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級重巡洋艦:20世紀20~30年代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之一

2020-12-13 娛樂愛上影視

高雄級重巡洋艦是20世紀20~3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一級新式重巡洋艦。本級艦是在妙高級的基礎上改進設計,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之一。由日本海軍造船軍官藤本喜久雄主持設計。

高雄級重巡洋艦共四艘,分別是「高雄」號、「愛宕」號、「摩耶」號和「鳥海」號。由日本海軍造船軍官藤本喜久雄主持設計。

高雄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繼妙高級重巡洋艦之後建造的一型萬噸級重巡洋艦。是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除主力艦、航空母艦外的作戰艦船標準排水量不能超過10160噸,主炮口徑不得大於8英寸)設計建造的巡洋艦(俗稱條約型重巡洋艦)。

高雄級安裝新式10門雙聯裝203mm口徑主炮,使用九一式穿甲彈,相比妙高級裝備的200mm口徑主炮威力增強,主炮最大仰角70度(實際最大仰角55度)並能對空射擊。炮塔布局形式與妙高級相同,第三號炮塔因低於二號炮塔而無法向前方射擊。

裝備8門雙聯裝610mm口徑魚雷發射管,與妙高級有所不同,魚雷發射管由艦體內的中甲板固定式移到上甲板,改為4座雙聯裝迴轉式發射管。由於魚雷發射管佔用上甲板,增加了一層掩蔽甲板用於布置高射炮。

由於排水量受到條約限制,而艦橋等上部結構加重,導致復原性下降的問題,為節省重量又導致強度不足的情況。在妙高級的基礎上改進設計的高雄級的續航距離與穩定性等方面較妙高級差,而且超重情況較妙高級嚴重。

「友鶴事件」及「第四艦隊事件」事故之後,高雄級採取了壓載物降低重心的措施,在雙層船殼裡加入250噸壓艙水(後增至450噸),進行了艦體結構加強的改裝。

1938年高雄、愛宕在舞鶴工廠進行現代化改裝,艦體增加水下隔艙,加強穩定性和對魚雷的防護;大型化艦橋縮小工程,使艦體重心下降。用四聯裝魚雷發射管替代雙聯裝發射管。

後煙囪與第4炮塔之間的上層建築拆除,原位於後煙囪之後的桅杆向後移到第4炮塔前,上甲板增設遮蔽甲板作為航空甲板供水上飛機停放;改裝高射炮,提高防空能力,改進指揮設施。鳥海號、摩耶號因戰爭形勢未進行現代化改裝,僅進行了少量改進。

在太平洋戰爭中,高雄級各艦進行加裝高射炮以及雷達等的改進。摩耶號在修理過程中進行了大改裝,拆除了第三主炮塔(位於艦橋前),強化防空火力,艦體增設防魚雷隔艙,並加裝了雷達等電子設備。

由於當時並沒有雷達等先進技術,戰前偵察和戰鬥中有良好戰場環境是很重要的,所以日本在設計時的思路是對的。日本在戰前軍事演習中也發現這個問題,但日本沒有英美有很豐富的改裝經驗,日本只是加裝艦橋裝甲了事。另一方面,艦橋過大過重也影響了航速和航行。

相關焦點

  • 大洋上的巨無霸 深度解析: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
    20世紀30年代,海軍強國建造的條約型重巡洋艦越來越強大。日本海軍先後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重巡洋艦,這些重巡洋艦航速高達30-33節,雖然主炮口徑被限制在203毫米,但是10門主炮配合高射速和改良後的火控系統,具備在20千米距離上有效開火的能力。無論是在破交作戰還是主力艦隊的前衛戰中,重巡洋艦都是一個非常難纏的對手。
  • 兇狠勇敢的鬥士 二戰時期十大重巡洋艦
    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納粹德國二戰時期最強大的重巡。高雄級重巡洋艦式舊日本海軍在妙高級的基礎上改進設計而成的重巡,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之一。同級四艘戰艦參與了整場太平洋戰爭,除高雄號於戰後舊傷未修沉沒外其餘三艘全部戰沉於戰爭中。
  • 日軍高雄級重型巡洋艦(圖)
    日本海軍重巡洋艦  ——高雄號(Takao)  【艦史】  高雄級共四艘:高雄、愛宕(音dang)、鳥海、摩耶,為日本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剛下水不久的新戰艦。  高雄級厚重高大的艦橋使他們看起來有點象戰列艦,他們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總的來說,高雄級的設計相當成功,速度快、裝甲重、火力狠。主炮為10門8英寸炮,而戰前大部分英美重巡洋艦都沒有這麼多大口徑的主炮。但第三號炮塔因指向艦橋方向而無法向前方射擊。高雄級還裝備有16枚24英寸魚雷,在夜戰中很有優勢。
  • 「妙高」級重巡洋艦——一戰時舊日本海軍巡洋艦
    妙高級重巡洋艦是20世紀2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重巡洋艦。該級艦4艘,分別為妙高號、那智號、足柄號、羽黑號。妙高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後,針對所謂的1萬噸排水量門檻規範所發展的條約級重巡洋艦,該艦的造艦計畫在1922年7月3日首次提交給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主設計師同樣為設計古鷹級的平賀讓造船少將。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重艦——「最上」級重巡洋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其中重巡洋艦單艦最高噸位為1萬噸,主炮口徑不得大於203毫米,三國重巡洋艦總噸位分別為18萬噸、14.68萬噸、10.84萬噸,數量分別為18艘、15艘、12艘。日本在建成高雄級後,已擁有古鷹、青葉、妙高、高雄四級共12艘重巡洋艦,重巡洋艦總噸位和數量已達到條約限額。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最上」級重巡洋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1922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籤定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海軍強國主力艦建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但對巡洋艦以下輔助艦艇的數量沒有限制。因此各締約國開始重點發展建造巡洋艦以下的其他艦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共八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 它是日本最弱的重巡洋艦,也是世界第一級重巡洋艦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建造的重巡洋艦,大多都屬於條約型重巡洋艦。其他不屬於條約型重巡洋艦的,如德國海軍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美國海軍的巴爾的摩級、得梅因級以及日本海軍的利根級,基本都建造於倫敦海軍條約失效後,而唯一一級建造於條約時代來臨前的重巡洋艦,就是日本的古鷹級重巡洋艦。
  • 被日本戰略欺詐,美國「阿拉斯加」級巡洋艦,成最優雅「廢物」
    阿拉斯加號大型巡洋艦在上世紀30、40年代美國瘋狂下餃子的背景下,這一級性能不錯的軍艦僅僅製造了兩艘,顯得格格不入。第一艘阿拉斯加號於1941年12月17日開工,1943年8月15日下水,1944年6月17日正式服役。第二艘關島號於1942年2月2日在紐約造船廠開工,1943年11月12日下水,1944年9月17日服役。
  • 二戰日本最成功的巡洋艦,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是日本二戰期間建造的一型重巡洋艦,由於當時日本已經擁有古鷹級,青葉級,妙高級和高雄級12艘重巡洋艦,重巡洋艦噸位已經耗盡,所以無法再建造重巡洋艦,但是日本卻利用剩餘的輕巡洋艦噸位,建造了四艘最上級巡洋艦。
  • 用小火炮做偽裝,說是艘輕巡洋艦,實際卻是重巡洋艦的最上級
    彼時對於日本海軍而言,最大的問題在於按照海軍條約的要求,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噸位是108400噸,可當時日本海軍已經服役了古鷹級、青葉級、妙高級、高雄級等12艘重巡洋艦,基本達到了條約規定中的噸位配額。這對於日本海軍而言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因為他們的重巡洋艦都太過老舊了。
  • 極為經典的日本巡洋艦,見證超強造艦能力以及落後雷達技術!
    球磨號輕型巡洋艦(球磨級首艦),標準排水量5100噸,艦長162.15米、艦寬14.2米、航速36節。裝備4門140毫米50倍徑主炮、兩門76毫米高射炮、8具530毫米魚雷發射管。大井號輕型巡洋艦(球磨級四號艦),標準排水量5100噸(改裝後6900噸)、艦長162.15米、艦寬14.2米、航速36節。改裝後的大井號成為重雷裝艦,擁有誇張的40具610毫米魚雷發射管,走了偏門設計思路以魚雷攻擊為主。阿武隈號輕型巡洋艦(長良級三號艦),是1920年日本海軍擴軍時代的產物,滿載排水量5570噸、般長162.15米、艦寬14.2米、航速36節。
  • 重巡殺手 305毫米巨炮巡洋:美海軍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
    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是二戰末期美國海軍建造的大型巡洋艦,其設計介於新型戰列艦與條約型重巡洋艦之間。二戰開始後,美國海軍認為自己現有的重巡和正在設計的203毫米主炮巡洋艦已經不能有效的對付德國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和日本最上級重巡洋艦。
  • 曇花一現的戰列巡洋艦
    來源:中國國防報 作者:邰豐順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戰列艦曾是世界各大海軍的主力作戰艦艇。猛烈火力與厚重裝甲在帶來強大戰鬥能力的同時,也使得戰列艦排水量很大,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戰列艦都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作戰艦艇。
  • 美國的萬噸輕巡洋艦,為抗衡日本巡洋艦而生的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
    然而日本卻不滿於這一條款,遂根據漏洞設計了萬噸級輕巡洋艦——最上級輕巡洋艦。這一有著重型巡洋艦級船體的輕巡洋艦給美國海軍帶來了極大的壓力,而美國海軍本身的重巡洋艦噸位也所剩無幾。 迫於無奈,美國也只能和日本一樣建造自己的萬噸級輕巡洋艦,其最後成果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
  • 1分鐘投12噸彈藥,火力堪比戰列艦,最強艦炮巡洋艦「得梅因」級
    事後,美國海軍認為,美國海軍的巡洋艦之所以不能夠壓制日本的巡洋艦,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巡洋艦所裝備的203毫米艦炮射速實在是太低。因此,研製一款射速更高的巡洋艦成為了美國海軍當時需求。而MK16艦炮則採用了全新的定裝彈,並搭配上了新型的全自動裝彈機,因此射速得到了質的提升。按照原本的計劃,美國海軍打算給俄勒岡級重巡洋艦裝上這型劃時代的艦炮。但是MK16型艦炮的炮塔較大,重量也增幅明顯,因此,美國海軍決定設計一型全新的重巡洋艦來使用MK16型艦炮,這也就是「得梅因」級重巡洋艦。
  • 納粹德國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記
    「埃姆登」號輕巡洋艦揭開了海軍重建的序幕,之後德國陸續建造了一批輕巡洋艦以及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但海軍總司令雷德爾並不滿足於現有的成績,參加過日得蘭海戰的他夢想重振德國海軍一戰時的雄風。於是,30年代初,儘管《凡爾賽條約》明文禁止,德國海軍仍開始悄悄地考慮建造重巡洋艦的可能性。  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對雷德爾的擴軍計劃大加支持。
  • 《戰艦少女R》歐根親王怎麼樣 重巡洋艦歐根親王屬性介紹
    歐根親王號是一艘隸屬於德國海軍的重巡洋艦,為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的3號艦。名字來源於奧地利歷史上一名陸軍元帥歐根親王。用奧地利人為該艦命名...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戰艦少女重巡洋艦歐根親王的屬性介紹。歐根親王號是一艘隸屬於德國海軍的重巡洋艦,為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的3號艦。
  • 「紐奧良」級重巡洋艦——美國建造的最後一級條約型重巡洋
    紐奧良級重巡洋艦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重巡洋艦,是美國建造的最後一級條約型巡洋艦,是所有「條約型」巡洋艦中性能最優異的。紐奧良級重巡洋艦是巡洋艦創新技術的測試溫床,該級巡洋艦是後來所有美國巡洋艦的直系祖先。
  • 圖紙艦重巡洋艦布法羅,旨在對最上級全面壓制,卻因戰爭計劃流產
    在30年代晚期,日本積極地通過將主炮由155mm口徑升級至203mm口徑來升級他們的巡洋艦(即最上級)。這樣一來,相較於美國的紐奧良級重巡洋艦與正在設計中的巴爾的摩級重巡洋艦,他們獲得了明顯的優勢。為了在火力方面對日本達成決定性優勢,美國海軍艦船局遞交了一份代號為CA-B的重巡洋艦設計草圖。
  • 微信濃厚的傳奇色彩,蘇聯戰後第一型火炮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
    戰爭結束後蘇聯紅海軍幾乎是白手起家,而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是二次大戰後蘇聯建造的第一批大型水面艦艇,也是戰後建造數量僅次於美國提康德羅加級的巡洋艦,在蘇聯紅海軍的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作為世界上最後一級退役的火炮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的設計和建造還要追溯到衛國戰爭以前的蘇聯紅海軍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