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國際課程」的幌子,
一節課收費300多元,
這樣昂貴的早教課,
到底能教給孩子什麼?
如今,濟南的很多家長都選擇在幼兒園之前把孩子送入早教機構,希望孩子能夠「提前開發智力、鍛鍊能力」。記者調查發現,濟南的早教機構已經悄然成為「洋課程」的天下。林立的早教機構,基本都打出了「美國課程」、「英國課程」、「歐洲課程」的幌子,披上了「海外光環」,這些課程價格不菲。
經過對比發現,與這些「洋課程」相對的是,這些早教機構都是清一色的中國老師。雖然課程有來源美國、來源歐洲或者日本,名稱也是五花八門,但是課程內容卻大同小異,差別不大。
披上「洋外衣」早教課程,就能給孩子帶來純正的「國際教育」嗎?這些「洋早教」,效果到底如何?記者展開調查。
早教機構披上「洋外套」
一分鐘收費6塊多
趙琳(化名)的孩子今年2歲半,在和諧廣場附近一家「日本早教課程」機構上了半年多後,因為搬家的原因,趙琳想到歷下區再就近找一家早教機構給孩子上課。在考察了濟南幾家比較大的早教機構後,趙琳有點疑惑: 「雖然這些課程來自不同的國家,但是我看上課的內容都是大同小異。」
趙琳介紹,孩子之前上的日本早教課程是專注於右腦開發,課程模式基本是老師用一些小器材、教具,鍛鍊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手眼協調能力;或者其他一些滾筒訓練等簡單的少兒互動遊戲。考察了幾家在網上號稱「十大早教品牌」的機構後,雖然課程名稱不同、收費不同,但是內容卻和孩子上過的課程大同小異。
至於孩子上課的效果如何,趙琳覺得有作用,但是具體什麼作用不好說,也說不上來 。「至少上課時玩得挺高興。」
記者採訪發現,由於需求旺盛,目前市面上的早教機構呈爆發式增長態勢。它們的教學理念和側重點各有不同,有的以智力開發為主,有的以技能學習為主,有的以興趣培養為主,有的以身體鍛鍊為主,有的以親子互動和習慣養成為主……大都是穿著「洋外套」,價格不菲。
雖然種目繁多,但是課程內容大同小異,大多分為育樂課、藝術課、音樂課等。上課就是老師拿著簡單的教具來指揮,家長和孩子一起互動完成一些小遊戲等。 通過這些課程,號稱可以「開發孩子大腦、提高肢體協調性、靈活手指」等。
打上了「洋標籤」,有了海外光環後,這些早教機構的收費昂貴。記者對比發現, 比較「便宜」的課程一節課200元左右;貴的課程可以高達一節課300多元。 雖然價格不菲,但是記者走訪了多家早教機構發現,門店裡人流不斷,前來上課的人非常多。
「貴!」同樣是給孩子報名了一家「海外光環」的早教機構,張女士用一個字形容孩子的收穫, 「算下來一節課是近300元,一節課45分鐘,相當於一分鐘6塊6毛多錢。」
至於上課的效果,是不是真的給孩子培養了「國際視野」,張女士覺得因人而異,但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沒啥特別的變化,因此上了48課時的課程後,張女士就沒給孩子繼續報名。「平時上課就是老師帶著玩,還得家長在旁邊陪著。老師上課說的英語基本都是單個的單詞,也沒啥難度,孩子其實根本聽不懂。」
孩子正在早教機構玩耍。記者郭春雨 攝
沒有課程標準
都是機構自己定「行規」
記者來到位於恒隆廣場2樓的一家早教機構。該機構號稱「1976年發源於美國舊金山」,「美國雙語教學課程」,已經在國內發展了300多家。
一位名叫「Aimee」的年輕女老師接待了記者。在熱情地介紹了一遍課程體系後,她建議記者為孩子報名「環球寶貝」的特色課程,同時還可以選擇「育樂課」、「音樂課」、「藝術課」等不同的課程。
一般是十來個孩子一個班,上課時除了老師,還需要家長在一旁陪伴保護。雖然上課時老師只作為引導,但課程價格不菲, 48課時的費用折扣價13210元;其推薦記者報名的96課時費用折扣價19700元。
「 老師雖然都是中國人,但都是雙語教學,英語水平非常高。我們的課程都是國際最先進的課程,比如環球課,每周介紹一個國家,老師會把教室設計成那個國家的典型情景,並組織一些有針對性的小活動,讓孩子提前培養國際視野。」Aimee話音未落,記者就被一聲響亮的口號嚇了一跳。
只見一名老師身上披著一件簡易披風,喊著口號領著10多個孩子從教室裡走出來。每個孩子腦袋上戴著一頂八寶粥或者是泡麵盒糊起來的小帽子,上面用紙貼了兩個牛角,披著簡易的半截披風。跟著前面喊口號的老師一起在走廊上巡遊。由於校區面積不大,10多個孩子走的隊伍也是歪歪扭扭。
「這就是我們環球課程的一節,他們現在在學習西班牙的鬥牛知識。」Aimee帶著記者參觀校區,在一間遊戲室,不少孩子正在家長陪伴下玩遊戲,最小的孩子看上去僅5個月左右。
「對於早教的資質或者老師師資,有什麼國家的標準?你這都全嗎?」記者詢問。
「這個我了解的還真沒有,現在都是各家自己定標準。所以你選擇我們這種大的機構,各方面肯定有保障。」Aimee介紹,目前市面上的早教機構雖然很多,但是每家機構的情況不同,教具不同,甚至鋪在地板上的墊子質量都不同,基本就是「各家管各家」,而且 老師也沒有國家統一制定的學習標準,沒有統一頒發的證書,讓老師持證上崗。
正在早教機構上「環球課」的孩子,通過這種方式學習西班牙知識。記者郭春雨 攝
中國老師英文名
號稱專業英語卻拿不出證明
在恒隆這家早教機構張貼的師資欄上記者發現,這裡的所有老師都是清一色的年輕中國老師,但是每個人都有個非常洋氣的英文名:Ella、Anna、Via……
雖然介紹時表示「學校裡的老師全部都是本科以上學歷,英語專業的老師都考過了專業8級;非英語專業的老師考過了英語6級」, 但是在老師的簡介欄上沒有任何的學歷體現,也沒有任何資格證書呈現。
當記者提出「想看老師的學歷證明」等證書時,Aimee先是說老師的證書都很全,但是在公司總部,目前不方便看;接下來的十分鐘裡,Aimee都是反覆和記者講述恒隆廣場的黃金位置,處在恒隆廣場的早教機構,自然師資力量會很強,同時反覆跟記者訴說該機構的歷史。
記者堅持要看老師的師資證明,拗不過記者,Aimee叫來一名主管。在重複了一遍該機構的雄厚師資,並且強調了老師的教學經驗後,該主管告訴記者,「 老師的水平可以放心,但是證書不可以看,這是老師的隱私,而且在公司總部我們不方便拿。」
在距離恒隆廣場不遠的世茂廣場,同樣是一家號稱「美國雙語課程」的早教機構裡,一名叫「cathy」的老師重新向記者進行了一遍對於課程、師資等大同小異的推銷。對於師資方面,和恒隆廣場的機構相同,全部是清一色的中國老師「英文名」。
「我們老師最低學歷都是本科,而且老師英語都很好,平時都是雙語授課。」cathy介紹, 不太方便讓記者看老師的學歷證明等,因為這些證明都在總部。
記者問cathy是什麼學校畢業,回答是「山東師範大學」,當記者再問「哪個校區?什麼專業?」cathy回答: 「我學的是會計,教育」。
「哪個學院啊?我對山師非常熟悉。」記者追問。
「我是後來上了一個成人教育,函授。」面露不快的cathy回答。
早教市場混亂
亟待出臺管理政策
在濟南的百度地圖上搜索「早教」,不完全統計,頁面顯示了150家早教機構,山東省顯示有1753家早教機構。
如此龐大的早教市場,卻因為早教不屬於幼兒教育和義務教育階段,目前並未形成行業規範和國家標準,導致機構資質參差不齊,教師沒有統一的資格認定考試,場地設施、環境衛生等標準缺少監管,教學缺乏規範,這都造成了亂象叢生。
比如,記者採訪的一家號稱源自美國的早教機構,其工作人員稱不光課程是美國的,教具都是從美國運送過來。然而,記者經過觀察,並沒有發現教具上有任何能夠體現「美國製造」的標籤。
家長的熱捧讓早教市場陷入野蠻生長的階段 。據媒體報導,2016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父母對子女教育經費的重視程度名列全球第一。早教中心抓住父母「望子成龍」的心理,打出「開發寶寶潛能」「早教改變一生」的旗號。家長為此不惜重金,想讓孩子有一個強有力的起跑。非理性的需求和盲目的選擇,客觀上造成了早教市場的畸形紅火。
早教到底能教什麼,有何用處?業內人士指出,教學效果因人而異,但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監管和支持,期待早教行業的規範化標準早些到來,讓「野蠻生長」的早教,不再是教育監管無法觸及的「灰色地帶」。
(來源:齊魯晚報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