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國內外無論是飲食文化還是人文民俗,都有著雲泥之別,針對家庭教育方式更是近乎迥異。在國內外不同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的性格、價值觀、思維方式更是截然不同,也正因此,中外教育差異一直備受詬病。
文化差異似乎漸漸成為很多中國媽媽「認死理兒」的擋箭牌,她們一意孤行,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依舊我行我素,其結果可想而知。
· 中國式媽媽體現在兩方面
控制型的教養方式(control parenting)一方面強調嚴格控制孩子和無條件服從,同時,又在情感上對他們冷漠以待,很少考慮孩子自身的需求和意願。
媽媽們常常舉著「我是為你好」的旗幟,在生活中處處約束控制孩子,殊不知在她們潛意識裡是「你必須這樣做」。這樣控制型的教育行為往往容易被所謂的優秀品質「聽話」、「乖順」掩蓋。
1.媽媽式焦慮
2017年的一份《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引起廣泛關注,根據2016年11月到2017年4月期間已育媽媽們的網上搜索詞條顯示大部分媽媽式焦慮存在共性,不外乎孩子的健康、人生安全、孩子的教育及家庭經濟等。
媽媽們的焦慮成了司空見慣的現象,她們迫切渴望孩子身體健康事事安全,更盼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夙願成真。
權衡之下,家長們本著「我吃過的鹽肯定比你走過的路還多」的信念開始一步步左右孩子,指引著孩子向著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向邁進。
父母的一己之見究竟孩子自己意願和嚮往的人生嗎?
2.教育方式偏激
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曰:「大抵童子之性,樂嬉遊,而憚拘儉,如草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催撓之,則衰萎。」
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大多數父母擔心孩子受傷,憂心孩子做得不盡善盡美,故而選擇「代替孩子」做事,這般將孩子呵護於手心的畸形教育,恰恰是在摧毀孩子的人生!
· 中國式媽媽教育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1.孩子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2.在長期被否定中陷入過度自我批判
3.負面情緒積壓過度,導致情緒焦慮走向極端
4.個性與自我被扼殺(新加坡意向5年縱向研究表明,從小受控制過度的孩子患焦慮、抑鬱的風險更高。)
5.親子關係破裂,家庭不和
閉關鎖國的僵局被打破時,國人就明確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教育也當是如此。
如果說國內孩子的教育是「圈養」,那國外的教育方式就是名副其實的「放養」了。
國外媽媽和孩子的關係更像是朋友,她們鼓勵孩子自己探索,遇到困難自己克服,並非中國式媽媽的親力親為,為孩子打理好一切。若能將國內外教育融合不失為一妙招。
1.大膽放手,給孩子適度的成長空間讓他們獨自探索、學習。
2.儘早培養孩子人格與生活的雙重獨立性。
3.調整教育心態與教育動機,給孩子一份輕鬆的愛,而非增加孩子的成長負擔。
4.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不要隨意扼殺孩子的想法觀點。
5.隨著孩子心理生理的變化,及時調整教育策略,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教育的過程也是媽媽不斷進步領悟的過程,相信聰明的媽媽定然不會將「教育」變成一把淬毒利器,刺入孩子的胸膛。
被折斷了雙翼的天使終究會經歷切膚之痛,世界很大,為何不待羽翼豐滿時,放飛他們的翅膀,讓他們去經歷世間百態,體會存在的意義呢?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