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中國魯菜烹飪大師 胡付華
魯菜的特點呢就是選料講究,你比如我們這個九轉大腸呢,這一份菜的(原料)就是(需要)三頭豬,每一頭豬上,我們就選擇三到四塊的這種粗細均勻的,這種食材。
【解說】改刀套腸、點火燒油、煮炸爆煨……隨著餐飲行業堂食逐漸復甦,濟南魯菜經典名吃九轉大腸點單率不斷攀升。4月26日,記者在濟南魯菜館老牌坊看到,從藝30餘年的魯菜大師胡付華在廚房內不斷穿梭指揮、烹製菜餚,十分忙碌。
【解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年僅18歲的胡付華開始跟隨山東當地老師傅學習廚藝,經歷了5年基本功的學習之後,終於贏得了上灶實踐的機會。
【同期】中國魯菜烹飪大師 胡付華
因為當時這個老師呢就對我要求,必須把所有的大料(中藥調味品)嘗一個遍,這樣呢才能加深以後對食材的了解,(現在)無論是做什麼菜,只要是一品嘗,就能品嘗出來缺哪種味道。當時在練切土豆絲的時候呢,每天切一大盆的土豆,(直到)達到這種像火柴杆一樣的這種標準。
【解說】胡付華告訴記者,在他剛開始學習廚藝時,魯菜十分輝煌。作為八大菜系之首、北方菜的代表,是老百姓下館子招待賓朋的不二之選。但隨著近年來部分廚藝傳承的缺失,人們養生觀念的增強及川菜、粵菜的進駐,魯菜受到衝擊。為改變許多人心中對於魯菜黑乎乎、油乎乎、黏糊糊的印象,胡付華一直致力於魯菜的傳承與創新。
【同期】中國魯菜烹飪大師 胡付華
隨著現代人飲食養生理念的這種提高,對生活的這種追求,所以說魯菜也開始慢慢地去進行一些改良創新,融入其他菜系的一些精髓,進行一個融合。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根。
【解說】當天,胡付華現場烹製了一道改良創新後的九轉大腸。他說,九轉大腸起源於清朝光緒年間,成品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而這「五味」當中,他均做了不同程度的改良,並在菜品中加入了黃瓜、山藥等養生食材,輔以盤飾,最終成為備受大眾喜愛的「九轉大腸」。
【同期】中國魯菜烹飪大師 胡付華
所謂「九轉」,就是精煉細燒。傳統的呢是用白糖炒糖色,後來經過改良以後我們改良用冰糖。酸,傳統的魯菜用了一些白醋,我們改良以後又加入了大紅浙醋。這個苦味呢,我們是取自於砂仁和肉桂面,這個砂仁呢,它的功效是起到一個開胃、理氣的作用,你像那個肉桂,它還能起到一個養顏美容的功效。這個辣呢,我們是用胡椒粉,加入一些小幹辣椒。鹹,當然這是一個基礎。
郝學娟 濟南報導
責任編輯:【葉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