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博的中國大地上,五千年裡,孕育出了具有深厚底蘊的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其中飲食文化就是一朵奇葩。
從四大菜系,發展成八大菜系,後又出現一些除了八大菜系以外自成一體的地方特色菜系,而且每一個菜系都有其代表性菜餚,有的堪稱國寶菜,被列入國宴。可見,中華美食,品類眾多,五彩繽紛,豐富多彩,食不應接。
魯菜,被列為八大菜系之首,菜系中有許多享譽國內外的名菜,其中的一道九轉大腸,就是我心目中的國寶菜。
那些年裡的故事
魯菜,是我最喜歡的菜系之一,本就喜食肥腸的我,更是對九轉大腸這道經典魯菜備愛有加。
愛人是名醫生,平日裡,限制我食用動物內臟類菜餚。說來話長,那還是至少十多年以前的事了,我實在想吃肥腸,又怕愛人阻攔,所以就做了一道九轉大腸,只做了六枚。等愛人下班回來,看到這道與眾不同的菜餚,問我是什麼,我告訴她是大腸,可以想像,自然免不了要被「教育」一番。吃飯時,我給她講述了關於九轉大腸的故事和來龍去脈,又「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九轉大腸的製作如何講究,味道如何獨特,終於,在我的「教唆」下,從來不吃肥腸的愛人,試探著吃了一枚,接下來忍不住又吃了一枚,這是我美食「戰線」上的一次偉大勝利……哈哈哈!
去年暑假去濟南遊玩了兩天,本想藉此機會遍嘗幾道自己最喜歡、最正宗的經典魯菜,只可惜由於時間問題,只品嘗到了「爆炒腰花」和「糖醋鯉魚」,而「九轉大腸」,「油爆雙脆」和「蔥燒海參」則無緣品嘗,甚是遺憾。回來後的一個月裡,總是時常想起,心有不甘,便又一次自己動手,做了一次九轉大腸,還是只有六枚,痛快地滿足了一下自己的味蕾和那顆追求美食的心。
對了,忘了悄悄地告訴您,這次愛人沒在家,我自己"偷偷"做的……哈哈哈!
九轉大腸的魅力所在
具說,九轉大腸是清朝光緒初年,由濟南九華樓酒樓店主首創,是山東十大經典名菜之一。
九轉大腸的成菜色澤紅潤透亮,質地柔韌軟嫩,酸、甜、香、辣、鹹五味俱有,肥而不膩,酸而不衝,甜而不尖,香而不亢,辣而不急,鹹而不過,味美適口,久食不厭。正如有文人所說,食之可與「九轉仙丹」比美,傳說九轉大腸也正是由此得名。而每一枚層層相疊的烹飪造型,食之又是層次分明,增加了品食的口感體驗,也增加了品的食樂趣。
正是這樣一道烹製技法講究,成菜造型和口味獨特,堪稱經典的美食菜餚,讓眾多達官顯貴為之垂涎,讓芸芸市井平民為之所誘,以食之為快,品之為悅……
對了,補充一下,如果能配上一壺即墨老酒,那更是美哉,簡直就是絕配!
掌握一種烹飪方法就足夠了
九轉大腸從首創到相傳至今,烹飪方法也是經過多次改進的,加上廚師們烹飪理念的不同,在不失「靈魂」的前提下,出現一些烹調上的些許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而我們,只要熟練地掌握一種烹飪方法就足夠了。
【我掌握的九轉大腸烹飪簡介】
主食材:熟豬大腸700克(由生豬大腸洗淨,三疊套,用牙籤固定防止脫滑,入開水鍋中加入幾片姜,兩勺料酒煮熟所得)
調味料:生抽兩湯勺,老抽半湯勺,料酒一湯勺(建議用即墨老酒,也可以用紹酒),陳醋一湯勺,糖三湯勺,食鹽一茶勺,白胡椒粉半茶勺,肉桂粉半茶勺,砂仁粉少許,味精或雞精半茶匙,蔥、姜、蒜末各一湯勺,植物油750毫升,花椒油適量,香菜梗末適量,熱水500毫升。
操作步驟:將熟大腸切成2.5釐米長的段;炒鍋上火,倒入植物油,燒至七成熱時下入大腸炸至金黃,撈出瀝油,備用;炒鍋中留少許底油,下入蔥、姜、蒜末爆出香氣,倒入熱水,再加入生抽、老抽、料酒、陳醋、糖、食鹽、味精或雞精;再加入大腸,大火燒開後,轉成小火慢慢煨燒;待大腸煨透,收汁,加入白胡椒粉、肉桂粉、砂仁粉略燒一小會兒;淋入花椒油,撒上香菜梗末,裝盤,配上糖水山楂即可上桌食用。
寫在最後
既然是個美食愛好者,那就不要停下追求美食的腳步。既然是個烹飪愛好者,那就守住家的廚房,或來幾個小炒,或復刻幾道經典的大師之作,讓您所愛的人和愛您的人,與您一起分享美食的樂趣,感受家的味道和溫馨。#我心中的國寶菜#
追求無止境,復刻在路上,一切都源於對生活的無限熱愛……
學做國寶菜丨獅子頭,一道家喻戶曉,流行南北的國宴菜,在家復刻
學做國寶菜丨久負盛名的「松鼠鱖魚」在家裡做,不再是我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