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中國流動人口住房負擔調查

2020-12-16 澎湃新聞

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流動人口從1982年的657萬人增長到2018年的2.4億人。他們當中的相當部分人,工作不固定,居住不固定,他們的居住是一件值得細看的大事。

本文使用暨南大學社會調查中心2017年中國鄉城人口流動調查數據分析流動人口的住房現狀。流動人口是指離開戶籍所在地的縣、市或者市轄區,以工作、生活為目的異地居住的群體。調查數據涵蓋全國流動人口遷入和遷出人數最多的9個省份15個城市,包括廣州、東莞、深圳、鄭州、洛陽、合肥、蚌埠、重慶、上海、南京、無錫、杭州、寧波、武漢、成都,調查對象為過去12個月內累計在城市中居住達到3個月的農業戶口外來務工人員,共計3817戶。

根據調查數據統計,流動人口的住房來源中獨立租賃住房佔比為41.03%、單位宿舍佔比為30.15%、自有房佔比為15.20%、與人合租住房佔比為10.11%、其他工作地點佔比為1.96%、建築工地佔比為0.13%、其他住房來源為1.41%,具體結果見圖1。

流動人口工作的不確定性決定了他們主要的居住形式是租賃,其中獨立租賃是流動人口住房的主要來源,其次是居住在單位宿舍以及與人合租。由於大部分流動人口的經濟收入不能負擔高昂的購房費用,因此只有少數流動人口購買住房,流動人口在城市自有住房率僅為15.2%。

數據來源:暨南大學社會調查中心2017年中國鄉城人口流動調查數據

發展水平不同的城市住房自有率的不同

對比分析不同城市流動人口住房來源發現:從住房自有率來看,蚌埠市、合肥市以及重慶市住房自有率較高,分別達到38%、34%以及28%;上海市、東莞市以及深圳市住房自有率較低,分別僅為4%、3%以及3%;從租房比例來看,杭州市、廣州市以及無錫市租房比例較高,分別達到62%、60%以及58%,洛陽市、重慶市以及鄭州市的租房比例較低分別為36%、38%以及45%;從其他住房來源如單位宿舍、建築工地等來看,東莞市、寧波市以及洛陽市其他住房來源比例較高,分別為45%、42%以及42%,蚌埠市、合肥市以及成都市其他住房來源比例較低,分別為16%、19%以及23%,具體結果見圖2。分析發現,經濟發展水平更高的城市流動人口住房自有率更低,原因可能是其房價過高,流動人口購房壓力大。

數據來源:暨南大學社會調查中心2017年中國鄉城人口流動調查數據

流動人口老家住房

對比分析不同城市流動人口在農村老家鎮上(或縣城)擁有住房比例,在發展水平更高的城市工作的流動人口在老家擁有住房比例更高,如上海市、杭州市以及南京市分別達到28%、21%以及18%,而洛陽市、蚌埠市以及成都市僅分別為3%、3%以及4%,具體結果見圖3。由此,雖然經濟發展水平更高的城市具有更高房價,使得流動人口在城市購買住房的能力下降,但是流動人口的工資收入也相對較高,使得他們在老家擁有住房的能力更強。

數據來源:暨南大學社會調查中心2017年中國鄉城人口流動調查數據

流動人口租用公房比例低

從全國來看,流動人口租用公租房比例平均為7.1%,租用私房比例達到92.9%。對比分析不同城市流動人口租用公房比例,東莞市、寧波市以及重慶市租用公房比例最高,分別為15.56%、14.47%以及14.29%;合肥市、廣州市以及上海市租用公房比例最低,分別僅為0.97%、1.17%以及1.75%,具體結果見表1。不同城市對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申請公租房的準入標準不同。合肥市規定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除了需要勞動合同外,還需連續繳納社會保險金或住房公積金18個月(含)以上,同時與用人單位籤署的勞務合同剩餘期限需滿1年。東莞市外來務工人申請公租房條件為在本市工作及參加社會養老保險逐月繳費累計滿5年;在本市用人單位工作並籤訂1年及以上勞動合同,該單位在本市為其繳納社會養老保險、繳存住房公積金;申請人及其配偶在本市無自有住房;未享受過購買經濟適用住房、人才住房及房屋修葺等優惠政策。總體來看,公租房申請的準入條件對流動人口而言過於嚴苛,導致他們可選的租賃來源局限於地段偏遠的城市居民私房以及失地農民的自建房。

數據來源:暨南大學社會調查中心2017年中國鄉城人口流動調查數據

武漢的住房滿意度高

對流動人口的住房滿意度進行調查發現,擁有自有住房家庭的住房滿意度調查結果中「非常滿意」佔比2.82%、「滿意」佔比34.29%、「一般」佔比為50.79%;無自有房家庭的住房滿意度調查結果中「非常滿意」佔比為1.09%、「滿意」佔比為19.64%、「一般」佔比為52.47%,具體結果見圖4。其中,擁有自有房的家庭比沒有自有房的家庭對住房「非常滿意」和「滿意」的比例分別高1.73個百分點和14.75個百分點。總體而言,擁有自有房的家庭較沒有自有房的家庭住房滿意度更高,也意味著提高流動人口自有房比例能夠增強流動人口住房滿意度以及生活幸福感。

數據來源:暨南大學社會調查中心2017年中國鄉城人口流動調查數據

比較不同城市住房滿意度發現,武漢擁有自有房以及沒有自有房的住房滿意度均最高,分別為60.47%和29.02%,蚌埠市擁有自有房的住房滿意度最低為19.15%,無錫市沒有自有房的住房滿意度最低為15.00%。分析不同城市流動人口有無自有房家庭的住房滿意度差別,無錫市有無住房家庭的住房滿意度差別最大為40%,其中有自有房的住房滿意度為55%、沒有自有房的住房滿意度為15%;其次為深圳市和武漢市,有無住房的滿意度差別分別為31.45%和30.28%;廣州市和上海市的住房滿意度差別較小,分別為5.92%和8.11%,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蚌埠市擁有自有房的家庭住房滿意度低於沒有自有房的家庭,相差1.9個百分點,具體結果見表2。

數據來源:暨南大學社會調查中心2017年中國鄉城人口流動調查數據

對比有自有房家庭以及無自有房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積發現,有自有房家庭人均居住面積為29.88平方米、中位數為26.67平方米;沒有自有房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積為16.07平方米、中位數為12平方米,具體結果見圖5。從家庭住房面積分布來看,有自有房家庭中39.11%的家庭人均居住面積在20~30平方米、19.29%的家庭人均居住面積在10~20平方米、18.75%的家庭人均居住面積在30~40平方米;無自有房家庭中36.85%的家庭人均居住面積在0~10平方米、32.10%的家庭人均居住面積在10~20平方米、16%的家庭人均居住面積在30~40平方米。對比發現,有自有房家庭的與無自有房家庭在人均居住面積為0~10平方米的差異最大,前者只佔1.07%,後者高達36.85%。此外,有自有房家庭人均居住面積在20平方米以上所佔比例為79.64%,無自有房家庭所佔比例僅為31.05%。因此,有自有房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積更寬敞,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擁有自有房價家庭的住房滿意度更高。

數據來源:暨南大學社會調查中心2017年中國鄉城人口流動調查數據

流動人口住房公積金以及住房補貼情況

住房公積金是指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所有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其在職職工繳存的長期住房儲金。調查結果顯示85.84%的流動人口沒有住房公積金,僅有13.73%的流動人口通過單位負擔、自己購買、單位與自己共付以及其他方式擁有住房公積金,具體結果見圖6。因此,目前我國流動人口住房公積金覆蓋率還處於較低水平。

數據來源:暨南大學社會調查中心2017年中國鄉城人口流動調查數據

分析單位對流動人口住宿以及補貼情況發現,提供住宿並且住在宿舍的流動人口比例為43.23%,不提供住宿也沒有補貼的比例為34.27%,提供宿舍但不住、沒有補貼的比例為17.64%。值得注意的是,單位提供住宿補貼的比例非常低僅為4.43%,具體結果見表3。

數據來源:暨南大學社會調查中心2017年中國鄉城人口流動調查數據

流動人口住房負擔重

全國流動人口房租收入比的均值為16.53%,其中深圳市、鄭州市、合肥市、重慶市、上海市、杭州市、武漢市以及成都市房租收入比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鄭州市房租收入最高為24.64%。對比發現東莞市房租收入比最低為7.67%,同時聯繫上文發現東莞市流動人口公租房比例最高為15.56%。全國流動人口房租收入比的中位數為12.92%,鄭州市流動人口房租收入比中位數最高為22.39%,東莞市流動人口房租收入比中位數最低為5.77%。

全國房租支出佔收入比例的分布見圖7,可知33.30%的家庭房租支出佔收入的比例在0~10%之間,37.31%的家庭房租支出佔收入比例在10%~20%之間,16.05%的家庭房租支出佔收入比例在20%~30%之間,家庭房租支出佔收入比例在30%以上的家庭合計佔比為13.34%。由此,流動人口房租支出佔收入比例主要集中在0~20%之間,降低流動人口房租支出有助於有效提高其可支配收入。

數據來源:暨南大學社會調查中心2017年中國鄉城人口流動調查數據

全國自有房月供比 的均值為27.47%,其中東莞市、鄭州市、蚌埠市、重慶市、南京市、無錫市、武漢市自有房月供比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蚌埠市自有房月供比最高為36.1%。對比發現深圳市自有房月供比最低為8.15%,說明在深圳工作的流動人口每月償還購房壓力相對最小。全國流動人口房租收入比的中位數為25.45%,蚌埠市流動人口自有房月供比中位數最高為40%,深圳市流動人口房租收入比中位數最低為8.15%。

全國流動人口月供支出佔收入比例的分布見圖8,可知9.68%的家庭月供支出佔收入的比例在0~10%之間,28.11%的家庭月供支出佔收入比例在10%~20%之間,22.12%的家庭月供支出佔收入比例在20%~30%之間,18.43%的家庭月供支出佔收入比例在30%~40%之間,家庭月供支出佔收入比例在40%以上的家庭共有21.66%。由此,目前流動人口家庭月供支出佔收入比例還處於較高水平。

數據來源:暨南大學社會調查中心2017年中國鄉城人口流動調查數據

總結與建議

總而言之,流動人口目前在城市主要住房來源為租房,自有房率低。比較不同城市流動人口自有房率發現,流動人口在發展水平越高的城市自有房率越低,隨之在老家擁有住房的比例越高。比較有無自有房的流動人口滿意度發現,擁有自有房的家庭具更好的住房滿意度,同時人均住房面積跟寬敞。從住房公積金覆蓋率來看,目前絕大部分流動人口沒有住房公積金,同時單位提供住宿補貼比例低。從流動人口住房負擔來看,房租支出佔收入的比例以及月供支出佔收入的比例均在較高水平,流動人口住房負擔較重。

為使流動人口更有尊嚴地在城市生活,促進流動人口更好地融入社會,提高其住房滿意度以及生活質量迫在眉睫。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改進,其一是提高流動人口的經濟收入以提高其支付能力,其二是進一步完善規劃住房租賃市場提高流動人口住房來源,最後是推進公積金制度改革減輕農民工購房壓力。

(一)提高農民工支付能力

a)提高流動人口就業能力

流動人口的文化水平、勞動技能以及綜合素質普遍處於較低水平,截至2017年底,我國2.86億農民工中67.1%沒有參加過任何技能培訓,有73.6%未接受過高中以上教育。因此,大部分流動人口只能從事技術含量較低的職業,同時工作時間長、工資水平低。較低的工資水平直接降低流動人口住房支付能力,使其生活水平下降。提高外來流動人口的就業能力,不僅可以提高流動人口的收入水平,同時能夠促進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一方面政府部門可以與培訓學校合作,針對不同城市經濟發展的技能以及崗位需求,有針對性地對流動人口進行專項培訓。此外,政府部門可以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外來流動人口職業技能培訓的補貼工作,通過免費或者繳納少量費用的方式對流動人口進行培訓,鼓勵外來勞動人口不斷提高其專業技能。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其他方式鼓勵企業對流動人口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如流動人口職業培訓費用允許企業進行稅收專項扣除等。

b)為流動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

流動人口由於文化水平較低以及社會融入度不高,使得他們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較少,市場就業信息傳導不通暢直接導致其可選職業受限,在勞動力就業市場上處於劣勢地位。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在就業網站發布就業信息,在流動人口聚集較多的街道以及居委會發布線下就業信息,定期組織面向流動人口的專項招聘會,促進流動人口獲取就業信息,縮短流動人口搜尋工作機會的時間,提高勞動力與崗位的匹配效率。

(二)進一步完善規範住房租賃市場

誠然,絕大部分流動人口擁有住房也是不現實的。有些流動人口工作不穩定,在城裡購房並不是最好的選擇。所以進一步完善公租房保障制度,豐富公共租賃住房類型,有效激活民間房屋租賃市場,建立公租房信息動態監測系統以及政策實施的監管機構也非常重要。

完善公租房保障制度的主要方式是:1、構建更加合理的貨幣補貼公租房租金體系,如根據不同群體的收入水平以及居住成本,對不同群體制定不同的住房補貼標準。2、依據不同公租人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及家庭情況,提供多層次公租房類型供流動人口選擇,如對最低收入的農民工群體提供廉租房,對中低收入群體提供社會化公寓以及經濟住房,鼓勵中等及以上收入的農民工群體購買與其經濟能力相適應的自有房,同時提供一定優惠與補貼。總之,通過上述方式,政府一方面能拓展流動人口房屋租賃的來源,利用已有住房資源改善流動人口居住條件,另一方面又可通過激活民間房屋租賃市場來盤活房屋存量。借鑑發達國家解決流動人口住房的經驗,我們可以看到,通過建立關於保障性住房以及租房租賃市場的強有力監督和管理機構,有助於統籌規劃不同地區住房政策、有效跟進住房政策的執行情況,並保障住房政策的有效實施。

(三)推進公積金制度改革

根據流動人口的特點建立推進公積金制度改革,如降低公積金支付房租門檻,全面推進公積金異地購房制度。首先,針對流動人口群體收入水平普遍較低的特點,建議降低提供公積金支付房租的門檻,同時為公積金衝抵公租房租金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其次,針對流動人口流動性大的特點,建立全國住房公積金管理系統,在農民工與企業解決勞動關係後可以辦理住房公積金的異地存取,減輕農民工購房壓力。此外,針對農民工與企業在公積金談判中談判能力的不對等情況,通過提高企業違反公積金強制繳納規定的懲罰力度,如採取停業整頓以及凍結資金等方式,促使企業及時繳納公積金。

(作者張思思系暨南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人口普查是為了調查住房信息?
    關於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為開徵房地產稅而調查房屋信息的傳言,國家統計局近日再次闢謠。《統計微訊》,國家統計局新聞辦公室的官方微信最近發表文章稱,「以房「查人」是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一種人口普查方法,因為人們都住在房子裡。
  • 暨南大學博士後待遇比肩副教授
    原標題:暨南大學博士後待遇比肩副教授  本報訊(記者 劉盾 通訊員 蘇運生 婁雲婷)日前,暨南大學博士後們收到了一個「大禮包」。由暨南大學博士後基金出錢,此後進站的暨南大學計劃內博士後,在站每年常規工資福利待遇由8萬元提高至13萬元。
  • 樓市面臨「人口斷崖」?社科院專家預測:住房供需將出現失衡
    而90後-00後的人口總量本就不及以往,面對結婚率下降的情況,生育率也將持續下降,這意味著,未來十到二十年,中國人口或將面臨影響更為廣泛的「人口世代斷崖」。首當其衝的、影響最深的,便是樓市。住房,說白了離不開「住」這個字,在面臨「人口世代斷崖」的現象,房價再高也將有價無市、無人接盤。更何況,如今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擁有住房,即使城市中沒有住房,在農村老家也有住房。
  •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今起正式入戶登記,調查內容包括住房等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7日訊 據國家統計局消息,5月7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綜合試點將正式開始入戶登記,為此,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就有關問題接受了《中國信息報》記者的專訪。
  • 暨南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暨南大學考研信息網-研究生招生報名...
    暨南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院2020年全國優秀大學生經濟學夏令營招生簡章 為了加強全國高校大學生對暨南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院(以下簡稱IESR)的了解,並從中選拔優秀者免試進入研究院繼續深造,IESR 將舉辦第五屆「全國優秀大學生經濟學暑期夏令營」活動。
  • 人口普查九成填短表 一成填長表住房細查訪(圖)
    今天零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標準時點已經到來,人口普查能為國家大政方針提供哪些參考依據?能為學者提供哪些翔實的數據資料?本報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翼,為讀者一一拆解人口普查調查表的各項內容。
  • 2016.05:輟學對流動人口收入的影響(楊斯琪等)
    輟學對流動人口收入的影響 楊斯琪 趙彥雲   內容摘要:本文利用2008年中國城市、農村和流動人口居民收入調查數據,分析輟學對流動人口收入的影響。   二、數據來源與變量定義   本文中選取的數據主要有兩個來源,其一是個體層面的數據,來自於2008年CHIP ① 數據,該數據分為流動人口數據、城鎮和農村人口數據,其中城鎮和農村人口數據採集由國家統計局完成,流動人口數據採集由調查公司執行。本文的主要研究對象為流動人口,因此數據來源於其中的流動人口數據。
  • 中國城市移民的住房
    摘要:隨著中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和戶籍制度等制度性安排的社會區隔作用下降,人口跨區域流動越來越頻繁,城市成為多數人工作和居住的場所。但日益高漲的城市房價已經或正在成為外來者融入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的一種障礙。
  • 暨南大學講座教授、諾獎得主赫克曼獲中國政府友誼獎
    中國僑網廣州10月3日電 (郭軍 武茜)記者3日從暨南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院獲悉,在9月30日於北京舉行的2019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頒獎儀式上,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暨南大學講座教授、暨南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院顧問委員會主席詹姆斯·赫克曼(JamesJ.Heckman
  • 中國流動人口總量連降5年:部分90後放棄「北漂」「南下」
    流動人口減少背後,還有一部分在大城市念書的學生們,正在積極爭奪相對更偏遠地區的公務員選調生名額。2019年8月份,「北漂」三年的李明(化名),離開北京,回到老家廣西南寧的一家國企上班。李明的學歷背景不錯,本科就在英國讀書,一直念到研究生,也有在北京工作的經歷,但他最終還是放棄在大城市紮根。
  • 中國城鄉困難群體狀況調查報告
    摘要:總體上,目前我國城鄉困難人口潛在規模依然龐大,且多為老弱病殘和失業人口;健康狀況欠佳,醫療支出負擔沉重;文化水平偏低,子女教育支出壓力大。經濟方面,城鄉困難家庭收支水平、耐用消費品擁有情況明顯低於普通居民,對政府保障性住房措施有相當依賴,家庭撫養壓力大,非正式就業現象普遍。
  • 中國流動人口總量為什麼會持續下降?
    #中國流動人口總量連降5年#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流動人口總數量自2014年達到峰值2.53億人後,已經連續5年呈下降趨勢,2019年僅餘2.36億人!
  • 中國流動人口總量連降5年:二三線引才力度大 部分90後放棄「北漂」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中國流動人口總量連降5年: 二三線引才力度大,部分90後放棄「北漂」「南下」流動人口減少背後,還有一部分在大城市念書的學生們,正在積極爭奪相對更偏遠地區的公務員選調生名額。
  • 人口流動與經濟增長的關係
    一、令人瞠目的人口流動現象   根據5月份出版的《2006中國統計摘要》(以下簡稱「統計摘要    對於深圳市2005年超常識的人口增長,我們的理解是,與當地政府當年對常住人口中的暫住人口進行全面調查登記有關。在新增的213.4萬暫住人口當中,估計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隨深圳市2002年取消二線關後逐步形成的。不過,這依然不能改變深圳市人口激增的事實。
  • 象山縣流動人口量化積分申評應用辦法出爐!
    為深入貫徹落實戶籍制度改革精神,進一步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吸引、培養和留住高素質勞動力,優化我縣人力資源結構,為轉型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按照「權利義務對等、保障基本權益、積分梯度服務」的原則,健全流動人口激勵引導機制,根據相關文件精神,我縣制定了2020年度象山縣流動人口量化積分申評應用辦法(暫行)。
  • 超半數勞動年齡流動人口為「80後」
    >   國家衛生計生委流動人口司在昨日召開的例行發布會上通報了《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3》(以下簡稱《報告》),據介紹,2012年流動人口為2.36億人,平均年齡約為28歲,超過一半的勞動年齡流動人口出生於1980年以後。
  • 人口普查,為何登記住房?如何防詐騙?權威回應
    目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已經進入現場登記階段,700多萬普查人員走入千家萬戶,逐人逐項登記普查信息,整個登記工作將持續到12月10日。  人口普查為何把住房情況納入普查範圍?同時,由於人口居住狀況是重要的民生問題,為了解我國人口的總體居住情況,從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開始,調查問卷中設置了有關居住情況的指標,主要包括居住狀況、生活設施、房租水平等與人民生活相關的問題。這次普查進一步完善相關指標,以便更好反映當前人口的居住狀況。
  • 中國大陸人口突破14億!人口出生率創70年新低?
    數據來源:2019年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其餘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鑑》從性別結構看,2019年男性人口71527萬人,女性人口68478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45(以女性為100),男性人口仍然比女性人口多3049萬人。
  • 2015.10:中國人口的多邊流動與再分布均衡(曾相嵛等)
    在中國人口流動前期的總量均衡階段,即改革開放初期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後,東部沿海地區高速發展的經濟同本地區勞動力供給短缺是主要矛盾,中、西部地區人口大規模流向東部沿海解決了這一矛盾。近年來,隨著勞動力和成本的上漲,人口與資源、生態環境的互相協調、互相適應的需要,流動人口分布不均衡已經逐漸上升為主要矛盾。
  • 遼寧市際間流動人口86萬 八成進入瀋陽大連
    7月24日,遼寧省統計局發布「遼寧1%人口抽樣調查系列分析」,針對省內市際間人口區域流動做出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5年底,遼寧有86.06萬人在市際間流動。瀋陽、大連淨流入人口大幅減少,但仍佔市際間流動人口八成。其中社會生活因素是影響市際間人口流動的主要因素,經濟因素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