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膠片攝影|電影《燈塔》

2020-12-22 黑焰CG美術學院

《燈塔》 The Lighthouse 2019

導演:Robert Eggers

攝影 :Jarin Blaschke

藝術指導: Craig Lathrop

美術設計:Matt Likely

剪輯:Louise Ford

服裝設計:Linda Muir

視覺特效: Marc Massicotte \ Eric Pascarelli\ Luc Julien\ Vico Sharabani\ Asaf Yeger

去年的坎城電影節上,殺出了一部黑馬恐怖片《燈塔》。今天黑焰小編就來整理一下這部在爛番茄上,至今保持著92%的新鮮度,MTC給出了83的高分的恐怖片。

劇情:

時間背景設置在上世紀初的加拿大新斯科舍,主角是一名年邁的燈塔看守人(達福飾)和一位年輕的助手(羅伯特帕丁森 飾演),兩人在一座荒涼的小島上看守著燈塔。

在《燈塔》之前,導演 Robert Eggers 跟這次的電影攝影師 Jarin Blaschke 為了尋找到能喚起人們驚恐的黑白視覺風格,嘗試合作拍攝了幾部短片,其中一部是 2015 年的《 女巫》(The Witch)。下一篇,我們可以來看看《 女巫》這部電影,該攝影師的作品,每一幀的畫面,都是充滿了他個人獨特的美學。攝影師 Jarin Blaschke 談到導演 Robert Eggers 來找他合作時談到這部影片視覺上的基調: 「Atmosphere comes first and then the rest comes out of that.「(首先要有一個整體氣氛,其餘的才能從中形成。)不得不說,從一開始畫幅的比例到畫面特殊的質感,電影的整體氛圍就已經形成了。攝影師Jarin Blaschke用「19世紀和20世紀30年代的混合體」形容本片最終呈現的影像風格。

[燈塔](2019) 主演:威廉·達福/羅伯特·帕丁森

[燈塔](2019) 主演:羅伯特·帕丁森

4:3的畫幅比,黑白畫面,膠片質感,兩個演員,大段大段的獨白,無處不在的汽笛聲。首先黑白本身已經是一種自帶「抽象和神秘濾鏡」的色彩,這對於劇本的故事設定來說是十分吻合的,但從照相技術上講,本次製作明顯強調的是一種特殊畫面質感:從1930 年代黑白影片出現以來,都沒有出現過的特殊黑白紋理,這部電影採用正色膠片的特徵來定了全片的基調。

《燈塔》劇照

《燈塔》劇照

這部電影從鏡頭言語到敘事構造再到敘事內容,都極端詭異。比如說,拍攝本片所用的鏡頭,有80歲的高齡,跟剛出土的差不多。影片故事內容讓你穿越到19世紀末,而影片的表現手法,則讓你穿越到20世紀30年代。

《燈塔》劇照

《燈塔》採用了大量的隱喻,虛虛實實交織在一起,到底是幻境還是現實,這就需要你來細細品一品。兩位演員演技精湛,其中羅伯特帕丁森突破還是挺大的,還看得出他是在《暮光之城》中的那位金髮帥哥愛德華麼?

這獨特的畫風,別致的黑白畫面,給人感覺像是19世紀末,又像20世紀30年代,《燈塔》這部佳作最終以獨創性的藝術風格呈現在大眾眼中。

黑焰 超級多的影視概念設計原畫插畫繪畫教程

相關焦點

  • 手機攝影后期:黑白膠片風格,真不是簡單加個濾鏡那麼簡單
    在看老電影的時候,是不是總會被那些復古的黑白色調吸引。今天就給大家安利一個黑白膠片的修圖教程,懷舊的復古質感的照片自己也能get!上面是調整後的效果,下面是原圖。3、黑白記住,這裡不是簡單的把照片飽和度降到最低,而是用snapseed中的「黑白」工具,我選用了其中的紅色濾鏡,然後又增加了一些對比度。
  • 膠片攝影——並不遙遠的記憶
    柯達破產,富士減產,有著近兩百年歷史的膠片攝影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成了「老年人的活動」,只有少數攝影師繼續堅持用膠片拍攝。然而膠片攝影並未從此徹底消失,人們很快又發現了膠片的一些特有的魅力,膠片攝影的過程和最後所得照片的獨特風格,都不是用數位相機可以取代的。所以,膠片攝影很快又在年輕攝影師當中流行起來,成為了一種自帶「情懷」的攝影創作方式。
  • 膠片的味道|膠片攝影入門必看,你所不知道的膠片知識
    雖然我的攝影之路是從數位相機走起的,而在拿起膠片機的那一刻,我才開始理解ISO、曝光、光圈,開始用心去拍正確的照片。膠片攝影目的不同,使用的膠捲各異。最主要的幾個分類是黑白卷、彩色正片和彩色反轉片(負片)。
  • 膠片攝影百科之七:從膠片相機到朋友圈 談談膠片的衝洗與數碼化
    前言:膠片為什麼要數碼化關於膠片攝影,小編此前已經分享了六篇內容,介紹了在如今這個手機輕攝影無比流行的時代,我們為什麼還要拍膠片,以及歷史上我們沒有經歷過的各類型經典的膠片銘機,還有就是各有其個性的膠捲產品。
  • 細說膠片攝影的魅力
    這些年,和攝影結緣頗深。除了學習數碼攝影,膠片拍的也不少。說真的這年頭拍點膠片不容易,除了膠片價格日漸上漲,衝洗點越來越少外,出去拍攝也令人躊躇,常常會被圍觀,有好奇者,有批評者,有不屑者,說有錢燒的大有人在,說為出風頭的也不在少數。編輯向我約稿,我斟酌了半天,還是決定抓住這個機會,申明一下我拍膠片的原因。
  • 重陽節膠片攝影&暗房體驗課
    本次展覽包含荒木經惟、森山大道、深瀨昌久、石內都、細江英公的118件經典攝影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為黑白膠片拍攝。膠片攝影以其獨特的韻味至今仍深受大眾喜愛,那麼膠片相機如何拍攝?膠捲如何衝洗?照片又從何而來呢?我們將於10月25日重陽節,推出黑白膠片攝影&暗房體驗課!來和我們一起登高拍攝、衝洗照片吧!
  • 電影膠片的未來
    電影是一門受到科技發展高度驅動的產業,歷史上發生過太多次技術革新、產業換代,比如有聲電影取代無聲電影,彩色電影取代黑白電影,寬銀幕取代學院比例,更瑣碎的方面包括全色膠片取代正色膠片,片上發聲取代蠟盤發聲,伊斯曼彩色取代特藝彩色……每次更迭,都不能簡單地以經濟原因來解釋,它背後必然是複雜的技術原因、美學原因、社會原因的綜合作用,甚至我們不能簡單地以「進步」來定義這種取代
  • 膠片攝影百科之六:求求你不要再漲價了!實在是拍不起的膠片
    記得兒時父母只需要在街邊的膠片衝洗店處購買到膠片,拍完之後再將膠片送回店裡,很快就可以收到衝洗好的膠片底片,以及有拍攝畫面的、同樣衝洗好的相紙了。時光荏苒,這些膠片衝洗店早已消失,即使還存在的,可能也不再做膠片的衝洗、放大業務了。如今還想購買、衝掃膠片只能藉助萬能的淘寶了,通過淘寶上還有銷售膠片的店家處購買,拍完再把膠片寄給淘寶上專門負責衝掃的店家。
  • 【攝影技巧】黑白攝影實用拍攝指南
    黑白照片中的,反差的表現主要是黑白灰色階反映出來的不同相對亮度,白色越亮、黑色越暗,對比度就越高,灰色則是起到均衡黑白之間的過渡作用,高反差和低對比度的照片都有各自的獨特魅力,像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森山大道便是以高反差著稱的。
  • 誰是最後一部膠片電影?
    《無問西東》劇照電影的攝影指導是曹鬱,他曾和陸川合作,憑藉《可可西裡》《南京!南京!》兩獲金馬獎最佳攝影獎,是近年內地頗受業界肯定的攝影師。2016年,《長江圖》獲得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攝影)」,也讓攝影師李屏賓第7次捧得金馬獎最佳攝影獎獎盃。
  • 黑白攝影實用拍攝指南
    黑白照片中的,反差的表現主要是黑白灰色階反映出來的不同相對亮度,白色越亮、黑色越暗,對比度就越高,灰色則是起到均衡黑白之間的過渡作用,高反差和低對比度的照片都有各自的獨特魅力,像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森山大道便是以高反差著稱的。
  • 攝影技巧:如何掃描膠片以獲得精美的數碼照片
    攝影技巧:如何掃描膠片以獲得精美的數碼照片無論是從時間拍攝影片時間或你有一噸從過去的底片,底片掃描是值得學習的技能。今天許多相對便宜的平板掃描儀可以將幻燈片和底片數位化,即使是最便宜的也可以產生足夠好的列印效果。
  • 拍攝膠片攝影要知道的6件事
    數碼攝影的成熟發展,技術日新月異,很多傳統膠片攝影師都由膠片攝影改為了數碼攝影。對於數碼攝影來說,膠片攝影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魅力,很多膠片時代的經驗到現在依然好用,沒有經歷過膠片攝影的人可能很難理解關於攝影的一些見解,不慣你用不用膠片,只要你愛好攝影,這些都是你應該要知道的。
  • 諾蘭昆汀等聯名力保膠片電影
    時光網訊 派拉蒙公司之前宣布過《星際穿越》是特許在北美發行膠片拷貝,今後該公司的商業大片將只發行數字拷貝,其它好萊塢公司也都在進行類似舉措,這意味著膠片拷貝和膠片攝影機會逐步成為古董而被淘汰。但近日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J·J·艾布拉姆斯、昆汀·塔倫蒂諾紛紛表明立場支持膠片技術,並與各自合作緊密的大片廠進行談判,要求片廠每年購入一定數量的電影膠片用於拍攝,以維繫膠片技術的生命力。
  • 膠片VS數字,全膠片拍攝的得與失
    對此,導演張猛回應,「《陽臺上》是一部比較小眾的電影,我一直對票房沒有太大的期待。反正就希望這部電影能好,希望真正想看這部電影的人能去影院看,這是比較重要的。」除了影片本身引發不少爭議,《陽臺上》採用的全膠片拍攝也引發極大關注。畢竟在電影越來越數位化的今天,採用全膠片拍攝顯然更加費時費力,不但成本高,後期處理起來也特別麻煩。
  • 柯達T-MAX黑白菲林復產 揭秘攝影師愛玩膠片的12個理由
    Kodak Alaris 主席 ennis Olbrich 認為:菲林攝影市場正在復甦,黑白菲林的銷售正積極上升,市場趨勢也將越來越好。 以下為 T-MAX P3200 拍攝的照片: (photo credit:PVALYK/lomography)
  • 膠片時代電影是這樣製作的
    先是數字拍攝以其低價和低技術門檻,打破膠片拍攝的壟斷,然後膠片拍攝的影像經數字格式輸出後製作後期,直到近三年前,數字放映全面取代膠片放映,以膠片完成拍攝的電影,最終都以數字拷貝發行。於是,繼膠片生產廠家退出電影製作的舞臺,膠片洗印的工廠也逐個地謝幕了。不久前,位於寶通路的上海電影技術廠洗印生產線也傳出將停產的消息,廠裡保留的洗印設備,將來只用於部分膠片拍攝廣告的後期製作。
  • 攝影膠片尺寸和幾種不同的規格
    35mm規格的膠片是膠片的一大門類。這類膠片是長條形,兩邊都打有與照相機齒輪吻合的長方形齒孔。你經常購買的黑白與彩色膠片一般都成捲地裝在金屬暗盒內。片長分為12、 24、36個可攝畫面的不同規格。買哪種長度的卷片好呢除非你只想拍攝幾張照片就準備馬上衝洗,否則還是買36張裝的膠捲為好。採用這種膠捲每張畫面的平均花費較小,並可以減少你頻頻換卷的操作麻煩。
  • 一座位於曼哈頓的電影膠片孤兒院
    被「束之高閣」的6萬盒電影膠片位於紐約曼哈頓的DuArt公司大樓高12層,作為美國獨立電影孵化器已擁有超過70年的歷史。有意思的是這座大樓的電梯只能到達第11層,而「塔尖」上神秘的頂樓須步行前往進入。頂樓是一個有些發黴的檔案室,成百上千的電影膠捲盒從地板一直堆到天花板上。
  • 攝影后期,使用ps圖像調整調色技巧,調出正片負衝的電影膠片質感
    攝影后期,使用ps圖像調色技巧,調出正片負衝的電影膠片質感。正片負衝效果是一種非常漂亮的冷調子風格,我們的攝影作品一般有正片和負片,正片有正片的衝法,負片有負片的衝法,有些人拿正片負著衝,偶爾衝出來的效果特別棒,由於此類照片,拍攝難度相對較大,教大家如何用photoshop調出正片負衝的膠片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