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養育倦怠期,其實很危險

2020-08-27 LifeOfmom

很多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照顧孩子感覺厭倦、煩躁、力不從心,尤其是孩子調皮時,會控制不住對他發脾氣,或根本不想理他,甚至還會出現「討厭孩子」「後悔生孩子」的念頭,但事後又常常懊惱自責。媽媽們這時候很可能進入了養育倦怠期,如果處理不當,會嚴重影響夫妻和親子關係。

養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時候繁瑣又單調,而媽媽幾乎又擔負著養育孩子的所有工作。與長期工作壓力會導致職業倦怠一樣,長期的養育壓力同樣會造成育兒倦怠。一項研究表明:大約有8%~36%的父母會出現養育倦怠,且以母親為主。很多媽媽時常會覺得自己處於極度疲勞、情緒崩潰的邊緣,但孩子不是工作,不能說不要就不要,長期壓抑的後果就是對孩子和家庭表現出冷漠和忽視,引發一系列家庭問題。

多種重壓致倦怠

很多媽媽都會有這種感覺,自從生了娃,就沒有了自我。白天在單位拼死拼活,晚上回到家還要做飯、陪孩子玩、輔導功課、照顧老人,這種高強度「負荷」讓媽媽們身心俱疲。

造成倦怠的還遠不止這些,育兒路上的攀比和過高期望會讓媽媽們更加焦慮。很多媽媽都忍不住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較,希望自家孩子能領先一步,尤其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媽媽們,會更加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取得好成績。一旦孩子的成績不是很理想,她們就會更加著急,從而感覺到深深的疲勞和巨大的壓力。因此,研究發現,越是那些過分投入、過度熱情、養育期望越高的媽媽,也是最後放棄養育最徹底的。

破壞夫妻、親子關係

對於這種疲憊壓力,媽媽們很多時候都會咬牙堅持,長此以往,卻會給夫妻和親子關係帶來諸多不良後果。有研究表明[1],養育倦怠與自殺意念、藥物和行為成癮的頻率、睡眠障礙都有顯著相關,這也能說明為什麼一些媽媽極度疲倦後會出現抑鬱的表現,同時,育兒壓力也是夫妻關係出現衝突和疏離的重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養育倦怠會直接帶來對孩子的忽視和暴力行為。比如對孩子漠不關心、缺乏交流,這類「冷暴力」會使孩子沒有安全感,導致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孤僻、易激化。而用言語辱罵孩子、大喊大叫,甚至是毆打孩子,同樣會導致孩子出現恐懼、逆反心理,形成自卑或暴躁的性格。

及時調節,遠離倦怠

為避免坑娃害己,當媽媽感覺到育兒疲倦時,一定要及時調節。具體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愛娃也要愛自己

媽媽很多時候會覺得養娃疲倦,是因為自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放棄了自己的生活和追求,長久地虧欠自己,必然會心理失衡,最後充滿戾氣。其實,「媽媽」並不是單一的角色,你還有其他的身份和需求,要學會保留自己的生活空間、興趣愛好,不要為了孩子迷失自己。養娃可以適當「糙」一點,沒必要事無巨細。可以請老人或保姆幫自己照看寶寶,這樣自己就有了多餘的時間,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當孩子令你厭煩時,不妨把孩子扔給老人,自己出去散散心、找朋友傾訴一下,或買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總之,要給「壞情緒」找到宣洩口。

別再追求完美人設

很多父母都會被完美父母人設所累,努力做100分的父母,給孩子的照顧和關注太多,想盡辦法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同時也逼孩子儘可能達到100分。這樣只會加重自己的育兒焦慮和孩子的心理負擔,孩子累,自己更累。學會做60分父母,適當放手,才是剛剛好。

引導爸爸參與育兒

在傳統觀念裡,媽媽照顧孩子是理所應當。但媽媽沒有三頭六臂,與其自己受苦、受累,抱怨爸爸「不作為」,還不如鼓勵爸爸參與育兒。這不僅能讓媽媽鬆一口氣,還有利於維護夫妻感情。很多爸爸在育兒上沒有經驗,這時媽媽不要表現出嫌棄,可以給出明確的指令幫助爸爸參與育兒,而且要學會接納不同的帶娃模式,讓爸爸用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方式和孩子在一起。最後,家人的認可和表揚會提高爸爸們的育兒積極性和成就感,進而更願意去和孩子相處。

打破現狀,尋找「新鮮感」

此外,養娃很多時候是日復一日的單調、細瑣、重複。媽媽想要避免倦怠,就要打破現狀,適當尋找「新鮮感」。比如媽媽每天做飯很忙碌,可以讓孩子在周末也參與進來,親子互動的同時可以讓孩子感受一下做飯的不易。或者家人可以和孩子玩角色互換,讓孩子當一天的家長,負責管理當天家庭所有事項,媽媽負責點評,可以盡情吐槽。

養娃路上,媽媽出現倦怠很正常。只要掌握對方法,就能減少對家庭和孩子的不必要傷害,更好地度過育兒倦怠期。

[1]張金榮,鄒瑤雯,沈王豔,張嬋孺.父母養育倦怠——家庭教養研究的新視角[J].中國特殊教育,2019(07):91-96.

*文章內配圖均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感謝您的點讚、轉發和收藏,如需了解更多母嬰、親子類知識,請關注我們吧!

相關焦點

  • 走出「養育倦怠期」,媽媽這樣做,再也不會「吼孩子」
    或許只是進入了養育倦怠期!深讀這篇文章,希望你能從此克服吼叫的難題。02發現吼孩子的根源1.養育倦怠期研究表明:大約有8%—36%的父母會出現養育倦怠的狀況2.養育孩子的血淚史曾奇峰老師說:「做一個好母親其實也很簡單,多為自己活著,把自己變成一個輕鬆快樂的人——是母親能夠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對孩子的適當放手,也是對自己的成全,因為你不僅僅是別人的女兒、妻子、媽媽,還是你自己,一個獨立的個體。活出屬於你的精彩,其實是對家人最大的愛與幫助!
  • 對不起,你可能不懂什麼叫養育倦怠
    或許,只是進入了養育倦怠期。對孩子發火,可能是養育倦怠很多新手媽媽,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會感覺那個襁褓中的嬰兒就如同天使一般,恨不得把人世間最好的東西都給自己的寶寶。這些新手媽媽其實非常不容易,一個人24小時連軸轉,大部分時間連口熱乎飯都吃不上,有時候蹲個馬桶的功夫都得抱著娃,孩子有個頭疼腦熱,自己也跟著著急上火,焦慮、失眠、掉頭髮接踵而至……長期處在這種高壓之下,媽媽們會產生嚴重的心理耗竭。
  • 養育倦怠期你經歷過嗎
    這其實是很多女人當媽後的最最最真實的寫照!被帶娃的壓力所束縛,很想掙脫這種束縛又沒法掙脫,很矛盾又很難過的心態。而且,這種難受還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否則很容易被貼上「不負責任媽媽」的標籤。旁人的眼中,媽媽就應該是超人,怎麼能後悔生孩子呢?但科學又告訴我們,當你願意誠實地面對自己,這其實是很正常的。
  • 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
    但工作的時候,似乎很少有什麼事情能讓你打起精神、全力以赴——我們把這樣一個職場階段稱為「職業倦怠期」。很多人都曾經或正處在這樣的狀態中,它來的時候往往沒有明顯的預兆,你甚至都未必意識到它的存在,但它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的工作狀態。今天,我們就想來聊聊我們該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尋求新的挑戰Riceman:我們之所以感到倦怠,很大可能是因為這份工作對我們來說太平淡了,不夠有挑戰。
  • 心理倦怠期,是我們人生的必經之坎
    看到朋友圈一個朋友寫「如何度過倦怠期」,發現原來基本思路都是一致的,方法卻各有千秋,於是也想寫寫這個話題,分享下自己的感受和經驗。我的愛好非常廣泛,業餘時間做過的大部分事情都經歷過所謂平臺期或倦怠期,好多門「手藝」都因此陣亡了,而那些突破了倦怠期能堅持到今天的,都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還算滿意的成績。
  • 職業倦怠期了?矯情~
    而這個年齡段的職場老油條們,早就失去了剛工作時的新鮮感,一部分人當上了領導疲於上下應付,還有一部分端著金飯碗「當和尚撞鐘」,沒有熱情、失去耐心、缺乏動力,也就是所謂的「職業倦怠期」。  職業倦怠,這是一個客觀存在同時也非常矯情的東西。每個人從學校走向社會或許都有各種理想,職業的、家庭的等等,當職業理想和現實工作情況激烈碰撞之後,很多人發現大多數情況理想搞不過現實啊。
  • 給處在職業倦怠期朋友的幾條小建議
    但工作的時候,似乎很少有什麼事情能讓你打起精神、全力以赴,我們把這樣一個職場階段稱為職業倦怠期。 我們之所以感到倦怠,很大可能是因為這份工作對我們來說太平淡了,不夠有挑戰。事實上,如果你的工作內容一直沒有很大的變化,而你一直在工作中有成長,那倦怠感其實是一個對你有利的信號,它在告訴你,你該去尋求新的挑戰了。
  • 沒有職場人願意經歷職業倦怠期
    工作了3—5年之後,很多在蛻變中成長的職場精英慢慢會進入職場倦怠期。伴隨著職業理想慢慢成型到最終實現,努力貫穿著職業生涯之路,具備一定競爭能力也處於管理崗位。但面對社會和生活壓力,遭遇職場瓶頸很難有更大的突破。職業倦怠期是被一直關注的話題,也困擾著從業多年的職場人士。
  • 怎麼度過心理上的「倦怠期」
    一切的現象都提示我,倦怠期到了。 做公號也是如此。開號開了一年,雖然一切都在向好的地方發展,但每次想到自己還欠著這周的文章沒寫,還欠著幾篇小說沒交,再看到一些負面點的評論,也會在心裡嘆口氣:要不這周就算了吧?
  • 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逃避可恥但有用
    在現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你已經做了一段時間了,你早已熟悉了日常的工作流程。
  • 職業倦怠期,我們如何度過?
    而現代人產生職業倦怠的時間也正在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在工作中,你需要對職場倦怠的狀態保持警惕。無論是由於長期單一領域的工作,還是由於達到上升瓶頸,或者是因為外部的、企業自身的客觀問題,都有可能導致你的倦怠心理。當進入職場倦怠期時,有些人可能並不自知,任其發展,直到慢慢產生對工作厭惡的嚴重負面情緒,同時也失去了生活的平衡。
  • 你知道你正處在職業倦怠期嗎?
    其實,你可能只是進入職業倦怠期職業倦怠指的其實是一種由於工作而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並且這種現象和你本身的工作年齡並沒有太大關係。進入職業倦怠期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已經進入了這樣一種狀態,更多的時候,當他們感覺到自己似乎變得越來越悲觀,所有的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的時候,80%左右的人會覺得自己是否已經患上抑鬱症。事實上,絕大多數患上職業倦怠的人,都只是在一段時間內維持著這種負面情緒,這點在抑鬱症上便是很大的不同。
  • 援疆工作 | 民警總有那麼幾天「倦怠期」?
    「適應期」的新鮮感已過「倦怠期」要如何平安順利度過?潑一瓢冷水清醒頭腦敲黑板劃重點「為什麼會進入『倦怠期』?因為很大家患了《職業倦怠症》!」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汪海峰一語驚醒夢中人。「援疆「倦怠期」主要是指援疆民警在工作期間可能患上的「職業倦怠症」的時期,這可不是開玩笑,每個援疆民警都可能患上『職業倦怠症!』」
  • 遭遇工作倦怠期,休息有沒有用?
    3、忽視環境因素,陷入倦怠圈比起自身原因,其實更多時候讓職場人變得倦怠的還是環境因素,如果工作本身是高度重複、枯燥乏味、缺乏創造力的話,那麼人很容易就會變得倦怠。此外,企業文化也是導致職場人產生工作倦怠的重要原因,有的企業盲目追求「狼性文化」,卻忽視了對員工的知識與技能培訓,忽視了人文關懷和規章制度的合理性,這樣一個對員工冷冰,卻要求員工熱情的企業,很難不讓人感到疲憊和厭倦。同樣,難以相處的上司和同事也會間接導致職場人變得倦怠。
  • 處在倦怠期,有啥調整方法
    通過多年來對自己的分析,對別人的觀察,我發現倦怠期來源於四處。第一,每當我興致勃勃的打算大幹一番,並且真的短時間內付出很多努力,但是又沒有得到明顯的反饋的時候,很快我就會迎來效率非常低下的幾周——也就是倦怠期。這就好像跑步的時候,我雖然加速跑了一段路,但我很快就覺得太累了,得走會兒,甚至要停下來歇歇。
  • 職業倦怠:你不想上班的罪魁禍首
    其實他們是陷入了「職業倦怠」,沒錯,這篇就是老闆讓我寫給他們看的!什麼是職業倦怠職業倦怠,就是一種疲勞狀態,由長期過度的職業壓力所導致,分別在情緒、精神、身體上表現出倦怠。當職業環境對人的要求,超過了人本身所具有的能力與承受力,或是職業環境無視個人的欲求與動機,這樣職業者的內心就會出現不協調的狀態。
  • 外貿員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
    很多人做了多年的外貿工作,可以說是輕車熟路了,但到了職業倦怠期之後很難自拔。處於職業敏感的黃金時間,大部分人不會有這種厭世的感覺。很多人感覺做了多年一個工作,也想嘗試去做其他工作,但是,又害怕轉型後自己又要重新開始,得不償失,導致了長期從事一個不太喜歡又不能不做的事情。這時候就要努力去改變下,不要讓差不多了、夠本了的思想困住自己。要敢於衝出這個圈子,走進更大的圈子。
  • 李誕:如果對工作喪失熱情,怎樣克服職業倦怠期?
    ——《約翰·克裡斯多夫》羅曼·羅蘭什麼是職業倦怠?就是一個人具備工作的能力,卻喪失了工作的熱情。職業倦怠用一句最淺顯的話來說明就是:不想上班。李誕是這樣回答的:一個人什麼都不做,其實是很難做到的,因為人都有自省的本性,或者叫做負罪感。我想也是由於這種原因,新聞裡的男子是做不到一直混吃等死,他會覺得愧對家人對他的期待。所以做不到心安理得,只能選擇粗暴的解決問題。加上長時間的脫離社會和工作,會讓他變得情緒價值更低,自殺這個行為也讓人不是那麼難理解了。
  • 工作無精打採,陷入「職業倦怠期」,3種方法助你擺脫失業危機
    碰見同事,也只是簡單的寒暄,失去了聊天的熱情;部門會議,你一言不發,也很難把領導的指令放在心上;到了下班時間,你只想飛回家,不管那些工作上的瑣事;如果,你也曾有過上述經歷,那麼可能你已經進入了「職業倦怠期
  • 「親子」假期裡「神獸」難以馴服,父母要面對自己的「倦怠」
    養育孩子不是這樣的。 ——寶媽,朋橙心理用戶父母倦怠和職業倦怠一樣嗎?它們只是抑鬱的另一個名稱嗎?父母倦怠是一種疲憊綜合症,其特徵是感覺不堪重負,身體和情感上的疲憊,與孩子的情感距離,以及感覺自己是一個無能的父母。這我們想到了寶媽在育兒課上說的話。顯然,寶媽並沒有受到全面倦怠感的困擾。她因養育子女而疲憊不堪,但工作卻是目前唯一能給她帶來滿足感和效率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