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網傳一段男子抱摔幼童的視頻令人憤慨萬分。
在視頻中,僅僅7秒的時間之內,男子兩次將一名小孩抱起重重地摔在沙發上。
(備註:視頻請大家自己搜索,本文因為視頻插入,導致多次未通過審核。)
更為嚴重的是,在第二次抱摔中,幼童先是被摔砸到沙發又滾落到地板,不停啼哭。
這起悲劇就發生在家中客廳沙發前,經後面的調查發現,犯罪嫌疑人劉某酒後與女友馮某因兩人所生小孩(兩歲六個月)撫養問題發生爭執。
所以,他就將小孩拋摔在沙發上,致小孩受傷。不知道是不是酒精迷醉了他的本性,以至於完全沒有理會自己孩子的啼哭。
如何形容猶如黑色幽默一般的家庭鬧劇呢?
總之,很難受,光是看到視頻已經火冒三丈,要是在現場指不定會做出哪些舉動。從寶雞市婦聯獲悉,視頻拍攝者正是幼童母親。
這恐怕是另一件令大家都難以接受的事實,都是親生的父母,如何可以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孩子這樣狠心地摔!
這名因為抱摔導致死亡的幼童,其母親年紀在40歲左右,目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身體上並沒有什麼大礙,主要是精神和心理方面,有著比較可怕的傾向。
我一直很想要得到一個比較權威的數據,關乎死於暴力可能性的幼童,每年大概會有多少。就像很多保持冷靜的外觀,但是身份無法認同存在的張力,導致年輕的父母或者是多年已經為人父母的人們,開始在自己的命運之中焦灼。
儘管目前市、區兩級民政部門、婦聯、公安、區政府等均已介入此事,但要調查到水落石出,還需要一些時日,畢竟真正的事實可能會是更難接受的挑戰。
那麼,對於這名母親的拍攝行為,應當如何理解呢?
有律師分析,這起案件因直接實施傷害行為的是劉某,故仍然由劉某承擔刑事責任。
不過,如果拍攝者與劉某有合意,即一個丟一個拍,則才有可能構成共犯被追責。
而如果僅是拍攝記錄下對方傷害行為作為證據,雖然冷漠,但卻並不構成犯罪。
簡單來說,就是對於拍攝者是否被追責需要看其拍攝的出發點和動機,需要調查清楚,一旦分清楚界限,就可以知道答案。
事發之前,這對父母或許該好好想想,有充分的理由得說一句:「這究竟是誰的孩子呢?」
什麼是地獄?
這算不算是我見過很慘痛的一次?
我不知道怎麼說,無法理解他們受到了什麼驅使,他們在那裡看到了什麼、經歷了什麼,他們又經受著怎樣的折磨,以至於放棄一條與自己血緣至親的生命?
涉及死亡事件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有意無意來一句:這麼回事兒,以後還會發生。
的確,我們看過太多黑暗角落的事件,無法理解為何不能公開在光明之中。如果說,所有的時間,死亡不再是一個必然的事件,那麼意外地抱摔致死,將給這對父母帶來怎樣的痛苦?
生命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災難事件,一個人無緣無故地死亡,不能被一筆帶過,但是作為死亡本身來說,好像又是最為正常不過的事情。
只是,生活照常進行。
與此同時,輿論還在憤怒和咆哮,公眾提出需追究劉某刑事責任,予以重處。同時對視頻拍攝者身份提出了猜測,並譴責其為何沒有對傷害行為進行阻止,並同時應當追究其責任。
你有沒有一刻特別恨自己的孩子?
這些,若是沒有親歷很難體會,這更像是我們同自我恐懼的搏鬥。
如今悲劇已經釀成,沒有任何辦法改變。
陝西男子抱摔幼童致其不治死亡,讓我們看到如果沒有能力撫養孩子,請不要以愛之名去傷害一個無辜的生命,更不能因為需要結婚生子就開始生養孩子。
人人都說,世界上最重要的職業「父母」卻不需要考試,很多人根本不配為父不配為母。
希望以後我們多為那些幼小而又無辜的生命考慮,既然選擇了生下來,就應該對他們負責。
如果僅僅是為了一時的激情,生育一個生命,那麼我請你不要將他帶到這個世界。
因為做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榮耀的工作,不能玷汙了這份工作的高尚與純潔性,也不能讓周遭的人受到打擊,以至於對婚戀產生絕望的想法。
事實上,虐童案有很多。
比如8月18日,安徽池州5歲女童被母親的情夫虐待致死;7月17日,一個男子用衣架猛抽3個女童讓網友毛髮倒豎,據說至今還沒查出來到底是哪裡。
還記得嗎?
成都一個1歲的孩子被父母打到差點死掉!整個孩子已經被打到不成人形!
醫生查出來孩子長期營養不良,健康情況極差,馬上報了案。孩子父親竟然還藉故在網上發起眾籌,想眾籌9萬元給孩子治療「心臟病」,簡直氣到吐血!
同月,山西的朵朵被繼母虐待致死。手術中重症醫師們還發現,朵朵身體的下腹部、會陰部、大腿內側、臀部多處皮膚破潰感染,且身上多處瘀傷,無不落淚,這是怎樣的殘忍,才會對一個絲毫不懂世事的孩子下手。
聽說了嗎?一個好好的小女生被虐待到腦梗死;在今年5月,一個9歲女童被繼續連砍4刀導致終身高位截癱!
這些事情就發生在最近,興許就是你認識的街坊鄰居,甚至還有人是你的親戚好友的孩子。
能做些什麼,改變這一切?
我們在這幾個案例中完全看不到一絲「人性」的存在,我想,父母虐待自己的親生孩子已經慢慢成為最嚴肅的哲學問題。
根據權威數據顯示:在中國,3-6歲的兒童受到父母毆打的風險最高。
其次是0-2歲和7-12歲的兒童,13-16歲的兒童受到毆打的風險相對較低。
這可能是因為年齡較小的兒童,更有可能逆著他們的父母。現實中的各類「殘酷」毆打比比皆是,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可以說,屢禁不止,而且以後可能還會愈演愈烈。
這一切,為了那些還在被虐待的孩子,已經死去的孩子,生前活著很像一個冷幽默,成為自己父母發洩的對象,也成了家庭矛盾爆發以後的「祭物」。
那些身體的創傷可以修復,心理上的呢?
對父母的那種恨,夾雜在無法割捨的親情裡。矛盾壓抑複雜,折磨著自己。孩子們的未來,在哪裡?
另一方面,悲傷的是後續,即便知道是虐待,很多因為現實原因只能不了了之。
比如小孩沒有其他撫養人,只能繼續跟隨虐待者生活的,通報上網熱搜只能一時,小孩的後續呢?沒有健全的法治和跟蹤體系,這種事情永遠都會出現。
很多父母至今奉行棍棒教育,當地再來個和稀泥不作為......
想想家暴吧,想想虐待吧,甚至想想拐賣婦女兒童罪吧,哪次不是群情激奮?結果後續呢?
暴力事件的頻發,我的心裡無法沉痛,多希望,在這些隱秘的角落,可以有光照進來。
(註:圖片來自網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