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鋒芒直插蒼穹:高原「精靈」青稞的風採

2020-12-16 上沙沃論壇

從酒香四溢的釀酒車間到奶香濃厚的青稞糌粑餅生產車間,參觀者通過觀光走廊清晰地看到青稞產品加工過程。這裡是高原勝地大美青海,正在可可西裡青稞工業文化旅遊產業園直播青稞產品。從旁邊的貨架上能看到青稞麻花、青稞糌粑餅等青海特色農產品,這些營養豐富、花樣繁多的青稞製品,把我引入了那段認識青稞和青稞主人的歲月。

營區駐守在海拔近4000米的青藏高原,附近是連篇的青稞麥田,半農半牧的藏族鄰居以對食材的萬般虔誠,精心耕作農田。青稞以無以回報的赤誠還耕農以產出,那種天地人和的協作,把高原四季描繪的五彩斑斕。

也許你會覺得奇怪,青藏高原上的青稞,不就和北方的麥子是一樣的嗎?看上去不如南國的稻田秀麗,不如西北的胡楊壯觀。我只能這樣告訴你,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登上巍峨的青藏高原,還沒有領略青稞的悲壯,沒有看到在惡劣的環境它們是如何頑強地生長。

營區門口就有一塊不大的土地,每到播種季節,主人都會把青稞播種到地裡。這塊土地的土質很差,營養早已被上季的作物用光,再種青稞不是白白地浪費種子嗎?有時,我會禁不住向藏族同胞提出這樣的問題。每次他都是微微一笑說:「青稞可不像你想的那樣,只管種下去,不論怎麼著,到了秋天也能收,這樣咱們就可以做青稞餅,也可以做青稞酒了!」

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的種植歷史悠久,經過藏族人民長達3500多年的種植和栽培,青稞已經完全適應了極端的高原氣候,成為藏族人民的主食。在青藏高原這個氧氣稀缺、氣候寒冷的高海拔地域,能夠種植出糧食是非常不易的,因此青稞成為大自然贈予藏族人民的寶貴食物。

在青藏高原的一些村寨,至今保留著開犁播種和開鐮收割時的莊重儀式。開播那天,人們像過節一樣穿戴一新,聚集在地頭以青稞酒和桑煙祭祀天地諸神,並在牛角和犁把紮上紅花,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下達開犁的號令。拋出的青稞種子在陽光下劃出一道道弧線,剛剛解凍的油黑土壤在犁頭譁譁翻湧,老人們肅立地頭,手搖經輪祈求天道平安。

包著頭巾的女人們背著厚重的金剛經,成群結隊穿行於地塊之間,她們高唱祈禱的歌謠,飄逸的裙裾在唰唰作響。如果天上、地下和水裡真有神靈,人與莊稼性命攸關的依存會使諸神大為感動,從而倍加護佑,讓所有的不幸遠離人間。

在長冬無夏、春秋相連的高原,青稞種子在零至一攝氏度的低溫下萌發,嫩綠的幼苗幾乎是從冰茬中冒出來的。它在紛紛揚揚的雨雪中蹭蹭蹭拔節,而雨雪交加的五月,柔韌的旗葉已迎風招展。當幼穗在葉鞘裡鼓脹起來的時候,它全力進行光合作用的葉片會出現觸目驚心的「花紋」,仿佛被毫無遮攔的陽光所灼傷。沒有任何一種作物會如此「玩命」,為了顆粒飽滿不惜自我戕害。

嚴冬過後,正是青稞返青、繼續生長的時候,然而這個時候卻是高原多風的季節。強勁的北風一旦吹起,就連楊樹那些看似堅不可摧的植物都要斷條手臂下來,可是青稞憑藉根須,緊緊地抓住腳下的土壤,在獵獵北風中集體舞蹈!

在與青稞為伴的漫長時光裡,炊煙瀰漫,雞鳴犬吠,造就了無數次近距離親近青稞的機會。這是描繪青稞生長的一種狀態:六月的田野,青稞齊刷刷抽穗,微風過處,黃綠色的青稞穗波濤般湧動起來,以深綠的田野為背景,仿佛一群接一群毛色閃亮的駿馬奔馳而過。

放眼望去,在高原的鄉野田間、廣袤無雲的藍天下、地表裸露的大地之間,一方綠油油的植物,靜靜地呈現出高原上的生機和溫情,這是大自然的傑作,也是高原的結晶。

青稞是通人性的。剛出穗時看上去有點鋒芒畢露,灌漿後穗子會一天天低垂下去,將光滑的莖稈墜成一個謙卑的弧度。它放射狀的麥芒只是為了大把攝取陽光,並捕獲那些會隨風而逝的氧氣分子,儘可能多地把養分供給嗷嗷待哺的籽粒。每一株挺立在高原疾風中的青稞,都是一位含辛茹苦的母親。

耐寒,耐旱,耐鹼,耐瘠薄,早熟。這就是青稞的特性。為了跟短暫的無霜期賽跑,青稞甚至演化成一個生育期大大縮短的特異品種,它的植株來不及充分長高,穗子就在葉鞘中發育並搶先成熟,即便遭受突如其來的冰雹,包裹在柔韌葉鞘中的顆粒也不會散失。

於是,我漸漸地喜歡上了青稞,這種低調卻又頑強的草本植物。閒暇時,總是會在不經意的漫步中,走進齊腿深的青稞田之中。那些青稞刀切似的整齊,看上去異常壯觀,偶爾會有幾株從整齊的隊伍中冒將出來,飽滿的果穗倔強地想要觸摸天空。也許是因為貪婪生長,所以它們才會這麼突出,而我更願意將它們看成是田中的佼佼者。

而在大片的青稞地金浪翻滾的時節,人們又在地邊搭建帳篷,烹牛宰羊,歡慶祝福。在秋天的田野,人們唱著歡快的歌謠開鐮收割。他們將青稞束舉過頭頂甩上幾圈,不少穗子甩了出去,散落在秸稈縱橫的茬地裡。外人看到如此的情景,誤以為他們的勞作過於粗放,糟蹋了不少艱辛得來的糧食。實際上他們這是特意留下一部分青稞穗,作為鳥雀越冬的糧食。

然後是假以時日的打碾。兩頭犛牛拉著砂巖鑿成的碌碡,在攤開了青稞束的場地裡慢悠悠轉圈兒,趕牛人喊著的號子,碌碡的木架吱吱呀呀響著。沒有足夠場地的人家,會在屋頂或院子裡用連枷拍打青稞。人們面對面站成兩排,連枷此起彼落,草屑和青稞粒飛濺著,雞和麻雀、鴿子都圍在四周,唧唧咕咕,分享著豐收的喜悅。

打碾過後,牧人們就趕著一隊隊馱牛,掄著拋石索打著呼哨,走向風毛菊和火絨草簇擁的村寨。牧人和農民說著的同樣語言,開著同樣的玩笑,卸下酥油和奶渣,帶走青稞。在過去漫長的歲月裡,青稞是在石頭上磨細的:將炒熟的青稞放在大而平的石塊上,磨青稞的人雙膝著地跪在後面,雙手握一塊長而圓的石頭前後摩擦,潔白的麵粉雪花般灑落,堆積在墊子上。

在食物緊缺的年代,人們往往捨不得將青稞完全炒熟,半熟的糌粑更抵得住飢餓。度過那些自然或人為的難關,又會將純青稞炒得開花,勤快人家甚至每天現炒現磨,以保持青稞的純與鮮。因而一臺小巧的手搖石磨,是每個家庭房簷下的必備之物。

拌糌粑是需要耐性和技巧的:在奶茶裡放入酥油片,酥油化開,再加入炒麵和幹奶渣。面對山峰般的一碗炒麵,性燥手拙之人可能一籌莫展。揉好的糌粑被捏出可以入口的小攥攥,帶著指關節和掌心的紋路。出門在外的人則簡便得多,將酥油塊和炒麵一併裝入羊皮小袋,臨時雙手揉捏一陣,糌粑就拌好了。

在雪域高原,見面敬三碗青稞酒被視為不可或缺的禮儀。右手無名指蘸一蘸酒,屈指向空中彈灑三下。祝詞裡說是在敬這敬那,瞬間被陶醉的,其實還是捧著酒碗的人。為了尋求那種醉眼朦朧奇妙的感覺,人們將青稞釀成了酒漿。

這是青稞的另一個特性:它的胚芽萌發之時會產生澱粉酶,迅速將澱粉分解成糖;糖遇酵母,旋即轉化為酒精。青稞由此成為最適於釀酒的原料,其它穀物釀酒往往也需要青稞作引。人們啜飲著從發酵青稞中瀝出的精髓,恍惚間忘卻了勞累和煩惱,感受天人的愉悅和超脫。

藏族人家都供奉著一個象徵吉祥的糧食鬥,裡面盛著一半生、一半炒熟的青稞粒,並插滿了塗成彩色的青稞穗。在他們眼裡,青稞不只是果腹的糧食,它是神聖的「靈魂」。在青藏高原,這是另一種秉性相近、情感相契的組合。人們已經跟青稞達成這樣的默契:世世代代相互輪迴。青稞變成身上的血肉、筋骨以及情感;而青稞的根須和葉片,也會從泥土和風中攝取我們將來飄散的磷和鈣。

青稞是禾本科大麥屬的一種禾穀類作物,因其內外穎殼分離,籽粒裸露,故又稱裸大麥、元麥、米大麥,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糧食。青色的紡錘形顆粒在穎殼中赤裸著,如同光身子套著夾襖的淳樸農民。在青藏高原,青稞和它的種植者相伴者具有這樣的可比性:經受著同樣的紫外線,沉澱著同樣的色素,秉持著同樣沉默和堅韌的個性。

人們驚嘆於青稞的古樸與純粹,卻忘卻了它所經歷的磨礪。我常常端詳手心裡的一粒青稞:它修長的腹溝宛若嘴唇,卻總是固執地抿著,仿佛一開口就會道出天機。像一個個隱姓埋名、固守高原的火箭兵。回首那一片鬱鬱蔥蔥的青稞田,那奮力生長,生機勃勃的樣子,使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催著我不斷努力,不斷前行。

相關焦點

  • 探秘藏藥NO.25 提起西藏就會想到它,青稞——青藏高原的保護神
    西藏青稞,世代居住於海拔36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遠離塵世的汙染,飽經強烈的輻射,承受極大的溫差,歷經高寒缺氧等嚴苛的自然條件的摧殘,卻迸發出強大的生長繁衍能力,貢獻出世界最有營養的糧食。苦難磨礪的成長成就了西藏青稞「三高兩低」(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低糖、低脂肪)的營養特性,其β-葡聚糖含量更是豐富。
  • 白玉甘孜,高原繪就萬裡生態圖,康北糧倉飄起青稞香
    現場直擊 5月的雪域高原,天空下著綿密細雨,沉睡了一冬的高原漸漸醒來。 26日上午,記者跟隨甘孜州「六大戰略暨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考察團一行走進白玉、甘孜兩縣。從白玉國有林保護管理局苗圃基地到甘孜縣青稞文化產業園,高原大地生機勃勃,一幅最美的生態畫卷正漸次鋪展。
  • 《雲中記》獲首屆「青稞文學獎」 阿來點讚獎項「象徵高原文化、高...
    12月18日下午,在首屆青稞文學獎頒獎盛典上,阿來的長篇小說《雲中記》被宣布獲得榮譽獎。阿來就是阿壩州走出的著名作家,他的老家就在阿壩州馬爾康。此次回到家鄉阿壩州,在九寨溝領取首屆青稞文學獎,他心情格外喜悅。在領獎前幾個小時,阿來還前往九寨溝非遺中心,認真參觀了各項非遺文化,尤其是對南坪小調以及九寨溝歷史上的古城變遷格外感興趣。
  • CoCo青稞系列限定來襲!開啟你的尋味之旅~
    尋找高原獨特的味道粉們準備了一場青稞分享會12月15日下午寵粉狂魔CoCo舉辦了兩場溫馨治癒的分享會主角是來自雪域高原的神秘之物——青稞雪域青稞CoCo的青稞都是海拔3600米以上日喀則的優質青稞粒粒飽滿 每一顆都珍貴無比將寶藏青稞用心帶到每一杯飲品
  • 讓青稞米麵、藏雞蛋、高原菜籽油融入市民生活,西藏駐滬辦助全區...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郭劍烽)青稞米、面,拉孜的藏雞蛋和高原菜籽油……申城市民如今對來自西藏的這些特色農產品已經耳熟能詳。28日,「2020西藏自治區農特優產品迎新年展銷會」亮相上海農業展覽館,給市民帶來最受歡迎的一線藏產農產品。
  • 深耕黑青稞 打造「金飯碗」
    近日,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拉東才索南和團隊的「雪域高原黑珍珠——優質高產黑青稞種植及產業化」項目,在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上斬獲金獎。
  • 青稞+企業: 創出品牌帶民富
    青稞俗稱裸大麥,具有生育期短,耐寒性強等特點,是我國藏區的第一大農作物,也是釀造工業、飼料加工業的重要原料。我省是全國開展青稞研究工作最早的省區之一,已選育出一大批優良青稞品種在藏區廣泛種植。其中崑崙14號、15號青稞品種,單產突破千斤大關,具有早熟、高產、抗倒伏等特徵,成為藏區適應性與穩產性最好的青稞品種。
  • 農曆中國|六月初八 · 青稞熟了
    青稞熟了聞到糌粑的香味進入八月份,從橫斷山脈到青藏高原,種植的青稞熟了。每年八九月,青稞成熟,高原上便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伴隨人們忙碌身影的是響徹山谷的愉悅歌聲,還有淡淡的青稞香。它是以青稞為主要原料,將炒熟的青稞粉,拌上酥油和鹽巴糅合而成。
  • 魔獸世界中辛特蘭的高原精靈是什麼來頭?
    魔獸世界精靈精靈是魔獸世界中非常龐大的種族,暗夜精靈,高等精靈,血精靈,虛空精靈,蛛化精靈應有盡有,除了奎爾薩拉斯的血精靈之外,在東部王國的辛特蘭也同樣生活這些外觀和血精靈別無二致的高原精靈,玩家們在做任務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那麼這些高原精靈有什麼來歷呢
  • 雲南「香格裡拉」青稞精釀啤酒順利出口歐洲
    昆明海關供圖   記者27日從昆明海關獲悉,香格裡拉高原精釀啤酒有限公司申報的1391件青稞精釀啤酒26日順利從雲南迪慶香格裡拉啟運,出口歐洲。   據悉,該批啤酒價值2.64萬美元,經昆明海關所屬香格裡拉海關檢驗合格,符合進口國相關標準要求。
  • 你搞得清大麥和小麥的區別嗎 藏族同胞吃了幾千年的青稞的神奇魅力
    但是我們很少聽說西藏地區有種小麥的,這裡大規模種植著一種叫青稞的農作物。這是為什麼?難道青稞的味道比小麥還要好?讓藏族同胞數千年以來一直以青稞為主食。青稞在西藏的地位青稞是非常適合高原高寒氣候的一種優良糧食作物,是幾千年來藏族群眾精心選育的結果,也是一種非常綠色環保的食品。藏族群眾種植的青稞一般用來作糌粑和製作青稞酒。
  • 青海:一粒小青稞挑起特色產業發展大梁
    亙古綿延的青藏高原,孕育了太多的神奇,一粒小青稞的光輝已經閃耀了數千年。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種植有3500年歷史,是青海省種植歷史悠久、分布最廣的糧食作物之一,是我國藏區的第一大作物、主導優勢作物和藏區同胞賴以生存的主要食糧,也是釀造工業、飼料加工業的重要原料,同時也形成了極富民族特色的高原農耕文化。
  • 首屆「青稞文學獎」頒獎典禮舉行 7位作家執「青稞」芬芳 書藏地傳奇
    12月18日,在冬日童話世界九寨溝,首屆「青稞文學獎」頒獎典禮以文學的力量,予人以無窮溫暖。7部(篇)獲獎作品展示了深受青稞文化影響的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甘肅等五省區獨具特色的民族個性,以真誠質樸、奇幻靈動的文字為這片神奇的土地講述了一個個豐滿的故事。
  • 雪域精靈回家了,高原「天鵝湖」正在上演!
    的洛賈瓊果河棲息越冬  這些跨越千裡來此越冬的精靈讓洛賈瓊果河  充滿了童話色彩  成為草原冰雪世界一道靚麗的風景  「天鵝湖」舞會正在上演    這群「白色精靈」時而淺吟低唱,時而引吭高歌,時而振翅高飛,愜意十足,為冰封雪凍的高原溼地增添了些許靈動與生機。
  • 奢華的土特產——高原高山中密藏
    西出成都,翻過二郎山,遙望"蜀山之王"貢嘎山,就進入了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川藏高原(又稱康藏高原)。在川藏高原上,再也見不到百裡平川了,只有數不清的綿延聳立的崇山峻岭。折多山、貢嘎山、雀兒山、高爾斯山、達瑪拉山、東達拉山、米拉山、岡底斯山……一座接一座各式各樣的山倘徉在你的身邊,最終連接到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
  • 跟晚報GO開通「面面俱到」專題:奇正青稞掛麵、纖維面率先亮相!
    青稞纖維面上架跟晚報GO「哦,丁真,你到底是吃什麼長大的?怎麼可以這麼動人」,最近總有網友向理塘的丁真提出千奇百怪的問題,丁真當然是沒法回答你,但有一個答案是不用問都能給出的正確答案,藏族小夥丁真的日常食譜裡,肯定少不了一樣食物——青稞。海拔2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青稞是唯一可以成熟的穀物。青稞在青藏高原已有3500年的種植歷史,也是藏族同胞的主食之一。
  • 青海青稞產業駛入快車道 商品化率達83%
    會議以「綠色、優質、發展」為主題,吸引了業內專家、企業家等70餘人共商青海青稞產業發展大計。 青稞俗稱裸大麥,具有生育期短,耐寒性強等特點,是我國藏區的第一大作物,也是釀造工業、飼料加工業的重要原料。為推進青稞產業發展,青海省農牧廳特邀全國從事青稞研究的6位著名專家和雜糧產業化開發企業家,組建了青海青稞產業發展諮詢專家組,研究藏區及青海青稞產業發展瓶頸,探討青稞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 Osprey 品牌Aether 蒼穹系列Ariel 精靈系列背包產品介紹[組圖]
    Aether 蒼穹   在 OSPREY ,當我們重新設計一個背包系列時,決不只限於做一些表面文章。相反,我們會加入更多實用的設計、嶄新的理念以及更多的功能性及貼合度 —Osprey 背包的根本。這一點在其新一代的 Aether 蒼穹及 Ariel 精靈系列背包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 打造不落幕的麵食博覽會 跟晚報GO開通「面面俱到」專題 奇正青稞...
    青稞纖維面上架跟晚報GO「哦,丁真,你到底是吃什麼長大的?怎麼可以這麼動人」,最近總有網友向理塘的丁真提出千奇百怪的問題,丁真當然是沒法回答你,但有一個答案是不用問都能給出的正確答案,藏族小夥丁真的日常食譜裡,肯定少不了一樣食物——青稞。海拔2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青稞是唯一可以成熟的穀物。青稞在青藏高原已有3500年的種植歷史,也是藏族同胞的主食之一。
  • 青海高健生物:讓全國人民享用高原特色綠色食品
    6月22日,我們如約來到了青海高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生產車間門前,一批剛剛生產出來的名為「咂哇」的青稞飲品深深地吸引了我們。高原跟青稞有關,青稞跟「咂哇」有關,正是這樣的關係,讓我們記住了這個詞。其實,現在它不只是一個詞,更是一個商標。咂哇,在青海方言中是厲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