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黑青稞 打造「金飯碗」

2020-12-15 中國教育新聞網

近日,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拉東才索南和團隊的「雪域高原黑珍珠——優質高產黑青稞種植及產業化」項目,在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上斬獲金獎。消息傳回他的家鄉時,村民們在黑青稞種植基地裡跳起了古老的卓根瑪舞,一起慶祝這個好消息。

2019年,拉東才索南所帶領的團隊營收已超過1000萬元,帶動4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6500元。從校園到鄉村,這個藏族青年把夢想的種子播撒在高原。「我們創業的初心就是紮根在青藏高原,做黑青稞產業的引領者,把幸福的滋味帶進千家萬戶。」拉東才索南說。

讓鄉親們捧上「金飯碗」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發生7.1級地震。家在玉樹州囊謙縣,當時正在讀高二的拉東才索南從地震中倖存下來,面對身邊倒塌的房屋和逝去的生命,年少的拉東才索南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全國各地支援下,曾經滿目瘡痍的玉樹經過重建重獲新生。拉東才索南也完成了高中學業,考上了大學成了村裡第一個大學生。

大學期間,走出大山的拉東才索南開了眼界,長了見識,心裡也多了一份牽掛。「家鄉好山好水,寶貝多著呢,可鄉親們的腰包一直鼓不起來。我能做些什麼呢?」在拉東才索南看來,家鄉不缺好的資源,缺的是能帶頭創業致富的人。「學到真本事,讓鄉親們過上更好的日子。」拉東才索南把這個夢想悄悄埋在心裡。

2016年從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帶著大學時創業攢下的本錢,拉東才索南回到家鄉準備創業。「看著吧,我要讓鄉親們都能捧上『金飯碗』。」面對家人的反對,拉東才索南堅定地說。

黑青稞地走出的創業團隊

拉東才索南的家鄉是黑青稞的重要產地,黑青稞含有豐富的β-葡聚糖,具有調節血糖、降低膽固醇等作用。但一直以來,種植難、產量低、產業化落後、經濟效益不好等因素限制著黑青稞的種植規模。

拉東才索南為自己勾畫了一幅創業藍圖:一是種出優質高產的黑青稞;二是實現黑青稞的精深加工,走產業化之路。說幹就幹,他找來兒時的幾個夥伴,開始了在黑青稞地裡的摸爬滾打。

種植黑青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的種子哪裡來?好的技術哪裡來?怎麼調動農戶種植黑青稞的積極性?創業之初,拉東才索南就深刻體會到其中的艱難,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後面就很難進一步做出好的黑青稞產品。

在他最艱難的時候,母校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伸出了援手。「拉東才索南是一個有夢想的人,母校應該儘量幫他實現夢想。」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錢俊第一次帶隊見到拉東才索南時就感覺這是個靠譜的小夥子。

在母校幫助下,拉東才索南和團隊突破了黑青稞育種育苗、土壤改良、抗倒伏、病蟲害防治、產品精深加工、市場開拓等各個環節的一系列難題。學校還專門成立了一個指導團隊,為他們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指導和幫扶。多方努力下,拉東才索南和團隊的創業之路越走越順,對未來也越來越有信心。「如果沒有學校的幫助,我們的創業之路可能早就止步了。」拉東才索南說。

如今,拉東才索南和團隊創建的卓根瑪公司已經擁有一級黑青稞種植基地1500畝,並初步實現了從田間管理到精深加工的產業化布局,公司生產的黑青稞糌粑、黑青稞酒等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其中,主打產品黑青稞酒把古法工藝和現代技術相結合,解決了黑青稞出酒率低、品質不穩定的難題。

向更多人傳遞創業夢想

拉東才索南告訴記者,他創業的初衷並不僅僅是要讓自己和鄉親們的腰包鼓起來,更是想通過創業向家鄉的年輕人傳遞一種為了夢想而奮鬥拼搏的精神。這幾年,拉東才索南從創業收入中拿出很大一部分,前後搭建了玉樹市青年創業聯盟、囊謙眾創空間、囊謙青年創業聯合會等創業平臺。

在拉東才索南與夥伴的努力下,這些平臺吸引了越來越多當地年輕人回鄉創業。拉東才索南使出渾身解數,在當地前後培育孵化出20餘家成長性好的企業,為弘揚創業創新文化、帶動當地青年創業就業、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2019年,囊謙眾創空間獲評青海省省級眾創空間。

拉東才索南說,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成為母校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創業導師,「是學校幫我圓了創業夢想,我也很想把希望帶給更多學弟學妹」。

「近年來,學校通過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確保『機制、人員、政策』三到位,充分激發和釋放學生創新創業激情,著力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造就源源不斷、敢闖會創的青春力量。」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劉金存表示。

《中國教育報》2020年11月28日第2版 

相關焦點

  • 打造不落幕的麵食博覽會 跟晚報GO開通「面面俱到」專題 奇正青稞...
    現在,我們就安排——今天,跟晚報GO正式開通「面面俱到」專題,打造不落幕的線上麵食博覽會。全國各地的麵食將陸續上架,供市民精挑細選,總有一款適合您!一座城市一碗麵每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味道,更有特色的美食。一碗麵,是文化,也是一種情結,藏在市井裡,留在記憶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老百姓的口齒間流傳,在遊子的記憶裡閃現。
  • 吃青稞拉青稞,洗青稞接著食青稞:紅軍過藏區,遇特殊麻煩
    紅軍經過藏區食物匱乏,前面的人吃了青稞排出體外,後面的人洗完煮了繼續吃。當時的紅軍並不知道青稞的真正吃法,簡單煮過的青稞是不消化的。但是當時的人為了活下去並且快速行軍,也只能這麼做了。這個真實事件記載自金一南的《苦難輝煌》。
  • 青稞+企業: 創出品牌帶民富
    青稞俗稱裸大麥,具有生育期短,耐寒性強等特點,是我國藏區的第一大農作物,也是釀造工業、飼料加工業的重要原料。我省是全國開展青稞研究工作最早的省區之一,已選育出一大批優良青稞品種在藏區廣泛種植。其中崑崙14號、15號青稞品種,單產突破千斤大關,具有早熟、高產、抗倒伏等特徵,成為藏區適應性與穩產性最好的青稞品種。
  • 青海:一粒小青稞挑起特色產業發展大梁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理念的轉變,青稞這一藏民族的傳統口糧開始走進大眾視野。青海的青稞加工業得到快速發展,青稞米、青稞掛麵、青稞餅乾、青稞速食麵等方便食品和休閒食品在市場上嶄露頭角,並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
  • 青海青稞產業開啟新篇章 商品化率超八成
    央廣網西寧12月2日消息(記者張雷 通訊員達海瑩 萬小磊 周志萍)青藏高原有3500年的青稞種植歷史,為實現青稞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青海各有關部門通過政府推動、科技賦能,奮力開啟青稞產業新的篇章。而黑青稞,更是青稞中的「貴族」,產量只有普通青稞的1/10,但營養價值卻是普通青稞的數倍。目前,青海省青稞種植面積100萬畝,年產量達16萬噸,商品化率達到80%以上,加工轉化率達到70%,是全國青稞加工轉化率最高的省份。青海漢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立足青海豐富的青稞優勢,專注青稞產品研發12年,在黑青稞的研發上也領先一步。
  • 西藏青稞有「魔法」:「生命糧」變「致富糧」
    圖為顆粒歸倉的青稞 攝影:王媛媛  「我們以前只是將青稞炒制碾磨成糌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青稞能有這麼多產品。」  這家位於桑珠孜區江當鄉境內的公司,以打造青稞精深加工產品,發展青稞產業為目標。通過加強與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等科研機構的合作,將青稞轉化為粗糧類、保健食品類、精加工成分提取類、休閒食品類4大高附加值產品。  2019年,隨著青稞精米、青稞掛麵、青稞餅乾等一系列青稞大健康產品的上市,公司對青稞原料的需求越來越大,旦增也開始在家門口賣糧。
  • 青稞商品化率高達83%以上
    記者從省農牧廳了解到,今年我省青稞種植面積達到66666.67公頃,佔全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四分之一,青稞產量約佔全國藏區青稞總產的20%以上,是我國藏區青稞加工轉化率最高的省份。  我省是全國開展青稞研究工作最早的省區之一,青稞研究水平在全國處於前列,育成的北青8號、北青9號,糧草雙高品種崑崙13號、14號,籽粒高產品種崑崙15號等一大批優良青稞品種在藏區廣泛推廣種植。特別是選育的崑崙14號、15號等青稞品種,單產突破千斤大關,具有早熟、高產、抗倒伏等特徵,成為藏區適應性與穩產性最好的青稞品種。
  • 青稞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布
    12月10日,由青海省農業農村廳主辦,青海省青稞產業聯盟和浙江芒種品牌管理機構共同承辦的青海青稞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布會在西寧召開。發布會上,12家從事青稞生產、加工的企業進行籤約,籤約青稞產品3萬多噸,籤約金額達到1.2億元。
  • 農曆中國|六月初八 · 青稞熟了
    青稞熟了聞到糌粑的香味進入八月份,從橫斷山脈到青藏高原,種植的青稞熟了。有歌曲這樣唱到:「草原金黃的時候,青稞熟了,收割的歌聲沸騰了村莊往日的寧靜...它是以青稞為主要原料,將炒熟的青稞粉,拌上酥油和鹽巴糅合而成。
  • 打造自己的金飯碗吧
    所以說,未雨綢繆,多學新知識,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是滿足於一時的安逸;只有讓自己的思維永遠活躍,讓自己的身上總是流著新鮮血液,把自己打造成「金飯碗」,才不怕「鐵飯碗」的破碎。
  • 跟晚報GO開通「面面俱到」專題:奇正青稞掛麵、纖維面率先亮相!
    今天,跟晚報GO正式開通「面面俱到」專題,打造不落幕的線上麵食博覽會。全國各地的麵食將陸續上架,供市民精挑細選,總有一款適合您!一座城市一碗麵每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味道,更有特色的美食。有專家認為,這和他們的主食青稞有關。青稞具有「三高二低」(高蛋白,高膳食纖維,高維生素和低脂肪,低糖)的營養結構特點,同時含有多種活性成分。西藏青稞,兼顧小米、燕麥、蕎麥的核心營養價值。據西藏農牧科學院資料,青稞是世界上麥類作物中β-葡聚糖含量最高的作物。
  • 首屆「青稞文學獎」頒獎典禮舉行 7位作家執「青稞」芬芳 書藏地傳奇
    12月18日,在冬日童話世界九寨溝,首屆「青稞文學獎」頒獎典禮以文學的力量,予人以無窮溫暖。7部(篇)獲獎作品展示了深受青稞文化影響的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甘肅等五省區獨具特色的民族個性,以真誠質樸、奇幻靈動的文字為這片神奇的土地講述了一個個豐滿的故事。
  • 青海青稞產業駛入快車道 商品化率達83%
    會議以「綠色、優質、發展」為主題,吸引了業內專家、企業家等70餘人共商青海青稞產業發展大計。 青稞俗稱裸大麥,具有生育期短,耐寒性強等特點,是我國藏區的第一大作物,也是釀造工業、飼料加工業的重要原料。為推進青稞產業發展,青海省農牧廳特邀全國從事青稞研究的6位著名專家和雜糧產業化開發企業家,組建了青海青稞產業發展諮詢專家組,研究藏區及青海青稞產業發展瓶頸,探討青稞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 你把鋒芒直插蒼穹:高原「精靈」青稞的風採
    從酒香四溢的釀酒車間到奶香濃厚的青稞糌粑餅生產車間,參觀者通過觀光走廊清晰地看到青稞產品加工過程。這裡是高原勝地大美青海,正在可可西裡青稞工業文化旅遊產業園直播青稞產品。從旁邊的貨架上能看到青稞麻花、青稞糌粑餅等青海特色農產品,這些營養豐富、花樣繁多的青稞製品,把我引入了那段認識青稞和青稞主人的歲月。
  • CoCo青稞系列限定來襲!開啟你的尋味之旅~
    寵粉狂魔CoCo舉辦了兩場溫馨治癒的分享會主角是來自雪域高原的神秘之物——青稞冬季的寵愛更是一場不「稞」思議的尋味之旅青稞CoCo帶大家領略西藏的神秘禮物冬日熱飲的秘密都可雪域青稞CoCo的青稞都是海拔3600米以上日喀則的優質青稞
  • 青稞行動童夢計劃:當童話遇見夢想
    青稞行動童夢計劃:當童話遇見夢想 2020-06-30 2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捧好「金飯碗」
    一個地方,總有其賴以生存、發展的金飯碗。對地處三江源生態保護區和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的腹心區域的海南藏族自治州來說,最大的金飯碗就是良好的生態環境。  近年來,海南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組織實施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工程、青海湖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等生態環境建設項目,加快了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步伐;以省委「三區」建設戰略為指導,提出了「打造三江源區綠色產業集聚發展橋頭堡」的目標任務,進一步明確了地區發展綠色產業方向;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的發展理念,把生態保護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以謀劃和依法實施;堅持以建設生態文明為指導,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教育,
  • 雲南「香格裡拉」青稞精釀啤酒順利出口歐洲
    原標題:雲南「香格裡拉」青稞精釀啤酒順利出口歐洲 昆明海關供圖   記者27日從昆明海關獲悉,香格裡拉高原精釀啤酒有限公司申報的1391件青稞精釀啤酒26日順利從雲南迪慶香格裡拉啟運,出口歐洲。   據悉,該批啤酒價值2.64萬美元,經昆明海關所屬香格裡拉海關檢驗合格,符合進口國相關標準要求。
  • 拉卡拉單季淨利1.7億 孫陶然獲贈一公斤黃金打造的金飯碗
    孫陶然獲贈一公斤黃金打造的金飯碗截至2020年3月31日,聯想控股持股為28.24%,為大股東;孫陶然持股為6.91%,為第二大股東;達孜鶴鳴永創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持股為6.91%,孫浩然持股為4.85%,陳江濤持股為4.51%
  • 麥子稻穀青稞傻傻分不清楚
    水稻青稞。青稞餅早都吃過了,但青稞原始的樣子也是今年9月份才看到的,還是在青海的路上。第一次見青稞模樣是遠遠的望著的。那是2017年春節在拉薩的時候,坐著公交車到了拉薩郊區,遠遠的望著一群犛牛和一大片青稞,我跟朋友說要走到那片青稞地,只是中間隔著河又有那一大群的犛牛,為了安全期間,我們被隔在河的對岸遠遠的望著它們的樣子,很遺憾那次只是遙遠的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