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持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鼓勵運用PPP合作辦學模式

2020-12-17 騰訊網

圖片來源:unsplash

2019年12月6日教育部官網刊文《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0393號(教育類061號)提案答覆的函》,全文如下:

一、關於政府盡職履責,樹立社會資本方投資信心的問題

我國大力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並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等先後提出,「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依法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

「國家對民辦教育實行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國家鼓勵捐資辦學。國家對為發展民辦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獎勵和表彰。」這都為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時,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政策體系也在逐步完善。近年來,國家先後出臺《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13號)《國務院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81號)《中央有關部門貫徹實施〈國務院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任務分工方案》(教發函〔2017〕88號)等,中央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重點政策是一以貫之的,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也將依據各自職能主動作為,形成合力,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

二、關於採用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方建設學校的問題

在教育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有利於轉變政府職能,調動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擴大教育資源,促進提高教育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和效率,是教育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重大創新。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借鑑國際成熟經驗,立足國內實際,堅持穩重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積極推廣在教育領域運用PPP模式。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 發展改革委 人民銀行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5〕42號)將教育作為推廣實施PPP的重要領域,鼓勵採用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財政部印發《關於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規範發展的實施意見》(財金〔2019〕10號),強調加大對基礎設施補短板以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領域的支持力度,引導各地在教育領域規範推廣運用PPP模式。

二是加強規範引導。構建法律+政策+操作指引+合同+標準的「五位一體」制度體系,制定PPP項目財政管理辦法等相關配套制度,出臺操作指南、合同指南、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指引,加強項目庫動態管理,制定印發指導性文件,強化規範運作,要求採用競爭性方式選擇社會資本方,並強調各地要依法依規將規範的PPP項目財政支出責任納入預算管理,重諾守約。

三是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在示範項目評選、PPP以獎代補資金分配和中國PPP基金投資過程中,對民營企業參與項目給予傾斜,同時規範財政資金管理要求,明確對民營資本設置差別待遇或歧視性條款的PPP項目,各級財政部門不得安排資金支持。

四是加大融資支持。會同有關金融機構,共同出資設立總規模為1800億元的中國PPP基金,為PPP項目融資提供支持,發揮引導效應。截至2019年3月底,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庫中,共有教育類項目425個、投資額2471億元,其中落地項目250個、投資額1430億元。

三、關於購買民校學位,解決學位暫時供給不足問題

2012年《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48 號)指出:保障特殊群體平等接受義務教育,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要堅持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的「兩為主」政策,將常住人口納入區域教育發展規劃,推行按照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校人數撥付教育經費,適度擴大公辦學校資源,盡力滿足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在公辦學校不能滿足需要的情況下,可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依法設立的民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對購買民校學位做了積極地探索,並制定相應的政策,如2008年上海就開始實施政府購買民辦學位的政策,2012年深圳市出臺《深圳市民辦學校義務教育階段學位補貼試行辦法》等等,在購買經費、購買程序及信息公開等方面都做了較為詳細的規定,並加強了監督和監管。

同時,教育部也將繼續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全面落實省級人民政府統籌的責任和縣級人民政府的主體責任,明確各部門職責,加強督導檢查,促進義務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四、關於監管關聯交易,防止舉辦者惡意抽逃資金問題

實踐中,一些民辦學校通過不合理的關聯交易違規變相取得辦學收益。針對這種情況,民辦教育法律法規及教育行政部門等從多個方面入手,加強規範和監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強調,民辦學校收取的費用應當主要用於教育教學活動、改善辦學條件和保障教職工待遇。

同時,民辦學校資產的使用和財務管理受審批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的監督,民辦學校每年應制定財務會計報告,委託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並將審計報告向社會公開。依據上述法律規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在對民辦學校進行年度檢查時,一般都會重點檢查民辦學校學費收取與支出等財務管理情況。

今後,教育部將進一步推動各地加大民辦學校年檢力度,發揮年檢工作對於規範民辦學校辦學費用合法、合理支出的重要作用。關於設立學校資金專用帳戶並在主管部門備案,對資金往來進行監管的建議,值得研究。不少省市在地方民辦教育政策文件中也都明確規定,民辦學校的辦學經費只能在學校的資金帳戶中統一核算和使用,不得轉往學校帳戶以外的資金帳戶。實踐中,上海市等一些省份也已經開始在這方面進行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下一步教育部也將積極會同相關部門,加大對關聯交易的規範和監管。

感謝您對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9年10月10日

19年8月全國政協曾就「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組織專題分組會議,10月教育部答覆並於近日官網發布體現對於民辦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即K9)的持續關注。

全文來看,我們認為教育部支持引導社會力量舉辦民辦教育方向未變,通過樹立社會資本方投資信心,引導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依據各自職能主動作為,為民辦教育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同時,文件也就PPP合作辦學模式、公辦購買民辦學位等問題予以直接肯定和鼓勵,提出「會同有關金融機構,共同出資設立總規模為1800億元的中國PPP基金,為PPP項目融資提供支持,發揮引導效應;推行按照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校人數撥付教育經費,可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民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

最後,回復對部分民辦學校通過不合理的關聯交易違規變相取得辦學收益提出相應的監督管理舉措,要依法依規公開公平合理,保障民辦學校收取的費用主要用於教育教學活動。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劉章明消費產業研究」。原標題《教育部答覆》。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中建政研:PPP模式加速布局教育行業
    中建政研集團繼去年11月初《民辦教育促進 法》修法落地後,國務院又於今年1月18日印發《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從政策層面對民辦教育的扶持、發展、創新做出全面部署。
  • PPP模式在教育行業的運用
    因此,在推動教育領域的供給側改革的趨勢下,推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擴大教育資源的數量和品質,對於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教育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PPP模式的運用並不僅限於基礎設施領域,也可延伸到其他公共服務領域,如教育、醫療等。  PPP模式的優勢在於它能整合更多的社會資源(既包括資本,也包括技術、專業、管理和人力資源)共同提供公共服務,以實現多元主體合作供給的新局面。
  • 職業教育發展新模式:天坤教育PPP 合作辦學
    基於天坤國際人力資源產業鏈的獨特競爭優勢,向上遊延伸至職業教育投資領域,並突破政府和行業組織對PPP概念下BOT模式的理解和運用,創造性地將PPP理論下的TOT模式運用到與政府合作辦學及學校管理機制的改革之中,前者強調資本和硬體投入,後者突出體制機制和管理技術的軟實力提升。
  • 熱學十九大: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
    這是湘潭縣雲龍小學的一節職業體驗課,小學生們在課堂上盡情體驗廚師工作的艱辛。湘潭縣雲龍學校校長謝水清:我們已經深切地感受到了國家對於民辦教育的支持,無論是在哪一所學校工作都是一樣的,我們的地位是平等的。
  • 代表建議改革辦學、開創書院教育,教育部:試點已見成效將推廣
    教育部網站近日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407號建議的答覆》,針對代表提出的應改革辦學體制、開創書院教育的建議,教育部在答覆中表示,目前一些高校開展書院制育人試點已取得明顯成交,下一步將適時推廣這種辦學方式。
  • 山東發文支持和鼓勵專業教師參與混合所有制辦學
    一、基本背景 (一)從政策依據看,《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國務院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81號)、《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教育部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魯政發〔2020〕3號)均對鼓勵支持職業院校開展股份制、
  • 山東鼓勵職業院校興辦老年大學
    山東鼓勵職業院校興辦老年大學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1.16 星期一     本報訊 近日,山東省委老幹部局、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下發
  • 山東14部門聯合發文:支持和鼓勵專業教師參與混合所有制辦學!
    一、基本背景(一)從政策依據看,《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國務院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81號)、《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教育部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
  • 多部門: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在線教育機構 提供優質服務
    中新網9月30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日前,教育部等11部門發布關於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到,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在線教育機構,開發在線教育資源,提供優質教育服務。意見提出了發展目標。
  • 北京十四五規劃: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建設博物館之城
    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建設博物館之城。提高公共文化設施運營效率,促進公共文化供給多元化、服務方式智能化。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引領區建設。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推動文化與科技、旅遊、金融等融合發展,培育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
  • 天津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潘海生、上海教育科學院助理研究員肖鵬程...
    國家對民辦教育實行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民辦教育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這都為行業企業、社會組織和社會個人興辦職業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據。  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的政策體系逐步完善。
  • 義務教育領域推行PPP辦學模式:動因、問題與策略
    受政策調整影響,當前義務教育階段供給側發生較大變化,社會力量辦學持續走弱,財政辦學壓力劇增。在義務教育領域創新辦學體制,引進並推行PPP辦學模式提供教育服務,勢在必行、大有可為。該模式有利於緩解公共財政保障壓力、彌補學校基礎設施短板、提高義務教育治理能力、激發社會力量辦學動力,從而能夠助推我國義務教育逐步邁向優質均衡發展。
  • 德城區創新職業教育辦學方式 PPP模式助力職教發展
    德城創業孵化職教園區以培養高素質、強能力的人才為目標,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 1月10日,《教育部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出臺後,德城區政府迅速行動,改變原有職業教育面貌,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辦學,對中等職業教育資源進行全面整合。
  • 政府聯手民間機構合辦IB學校,日本的PPP模式厲害了!
    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後來,這種模式也被應用到教育領域。如在英國,公立學校教育質量與私立學校相比處於劣勢,英國政府開始嘗試將社會優勢因素引入公共教育,通過PPP公辦民營的方式運營學校,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
  • 北京文博丨北京十四五規劃: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建設博物館之城
    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建設博物館之城。提高公共文化設施運營效率,促進公共文化供給多元化、服務方式智能化。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引領區建設。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推動文化與科技、旅遊、金融等融合發展,培育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
  • 教育部與甘肅省政府印發意見,整省推進職業教育...
    11.構建產教融合發展新業態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探索推動產業、行業、教育行政部門多元合作管理方式。建立甘肅省職業教育集團考核評價體系,力爭5—10個職教集團獲批國家示範性職教集團。12.健全產教融合激勵機制對成效顯著的產教融合集團(聯盟),鼓勵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按照規定在土地供應計劃中給予合作校企優先支持,鼓勵金融機構依法依規對校企合作項目提供信貸和融資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資本市場進行股權融資、債券融資,加大實習實訓基地等校企合作項目投資。
  • 教育部取消234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對學生和家長意味著什麼?
    這有幾大優點:其一,孩子高考分數相對較低,但可以就此進入名校;其二,本科三加一、二加二中外合作辦學模式較為靈活,孩子可以獲得國外最佳教育資源,還可以為家庭節約一大筆經費;其三,孩子可以通過中外合作辦學進入國外名校,還可以較為方便地進一步到國外深造。不過,中外合作辦學的好消息雖然一直很多,但每年也有一些不好的消息傳來。
  • 林金輝主任:中外合作辦學改革,改什麼?如何改?
    這是我國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大事,是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和中外合作辦學發展的重要裡程碑,對於進一步支持和規範中外合作辦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意見》明確了各級黨委、政府的職責,強調在黨委統一領導下,推動政府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對人才、經費給予保障,扭住制度建設這個關鍵持續開展宣傳解讀和專題培訓,確保《意見》貫徹落實和落地見效。
  • 中外合作辦學可持續發展與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培養
    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上海交大的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也在不斷演進。以下簡要介紹三種辦學模式的探索。 20世紀90年代初期,根據中國政府和歐洲聯盟的協議,上海市政府和歐盟委員會依託上海交通大學和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合作創辦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CEIBS)。
  • 三部委實施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 推行PPP模式
    中國證券網訊 記者17日從國家發改委獲悉,「十三五」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決定實施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實施方案提出,積極擴寬投資渠道,鼓勵社會力量捐資興學。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企業等社會資本參與除義務教育學校之外的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