在一流科學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這些論文迄今依然被學術界廣泛引用。

在1979年發表於《計量經濟學》期刊的一篇論文中,他們挑戰了數學期望理論。數學期望理論認為,"經濟人"理性地尋求儘可能高的價值。

兩人證明了"真正的"人類是個複雜的實體,與"經濟人"概念不完全符合。如果你了解約翰·馮·諾伊曼是這個理論及其數學模型的提出者之一,一定會認同這個挑戰本身就是勇敢之舉。猶太匈牙利裔美國科學家諾伊曼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全才之一,被譽為"計算機之父"和"博弈論之父",且在數學和生化武器等諸多領域有著傑出建樹。

在1921年出版的《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中,美國經濟學家弗蘭克·奈特將決策環境分為三類:確定性狀態、風險狀態和不確定狀態。這篇文章發表後,兩人開始深入研究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過程。他們重新審視了"阿萊斯悖論"。莫裡斯·阿萊斯是一位法國數學家、經濟學家和物理學,是198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阿萊斯悖論"討論如何在兩個可選項之間作決策,卡內曼和特沃斯基基於相同原則定義了更簡單的決策問題。在一項實驗中,參與者被要求在兩個選項中做出選擇:3000美元(概率為1.0)、4000美元(概率為0.8),大多數人傾向於前者。如果把選項換成3000美元(概率為0.25)和4000美元(概率為0.2),大多數參與者傾向於後者。由此可以看出,期望值理論不一定能解釋人們在現實中的決策。

在馮·諾伊曼數學期望理論的基礎上,卡內曼和特沃斯基為在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開發出"前景理論",建議用有血有肉的"心理人"替換原來的"經濟人"假設。在大多數情況下,當心理人必須在不同的利益可能性之間作出選擇時,他們會規避風險;但是,當在不同的損失可能性之間進行選擇時,他們又會喜歡風險。

這種現象,被卡內曼和特沃斯基稱為"偏好逆轉效應"。卡內曼和特沃斯基將主觀因素引入"客觀"經濟學的多個領域,從而根本地和永久地改變了"客觀"經濟學,因此成就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1968年,在英國劍橋大學的一次有關心理學在現實世界應用的研討會上,卡內曼請阿莫斯·特沃斯基介紹他在判斷和決策領域的研究。卡內曼曾在許多場合表示,這是改變他們兩人一生的時刻。特沃斯基談道,在他的一系列實驗中,人們對一種特定的判斷範例通常傾向於持保守態度。

但是,許多與會者對他所述的實驗發現持反對意見。當時,卡內曼作為訪問學者在劍橋居住,而特沃斯基在赴美國參加一個學術會議的途中特意在劍橋停留。兩人合作撰寫了一份新的調查問卷,以備特沃斯基在美國學術會議上向一群科學家調查。

幾周後,兩人在耶路撒冷會面,一起分析了調查結果。特沃斯基樂觀開朗、風趣幽默,把卡內曼也帶得活潑有趣。在笑聲中,兩人常常不知不覺一起工作很長時間。基於"大數定律"(一種概率和統計學定律,描述了大樣本的平均行為:樣本量越大,出錯的概率越小)的框架,他們以幽默的口吻寫作了一篇關於"小數定律"的論文。

特沃斯基是個"夜貓子",而卡內曼喜歡上午工作,所以兩人很難碰面。對此,他們找到了解決方案——在中午碰面。這樣既可以充分溝通,又確保了各自的獨立思考時間。他們會接上對方未說完的一句話,還能講完對方開了頭的笑話。一個有趣的故事可以佐證他們的親密合作:當特沃斯基的一歲兒子奧倫從母親那裡聽到"父親正在工作"時,他會自然地回答說:"丹尼爾正在說話。"

在合作論文中,科學家們通常對作者排名順序十分在意,而卡內曼和特沃斯基對此滿不在乎。他們以統計學家特有的方式——投硬幣,來確定誰是第一篇合作論文的第一作者,然後按順序交替輪換。20世紀90年代,特沃斯基自感不久於人世,兩人決定合寫一部完整介紹前景理論的專著。1996年,特沃斯基去世,將這項任務留給了卡內曼。

卡內曼說,寫作這本書是他人生中最痛苦、最艱難的事。默契合作產生出累累碩果,使卡內曼和特沃斯基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遺憾的是,特沃斯基英年早逝,未能與卡內曼一同登上領獎臺。

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卡內曼表示,他和特沃斯基之間的合作就像新想法的催化劑。通常情況下,人們傾向于謹慎地表達不同觀點,因而造成對方難以完整正確地理解。然而,他們中的一個人即使僅僅表達了一個碎片化的想法,另一人也總是能完整理解其中的意義,並在此基礎上加以拓展。目前,卡內曼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名譽教授。

相關焦點

  • 走近現實的經濟學--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點評
    10月9日,200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丹尼爾 坎內曼和美國喬治 梅森大學的弗農 史密斯,因其對行為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的奠基性貢獻分享了這一獎項。  坎內曼所致力研究的行為經濟學,是一門介於心理學與經濟學之間的邊緣科學,它試圖根據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對傳統經濟學的理論假設進行修正,從而將更為複雜的人類行為分析融入標準的經濟理論之中。
  • 研究行為經濟學的理查·德塞勒獲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7年諾貝爾獎中的最後一個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今日揭曉,行為金融學奠基者、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獲得殊榮。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Richard H.
  • 當心理學遇上經濟學,理察·塞勒獲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當地時間10月9日中午11點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表彰其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名稱為「瑞典國家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於1969年首次頒發。理察·塞勒於1945年9月12日出生於新澤西州東奧蘭治,他是行為金融學的最知名的理論家之一,曾獲得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1995年開始在芝加哥大學任教,主要研究領域是行為經濟學、行為金融學與決策心理學。
  • 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一人薩繆爾森逝世
    丹尼爾·卡納曼是因為「把心理學研究和經濟學研究結合在一起,特別是與在不確定狀況下的決策制定有關的研究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丹尼爾-L-麥克法登和詹姆斯-J-赫克曼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1968年正值瑞典國家銀行的300周年慶典,瑞典國家銀行以紀念諾貝爾的名義推出了這個經濟學獎,並向諾貝爾基金會捐獻了這個獎項的獎金。至此,這個經濟學獎與舉世矚目的諾貝爾獎產生了關聯。時至今日,諾貝爾獎官方網站已將「瑞典銀行經濟學獎」歸入「諾貝爾獎」一欄。
  • James Broughel:建議取消諾貝爾經濟學獎
    (哈耶克在接受諾獎時說,「我必須坦誠,假如問我是不是有必要建立諾貝爾經濟學獎,我的回答是『堅決反對』」)。 諾貝爾經濟學獎通常被授予那些創建了新的模型,聲稱自己捕獲了新洞見的經濟學家。保羅羅默(Paul Romer)和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獲得了去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理由是他們將「科技創新」和「氣候變化」納入到經濟增長模型當中。
  •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聚焦氣候變化與技術創新
    2018年的經濟學獎金是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6萬元)。按照諾貝爾當初的設想,諾貝爾獎獎金應保證一位教授20年不拿薪水卻能繼續其研究。不過,也不知是不是因為深諳經濟學的大咖們都是掙錢小能手,拿獎後「亂花錢」的可不少,有人大方捐款,有人買鄉村豪宅。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兩位美國經濟學家獲獎
    1968年正值瑞典國家銀行的300周年慶典,瑞典國家銀行以紀念諾貝爾的名義推出了這個經濟學獎,並向諾貝爾基金會捐獻了這個獎項的獎金。至此,這個經濟學獎與舉世矚目的諾貝爾獎產生了關聯。時至今日,諾貝爾獎官方網站已將「瑞典銀行經濟學獎」歸入「諾貝爾獎」一欄。
  • 2018經濟學考研熱點之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出題點
    演員中他經濟學最好,搞經濟的他演戲最真  據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9日電,瑞典皇家科學院9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以表彰他在行為經濟學研究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揭曉上述獎項歸屬。他說,今年的經濟學獎是關於對經濟心理學的理解。
  • 經濟學中的諾貝爾獎:金融研究的角色(修訂)
    而諾貝爾經濟學獎於1969年首次頒發,歷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均是對經濟學研究做出巨大貢獻的優秀學者,諾貝爾經濟學獎最終花落誰家也就成為大家十分關心的問題。2002—卡尼曼 (Kahneman, 以色列)-獲獎原因:將心理學研究的洞見,融入經濟科學,特別是在不確定性下的人類判斷和決策——史密斯(Smith,美國)——將實驗室的實驗,作為實證經濟分析的工具,特別是在替代市場機制的研究中。
  • 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的研究話題你也懂
    10月8日,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和保羅·羅默(Paul Romer)獲得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理由是創新、氣候和經濟增長的研究。諾德豪斯的經濟學研究範圍很廣,包括環境、價格、能源、技術變革、經濟增長、利潤和生產率的增長趨勢。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增長經濟學、工資與價格、生態管理經濟學、轉型經濟學等。作為美國最有影響的50名經濟學家之一,諾德豪斯最為重要的身份還是全球研究氣候變化經濟學的頂級分析師之一,他此次獲獎也源於此。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思想全景(下)
    本文共分上中下三篇,全景式回顧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生平和主要思想貢獻,梳理現代經濟學的發展歷程與演進脈絡。我們在《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思想全景(上)》中介紹了現代經濟學的發展歷程以及1969-198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思想全景(中)》中介紹了1987-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本篇將系統介紹2001-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讓·梯若爾:最「接地氣」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昨晚,法國經濟學家讓·梯若爾(Jean Tirole)摘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此前諾貝爾文學獎也花落法國。(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同記者曾專訪過的幾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不同,這位法國紳士沒有97年獲獎者默頓(Robert Merton)的天馬行空,亦沒有斯科爾斯(Myron Scholes)的玩世不恭,梯若爾在獲獎後不忘將母親和妻子掛在嘴邊,極富溫情。
  •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諾德豪斯和羅默的生平與成就
    Romer)獲得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理由是創新、氣候和經濟增長的研究◆ 關於威廉·諾德豪斯:諾德豪斯為耶魯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氣候變化經濟學。其三,環境經濟學的領軍者隨著全球變暖、氣候異常頻發,以及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人們開始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到了環境問題上,環境經濟學開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但遠在環境經濟學成為顯學之前,諾德豪斯教授早已開始致力於環境和經濟之間互動關係的研究。
  • 「非著名」電影演員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三大研究成果看穿人性弱點
    擁有文學、哲學專業背景的他,搞起經濟學喜歡研究「常人幹的蠢事」,長期被視為「學術叛徒」,很多日後影響深遠的論文遭到多家期刊退稿。塞勒是第一個提出將心理學納入經濟學討論中並發展出行為經濟學的學者,尤其熱衷於向經濟學家普及心理知識,他甚至巧用心理學幫助歐巴馬在競選中勝出。
  • 今年這兩位美國人分享諾貝爾經濟學獎
    1968年正值瑞典國家銀行的300周年慶典,瑞典國家銀行以紀念諾貝爾的名義推出了這個經濟學獎,並向諾貝爾基金會捐獻了這個獎項的獎金。至此,這個經濟學獎與舉世矚目的諾貝爾獎產生了關聯。時至今日,諾貝爾獎官方網站已將「瑞典銀行經濟學獎」歸入「諾貝爾獎」一欄。
  • 諾獎緣何青睞應用經濟學理論
    米爾格羅姆教授運用其經濟學理論,在參與的專家組中設計了拍賣規則,最終聯邦電信委員會選擇了向上叫價拍賣機制,經過整整5天、共47輪的拍賣後,五張頻譜許可證終於以合理價格拍出。兩位經濟學家獲獎成果和經濟實踐活動密切相連,這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越來越從宏觀走向更為注重實踐意義的具體體現。事實上,諾貝爾獎已經多次頒發給行為經濟學的研究學者。
  • 以行為經濟學重構法經濟學
    為此,法經濟學要真正實現其學科目的,就必須涵蓋公平正義理念,而行為經濟學的發展為其提供了突破口――法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的方法和理論來考察、研究法律規則和制度的形成、結構、效果及對經濟影響的學科,它是法學和經濟學科際整合的邊緣學科。根據學科整合的一般規律和要求,它應包含所整合學科的最基本理念。社會科學各學科的最基本理念應是各自秉持的價值理念。
  • 張元釗:行為經濟學,傳統經濟學的補充
    在研究非理性決策方面有優勢目前,行為經濟學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英國米德爾塞克斯大學商學院經濟學系研究員安東尼奧·埃斯平(Antonio M. Espín)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商業、經濟和法學院經濟學系副教授彼得·厄爾(Peter Earl)等人認為,行為經濟學是一門綜合經濟學和心理學,用於分析個體行為和個體決策的學科。
  • 行為經濟學與公共政策
    開始,大量研究將心理學觀點納入經濟學模型,雖然近幾十年才開始運用數學模型的形式衡量心理學對經濟學的影響,但包括亞當·斯密在內的古典經濟學創始人都曾對其中一些理念進行過定性的討論(Ashraf、Camerer and Loewenstein,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