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枕著瓷枕,做了個「黃粱一夢」

2020-12-20 澎湃新聞

「博物館」枕著瓷枕,做了個「黃粱一夢」

2020-06-08 13: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宋·磁州窯白釉剔刻花瓷枕(寧夏博物館)

久夏天難暮,天長似小年!夏季天熱易困,隨意歇涼往往就會不知不覺沉沉睡去,這也是炎炎夏日人們常有的體驗吧。片刻休憩,沉沉一夢,卻似過盡一生。「黃粱一夢」講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發生就和一隻瓷枕有關。

「黃粱一夢」的典故源自唐傳奇,故事本名就叫《枕中記》。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唐朝開元七年,有個叫盧生的騎著青駒進京趕考,結果名落孫山,考試失利的盧生只得鬱郁而返。有一天,他途經邯鄲,在客店中歇腳時遇見了道士呂翁(此人便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盧生向呂翁感嘆自己的貧困和失意。呂翁看見盧生長籲短嘆蔫頭耷腦的樣子,便拿出一隻瓷枕讓他枕上。盧生倚著瓷枕不覺沉沉睡去,在夢中他娶了美麗高貴的妻,中了進士,升了官,進了爵,兒孫滿堂,且都嫁娶高門,最後享盡榮華富貴,高壽而終……總之,封建時代一個男人所有的人生理想在盧生的夢中全都圓滿實現了!在告別人世的最後一刻,盧生一驚而醒,翻身坐起,才發現不過是一場夢而已。身邊的一切如故,呂翁仍坐在旁邊,店主人蒸的黃粱飯(小米飯)都還沒熟哩!

為什麼盧生會在片刻的休憩中做這麼圓滿的美夢呢?是不是得道的呂翁在那隻瓷枕中使了法術,好叫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得知,所有的功名利祿富貴榮華不過是短暫一夢而已。

撰文 陳芊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枕著又涼又硬,為什麼古代人用「瓷枕」?看完明白古人大智慧
    考古學家發現古代人睡覺用的大都是「瓷枕」,這時大家都會疑惑「瓷枕」那麼硬,枕起來睡覺能舒服嗎?不覺得難受嗎?這些疑惑,專家給出了解答:古代人用「瓷枕」,其實是為了方便女子。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古代瓷枕:古代的瓷枕並不是我們經常在古裝劇中見到的那種特別高,看起來枕著就不舒服的,感覺長時間枕了會得頸椎病的。
  • 古人的「黃粱一夢」 枕著金元寶而眠
    古人的「黃粱一夢」 枕著金元寶而眠  陶枕冰涼、硬朗、花樣繁複,內部中空、透氣,枕面上,青花纏繞或是嬰孩、龍鳳圖案為裝飾,更是賞心悅目。  清代的弘曆皇帝曾有詩讚,「瓷枕通靈氣,全勝玳與珊。眠雲渾不覺,夢蝶更應安。」詩中的瓷枕就是我們在博物館中常見的陶枕,稱謂不同而已,其實是同一物質。
  • 啞舍:黃粱一夢,一個瓷枕,可以讓你美夢成真,也會讓你噩夢成真
    #啞舍#你聽說過黃粱一夢嗎一個瓷枕,可以讓你美夢成真,也會讓你噩夢成真。啞舍中,一位年輕的老闆親手將黃粱枕給了那個與自己羈絆最多的人。黃粱一夢傳說中的高中進士,娶了漂亮老婆,當了節度使,打了勝仗,高升至宰相,享盡榮華富貴,最後兒孫滿堂的故事。那個傳說中的人,便是盧生,也因此有了黃粱一夢的由來。
  • 硬邦邦的瓷枕!為什麼這麼受古人喜愛,原因竟是如此
    瓷枕屬於硬枕的一種,材質堅硬、成本較低。我們能看到古代的瓷枕並不奇怪,畢竟瓷比其他材質易保存。瓷枕在唐代特別流行,宋朝時達到鼎盛,而到了明清時期,熱度漸減,至20世紀才消失。瓷枕至少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硬邦邦的瓷枕居然陪伴人們這麼久,為什麼呢?不咯人嗎?難道他們不用瓷枕來睡覺嗎?實際上,瓷枕的功能不止用來睡覺,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實用功能。
  • 原來瓷枕有這麼多好處!
    不管是在影視劇裡還是博物館紀錄片中,我們總能看到古代人有枕著四四方方的瓷枕頭或是玉枕頭睡覺的習慣;我相信大家都會有疑問:這樣的枕頭會比軟枕頭還舒服嗎?為什麼要睡這樣的枕頭呢?下面就讓我來講一講,為什麼那麼聰明的古代中國人,要睡這種看起來很不舒服的枕頭呢?
  • 為什麼古人要睡在不舒服的瓷枕上?其中一功能是為了方便女性
    現代人的枕頭一般以棉布做套,裡面填充棉花、蕎麥、茶等,其目的就是保證枕頭軟、舒服。太硬的枕頭會讓人睡覺很不舒服。但令人奇怪的是,古代人用的枕頭並不是這樣軟和的,而是堅硬的瓷器枕頭。瓷器枕頭很硬,人枕在瓷器枕頭,後腦勺不痛嗎?頸椎能舒服嗎?枕著這樣的枕頭睡覺不會落枕嗎?現代人表示看不懂。那麼古人為何用瓷器做枕頭呢?
  • 古代為什麼會有瓷器做的枕頭?瓷枕的作用不僅僅是睡覺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枕頭的要求越來越多,並且開始重視起來,於是各種枕頭被做出來,用布料縫出來的,裡面填充各種各樣的東西,比如藥草、穀物、棉麻等等。而到了隋唐時期,出現了一種新的枕頭,即瓷枕。顧名思義,瓷枕是一種瓷器,按照我們現在的想像,瓷枕怎麼用來睡覺呢?
  • 「瓷枕」真的不可理解嗎?
    每次在博物館講解時,發現許多觀眾都對瓷枕的用途最好奇,也最不可理解。
  • 古人睡覺愛用「瓷枕」,枕著真的舒服嗎?專家:你看它是給誰用的
    許多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在我國古代很久以前就使用過瓷枕,這是一種用瓷石燒成的枕頭,上面有許多不同的圖案,精緻而美麗。陶瓷枕頭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時期,最早的中國瓷枕是由天然的玉雕製成,而到公元581年的隋朝,人們開始燒制瓷器枕頭,隨著制瓷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各樣的瓷枕也進入了大家的視野。瓷枕的使用在公元1050年的宋朝最為廣泛。
  • 為何古人喜歡睡硬邦邦的瓷枕?好處有三,其中之一造福古代女性
    像是古人在休息的時候所用的瓷枕,就非常值得大家關注和探討。看過古裝劇和古代相關照片的小夥伴應該可以發現,其實古代人大多數都是枕著瓷枕睡覺的,特別是那種有權有勢的人,有的還會用玉雕刻成枕頭,睡覺的時候枕在上面。那麼想必大家就有疑問了,為何古人不喜歡那些比較軟的棉花枕頭,而喜歡睡硬邦邦的瓷枕呢?其實在其中的好處有三個。
  • 枕著不疼嗎?歷史學家:方便女性
    古代有一個成語是這麼說的「高枕無憂」所以古人認為又高又硬枕頭對於睡眠是有益的,所以古代出現了瓷枕,什麼是瓷枕?說白了就是燒制的瓷器,做成枕頭,表面光亮,人枕上去有涼爽的感覺,在這些瓷枕上往往都會刻畫一些鳥獸花草,提高瓷枕的美觀性。
  • 成語「黃粱一夢」:夢裡娶賢妻,夢裡做高官,虛幻的一切終將逝去
    等飯的功夫呂道士拿出個青瓷枕,這個瓷枕的兩端開光,就像古典園林的月洞門似的。呂道士讓盧生枕著這個青瓷枕睡一覺,到時候飯好了叫他。盧生睡在青瓷枕上,枕頭一端的圓孔漸漸變大,真的像月洞門一樣,裡面還很明亮,於是盧生就走了進去,回到自己家。過了幾個月,盧生娶了清河崔氏做妻子,妻子十分美麗又陪嫁殷厚。接著盧生考中了進士做了官。仕途很順利,步步高升,還有許多的功績。
  • 古人為啥用硬邦邦的玉瓷枕睡覺?專家:為了方便女性的某種習慣!
    古人為啥用硬邦邦的玉瓷枕睡覺?專家:為了方便女性的某種習慣!大家都知道,古代和現代差別巨大。古人過的生活,也和現代人大不相同。經常看古裝劇的人就知道,古人在睡覺的時候,枕頭都會墊的很高,而且枕頭的材料一般都是玉器或者是陶瓷的。
  • 精美絕倫的古代石枕、瓷枕、玉枕,魅力與功效兼具!
    近日,我與同學再次相約於南越王博物館,這次是我們第三次參觀南越王博物館了。每次都被裡面那精美絕倫的古人陶瓷器件等物品所吸引,但留給我最深印象的就是裡面古人的枕頭。南越王博物館是目前世界上收藏陶瓷枕最多的展館,每件都各具特色,精美絕倫。
  • 「南柯一夢」與「黃粱一夢」都是夢,2場大夢有哪些不同之處呢
    比如說「南柯一夢」、「黃粱一夢」等等,這2場夢境同時來源於唐代,同樣都是夢境,卻大不相同。「黃粱一夢」似乎流傳的更加廣泛一些,只有少數人知道「南柯一夢」,甚至經常會有人將這兩個夢境搞混。「黃粱一夢」最開始出自唐代一個傳奇小說《枕中記》,作者叫做沈既濟,是唐德宗時在位的「左拾遺」。
  • 從竹雀到素竹——金元磁州窯瓷枕「竹」紋傳承演變
    金代盛世期瓷枕「竹雀圖」極常見,寥寥數筆,簡單傳神,頗具文人畫意趣,趙學鋒先生認為有宋代「宮廷繪畫作品的影子」,如磁州窯博物館藏竹雀紋腰圓枕,磁州窯藝術館藏竹雀紋腰圓枕(圖2)、八角枕等。此期「竹」並非唯一與鳥雀組合的植物類型,海棠、荔枝、桃花等均有存世,甚至雀鳥站立的枝梢,還能夠看出嫩芽枯葉,春秋代序。
  • CIFF廣州|「設」交圈:螢火蟲「博物館」拾愛十城
    童年,是人生最珍貴的禮物,童真,是你我最有價值的品質,這次螢火蟲「博物館」與夥伴們一起,稀釋歲月痕跡,尋找童真之美。新的一年,由中國家博會(廣州)與walkingmedia共同發起的螢火蟲「博物館」——「我的爸爸是設計師」兒童主題活動到了第三年。三年前我們默默耕耘,螢火之微光偏於一隅。而今,我們因高舉致力於改善兒童成長環境之旗幟而和者眾,點點螢火有匯聚成星河之勢。
  • 專業人士如何看待「動森」中的博物館設計?
    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展品主管 Elizabeth Musteen-Allison 表示:「設計出這個博物館的人要麼是個博物館發燒友,要麼就是有著相關的從業經驗。」
  • 聖貝拉「Me Before U」孕期博物館北京站,VVIP私享專場傾情落幕
    本次巡展是國內首個聚焦女性孕期時光的博物館展覽,象徵著新時代下月子文化精神文明的興起。同時代表著聖貝拉對女性獨立自愛精神的宣揚以及對科學月子文化理念的追求。「Me Before U」的靈感來自於女性成為母親前承載兩顆心跳的特殊時光,聖貝拉以此為主題,詮釋了孕期美好期待,以及「縱使萬物更新,先愛自己」的價值觀。
  • BUG一樣的存在,讓神仙和凡人都忌憚的黃粱一夢,有何強大之處?
    這並不是我瞎說,黃粱一夢還真和一個書生有關係。這個故事出自唐朝沈既濟的《枕中記》中。唐開元七年,有個叫呂翁的道士,獲得了神仙之術,有一次他到邯鄲的途中,住在了旅舍裡。這一天他看見一個少年。身穿褐色的粗布短衣服,騎著青色的馬,準備去田間勞作,這個人就是盧生。他走到旅舍前停了下來,進去就和呂翁坐在了同一張蓆子上,期間兩人相談甚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