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

2021-02-07 設計咖UXCoffee

在現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你已經做了一段時間了,你早已熟悉了日常的工作流程。但工作的時候,似乎很少有什麼事情能讓你打起精神、全力以赴——我們把這樣一個職場階段稱為「職業倦怠期」。很多人都曾經或正處在這樣的狀態中,它來的時候往往沒有明顯的預兆,你甚至都未必意識到它的存在,但它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的工作狀態。今天,我們就想來聊聊我們該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

尋求新的挑戰

Riceman:我們之所以感到倦怠,很大可能是因為這份工作對我們來說太平淡了,不夠有挑戰。事實上,如果你的工作內容一直沒有很大的變化,而你一直在工作中有成長,那「倦怠感」其實是一個對你有利的信號,它在告訴你,你該去尋求新的挑戰了——這就像你的身體通過產生疼痛來給你傳遞疾病信號一樣,這是一種良好的反饋機制。

新的挑戰可以是:在工作中主動尋求難度更大的項目。這裡的關鍵在於「主動」二字。在我剛進入公司的第一年,我接到的的項目需求很小,很快我就開始覺得在不停地自我重複,於是我開始在和老闆的談話中反覆表達接手新項目的意願,也開始主動參與到一些我更感興趣的項目中去,給同事出主意、在他們忙不過來的時候幫一把手(要注意方式方法)。這些嘗試一開始並沒有立刻起效,我依然在我原先的項目組呆了幾個月,但沒過多久,因為一些人事和戰略變動,我便開始接手新的、更有意思的項目了。

新的挑戰也可以來自一份新的工作。很多人在遇到職場瓶頸和倦怠期的時候都會想到跳槽。我注意到,很多朋友對「跳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有些人似乎覺得,只要換一份工作,去一家更好的(通常指更有名的)公司,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很多時候,跳槽帶給你的只是一個表面的變化——環境、工資、甚至是職稱,但你的工作內容卻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我把這種跳槽帶來的感覺稱為「虛假的新鮮感」,等新鮮的勁頭過去,很快你就會回到原來的倦怠狀態。所以,跳槽不是應對職業倦怠的萬能藥,只有當跳槽帶來新的工作內容迫使你去學習和進步,那才能真正地幫助你走出倦怠。

做業餘項目(side project)

Riceman:前面聊的是在工作中尋找的新的挑戰,當然,新的挑戰還可以來自工作之外。事實上,我就是在我的第一個職業倦怠期,產生了做《UX Coffee》這檔中文設計播客的念頭。這個業餘項目給我帶來的掌控感和滿足感,是我在工作中很難獲得的。

如果你在一家職責明確的大公司工作,當設計需求給到你的時候,產品早就有了明確的定義和規劃,留給你發揮的空間往往很小。又或者,你是一個愛畫插畫的設計師,但日常的 UI 設計工作中卻很少有機會去真的動手畫畫。這時候,業餘項目就可以成為你工作之外的一個出口,去彌補你在工作中少有的對項目的整體掌控感,或對藝術和創意的追求。

除了做和你本職工作相關的業餘項目,你也可以選擇做一些不那麼相關的事情。我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在業餘時間做的副業包括但不限於:刻各種各樣形狀的橡皮圖章(沒錯,說的就是主播張撓撓);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穿搭經驗成為時尚博主;給自己的寵物貓建一個 Instagram 帳號專門發貓貓的日常(已經有好幾萬粉了!);開一家沒有店鋪只做周末外賣的自製奶茶店……業餘項目最重要的作用應該是作為一個工作以外的出口和補充,你不必刻意追求什麼結果,享受過程,為自己而做。

慶祝每一個小目標的達成

Hoka:大家可能知道一個心理學術語「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它代表了一個人是否相信自己能夠完成一件事情。對職場人而言,自我效能感是一個很重要的動力——大家都希望看到自己在「成長」,也就是一步一步地學會完成原本完成不了的事情。而有時候我們感覺倦怠,是因為感覺目標太難、壓力太大,或者時間太長,難以獲得自我效能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學習校長爸爸的策略——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

遊戲設計師可能是世界上最了解「目標」的重要性的人。Riceman 和我前一陣子沉迷《星露谷物語》(一個類似牧場物語的種植養成遊戲),這個遊戲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你可以給自己不斷設置小目標。在遊戲裡,我們設定的最重要的長期目標是「在冬天來臨前解鎖一個溫室」,這個目標比較有挑戰性,需要我們玩一個多月才能達到。所以根據這個長期目標,我們又給自己設定了中期目標,比如「我這個星期要賺到 10000 金幣」,再分解成小目標 「我今天要收穫一波菜」。每個小目標完成,我們都會互相鼓勵一下,然後繼續完成下一個小目標。在這些小目標的引領下,我們成功在秋天結束前解鎖了溫室。

在工作裡也是一樣。比如如果我們拿到了一個任務「在三個月裡重新設計一個 app」,這個時間線好長,任務量也大,無從下手的話,我們很容易覺得壓力太大,從而感覺到倦怠。在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給自己設定一些小目標:前兩周做用戶調研、競品分析,第三第四周設計出一個長線的願景,和產品經理、工程師一起設定優先級,在之後兩個月裡進行設計。設計時,也可以先從導航開始設計,然後完成首頁的設計,再設計其他頁面。設定完這些目標,每個星期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可以看到成果,也更容易獲得成就感。

尋求朋友、導師的幫助

Riceman:很多時候,在我們遇到低谷的時候,我們很難通過自己的力量走出來。這時候,他人的幫助、尤其是那些曾經有過相似經歷的人,往往能給你一些疏導和啟發。

在職場上,我有過很多困惑。但很多時候,在和同事、朋友聊天之後,我會發現他們其實也曾經、或正在和我有一樣的困惑,那種「原來你也一樣」的感覺會讓我的心裡多幾分釋然。

除了朋友、同事,在職場上還有一種特別的角色,可能會對你走出職業倦怠有所幫助,那就是導師。職場導師在美國尤其是矽谷的科技公司裡越來越常見。導師不是你的老闆,也可能和你不在一個部門,甚至不在同一家公司。每隔一段時間,導師(mentor)和你(mentee)會進行一次一對一談話,你們可以聊聊你最近工作中的一個具體的困難、你的職業規劃,或者是行業內的熱點話題。理想情況下,導師和你是亦師亦友的關係,你們的交流對彼此都有幫助。在我實習和正式工作的前兩年,我都遇到了非常好的導師,他們和我分享了很多經驗,尤其是在我遇到困難、陷入低谷的時候,和他們的交流對我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休息和放假

Riceman:當你處於職業倦怠期的時候,你的工作效率會下滑,你很可能會產生像這樣的念頭:「我的效率太低了,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工作,才能保證我的產出」。這樣的想法很危險,因為實際上,工作時間越長,你的效率就越低,你對自己也就會越不滿意,你對工作也會越來越疲倦,這樣,一個職場倦怠的惡性循環就很容易產生了。

而打破這個循環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休息。人都會疲倦,面對疲倦,最好的方法就是休息。休息是一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的事情。我們有太多理由不讓自己休息了——月底就要發布新版本了,我不能休息;馬上要績效考評了,我不能休息;組裡有另一個同事正在休假,現在正是組織需要我的時候,我不能休息……實際上,在「身心疲倦」面前,這些所有的理由都不成立。你不必為自己休息的時長或是時機內疚,因為說到底,你為公司提供的是你最終的產出,而不是你工作的時長。

在休息這方面,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和節奏最重要。有的人每天需要睡 9 個小時才能保證白天精力充沛,而有的人則只需要睡 5 個小時。有的人通過睡覺休息,而有的人是通過唱歌、跑步、打遊戲來休息。同樣的,也只有你自己最知道什麼時候需要放假——五一和國慶是法定假日,卻未必是你的大腦想要休假的日子。找到你自己的節奏給自己放假,才能好好休息(從而幫公司賺更多錢)。

賦予工作更高的意義

Hoka:最近在看前世界第一的網球選手阿加西的自傳《網》,覺得他的心路歷程很有啟發。阿加西有一個非常嚴厲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逼著他打網球,甚至還自製了發球機,所以他每天平均要打 2700 板球。在其他小孩上學、玩耍的時候,他只能做一件事情——打網球。這樣的童年經歷,造成了他對網球又愛又恨的心態。他很難感受到網球的快樂,就算贏了球也不開心。這種心態使得他一度跌落谷底。但很快,發生了一件事情,幫助他實現了之後的王者歸來。這件事就是他去了南非,見到了曼德拉,並且在曼德拉的鼓勵下建立了教育基金,開辦了一家網球學校。他告訴自己,每次在比賽中揮拍,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網球學校裡的孩子們。他為自己的「工作」賦予了更高的意義,這份使命感幫助他克服了心魔。他說,「網球為我提供了一個平臺,為一代又一代的兒童帶來改變,這比贏得大滿貫更有力量。」

對我們來說,可能暫時沒有辦法成立一個自己的基金會,但是我們同樣可以尋找工作更高的意義。在點擊率、轉化率這樣的 KPI 之外,我們可以去理解工作對公司的意義,對社會的意義——我的工作如何把世界變得更好了?這份使命感能幫助我們走得更遠。


本文題圖來自《未生》:https://www.tvmao.com/drama/KDIeMWk=/pictures/B3319622


相關焦點

  • 職業倦怠期,我們如何度過?
    而現代人產生職業倦怠的時間也正在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在工作中,你需要對職場倦怠的狀態保持警惕。無論是由於長期單一領域的工作,還是由於達到上升瓶頸,或者是因為外部的、企業自身的客觀問題,都有可能導致你的倦怠心理。當進入職場倦怠期時,有些人可能並不自知,任其發展,直到慢慢產生對工作厭惡的嚴重負面情緒,同時也失去了生活的平衡。
  • 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逃避可恥但有用
    在現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你已經做了一段時間了,你早已熟悉了日常的工作流程。
  • 外貿員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
    很多人做了多年的外貿工作,可以說是輕車熟路了,但到了職業倦怠期之後很難自拔。處於職業敏感的黃金時間,大部分人不會有這種厭世的感覺。很多人感覺做了多年一個工作,也想嘗試去做其他工作,但是,又害怕轉型後自己又要重新開始,得不償失,導致了長期從事一個不太喜歡又不能不做的事情。這時候就要努力去改變下,不要讓差不多了、夠本了的思想困住自己。要敢於衝出這個圈子,走進更大的圈子。
  • 職業倦怠期了?矯情~
    用人上都是「非極致而不為」的理念,這讓整天羨慕別人家公司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面向30—40這個年齡段的員工開火,真是勇氣可嘉,要知道在很多企業這個年齡段的員工正是職業的黃金年齡,是很多傳統行業的中流砥柱。當然或許與行業性質有關,讓更多的網際網路企業用職場小鮮肉們挑起了工作的大梁。
  • 老師誰來幫你度過職業倦怠期?
    老師誰來幫你度過職業倦怠期?類似的問題不能獲得及時的疏導,擠壓於內心,外化於形體,慵懶、散漫的行為催生的是不但是低效,還有對自我的不滿,以此循環,職業倦怠如同毒瘤,如果不能及時剷除,勢必殃及身心,貽誤諸多。我們必須認識到,階段性的出現職業倦態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因為人的發展是不規則的曲線,關鍵是我們如何科學地進行自我調整,很好地度過職業倦怠期,使自己更好地勝任當下的工作,帶領孩子一起堅實地向前。
  • 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HR看這裡!
    雖然許多招聘人員進入這個行業是為了幫助頂尖人才找到他們夢寐以求的職位,幫助公司建立他們夢寐以求的團隊,但許多人最終卻生活在招聘人員精疲力竭的噩夢中,這就是職業倦怠產生了。研究分析表明,人力資源部門的人員流動率排名第五。除此之外,據報導,在第一年裡有90%的招聘人員流失。
  • 沒有職場人願意經歷職業倦怠期
    工作了3—5年之後,很多在蛻變中成長的職場精英慢慢會進入職場倦怠期。伴隨著職業理想慢慢成型到最終實現,努力貫穿著職業生涯之路,具備一定競爭能力也處於管理崗位。但面對社會和生活壓力,遭遇職場瓶頸很難有更大的突破。職業倦怠期是被一直關注的話題,也困擾著從業多年的職場人士。
  • 怎麼度過心理上的「倦怠期」
    一切的現象都提示我,倦怠期到了。 做公號也是如此。開號開了一年,雖然一切都在向好的地方發展,但每次想到自己還欠著這周的文章沒寫,還欠著幾篇小說沒交,再看到一些負面點的評論,也會在心裡嘆口氣:要不這周就算了吧?
  • 給處在職業倦怠期朋友的幾條小建議
    為您所需,直擊職場競爭力,及時搜索最實用的獵頭情報,甄選高薪職位、行業動態、職業規劃指導、人資管理,三才獵頭只說實在的
  • 你知道你正處在職業倦怠期嗎?
    其實,你可能只是進入職業倦怠期職業倦怠指的其實是一種由於工作而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並且這種現象和你本身的工作年齡並沒有太大關係。它可以是一個人因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因為沒有升值空間,沒有新挑戰,職業認可度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心理上疲乏厭倦;也可以是一個人因為不知道什麼樣的工作適合自己,而陷入頻繁找工作這個怪圈產生的一種自我否定。
  • 如何喚醒老員工的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的話題能佔到職場心理諮詢的80%,大部老闆都意識到職業倦怠伴隨而來的是職業發展瓶頸期,卻鮮有人知道如何喚醒那些處於倦怠期的老員工。——喚醒倦怠!01識別出「不在狀態的人」。你團隊裡是否有這樣的人:工作意願度持續下降。
  • 如何應對工作中的職業倦怠
    恰逢繼續教育補學,在選修課程上我看到了《職業倦怠的與正能量激發》這個課題,直覺告訴我這會對我有幫助,我便認真地學習了這個章節。從中我清楚地明白了職業倦怠這個詞的含義,也清楚地認識到目前的自己就正處於職業倦怠期。我把自己學習後的所感所悟記錄下來,如果他人也有類似的情況,希望對別人有所幫助。
  • 什麼是「職業倦怠」? 職場倦怠了怎麼辦?
    日前,國內一人力資源服務商發布萬人調查結果,調查顯示:近80%的職場人感到精神緊張和壓力;2/3的職場人感到壓抑和焦燥;超過70%的職場人對工作產生倦怠,表示「不喜歡現在的工作」。這,就是隨著就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和職場人自身健康的退化,悄然來襲的「職業倦怠」。    關於職業倦怠問題,近年來一直備受關注。職業倦怠期具有階段性、周期性,最明顯的症狀之一是「拖」――工作拖拖拉拉就是不想完成,非要等到最後一刻。職場人士到了35歲左右通常是職業倦怠的高發期,特別是工作上有了一定成就的「白骨精」尤為明顯。
  • 「我好累、不高興、我不行」:你可能已經進入了職業倦怠期
    其實很有可能是因為進入了「職業倦怠期」。 上班時間久了之後,很多上班族都會表現出工作熱情消失、難以獲得成就感、對未來看不到希望、對現狀無所適從等等的焦慮心態。這都是典型的「職業倦怠」的表現。 「職業倦怠」會嚴重影響我們生活和工作過程中的對幸福感的感知,很多研究人員將「職業倦怠」列為一種常見的職業病。
  • 如何走出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大概是所有職場人幾乎都會遇到的問題,或早或晚,持續時間或長或短,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用不了多久,便徹底掉入了瓶頸期,產生強烈的職業倦怠感。更可怕的是,如果無意識,或是找不到突破的方向,職業倦怠很快就會從一種所謂的「感覺」,變成在個人經濟和發展方面,困住自己的殘酷現實。 2、困在低成就感工作裡 琪琪剛轉行成為一家公司的人事助理,原本想著好好積累,爭取儘快有所成長。
  • 職業倦怠,工作越來越沒動力怎麼辦?突破瓶頸有妙招
    職業倦怠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一般認為, 職業倦怠是個體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極端反應,是個體伴隨於長時期壓力體驗下而產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張先生,擁有10年工作經驗工程師,項目經理。
  • 心理倦怠期,是我們人生的必經之坎
    看到朋友圈一個朋友寫「如何度過倦怠期」,發現原來基本思路都是一致的,方法卻各有千秋,於是也想寫寫這個話題,分享下自己的感受和經驗。我的愛好非常廣泛,業餘時間做過的大部分事情都經歷過所謂平臺期或倦怠期,好多門「手藝」都因此陣亡了,而那些突破了倦怠期能堅持到今天的,都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還算滿意的成績。
  • 職業倦怠:你不想上班的罪魁禍首
    其實他們是陷入了「職業倦怠」,沒錯,這篇就是老闆讓我寫給他們看的!什麼是職業倦怠職業倦怠,就是一種疲勞狀態,由長期過度的職業壓力所導致,分別在情緒、精神、身體上表現出倦怠。當職業環境對人的要求,超過了人本身所具有的能力與承受力,或是職業環境無視個人的欲求與動機,這樣職業者的內心就會出現不協調的狀態。
  • 親歷者支招:破解職業倦怠從這4方面出發(附自測表)
    面對職業倦怠,高校教職員工應如何處理,高校管理者又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近些年,職業倦怠已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社會話題,危害著不少教職員工的身心健康,影響著他們的工作質量。尤其是新冠肺炎突發的2020年,當職業倦怠襲來,高校教職員工應如何處理,高校管理者又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的狀況,看看是否存在職業倦怠。
  • 職業倦怠|你的員工倦怠了,不幹活了,怎麼辦?
    在充滿市場競爭的現代社會中,工作倦怠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的普遍現象。由於員工自身努力工作卻不一定能在物質或者精神上得到相應的回報,對單位內部的溝通狀況不滿意,感覺組織不夠公正等多種原因,中國職場也開始「倦怠期」頻發。企業和員工如何雙管調整以改變這一現狀,世界經理人的用戶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出了不同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