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單位好還是常委單位好?有的人為什麼寧留小單位不去大單位?

2020-12-13 80後小公

談點個人看法。

首先以當前的行政環境,個人認為在小單位當個副職未必不好。

一來事少責任輕。作為副手以執行主官指令為原則,能幹則幹,幹不了拉倒,有什麼問題主要領導在那,還輪不到副職來抗責任。下管不到,上不會管太細,很多工作和時間可以由自己支配,不要太舒服。而如果是在大單位、重要部門當副職,比如發改局,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凡事需要親力親為不說,還要經常加班加點、熬更打夜,透支身體的同時,也要煎熬心理,你覺得哪種生活是你想要的?

二來工資不少還有機會晉升。在小單位的劣勢是人少職數不多,晉升會受限。可那是對基層員工來說的,對領導班子而言,只要符合條件,該晉升的晉升,並不會受太大影響。比如題主,副科已經八年,又是單位副職,那麼職級並行完全可以晉升二級主任科員,先行一步拿到正科待遇,工資不少反增,而事情還是原來那點,綜合性價比和幸福指數其實比大單位的副職要高多了。

一句話,在體制內小單位雖然不起眼,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也有很多人看不到的好處。在當前工作越來越細、標準越來越嚴、問責越來越多的大環境下,從功利主義角度考慮,選擇在小單位可能過得更舒適愜意。這也是體制人公認的事實。

當然,如果個人不想太早閒下來,還有進步的欲望,那麼動一動肯定是好事。正所謂樹挪死人挪活,在體制內工作,兩三年年換一個單位或崗位是最有利於晉升的節奏。你在單位幹副職八年顯然長了,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你目前在單位可用的資源不多,個人天線有限,在明顯看不到希望的前提下,選擇挪一挪窩是明智的。

更何況動向還是紀委這樣的常委單位。毫不誇張地說,紀委現在幾乎是所有常委單位中提拔晉升最快,也是領導崗位職數最多的地方。像紀委的組織部、宣傳部以及以室命名的黨風廉政室、案件審理室、辦案室等10幾個部門,都是高配副科的內設機構,比兩辦、組織部等都要多,這還不算派駐各單位的紀檢組長。至於正科崗位,紀委同樣不少,像紀委副書記、部分常委以及巡察辦主任、巡察組組長等,都是正科崗位,職數也遠勝於其他部門。

職數多意味著機會多。在現在的單位,你當了八年副職也沒扶正,說明你在單位再進一步已經不太可能,而如果去紀委,情況就不一樣了,有很大概率提拔正科實職。即便沒有正科實職,也有機會外放鄉鎮擔任紀委書記,崗位的重要性遠勝於小單位的副職,而且還有機會轉副書記等職務,為下一步晉升作鋪墊。不考慮實職,紀委的職級名額也遠遠多於一般單位,晉升一二級主任科員肯定要容易得多,而且,以後還可以晉升四級調研員,而在原來的小單位基本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

當然,到紀委面臨的工作壓力也不是你現在單位所能比的。如果真選擇去,在這點上必須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綜上,我的建議是:想輕鬆,留在現單位;有其他想法,毫不猶豫去紀委。

相關焦點

  • 大單位的二把手和小單位的一把手,你會選哪個?
    有一句話叫做「寧為鳳尾,不為雞頭」。大單位的二把手可以比喻成鳳尾,小單位的一把手可以比喻成雞頭。好像是說寧做大單位的二把手,也不做小單位的一把手。但是我的觀點恰恰相反,如果讓我選擇,我更願意做小單位的一把手。
  • 什麼是好單位
    大學畢業之後,從部隊退役之後,接下來就要找單位上班了,那麼,找個什麼樣的單位?自然要找個好單位,尤其是父母會更加看重這個。什麼是好單位?就是背景好、穩定、收入高、福利齊全、旱澇保收、社會地位高、工作簡單、壓力小、風險小、責任小、有發展空間、上崗要求低等等。諸如政府單位、央企、事業單位、大外企等等,還有人說的更直接,能自由玩手機的就是好單位。這是按照臨近退休,安排養老的標準來找工作。若是已經五十多歲了,試圖找這樣的單位也正常,若是年輕人,年紀輕輕就只關注這些,就是把自己提前搞廢了。
  • 在編人員考上了人民警察,是去公安局當公務員,還是留在原單位好
    事業單位在編人員考上了人民警察,是選擇去公安局當公務員好呢,還是留在原單位好?對於這個問題,可能許多人都會選擇人民警察。目前體制內的公務員身份因機構改革,顯得十分珍貴。一方面2018年後半年的公務員招考名額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事業單位改革,參公人員前途未卜,能不能保留參公身份和待遇,都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再加上公安機關屬於一線高危工作崗位,工資待遇和各類福利補貼、警務津貼等,比其他黨政機構的公務員要高一大截,更沒有理由放棄這麼好的崗位。
  • 事業單位在編人員考上了警察,該去當警察還是留在原單位呢?
    事業單位在編人員考上了警察,該去當警察還是留在原單位呢?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每日麗人講堂」,小編一直樂於普及一些軍事的問題,都是採集生活中的一些實例給大家分析研究,此文章由百家號「每日麗人講堂」原創,維權必究!
  • 好單位與壞單位的區別,國企單位算好壞?
    什麼是好單位就是你發現這個單位牛人很多,而且都比你更努力、更謙卑,你不努力都不好意思呆下去好單位的員工都有自己的目標、理想與夢想,且都在奔著這個方向奮鬥所以在好單位的員工臉上,大家除了能看到自信,還會發現價值與目標什麼是壞單位
  • 轉業安置,什麼單位才算是好單位?
    一個好的選擇,既包含了「單位好,收入高」,同時還包含著未來的工作崗位情況、職業發展以及未來的工作是否和自己的個性、興趣匹配,在這個工作環境裡,你的後半生是否會過得充實、有意義、有樂趣。有位轉業戰友是這樣定義好單位的。他說看這個工作單位的好壞可以從四個角度衡量:錢、閒、稀缺度、成長性。
  • 一些人一旦離開原來的單位,就不愛再去了,是為什麼?
    一些人一旦離開原來的單位,就不愛再去了,是為什麼?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我也想說說我自身的感受。在人的一生中,有的人可能一生在幾個甚至十來個單位工作過,有的混得好,可能還去原來的單位看看,混的不好的,那還有心情去原單位,說不定肚子裡好有一腔怒火沒地方發洩呢。
  • 人在單位,為什麼會被同事孤立
    人在單位裡混是為了自己更好生存下去,在單位難免不與領導同事打交道,難免不與同事為了各自的利益關係而發生衝突,而且單位裡也會拉幫結派,組成個人小團體。可是人在單位,你為什麼會被同事孤立呢?你想想如果你只是一名沒有上進心,只會在單位裡混日子的人,也沒有做出獨大的業績出來,你的地位也威脅不了別的同事,那麼同事們一定不會把你當做出頭鳥,去排擠孤立你。你的優秀是會讓別的同事孤立排擠你,但是當你比別的同事優秀太多的話,別的同事也只能仰著脖子去仰視你了,也就只剩下望洋興嘆的份了。
  • 組成物質的最小單位是什麼?
    這些原子並不完全一樣,但不可再分,是構成事物的最小單位。這些原子沒有內部實質,他認為原子是一種「存在」,虛空是一種「非存在」,非存在不等於不存在,存在和非存在都是實在的。這些閃光的思想出現在上古年代是難能可貴的。他的觀點被近代的道爾頓發展成了近代原子論。他的缺點就是認為原子不可分。
  • 美元最小單位是美分 越南盾最小單位是200盾 為啥區別如此之大?
    世界上通常有兩個貨幣單位,流動性好(不限於國內流通),一個是元,另一個是分,中間沒有「角」。例如,美國和歐元區的貨幣已經取得歐分美元和美分,歐元區貨幣有歐元和歐分,英國有英鎊和便士。然而,這兩類貨幣的幣值比例不是1:10,而是1:100,即1元=100分。
  • 央企施工單位,在項目當領導好,還是去機關任職好?
    昨天有網友提問,說自己在一家央企施工單位,目前在項目當總工和去機關本部任副職之間猶豫不決,希望聽聽我的建議,我給他的意見是:如果你想賺錢,就留在工地當項目總工;如果你想升職,就去機關當部門副職。一般來說,中字輩的施工單位,主要有中國建築、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以及去年新成立的中國安能等大型央企,這些施工央企雖然各自專注的領域不同,但是總體業務都相差不大,主要就是負責工程項目施工。
  • 機構改革新設常委單位是哪個?正職降為副職實權變小卻可喜可賀?
    在2018年開始的機構改革完成後,省市兩級黨委部門中又出現了新的常委單位,你知道是哪個單位嗎?根據延續多年的慣例,常委單位主要有紀委、黨委辦、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和政法委等六個單位。對於戀權之人來說,遇到這樣的轉變或許會倍感苦悶,但朋友卻不憂反喜,熟知內情的人也說這是可喜可賀的好事。
  • 研究生畢業找工作,為什麼單位還是參照本科學歷?
    研究生畢業找工作,為什麼單位還是參照本科學歷?隨著社會對教育的重視,也加上就業壓力的增大,所以現在大學生畢業後選擇考研的人越來越多。這就讓考研成了大家共同的話題,不管是同學之間,還是孩子與家長之間,談論考研成了常態。例如考研什麼專業好?
  • 打遊戲不要留長指甲想要好單位細節很重要
    在就業競爭與日俱增的情況下,職業院校學生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也是難上加難,導致很多學生產生迷茫:讀職校,還有出息嗎?昨日,在寧職院舉行的中專校友會上,上百位優秀校友為職校學生正名。其中有10位中專畢業的企事業單位老總,當場與33位2015屆畢業生結對,幫助他們就業。
  • 光年是時間單位還是距離單位或者是智商單位?
    眾所周知,真空光速是299792458 m/s,當然一般人記不住這麼長的數字就直接說真空光速是30萬公裡每秒。這是一個9開頭的16位數字,非常大的一個數,很多人認為光年是時間單位的原因就是因為多數情況下用到年都是用來描述時間。「光年」中的年也確實是時間單位,但光是指的真空光速,「光」與「年」在一起其實指的是速度乘以時間,所以「光年」是距離單位,速度乘以時間等於位移距離,經歷過九年義務教育的秀兒都知道。
  • 工作單位繳納社保好,還是個人直接去繳納社保好?
    文 UC資訊平臺 作者:社保大講堂工作單位給我們交納社保好,還是我們個人自己去交納社保好呢?最近很多小夥伴給我發私信,向我提出這樣的一個疑問,那麼這篇文章我就給大家詳細的闡述一下,工作單位交社保和個人交社保有什麼不同點,對自己來說到底選擇哪一種比較合適?
  • 公務員同時入職同一單位,為什麼有的提了副處,有的還是副科?
    公務員升遷的天花板,受平臺影響很大,比如你入職是在中央部委,那麼20年後你不混個廳級都說不過去。但是你入職是在鄉鎮政府,那麼你一輩子可能也就是個副科級了。但是,即便在同一個平臺、能力都差不多,也會出現同時入職,但有人提拔快,有人提拔慢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根本原因就在工作方法上。
  • 【小套題】類比:外國的「單位」也是「單位」啊
    公考小套題註:公考小套題
  • 博士畢業工作去高校還是科研單位,每種選擇背後都有自己的辛酸
    找工作是每一位畢業生都要面臨的事情,但有些碩士畢業不想這麼快就步入社會,面臨工作壓力,所以有一部分人因為工作原因選擇在碩士畢業後讀博,或者直接碩博連讀。但是,博士畢業還是需要工作的,不管是3年的博士還是5年的博士,畢業後能去哪裡呢?
  • 為什麼最好在辦理完新單位入職後,再對原單位申請勞動仲裁
    勞動者如果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爭議的,應當儘可能在保存相關證據的情況下,先在下一家用人單位順利入職並完成上述手續的辦理後再啟動維權程序。理由如下:一、發生勞動爭議,用人單位不願配合辦理手續如果勞動者已經與用人單位發生糾紛,用人單位往往不願意配合勞動者辦理離職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