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尼特族(Neet)」灰塵一般的人生?

2021-02-14 人生答疑館


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館」精華回答

By  壹心理答主

韓國「尼特族」(指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的青年群體),與日本蟄居族、臺灣魯蛇、香港雙失青年、大陸啃老族共同組成了東亞「垮掉的一代」。

「尼特族」幾乎不從事生產,靠父母生活,佔用社會資源,被大多數人視為能力低下的「社會蛀蟲」。

事實上,無業游民群體中也不乏高學歷人群。

大部分的「尼特族」並非主動放棄工作,更普遍的情況是,他們找不到工作。

韓國女生MEGI每周在油管更新vlog,名為「真實的無業游民日常」。

她的一天通常是這樣度過的:

賴床-起床-看視頻-吃午飯-看動漫-吃晚飯-看視頻看到凌晨4點半-睡覺。

一整天裡,她甚至連睡衣都沒有換下來過。

她說,「我也很迫切地想過平凡的生活。」

「垮掉的一代」龐大的數字,或許在表明:

有時候,真的不是這一屆年輕人不行,而是這個社會不行。

你怎麼看?

>>>來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問: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原問題詳情)

如何看待「尼特族(Neet)」灰塵一般的人生?

如何看待韓國「尼特族」(NEET, 指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的青年群體)

失業率高、幸福感低,過著「灰塵一般的人生」,是迷茫,還是無奈?

如果被動成為「尼特族」,又該如何脫身?

評價一個人群不能全憑主觀

時代背景的影響是不可抗拒的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跌倒半路的外星人
人間行走的獨立老靈魂

我總想起另外一個問題:

那些選擇離開這個世界的人們他們是想通了還是沒解放?

不可否認我們去觀察或者評論一個事物、一個人,不能完全遵從我們的主觀意見。一般我們去評論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在心裡把外物與自己做了對比,然後得出結論。

可我們要想得到更準確的答案時,更要做的是去分析他所處的背景從而理解他的動機。


大環境對人的影響,有時候甚至是不可抗的力量。尤其是壞的環境有時候會造成一個時代的悲劇。

就像我們現在看古人,就不能拿現在的眼光看。即使是有登天本領的人,也只能登他們那個時代天空的最高點。

但也並不能因此否定人的主觀能動性。歷史在進步,就是靠著人還有主觀能動性。「時代造就了英雄」這是在強調環境的影響因素。

但英雄的出現拯救了下一個時代,最起碼下一個時代的大環境比起上個時代已經進步了很多。

歷史如此,時代和英雄交織,閃耀在人類的文明史上。

然而,金光閃閃的人物總是那麼非常小的一部分,剩下的都是平平凡凡的素人。即使同處在一個大時代裡,可每個人出身環境也都是不一樣的,成長環境更不一樣。底層一直在解決生存的問題,而更高也曾在追求生活問題。

這些東西又是什麼造成的呢?
答案沒有標準。

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向別處,與這個世界做比較。但也該看看自己,再看看世界。那時候,會有包容,會有心酸。再看一眼這個世界,骨子不知道是不是還有溫柔。

成長從來不是輕鬆的事情

幸福與價值感是自己尋找的

壹心理精華回答者@黎燕
國家二級諮詢師/國家一級婚姻家庭諮詢師


我們首先明確一下「尼特族」的群體組成——是指15至29歲,未在學、未就業的青年。

「尼特族」在大陸被稱為家裡蹲或啃老族,在美國被稱作歸巢族,在香港則被稱之為雙失青年(失學兼失業的青年)。在臺灣,直接音譯為尼特族。

造成各國(韓國)年輕人成為尼特族的原因也是各種各樣的。

一是競爭加大,再就業困難,二是技能不足根本擠不進就業市場,三是因父母保護太過,求職變成消遣活動等等。

因為原因不同,所以應對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答案毋庸置疑,提升自我能力適用社會競爭壓力。這裡所講的能力包括職業能力和人際協作的能力。韓國不太清楚,但是中國如果失業是可以每年免費參加一次職業培訓(有證書的)。

未來的社會勞動力服務行業是很貴的,如果有正確的職業態度(工作無貴賤,勞動光榮),我認為養活自己是沒有問題的。

25歲的小王畢業於會計系,畢業後投過200多封履歷,到50多家企業面試,全都沒下文。沒能就業,自己認為是技能不足,「在校成績不好,又只有幾張基礎證照」。

可是兩年裡,小王並沒有念書考證照,而是每天花十幾小時玩電腦遊戲。小王表面上看是找不到工作,可實際上,自身就業意願不足,不願意做認為掉價的工作才是根本。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使得不少年輕人心態發生變化,對薪資有了更高的期待,有時候眼高手低。

張先生個體經營者,送兒子到德國念書,為了讓孩子專心讀書拿學位,從不讓孩子幹活,自己支持全部的學費和生活費,從碩士念到博士。

如今,兒子學成歸來,卻不找工作。兒子認為:「幹嘛要工作?你不是留了幾間房子給我們,只要把它們出租,靠租金就可以過活,何必那麼辛苦?」

被稱作草莓族的一部人不願意做辛苦的工作。找不到輕鬆賺錢多的工作,寧願空等。如果父母的經濟狀況能夠支撐日常生活,就更進一步催生了日益增多的「尼特族」。

幸福與價值感從來不是社會給到的,而是自己尋找的。


當社會的反饋與自己的願望不能匹配時,孩子的表現往往痛苦與失望,如果一個不成熟的成年人無法接受世界不按照我的願望實現,他們會用孩子般的偏執去控制周圍,想要達成己願,或者躲在虛幻的虛擬裡假裝沒有讓我挫敗的世界,或者不參與這個世界的活動,在自己營銷的小小世界裡滿足。

成長從來不是輕鬆的事情,成熟就是有能力活在真實的世界裡。

社會、家庭原因引起「NEET」潮
但個人的內心很難心安理得

從韓國的尼特族『不學習,不培訓,不工作』現狀我很快聯想到在西班牙也有很多尼特族。

這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

根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積極人口調查去年第四季度收集的數據,2018年,在西班牙有1,013,000位年齡在19歲~29歲之間,既不學習也不工作的年輕人,與去年相比下降了6.1%,2007年第二季度的數據是最低的,當時尼特族的數量略低,為1,008,000人。

如果能確保收入,一輩子都不想工作!聯繫到中國,大多數尼特族因為缺少經歷來源,所以基本上都是依靠父母救濟,但是遲早坐吃山空,有沒有特長技能,出去工作也很快被淘汰掉,無意識給他們增加了更多理由成為尼特族。

中國父母過度關心呵護子女,用一種近乎過度犧牲精神來安排子女的衣食住行婚姻,乃至以後的工作學習買房買車等等,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關懷和過分溺愛,容易形成子女對父母的過分依賴心理!

而我們的應試教育放鬆乃至放棄了對子女獨立自強、勤儉節約,奮鬥不息等人格精神的培養,也進一步補漲了尼特族的崛起。這是尼特族的迷茫也是國家的迷茫。

而我國經濟社會的轉型,當前很多行業的結構性調整帶來的人才需求規格的變化,導致了人才的能力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從而導致勞動力供需矛盾這一新的「結構型真空地帶」的產生。這些真空很大原因來源於尼特族的興起。

現在年輕人的初次就業年齡越來越晚,初次就業的收入遠遠低於已經工作過很多年的人。

有很多理由可以讓我們避免成為尼特族!

因為尼特族不被社會認可,他們的空閒時間太多沒有合理利用,常常感覺空虛和人際真空,是時候清醒了!

父母不可能一輩子照顧你,你也不太可能有那麼強大的心理安心的尼特下去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剩餘的2個回答

人生答疑館 · 訂閱號
你的心理學互助·成長社區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原題更多討論

相關焦點

  • 啃老族已過時 :揭秘新名詞「尼特族」
    【新詞】   NEET: 尼特族   A NEET or neet is a young person who is "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 動漫中的那些「neet」族,你們宅在家裡當「neet」是家裡有礦嗎?
    相信看過《神的記事本》的小夥伴一定都知道什麼是「neet」。「neet」族指的是在社會上不出去讀書、不出去工作、也不接受培訓整天無所事事的年輕族群。最早在英國是指16~18歲的年輕人,而傳到日本之後就變成了指15~34歲的一群人,從社會角度上來說,neet和家裡蹲是有一些區別但是又共存的一種身份。最近的天氣還是非常冷的,小夥伴們肯定都不想上學、不想上班吧,社長早上起床也很困難啊!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社長也非常願意當一個「neet」族,每次看到那些動漫中的那些「neet」族,都特別想問,你們宅在家裡當「neet」是家裡有礦嗎?
  • 日本上百萬「尼特族」,年紀輕輕為何不工作?看看他們生活就懂了
    2012年的時候增加到83萬,並在2018年的時候,根據內閣統計,從15歲到64歲的尼特族已經超過了132萬人,並且數量可能遠遠不止,這些都代表著日本「尼特族」問題的嚴重。那麼為何這些尼特族年紀輕輕,卻被不工作呢?或許你看看他們的生活就懂了。
  • 神的記事本:一部講述尼特族少女偵探愛麗絲的懸疑冒險動畫
    《神的記事本》是根據作家杉井光的懸疑輕小說所改編的TV動畫,原作以日本澀谷的繁華街區和周邊的高中為舞臺,描寫了身為普通高中生的主人公藤島鳴海與有著敏銳洞察力和高超的黑客技術,卻生活不能自理的尼特族少女偵探愛麗絲一同經歷的懸疑冒險故事。作品對毒品、暴力團夥等都市中的真實黑暗面都有詳盡的描寫,在輕小說中是非常罕見的例子。
  • 最牛逼的心理學家是如何看待人生的
    人生有兩大悲劇: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人生有兩大快樂: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尋求和創造;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5. 沒有一個沒有理智的人,能夠接受理智。
  • 尼特族?《溝通的藝術》分析社交媒體與人際溝通
    日本等發達地區出現尼特族,即畢業後的大學生們選擇蝸居在家裡,不上班不出門,拒絕了與外界面對面溝通,經濟上啃老,精神上依賴網絡虛擬世界。社交媒體,網絡對話真的能完全取代面對面的人際溝通嗎?有哪些弊端?怎麼更好的發揮其優勢?我們來看看下面這本書。
  •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教你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苦難,讓人生豁然開朗
    有智慧的人總是這麼謙虛的說出如此淺顯而又深刻的道理,在這段話中的「我只是想表達一句個人見解」說得如此真誠,就像在我們面前跟我們對話一般,在這本書裡,沒有所謂的高人一等的傳授經驗,只有心平氣和的聊天。他在這本書中的文字,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坐在你的面前,跟你對話一般,很舒服愜意,充滿了生活的氣息。這是一本很接地氣的隨筆,記錄了樹上春樹的一些想法和經歷的隨機,他從小說是什麼,該如何寫,如何對待文學獎等一系列都寫了自己的真實見解。
  • 世界最頂級的心理學家是如何看待人生的
    4 人生有兩大悲劇: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 人生有兩大快樂: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尋求和創造;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5 沒有一個沒有理智的人,能夠接受理智。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 心理學:理性看待擁有與失去,是人生的必修課
    弗洛伊德認為,能否理性地看待你所失去的東西,將直接決定你的個性、信念、品質、世界觀、生活目的等。那麼,到底如何看待喪失現象,又該如何應對喪失心理呢?如何看待擁有與失去,也成為生活的智慧。心理學家認為,個體長期處於匱乏狀態,身心發展會產生殘缺。個體不能擁有基本的需求,在認知、信念、世界觀的構建方面會產生嚴重的問題。同時需要意識到,個體不能理性地看待失去,同樣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個體面對失去的事物,負向情感會令個體產生憤怒,而正向情感則會產生內疚。當內疚心理投向個體內部時,就會產生壓抑和負罪感。長期的壓抑和負罪感,嚴重阻礙了個體的成長和發展。
  • 吸塵器如何選購?高效清除灰塵都選它
    吸塵器如何選購?,即便是我們每天都對家居環境進行打掃清潔,可隔天還是會有很多灰塵。而使用傳統掃帚進行清掃,很難完全清掃乾淨,並且在清掃的過程中,灰塵很容易飛揚在空氣中,或粘附到其他的家具中,造成二度汙染;或被吸入我們的呼吸道裡,影響身體健康……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選用智能的吸塵器進行清潔。作為比較新型的清潔用具,吸塵器如何選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
  • 《美麗人生》:厄運不過是一場必來的遊戲,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人生
    面對這場極端的人生苦難,假設你身處其中,會對生活和命運產生怎樣的想法?義大利導演羅伯託·貝尼尼在《美麗人生》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貝尼尼是出生在義大利的猶太人,他的父親曾在集中營生存過兩年。他以父親的經歷為藍本,創作了《美麗人生》,並與妻子攜手出演了這部電影。
  • 尼特族拯救世界!神在記事本上胡亂寫下的故事,每一件我都不服!
    鳴海在和彩夏一起去她打工的拉麵館時,結識了一群尼特族以及他們的首領——愛麗絲(紫苑寺有子)。這群尼特族自稱偵探,專門接受別人的委託,挖掘出隱藏在事件背後的真實。而愛麗絲更是自稱:足不出戶就可以搜索全世界,找出真相。所以,鳴海平靜的日子算是到頭了,在與尼特族們的接觸中,各種超出常規的事件先後砸進了他平靜的生活。
  • 「既視感」「NEET」——那些曾經熱門一時的ACG相關用語(2)
    一般指的是現實生活環境中,忽然感到自己在曾幾何時看到過、經歷過某種同樣的環境或事情的錯覺,但其實此前並未有過相關經驗。這個詞的火爆與《涼宮春日的憂鬱2009》中,「漫無止境的八月」事件有關:「漫無止境的八月」是動畫《涼宮春日的憂鬱2009》其中的一個章節,總共8集。內容出自小說《涼宮春日的暴走》。
  • 這五位世界級的心理學家兼哲人是如何看待人生的?
    很多頂級的心理學家不僅在心理學領域取得了偉大的建樹和突破,他們在哲學領域也有其獨特的認識,對人生和生命更有自己深刻的理解,有的甚至開創出了一種心理哲學或生命哲學,在心理和哲學之間架起了一道能夠雙向溝通的橋梁。今天,挑選了五位世界級的心理學家同時又是哲學巨人,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是如何對待外界及自我人生的。
  • 如何清理電腦電源中的灰塵?
    其實只要掌握方法,桌上型電腦清理灰塵還是相當簡單的,小編的一款Be quiet 750W的老電源,用很多年頭了,噪音相當大,正好清理一下灰塵,把清理方法分享給大家,以供參考。  一般電源標籤上都有非專業人員請勿拆卸的標識,如果你是個小白,小編建議還是不要自己拆電源,隨便吹吹灰就算了。
  • 如何減少室內灰塵?試試看這些辦法
    灰塵無處不在,不管室外還是室內都有。如果空氣中的灰塵太多的話,就會被人吸進體內,對身體健康有害。在室外我們可以戴口罩,在室內就不方便了。為什麼室內也會有灰塵,它們是怎麼產生的?如何減少室內灰塵呢?室內灰塵是怎麼產生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即使我們把門窗都關緊,室內還是會產生不少灰塵,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室內灰塵有一部分是從室外進來的。
  • 家境一般,可大學期間卻在校外租房,如何看待大學生這種行為?
    這不,近日就有大學生在跟我閒聊時問道:「如何去看待那些家境一般,可卻選擇在校外租房的人?」可能對於這類學生,很多人會產生不解。不過,這裡星主想說,家境一般的學生大學期間在外租房其實很正常。一般來說,他們會這麼做有以下這些原因。一、有嚴重的潔癖,無法接受生活習性差異過大的人共同生活。
  • 如何看待日本動漫《八男別鬧》男主威德林的人生總被配角左右?
    播出後,雖然一直處於5.5的低分評價,但觀眾們卻一直都沒有棄番的打算,雖然只是個人的猜測,但相信很多觀眾都是為了親眼見證主角「威德林」是如何在異界徵服眾妹並走向人生巔峰的。不過,從第一話追到現在,講真,個人對主角還是有些小失望的。
  • 北青報:如何看待「內卷」不該是一道人生難題
    如何破解「內卷」,成為每一個大學生需要完成的人生課題。(11月9日《中國青年報》)「內卷」是一種固化形態,或者說停滯不前的狀態。最突出的表現在於,「我不停地努力,為何卻很難取得更優異的成績?」大道至簡,舉重若輕,如何看待和應對「內卷」,就不會成為一道複雜沉重的人生難題。漫畫/王鐸
  • 教孩子如何正確的看待自己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課,越早越好
    但是教孩子如何正確的看待自己非常不容易,尤其是2、3歲的孩子,並不能理解高深文字背後的意義,這時就需要繪本。對於如何正確看待自己這個問題,我推薦繪本大師李歐▪李奧尼的《小黑魚》。繪本《小黑魚》主要講述的是從魚口脫險的小黑魚,如何從面對孤單到找到新朋友,重新獲得新生活的故事。故事中,小黑魚在失去同伴後,從孤單害怕中打起精神,開始細心打量他生活的大海。他沒有被孤單害怕所擊敗,反而收穫了一次難得的人生歷練。懂得什麼是失去,學會勇敢面對,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一課。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得到歷練,學會去發現其他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