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籠包內餡摻明膠 吃早餐的傷不起

2020-12-20 湖南在線

  皮薄汁多的小籠包,是南京市民非常喜歡的街頭美食,可很少有人會自己動手製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籠包的湯汁製作工藝非常複雜。可昨天,網友報料稱,小籠包內餡摻明膠,非常省事。小籠包的肉餡裡也摻入了食品添加劑?記者調查發現,明膠應用領域廣泛,在果凍、肉凍、火腿腸、皮凍、湯包上都會用到,但商家很少會在食品標籤上標明。

  網帖中的內容引發熱議,「恐慌派」的網友說,「現在真的是啥也不敢再吃了!」大多數「淡定派」的網友則不以為然,有人認為,只要是食用明膠就沒問題。

  發帖人「duoduo」也認為,食用明膠沒什麼不好,最多沒什麼營養,就怕有的小店為了省錢採用工業明膠。她還舉例說:「十多年前就聽說臺灣的鼎泰豐用明膠代替皮凍,因為明膠做出來的小籠包更清爽,也減少了肉餡裡膽固醇之類的含量,更符合現代人的營養學觀點。」她認為,沒有什麼工藝是絕對安全的,哪怕不用明膠,也可能有無良商家用病死豬的皮熬肉凍,同樣不安全。

  小籠包內餡摻明膠,探訪:小吃店齊否認

  下午,記者走訪了南京的幾家湯包店,各家店的老闆也都沒聽說過明膠能用在小籠包裡。王女士在下關區姜家園經營小籠包生意已經20多年,她把記者帶進店裡,展示一盆肉皮凍。她告訴記者,只有慢慢熬出來的肉皮才能凝成上好的肉皮凍,這雖然是小籠包最費事的步驟,但嚴重影響口感,馬虎不得。她介紹,肉皮在菜場裡賣得並不貴,店家常年批發,每斤只要3元。回到店裡後,要先把皮上的肥膘刮除,再放進絞肉機切碎,放進大鍋裡煮兩三個小時,再冷卻凝固。一鍋肉凍會凝成一大塊,再切小放進絞肉機,肉皮凍的碎末最後拌入肉餡裡。

  網友「duoduo」提到的「臺灣鼎泰豐」是一家很有名的臺灣老店,主營小籠包、燒賣、蒸餃等「特色」小吃。但南京並無鼎泰豐的門店,記者打電話到上海的一家鼎泰豐門店諮詢,工作人員聽到傳言,頗有一些「躺著也中槍」的感覺。她答覆說,鼎泰豐從沒有使用過明膠,一直是用肉皮凍。

  她說,小籠包的用料成本會比大肉包更便宜,但價格往往還要超過大肉包,就是因為人力成本、燃料成本太高,她的店要3個人忙五六個小時,才能做好一批肉皮凍。如果哪家店用明膠代替,能省下不少人力成本。但她同樣表示憂慮,單純的明膠無味,不可能完全代替肉皮凍,勢必還會加入肉味香精,這就更不利於健康了。

相關焦點

  • 傳小籠包肉餡摻食用明膠代替肉皮凍 飯店否認
    核心提示:最近明膠成了輿論焦點,有網友稱,小籠包內的肉皮凍是有食用明膠代替的。記者走訪多家湯包店,他們均否認有此做法。皮薄汁多的小籠包,是南京市民非常喜歡的街頭美食,可很少有人會自己動手製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籠包的湯汁製作工藝非常複雜。
  • 街坊早餐蒸熟灌湯小籠包 竟意外嚼出塑膠袋碎片?
    節目視頻 韓女士前幾天買了幾包速凍灌湯小籠包,放在冰箱急凍。5月17日早上做早餐,就把小籠包拿出來蒸
  • 「上海著名小吃」小籠包,餡多汁濃,皮薄柔韌,餡多汁濃,有做法
    【引言】小籠包,是上海著名的小吃,其特點是造型小巧精緻,皮薄柔韌,嚼之醇香滑美,餡多汁濃,食之鮮滑腴沒。小籠包是江南地區著名的小吃,傳說其是由北宋時期著名的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演變而來,後由北宋皇室帶入江南。但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江南地區的小籠包最早起源於上海南翔鎮。上海的南翔小籠包已有百餘年歷史,據說誕生於清末同治十年(1871年)。
  • 用電飯鍋做水果小籠包,工序簡單,餡香皮薄,味道不錯
    小籠包的餡也是多種多樣的,有肉餡的、豆腐餡的,但是極少有人吃到水果餡的小籠包,嘗試用水果做餡也是我突發奇想的結果,沒想到做出來還真的挺好吃,純素餡沒有肉一樣的美味。小籠包餡調好餡以後和面,100克麵粉加少許鹽,就用清水和面就行,和面的時候一邊攪一邊加水,等麵粉成棉絮狀用手混合成麵團,和好的麵團用擀麵杖擀幾遍(這樣比手揉省力),表面光滑沒有大的褶皺
  • 吃早餐了!西政食堂拍了拍你!
    早餐,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詞彙,雖然在媽媽「一定要好好吃早餐」的關懷裡、「早餐要吃好」的俗語裡、「吃早餐有助於減肥」的推文裡反覆出現。但是,你真的每天都吃早餐嗎?「中國青年網」曾經展開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近五成的大學生不能堅持每天吃早餐!但西政的早上,食堂並不冷清。
  • 一口一個的小籠包,自己動手就能做
    小籠包做法二 1、盆內加麵粉325克,用80℃的熱水140克(夏季用溫水)和成雪花面,倒入撕碎的酵面、食鹼水 2、豬腿肉絞碎放入盆內,加醬油、精鹽拌勻,皮凍絞碎摻入肉中,加綿白糖、味精、蔥薑末拌和成餡料。 3、麵團搓成長條,摘成大小相等的面劑40個,逐個按扁,用擀麵杖擀成邊薄中間厚的圓皮(直徑約5釐米),包入餡料25克,捏成有15-20個褶紋的包生坯。
  • 終於找到了正宗杭州小籠包配方,教你調餡配方,一次10個不夠吃
    ,隧道的小籠包也有湯。概略是嵊州這個地方不夠著名,最起頭運營的時辰,某個「聰明」的嵊州人便給店面取名為「杭州小籠包」,今後讓那一屜屜縮小版的肉包子併吞了全國早飯的頭把交椅。杭州小籠包特點:杭州小籠包以麵粉、豬瘦肉、肉皮凍等為質料,經蒸製而成的一種特色風味包子。其特點是皮面潔白薄軟,餡心飽滿滑嫩,鹹甜鮮美多汁。
  • 訂正我的思想:關於「湯包」和「小籠包」的區別
    大致是認為,褶向上的是小籠包,褶朝下的是湯包;有湯的是湯包,小籠包湯少或沒有湯。不過,那個小杆子還提出了兩個新穎的說法,一是說湯包和小籠包「克重」不一樣!這個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搞笑。且忽略。還有一個他的說法是,湯包的皮是「死麵皮」,小籠包的皮是「油麵皮」。——這個「油麵皮」?
  • 山東農科專家:老酸奶用明膠是潛規則
    老酸奶竟摻有用破皮鞋製成的明膠?央視主持人趙普等多位媒體人士4月9日在網上爆料,市場上銷售的老酸奶添加了用破爛皮革製作出來的工業明膠。一時間,關於老酸奶和果凍摻入工業明膠的消息在網上瘋傳。一時間,關於老酸奶和果凍摻入工業明膠的消息在網上瘋傳。  老酸奶裡摻加的明膠是用什麼東西製成的?對此,經濟觀察報記者朱文強在微博中說:「央視一哥們說,以後別吃果凍和酸奶,問為啥,他比喻說,哪天你扔了雙破皮鞋,轉眼就進你們肚子了。這哥們說,這才是今年『3·15』晚會重頭,可惜沒播」。  微博網名「落魄書生」的媒體人周筱贇也稱:「不用這麼神秘兮兮啦。
  • 把鼎泰豐留給遊客,才是臺北老饕的驕傲,巷子內才知道的小籠包
    臺灣人就是要吃小籠包啊!不用跑到鼎泰豐也吃得到,超人氣中式餐點MENU全部準備給你啦。小籠包的單價稍高,推薦必點蝦仁絲瓜小包,一入口鮮甜湯汁傾瀉而出,內餡有滿滿的絲瓜及及彈牙的蝦仁丁,內餡分量給得很大方,吃完後唇齒留香!頂好紫琳東區不知道吃什麼就吃這家!位於頂好名品城的B1,小小的開放店面外面卻排滿了人。價格平實,蒸餃顆顆飽滿圓潤,外皮Q彈。
  • 吃了這麼多年小籠包,還是這樣調餡最香,方法獨特,醬香味濃鬱
    說到小籠包也吃了好多年了,有好吃的也有不好吃的。在自己製作的過程中,也是有成功有失敗。但是不同於平常的調餡方式,我嘗試了一種比較獨特的調餡方法,沒想到做出來非常香,鮮香美味,醬香味濃鬱,特別適合用來做小籠包。今天就把這種調餡方法分享給大家,大家有機會可以試一下哦。
  • 最好吃的小籠包做法,非常簡單,特別好吃
    小籠包我們都非常熟悉,並不陌生,小籠包我們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吃,小籠包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常吃包子、餃子好處多 包子、餃子等帶餡麵食最大的優點是營養素齊全,符合人體需要。它既是主食,又兼副食;既有肉類,又有蔬菜,含有多種營養素,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
  • [淄博]明膠香精美容湯圓貓膩不少 專家支招選湯圓
    一名銷售人員介紹,按經驗來說,價錢略低的湯圓,不是皮太厚就是餡裡芝麻含量少。  隨後,記者查看了不少湯圓的外包裝,發現包裝袋上都標註了餡料含量,例如一品牌湯圓外包裝上,標註餡料含量≥25%,但很少有企業主動標註餡料中各種成分的比例。
  • 巧克力餡小籠包、玫瑰辣子雞 「洋味中餐」你想吃嗎
    中國僑網1月17日電 題:巧克力餡小籠包、玫瑰辣子雞、牛油果煎餅果子……這波「洋味中餐」,就問你想吃不想吃?  早年間,網上曾掀起過給中國菜起「洋名」的潮流。  中式精選油炸鹹麵包棍配現磨淡奶濃湯=油條+豆漿  黑椒牛肉風味濃湯=胡辣湯  吮指珍翠蛋香可麗餅=煎餅果子  墨西哥風情小米椒澆汁精製白玉面=涼皮兒……  而現在,有一些不甘寂寞、勇於創新的海外華人大廚,真的開發出了「貨真價實」的「洋味中餐」:  北美香蕉巧克力餡兒小籠包
  • 杭州小籠包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
    今天要說的就是杭州小籠包。這個杭州小籠包其實出生地並不是在杭州,是離杭州很近的一個名叫嵊州的地方。由於離杭州很近,而嵊州並不出名,所以時間久了,經過時間的流逝,慢慢的就成了杭州小籠包。在上海、浙江杭州、江西、江蘇南京常州無錫等地,最為普遍。小籠包正如其名字個頭小巧,在小的籠屜中誕生。材料主要有:瘦肉(四兩)、肥肉(一兩)、麵粉(九兩)、開水、椰菜(數片)。
  • 自己動手做皮薄餡多的小籠包,多加這兩種料,餡更鮮美,汁往外流
    【自己動手做皮薄餡多的小籠包,多加這兩種料,餡更鮮美,汁往外流】最近為了給家人準備每天的早餐,我是絞盡了腦汁。這次想做點小籠包冷凍起來備著。我們都喜歡吃上海南翔小籠,小籠包必須是湯多餡鮮才好吃。那調製的餡料裡有一種料是不能少的,那就是豬皮凍。
  • 小籠包的做法作文(精選4篇)
    然後,再把粉團搓成長條形,分切小圓粒,捏成圓形薄皮,放入肉丸,捏出小籠包的形狀。接下來就到蒸的環節了。將蒸籠內塗油,將小籠包放入,隔水蒸上七分鐘,地道的小籠包就可以出籠了。  你可別以為小籠包不講究吃法,吃小籠包的學問可大著吶!我就有一套自己的吃法口訣:輕輕咬,慢慢吸,細細品。吃小籠包時,我先將它小心地用筷子扒到旁邊,然後在邊上輕輕咬一口,一股褐色的湯汁立即湧了出來。
  • 上海的小籠包,為什麼叫做饅頭?
    去上海旅遊的人,一定要吃城隍廟的小籠包。不過,細心的遊客會發現,這裡的人管小籠包叫做饅頭。明明就是包子嗎,為啥叫做饅頭呢?(小籠包)對於小籠包和饅頭的區別,北方人是十分清楚的。有餡的叫做包子,沒餡的叫做饅頭,不過上海人卻不一樣,無論有餡沒餡的,都叫做饅頭。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說說饅頭的來歷。根據資料記載,饅頭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三國演義》中講述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蠻之後,過江受戰死冤魂之阻。
  • 臺灣:鼎泰豐特色小籠包
    臺灣道地小吃更是琳琅滿目,是臺灣人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飲食文化,舉凡蚵仔煎、小籠包、蝨目魚肚粥、炒米粉、大餅包小餅、萬巒豬腳、大腸蚵仔面線、甜不辣、臺南但仔面、潤餅、燒仙草、筒仔米糕、花枝羹、魚酥羹、肉羹、豬血糕、東山鴨頭、肉圓、滷肉飯、波霸奶茶、布丁豆花等,藥燉排骨、藥燉土蝨,皆是臺灣風味獨特的名食小吃,透過這些地方小吃,可以讓我們看到一個更豐富而多元的臺灣,認識飲食背後的文化與人文典故
  • 想吃小籠包很簡單,自己就能做,七個步驟就能做出正宗的小籠包
    記得有一陣子非常喜歡吃小籠包,幾乎每一天早上路過早點店的時候都會去吃小籠包,每次都能吃個七八個呢!後來早點店關門了就再也沒有吃過小籠包。這一切一直持續到前一段時間,直到我終於知道小籠包的具體做法了,以後不僅又能吃到小籠包,還可以自己在家裡面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