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 陳晨
據《紐約時報》報導,紐約城著名後期公司DuArt擁有約6萬盤庫存膠片,伍迪·艾倫、李安等大師早期素材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而更多的則是如今已無人知曉、難以辨識的獨立電影。近日,一家名為IndieCollect,從事影片檔案管理的公司正開始對DuArt館藏進行系統性整理。
被「束之高閣」的
6萬盒電影膠片
位於紐約曼哈頓的DuArt公司大樓高12層,作為美國獨立電影孵化器已擁有超過70年的歷史。有意思的是這座大樓的電梯只能到達第11層,而「塔尖」上神秘的頂樓須步行前往進入。
頂樓是一個有些發黴的檔案室,成百上千的電影膠捲盒從地板一直堆到天花板上。每一個盒子的背面上標示著久遠之前的公司名稱、模糊不清的導演名字或者一個類似於「死胡同」這樣的片名。這個電影母本儲存倉庫如同一個孤兒院,收養著一堆等待領養的孤兒。究竟是誰製作了這些電影,連DuArt公司的人自己都想知道。
隨著數字電影技術的崛起,以及緊隨其後的膠片消亡,DuArt公司已經於2010年關閉了其膠片洗印部門,而約有6萬盒電影膠片依然滯留在倉庫中。
「我處理這些電影很困難,」公司負責人歐文·楊表示,他的父親1988年創辦這間公司,「我們從來沒有丟棄過任何電影拷貝,因為我們都是熱愛電影的人。」
諸如伍迪·艾倫、詹姆斯·伊沃裡、李安、戈登·帕克斯、斯派克·李等電影名人的名單也出現在電影製作者名單上,公司也已經與他們取得了聯繫。但仍有大多數無人認領的拷貝被冷落在一邊。DuArt前副總裁史蒂夫·布萊克說,他從2010年起一直持續追蹤電影製片人,但不是每一次都有結果。
關於為什麼DuArt會擁有這些電影並不稀奇,我們的洗印室喜歡保存材料因為這些對他們還有更多意義。「布萊克指出,比如曾經感光乳劑的氣味持續得揮之不去,直到35釐米黑白膠片的試驗才解決了這個問題。在當時試驗的思路中,如果這種材料存在,洗印就能獲得更多的錢。」許多「邊角料」就是這樣一路留存了下來。
大多數電影的製作者一旦完成一部電影,就會馬上轉而關注下一個。「然後他們就失聯了。」布萊克補充道,「當然也有生產者想要代為保管它,在我們的聯繫過程中,大多數人都表示壓根不知道他們遺漏了拷貝的材料在這裡。也有些出品方讓我找製片人,但問題是製片人已經屬於下一部電影了。」
目前DuArt正在尋找包括《美人魚和泡菜》、《中國民族舞》、《神秘的人:在美國直面裸對麻風病》等片子的主人。這些都是「命運無常」的獨立電影。要知道,早期好萊塢對電影的觀念是一次性的,到後來才有需要自己保管電影素材的意識。獨立於製片廠體系之外的獨立電影一直沒有建立過系統的保管體系,大多隨著作者離世或者公司關門便無人問津。關於年代的資料庫更是無從查起。
甚至沒有機構能夠提供幫助,布萊克說,「一些人經過這裡,說,『看啊,這裡有阿凡達!』然後我只能說,『不是的,看看盒子上的年份』。」
「壓箱底」電影幕後有故事
成立IndieCollect公司是主張傳統保護的桑德拉·勳伯格的創意,她創造了一種類似「孤兒院」的電影保存模式,布萊克加入其中成為類似檔案管理員的職務。網絡上有相應的計劃,前林肯中心電影協會項目負責人理察·佩娜如今正負責羅列百科式的監管,並且建立電影的家庭式檔案。
去年勳伯格匯聚了來自主要機構的檔案的情況,包括DuArt公司現存的電影、當代藝術博物館、喬治·伊士曼故居(全球最古老的攝影博物館)、電影資料館、美國國會圖書館和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
「學院裡一直保存著獨立電影。」IndieCollect公司紀錄片館館長艾德·卡特說。有趣的發現是,他在DuArt的庫存中發現了1982年霍勒斯·b.詹金斯拍攝的《凱恩河》。
「這是他在紐奧良製作的第一部電影,而且底片至今依然播放流暢。」卡特說,「它原定將於3個月前在紐約發布,但就在這之前42歲的他卻突然死於心臟病發。」
《凱恩河》同樣遺留了許多廢棄材料在DuArt公司,但留下的只有底片,不能直接放映,所以也無從判斷它究竟是好是壞。
「這可能是一個傑作,但我們沒辦法知道了。」卡特說,他補充道,這部電影中應該反映了一套克裡奧爾語文化中的跨種族戀愛。他僅僅知道的是,電影導演理察·普萊爾曾出席由華納兄弟提供場地放映的一次《凱恩河》。
「但這部片子卻被否定了」,卡特認為,這件事和電影創作者的心臟病發脫不了干係,因為就在這之後的第二天詹金斯發病並且去世了。
其他的發現還包括了導演戈登·帕克的《所羅門諾薩普年代的奧德賽》的底片,這部電影類似《為奴十二年》的前傳;導演伊沃裡拍攝於1957年的學生作品《威尼斯:主題和變化》,收錄在《紐約時報》當年「值得關注的電影」列表中。伊沃裡自己都十分驚奇能夠再度見到他的底本,他以為它早就丟失了。
「這並非電影的原版底片,只是一個複製品,但已經是非常珍貴的史料。」伊沃裡在接到來自DuArt公司的膠片「認領」電話時說,「我們送這部電影去了不同的地方洗印,它的底片去過許多不同的國家。我們花了很長時間運作它,直到2005年合作方去世,我們失去了聯繫,不知道原版底片去了哪裡。」
如今在DuArt的12樓,一堆箱子正等待被裝運到美國國會圖書館,內容標記為:《蜜月殺手》、《馬文的房間》、《上帝之城》、《與魔鬼共騎》、《嚴密監視的列車》、《信徒》、《罪犯》等。但是進入圖書館存檔,這些電影就失去了公眾中的影響力。
IndieCollect公司的負責人勳伯格剛剛收到來自福特基金會20萬美元的資助,她正詢問1993年拍攝《Just Another Girl on the I.R.T.》的導演萊斯利·哈裡斯幫忙確定DuArt架上非美裔的頭銜。而對方回答她說,「哦,我的上帝,這部電影我已經完全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