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句詩很形象地講述了中國式媽媽的累,她們用盡半生精力,將最好的生活給到了自己的孩子,但很多時候卻沒有得到家人的認可,甚至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1)「宋倩式」媽媽的累:事無巨細的照顧,「害了娃」
在電視劇《小歡喜》中,英子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因為父母離異,她和母親生活,因此為了能給媽媽爭氣,她不得不按照宋倩的要求去做。
而宋倩是一位很強勢的母親,對英子的照顧可謂事無巨細,從生活飲食,到學習計劃,再到專業選擇,就沒有她不插手的事情。
然而這樣的結果是什麼?女兒英子想要逃離她,在快要高考的時候,還患上了抑鬱症,獨自去了深圳,最後宋倩才開始慢慢反思自己的錯誤。
「宋倩式」媽媽的累在於,總是高喊「一切都是為了你」的旗號,事無巨細地為孩子操辦一切,最後孩子不領情,導致「坑」了自己,也「害」了娃。
這樣的媽媽可能會讓孩子喪失生活自理能力,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叛逆心理強等諸多心理問題,甚至可能會導致家庭關係破裂。
2)「畢勝男式」媽媽的累:為了孩子的未來付出一切,最後「坑」了自己
在《虎媽貓爸》這部電視劇中,畢勝男是一個火力全開的「虎媽」,強勢而且嚴厲,對女兒茜茜的學習極為上心。
為了讓孩子能上優質學校,不惜一切代價購買學區房,強迫孩子學習各種技能,導致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恐懼心理。
而畢勝男的做法也最終以「坑」自己為代價收場,她與丈夫離婚,和自己的父親翻臉,背負著所有人的不理解而離開。她為了孩子的未來付出了一切,但卻沒能得到她想要的結果,這種「累」又有多少人能夠了解?
1)擔心孩子受苦
不得不說,母愛是無私的,很多媽媽會認為,孩子還小,做不了這麼多事;或是孩子要以學習為重,不能讓瑣碎的事打擾到他們學習。
因此媽媽們將一切事情都攔在自己身上,生怕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罪。但媽媽們是否能夠明白,人生那麼長,又有誰能替孩子走完他的後半生?你不讓他做的,社會會要求他做。
2)媽媽對孩子的成長過於焦慮
對於老一輩的父母而言,他們接受教育的機會很少,所以很多父母在心中都留有遺憾,為了不讓孩子和自己一樣,所以他們傾盡所有,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因此,很多媽媽們從孩子上幼兒園時,就開始操辦各種事務,把自己「累」到崩潰,還得不到孩子的支持。如此一來,媽媽的付出,到底是為誰辛苦為誰甜呢?
在《正面管教》這本書中,作者提到,很多媽媽會相信,父母就是孩子的大樹,為孩子擋風遮雨,讓他少走彎路就是最好的方式。
所以就形成了一種過度保護的「潮流」,進而剝奪了孩子的意念;又或是很多媽媽為了家庭忙於生計。
因此忽視了孩子的動手能力,最終培養出了一個個「高分低能兒」,但這樣的孩子即使學習成績再優秀,也很難造福於人類,回饋於社會。
因此媽媽應該給孩子更多「輕盈」的愛,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理解,給孩子更多的選擇,讓他們放飛自我,也解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