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皎潔的後青春時代
最近一個16歲女孩火了。
「出版三本書,一天能寫300首詞,2000首詩和1.5萬字小說。同時還擔任新聞記者和演講師。」來自浙江慈谿的16歲女孩岑某某因才華出眾,能力非凡,受到廣泛關注。
出書寫詩的岑某某
最近在全民高考狀元情結的刺激下,連續爆出「神童故事」。
雲南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某,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提交了關於結直腸癌研究課題,基本上屬於碩博級水平;
12歲男孩更神,1歲健步暴走,5歲開飛機,六歲寫自傳,三次穿越羅布泊,一年之內通過20門自學考試 課程,11歲南京大學畢業,12歲準備同時碩博連讀……
看了這些新聞,我感覺自己的認知被強烈顛覆。
怎麼可能?什麼情況?怎麼會這樣?
原本一笑置之,發展到後來才覺得不吐不快。
父母雙雙研究員的 陳某石的論文
哪有什麼天才神童,不過是背後有人託舉罷了。7月15日雲南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調查認定:「小學生研究結腸癌」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決定撤銷該項目(小學組)一等獎」。陳某的父親陳永彬承認「我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個孩子的項目研究成果,絕對是家長在背後支撐著。
日寫2000首詩的岑某某背後,是其父岑某燦名下註冊公司「紹興岷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紹興到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包裝打造。關於科研人員利用本職工作資源,「為子女謀求虛假榮譽」和某些商業公司&34;問題,自有國家法律來解決。我們只要知道,所謂小天才不過是「靠爹吃爹」罷了。
與本文無關
對天分高的孩子更要防止走偏。天資再高,但也不過是棵好苗子而已,如何對待,卻考驗著家長的定力和素養。有些家長利用各種資源,千方百計讓孩子早早出名,只為搞一個「特招」或者降分錄取的優待,甚至有的通過超常兒童的名頭營銷撈錢。為了一己私心,全不顧這樣做是不是合乎情理邏輯和規則,會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林妙可在奧運會一舉成名後,家長帶著她四處走穴,甚至到不孕不育醫院去做廣告,與成年人表演戀愛,表演水平一直沒有突破,舉止言行被紛紛吐槽,參加藝考被知名藝術學校拒之門外。高起點搞不好也許會成為孩子的滑鐵盧。
林妙可當年的空靈清新
那些被國家獨寵的少年大學生後來怎麼樣了?改革開放初期,中科大開辦了「少年班」,很多大學也紛紛招收未成年天才少年。幾十年過去了,那些「師哥弟弟」,「師姐妹妹」都怎樣了?
13歲下棋就贏了中科院副院長的寧鉑,19歲當了大學助教,34歲出家;
兩歲掌握1000多個漢字,17歲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的魏永康,因多科掛科,不會處理問題,被大學勸退,連碩士都沒畢業;
滾著鐵環進入少年班的謝彥波,因為和導師關係緊張,拿不到博士學位。赴美留學後又與美國導師弄得更僵,最後只得回國當了一名教師;
12歲進入少年班的幹政,因為與美國導師關係破裂,不得不回國,一度精神失常,後來乾脆回到家中成為啃老族。
四十年少年班的確出了一批人才,但也出了一批廢柴,鼎鼎大名的三大神童寧鉑,謝彥波和幹政全部掛掉。
僧人寧鉑
為什麼神童一路下滑,到了令人沮喪的地步呢?
知名新媒體大V大J小D曾說過:「孩子的發展不是2D的,不是只有年齡和智商,社交情緒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高天分兒童,大多只是學業能力及智商方面高於常人。但是在社會上是否取得成功,卻還依賴於許多非智力因素,比如:性格、專注力、毅力,耐心,恆心,抗挫力。
所以很多專家認為:讓天才兒童在普通的環境中長大,不用過多地關注他們智力上的優勢,更不用去早早開發他們的智力,是對他們最大的愛護。
人體是一部精密無比的自動裝置,生理髮育和心理髮育同步,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齊飛,各方面互相借力互為補充,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這樣的孩子才算一個正常的人。
當年的少年班
當今,很多家長對天分高的孩子熱衷「催熟」,主動加戲,讓孩子承受同齡人根本無法承受的壓力和刺激,也許會一時輝煌,但長期下去,孩子身心畸形發展,最後連普通人都不如。
對於那些某些領域表現出天賦異稟的孩子,要本著「先成人再成才」的理念,讓孩子身心全面發展,尤其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以及情緒管理能力,一樣也不能少。否則,即使學富五車,名揚四海,說不定一不順心就從樓上跳下來,或者一時不爽,就衝著別人舉起屠刀,這樣的案例太多了,足以引起家長們的注意。
對孩子最大的愛是,讓孩子活得像個孩子。
前一段鍾美美爆火網絡後,很多公司找他籤約代言,最高開價百萬,但統統被鍾媽媽拒絕了。她告訴兒子,現在你的學業最重要,其他都不重要。
頭腦清醒的鐘美美
家有高天分孩子是一把雙刃劍,
走好了,基礎牢固,根深葉茂,前途無量;
搞不好,揠苗助長,透支潛力,一敗塗地。
家長不可不慎之又慎。
作者: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 頭條號籤約作者 頭條青雲獲獎者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