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高」級重巡洋艦——一戰時舊日本海軍巡洋艦

2020-12-20 娛樂愛上影視

妙高級重巡洋艦是20世紀2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重巡洋艦。該級艦4艘,分別為妙高號、那智號、足柄號、羽黑號。

妙高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後,針對所謂的1萬噸排水量門檻規範所發展的條約級重巡洋艦,該艦的造艦計畫在1922年7月3日首次提交給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主設計師同樣為設計古鷹級的平賀讓造船少將。

妙高級與古鷹級最大的不同點仍與華盛頓海軍條約牽扯甚深,古鷹級的開發概念是源自於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所探討的偵查巡洋艦,火力及防護力標準都是以1910年代末期的艦種為參考標準,妙高級的初期方案也是延續著古鷹級,採用7200噸級艦體安裝更多的20公分主炮

妙高級重巡洋艦在限定艦艇噸位的情況下儘可能確保火力以及航速方面的優勢,以其強大的火力受到海軍列強矚目,英國海軍甚至打算交換妙高級的設計資料。妙高級的設計也影響了後來日本海軍重巡洋艦設計,成為後續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的設計樣本。根據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該級艦被歸類為重巡洋艦(俗稱條約型重巡洋艦)。

繼承了之前建造的古鷹級和青葉級的設計思想,設計上強調火力和航速的特點。妙高級為了追求高航速艦體採用了較大長寬比。艦艏是日本海軍特有的雙曲線型,艦艏有明顯的舷弧,兩舷側明顯外張,提高耐波性能。前煙囪向後曲折遠離艦橋,減小排煙對艦橋的影響。

裝備雙聯裝20釐米口徑主炮炮塔5座,艦橋之前安裝3座主炮炮塔,中間炮塔安裝在高出其前後炮塔的位置上,呈金字塔狀排列,第3號主炮塔炮口朝後。艦體後部2座主炮炮塔,呈背負式布置。炮塔防護甲板外側安裝薄鋼板,與防護甲板之間留有空隙,避免受陽光照射導致炮塔內溫度過高。

艦內裝6座雙聯裝61釐米口徑魚雷發射管。在後桅與後部第4主炮塔之間上甲板設置水上偵察機彈射器。動力系統採用高、低壓蒸汽輪機。防護標準按照抵禦6英寸口徑炮彈直接命中的標準設計,為了增加防禦效果艦體側舷裝甲採用傾斜布置。

妙高號、足柄號設有艦隊旗艦的設備,而那智號和羽黑號則是設有戰隊的旗艦設備。妙高級在火力和航速方面十分突出,日本海軍為了追求單艦的威力優勢甚至不惜採用隱瞞的手段超出條約對排水量的限制(當時締約國利用條約的漏洞在排水量方面作文章的現象屢見不鮮),儘管如此建成後重量還是超出計劃。

日本海軍一貫追求加強武備以單艦質量求勝的理念,這樣穩定性、結構強度也受到影響,但是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直到1935年發生了史稱「第四艦隊事件」的重大事故後,才進行了艦體強度的加強。

妙高級於1931年開始進行改裝,將主炮口徑由200毫米增大到203毫米,炮彈重量由110公斤增至126公斤,威力增強。從1935年到1940年期間進行了兩次大的改裝,改進了魚雷發射裝置,改裝4座四聯裝魚雷發射管,並將發射裝置由中甲板挪到上甲板,遠離了輪機艙,減少因其爆炸帶來的損害。

加裝了高射炮增強防空火力;更新航空設備,在後煙囪與第4炮塔之間的上甲板增設遮蔽甲板作為航空甲板,彈射器由1座改為左右兩舷各一座;對艦體進行加固,增加艦體水下隔艙;安裝新型火控設施。在歷經第一次,第二次的改裝之後,排水量增加,而最高航速相對的降低了。

妙高號1924年10月25日開工,1927年4月16日下水,1929年7月31日完工。1935年和1937年各進行了一次改裝。1944年12月在返回日本本土的途中被美軍潛艇的魚雷命中,被拖回新加坡,直到日本戰敗投降,戰爭結束後1946年被英國海軍沉於馬六甲海峽。

那智號1928年11月26日竣工,1944年11月5日,在馬尼拉灣遭遇美軍航空母艦「列剋星敦」(USS Lexington,CV-16)和「提康德羅加」(USS Ticonderoga,CV-14)艦載機的空襲,數枚炸彈、魚雷命中「那智號」後沉沒,船員807人戰死,220人得到救援。

羽黑號1925年3月16日開工,1928年3月24日下水,1929年4月25日完工。1935年和1937年各進行了一次改裝。1945年5月9日,與「神風」號驅逐艦離開新加坡時,在馬六甲海峽發現英軍,被逼撤回新加坡。

在14日再次出航,並在15日遭遇英軍驅逐艦隊,寡不敵眾,在被第2發魚雷擊中時杉浦嘉十大佐下令棄艦。「羽黑」號終在16日被第3發魚雷擊中後沉沒。較早前已撤離的「神風」號在17日返回營救,超過1700多名船員最終只有約300人獲救。

足柄號1925年4月11日開工於三菱重工長崎船廠,1928年4月22日下水,1929年8月20日竣工。1945年6月4日,與「神風」號驅逐艦由新加坡前往雅加達進行補給任務,在8日回航時被伏擊的英軍潛艇多枚魚雷擊中,傾覆沉沒。於1945年8月20日除籍。

標準排水量11633噸,滿載排水量14980噸;艦長204米,寬17米,吃水5.8米;10座ロ號艦本式鍋爐,4軸推進;最高航速35.5節,續航力8000海裡/14節;編制773人。

5座雙聯裝203毫米主炮;4座雙聯裝127毫米高射炮;4座雙聯裝25毫米高射炮;2座雙聯裝13毫米機槍;4座四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2架偵察機。

相關焦點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最上」級重巡洋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1922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籤定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海軍強國主力艦建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但對巡洋艦以下輔助艦艇的數量沒有限制。因此各締約國開始重點發展建造巡洋艦以下的其他艦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共八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重艦——「最上」級重巡洋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1922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籤定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海軍強國主力艦建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但對巡洋艦以下輔助艦艇的數量沒有限制。因此各締約國開始重點發展建造巡洋艦以下的其他艦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共八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 日本新驅逐艦下水挑戰中國055,取舊海軍艦名想為軍國主義招魂
    ,甚至要挑戰中國的055萬噸大驅「摩耶」號是第三批次的日本宙斯盾型驅逐艦,第一批次的金剛級共建造了4艘,分別採用了舊日本海軍戰列艦「金剛」號、「霧島」號,以及舊日本海軍巡洋艦「妙高」、「鳥海」號的名稱。
  • 日本造萬噸大驅想對抗中國海軍055?
    日本最近下水的一艘「宙斯盾」飛彈驅逐艦被命名為「摩耶」號。日媒將這艘「宙斯盾」驅逐艦視為抗衡中國海軍的利器,而該艦以舊日本海軍重巡洋艦的名稱命名,也引發猜測聯想。中國軍事專家通過中國《科技日報》介紹,「摩耶」號是第三批次的日本「宙斯盾」驅逐艦「摩耶」級首艦,其艦名也有一番來歷。
  • 《碧藍航線》獌的真名 妙高的原型和立繪介紹
    獌在遊戲中的真名是什麼 獌就是重櫻陣營的重巡艦妙高 妙高的歷史原型: 妙高型一番艦妙高,是在華盛頓條約籤訂之後的「條約型巡洋艦基於條約所限制1924年造艦計劃中一萬噸重型巡洋艦第一批補充計劃而建造。該型認真貫徹落實了IJN的夜戰思想方針,可以說是在條約艦期間火力最強的一艘巡洋艦。 由於1922年華盛頓海軍的籤訂,將重巡洋艦級噸位限制於一萬噸以下、主炮口徑限制於8英寸(203mm) 以下。同時條約還將日本的主力艦級噸位限制於美國主力艦級噸位的六成。
  • 它是日本最弱的重巡洋艦,也是世界第一級重巡洋艦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建造的重巡洋艦,大多都屬於條約型重巡洋艦。其他不屬於條約型重巡洋艦的,如德國海軍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美國海軍的巴爾的摩級、得梅因級以及日本海軍的利根級,基本都建造於倫敦海軍條約失效後,而唯一一級建造於條約時代來臨前的重巡洋艦,就是日本的古鷹級重巡洋艦。
  • 二戰日本重巡洋艦盤點,在美國海軍的打擊下基本全軍覆沒!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進行考證、整理的二戰裝備錄,讓我們開啟「日本戰艦篇」,由於當時日本戰艦多達百款,觀史君將分多期進行盤點,本期為重巡洋艦篇。圖為古鷹號重巡洋艦,排水量10630噸,最高航速33節(約61公裡),乘員639人,配各式艦炮10門,魚雷發射管6門,另可搭載兩架水上飛機。
  • 大洋上的巨無霸 深度解析: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
    20世紀30年代,海軍強國建造的條約型重巡洋艦越來越強大。日本海軍先後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重巡洋艦,這些重巡洋艦航速高達30-33節,雖然主炮口徑被限制在203毫米,但是10門主炮配合高射速和改良後的火控系統,具備在20千米距離上有效開火的能力。無論是在破交作戰還是主力艦隊的前衛戰中,重巡洋艦都是一個非常難纏的對手。
  • 「高雄」級重巡洋艦:20世紀20~30年代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之一
    高雄級重巡洋艦是20世紀20~3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一級新式重巡洋艦。本級艦是在妙高級的基礎上改進設計,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之一。由日本海軍造船軍官藤本喜久雄主持設計。高雄級重巡洋艦共四艘,分別是「高雄」號、「愛宕」號、「摩耶」號和「鳥海」號。
  • 它是日本二戰中損失的第一艘重巡洋艦,災難起因讓日本人感到無奈
    它是日本在二戰中損失的第一艘重巡洋艦,災難的起因讓日本人感到無奈眾所周知,二戰中的日本海軍擁有18艘重型巡洋艦,對於日本這樣一個不算很富裕的後起帝國主義國家而言這裡就值得研究一下了,日本的重巡洋艦都是以日本境內的山命名的,比如妙高、高雄等等,為何三隈號重巡洋艦以河流命名?這是因為它所屬的最上級重巡洋艦,原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而設計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才改為重巡洋艦。在這個問題上,和金剛級戰列艦的情況很相似。
  • 「弱雞」的多面手:二戰日本的航空重巡洋艦
    艦炮「擠一堆兒」:布局奇怪的航空重巡洋艦舊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看似攻守兼備的「多面手」屬性,卻因為奇葩的設計和使用,顯得十分「弱雞」,本級艦有兩艘利根號、築摩號,分別於1937年和1938年下水。「掉鏈子」:一次失誤幫「倒忙」,毀掉整個艦隊在1942年美日之間關鍵的中途島海戰中,大家都記得由於舊日本海軍沒能及時發現美軍航母,從而錯失戰機,而那架延遲了半個小時起飛的偵察機,就是利根號的水上偵察機,隨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這一戰舊日本海軍4艘航母被美軍擊沉,損失了320架飛機和寶貴的110名高素質飛行員
  • 「皮薄餡大」:古鷹級重巡洋艦
    【話說軍世】在二戰的太平洋戰場上,舊日本海軍的戰艦曾經「耀武揚威」過好一段時間,多次壓制著美國海軍「一頓好打」,在1942年7月瓜島附近海域,舊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艦隊也曾重創美澳巡洋艦艦隊,其中就包括我們今天要說的日本古鷹級重巡洋艦。
  • 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
    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到1931年為止,日本海軍已經先後建造了古鷹級重巡洋艦2艘,青葉級重巡洋艦2艘,妙高級重巡洋艦4艘,高雄級重巡洋艦4艘,合計共12艘重巡洋艦,按照華盛頓會議達成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噸位和數量均已用完
  • 美國的萬噸輕巡洋艦,為抗衡日本巡洋艦而生的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
    這是因為英國的提案符合美國對巡洋艦的要求,而日本計劃建造的古鷹級重巡洋艦也符合這一要求,所以美日兩國支持了英國的提案。 也因如此,這一巡洋艦上限標準就被保留了下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成為了造艦規則上的一個不成文規定。
  • 重巡殺手 305毫米巨炮巡洋:美海軍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
    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是二戰末期美國海軍建造的大型巡洋艦,其設計介於新型戰列艦與條約型重巡洋艦之間。二戰開始後,美國海軍認為自己現有的重巡和正在設計的203毫米主炮巡洋艦已經不能有效的對付德國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和日本最上級重巡洋艦。
  • 日本「青葉」級巡洋艦,貫穿整個太平洋戰役,火力配置的大升級
    一、「青葉」巡洋艦日本先前「古鷹」級巡洋艦並不滿足其稱霸東亞海域的野心,但礙於《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各國軍艦不得不紛紛打起擦邊球,對自家艦隻做各個方面的瘦身。基於「古鷹」級重巡洋艦的缺陷不足與日本帝國海軍對其有些設備並不完善的遺憾,於1923年下訂「青葉」級重巡洋艦。該艦標準排水量為8300噸,全長185.17米、全寬15.85米、吃水5.71米、重油1400噸、煤400噸,鍋爐使十座呂號艦本式重油鍋爐和兩座油煤混燒鍋爐,動力以四臺四軸蒸汽渦輪引擎驅動。
  • 兇狠勇敢的鬥士 二戰時期十大重巡洋艦
    高雄級重巡洋艦式舊日本海軍在妙高級的基礎上改進設計而成的重巡,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之一。同級四艘戰艦參與了整場太平洋戰爭,除高雄號於戰後舊傷未修沉沒外其餘三艘全部戰沉於戰爭中。巴爾的摩級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建造的重巡洋艦,擺脫條約限制後該級巡洋艦設計十分出色,擁有強大的火力和防護,並且能夠提供僅次於戰列艦的強大對空火力,所以主要用於航母護航任務。
  • 1分鐘投12噸彈藥,火力堪比戰列艦,最強艦炮巡洋艦「得梅因」級
    相較於被眾多軍迷津津樂道的「航母下餃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也設計出了好幾款性能不錯的艦炮型軍艦,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則是被稱為史上艦炮最強巡洋艦的美國「得梅因」級重巡洋艦。「得梅因」級重巡洋艦「得梅因」級重巡洋艦的誕生和著名的瓜島海戰有很大的關係,在瓜島海戰中,美國海軍的巡洋艦在於日本海軍巡洋艦的對戰中遭受了極為慘重的損失。
  • 潛行的「天龍」,專用水雷戰隊的旗艦,舊日本「天龍」級輕巡洋艦
    通過對「天龍」級輕巡洋艦誕生背景和設計特點的了解,能夠讓普通的軍迷朋友們對早期舊日本海軍「水雷戰隊」的組成和作戰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所以,本文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下舊日本海軍歷史上的第一款水雷戰隊的專用旗艦——「天龍」級輕巡洋艦。
  • 二戰日本最成功的巡洋艦,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是日本二戰期間建造的一型重巡洋艦,由於當時日本已經擁有古鷹級,青葉級,妙高級和高雄級12艘重巡洋艦,重巡洋艦噸位已經耗盡,所以無法再建造重巡洋艦,但是日本卻利用剩餘的輕巡洋艦噸位,建造了四艘最上級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