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繞頸一周,不用擔心!平時生活中做好這些事,相信寶寶,讓胎兒自己繞回來。
我在孕30周檢查時,胎兒臍帶繞頸一周,羊水偏少,這一直讓我有點擔心,所以也學習了平時在家怎麼做能減少臍帶繞頸?
羊水少這個問題很簡單,平時生活中多喝水就好!我並沒有定量,就是想起來喝的時候,就多喝點!
至於臍帶繞頸,這是孕婦經常遇到的問題,據資料統計:臍帶繞頸的發生率為20-25,也就是說,每4-5個胎兒中,就有1個生下來發現是臍帶繞頸的。我家大寶出生時,臍帶繞頸一周,二寶出生時,臍帶繞頸兩周,但是兩個孩子都是順產。
這次我在得知繞頸一周後,並沒有太緊張,而是平時會感受孩子的胎動情況,特別是會判斷胎動是否會異常!
1.胎兒活動幅度偏小,偏少,會讓媽媽感受到胎兒好像虛弱的感覺,這是不正常胎動。
2.胎兒急促的胎動後,過一段時間又忽然停止,這可能是臍帶繞頸影響了胎兒的血液流通,造成羊水中缺氧。
3.胎動突然加快,還有肚子痛的明顯感受,並且有陰道出血,這可能是比較麻煩的胎盤早剝,需要立即前往醫院。
孕婦只要出現臍帶繞頸,就應該注意數胎動,來感受孩子的健康程度。
數胎動在早中晚,每次數一個小時。胎動1小時不少於3~5次,12小時明顯胎動次數為30~40次以上,即為正常。數胎動一般我們要求在28到30周以後數胎動,一直到分娩。
我也像很多孕媽媽一樣好奇過,怎樣才能避免胎兒臍帶繞頸呢?
1.羊水過多
2.臍帶過長,胎兒的臍帶正常長度是30到100釐米,平均長度為55釐米,一般不會對胎兒造成危險。超過100釐米,就是臍帶過長。
3.胎兒太小
4.胎動過於頻繁
所以胎兒能否避免臍帶繞頸,不是孕婦所能控制的。而身為孕婦,我們應該放寬心,相信自己和胎兒。
一項科研數據證明,臀位的孩子有45%是臍帶繞頸的,究竟是臍帶繞頸導致臀位還是臀位導致臍帶繞頸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所有妊娠臍帶繞頸發生率大概32%左右,就是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有臍帶繞頸,胎死宮內的機會只有萬分之一。
所以孕婦不用過於擔心臍帶繞頸會導致胎兒在子宮內出現危險。
1.多走動能緩解臍帶繞頸
2.左側臥睡姿,增加子宮和胎盤的供血量,在懷孕期間左側睡是可以幫助孩子供氧的,有臍繞頸的情況容易導致子宮內缺氧的情況,所以應該積極休息提前做好調理。
3.減少震動,太多的震動,會刺激胎動頻繁,所以當我們發現胎兒有臍帶繞頸後,就應該避免走不平的路面,減少震動。
4.按時產檢。一旦醫生囑咐,胎兒有臍帶繞頸,或者其他不太好的情況時,會要求產婦兩周後,或者一個月後再來複查,孕婦就應該聽醫生的話按時產檢,配合醫生,相信醫生。
5.不要經常用手在肚子上轉圈撫摸胎兒。我看到很多孕婦喜歡用手在肚子上轉著圈的撫摸胎兒,但是我很少這麼做,因為有人說,胎兒可能會感受到撫摸後,跟著媽媽的手在子宮內轉動,從而增加臍帶繞頸的可能。
6.每天給胎兒做胎教,或者跟胎兒說話時,可以告訴寶寶:寶貝,你怎麼把臍帶繞到脖子上了,媽媽希望你還自己繞出來,怎麼繞進去的,就怎麼繞出來,媽媽相信你哦。
7.睡覺時避免翻來覆去。
1.發現臍帶繞頸後,不一定都需要剖腹產,在分娩過程中,只要胎兒正,臍帶繞頸不緊,臍帶有足夠的長度,就可以順產。
2.臍帶繞頸不是剖宮產的指徵。因為臍帶繞頸的發生率很高,並不意味著病理情況。加強產程中的監護,合併臍帶繞頸的胎兒患病率並不會增加。
3.當繞頸圈數多(繞頸3周以上)且緊,臍帶相對過短,胎頭不下降或胎心有明顯異常時,就要考慮是否實施剖腹產。另外,自然分娩過程中嚴密觀察產程,如進展緩慢或停滯應果斷決策,行陰道助產或剖宮產。
臍帶繞頸並不可怕,所以孕媽媽們不用太擔心哦!
你有沒有遇到臍帶繞頸的煩惱呢?歡迎留言討論。
歡迎關注我,一個有趣有料的全職媽媽給您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和故事。及時留言和分享文章可以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增加自己學習的印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