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瀟瀟
【本文原創首發於個人日記公眾號:瀟瀟親子學苑(ID:xxqzxy2020)】
二孩家庭矛盾多。尤其是兩個孩子年齡差距較小的,矛盾更多。
在我們家,就每天都會上演那麼幾場,剛開始祥和一片、瞬間狂風暴雨的兄妹大戰。
01家有二孩,矛盾多
比如,吃飯時間,兄妹倆為表達相親相愛之情,一定要挨著坐。
然而,妹妹最近很喜歡給哥哥打菜。剛落座,自己顧不上吃,先打一大勺菜,「啪」的一下扣在哥哥碗裡,「這盤菜離哥哥太遠,他夾不到。」
「不要!我不要!」哥哥不樂意,但也不說為什麼不要,直接簡單粗暴地推開妹妹的椅子,讓妹妹離自己遠點。
「啊啊啊~」此時的妹妹,一邊尖叫,一邊迅速從椅子滑到地上,把自己椅子推回原來的位置。
不甘示弱的她,在重新爬上椅子之前,不會忘記衝上前去,拍打一下哥哥的後背或者手臂。瞬間,兄妹倆進入互打模式,爭吵聲、尖叫聲,聲聲入耳,最終再以妹妹大哭結束。
再比如,玩樂時間。
妹妹在玩橡皮泥,哥哥看見了立馬跑過去,興致勃勃地說,「你還不會玩,我教你基本手法。」
哥哥跑來一陣風,不是給妹妹帶來期待,而是迅速啟動了她的防禦機制。「哥哥來了,威脅在靠近。」妹妹大概出於這種心理,趕緊把所有橡皮泥護在自己面前。
而哥哥,總會趁其不備迅速搶過幾盒。妹妹只能開啟狂風暴雨模式,緊緊扒拉著剩下的橡皮泥,邊哭邊喊「哥哥搶我的橡皮泥」。
02 解決二孩問題,還得找方法
日常生活中,此類場景不勝枚舉。
幾乎每次,我們都只想安靜地做一個旁觀者。究其原因,一是發生頻率太高,二是大人摻和,兩個孩子都覺得父母偏袒的是另一個。
我試過每次大戰結束之後,分別和兄妹倆講道理,結果他們倆的反應多數是這樣的——
妹妹:好,以後我不跟哥哥搶了,媽媽你表揚我。
妹妹表態積極,但轉身就忘,問題依舊。
哥哥:明明是妹妹的問題啊,你這樣是幫妹妹說話,哼!
哥哥明顯不服氣,溝通失敗。
碰了幾次釘子之後,我明白了:單靠講道理是行不通的,關鍵還是得找方法。
但究竟怎麼解決?我也沒有答案。直到有一天——
那天下午,我和哥哥在上學路上,聊起了妹妹。我和他說,妹妹最近問題似乎有點多,而且有些棘手,比如愛哭、愛發脾氣。
哥哥深表同意,還一口氣列舉了幾個其他問題。看他認真的樣子,我突然有了主意:
「妹妹的壞習慣應該儘快改正對吧?可是她還小,講道理有時候沒用,我也沒辦法了,你能幫幫我嗎?」
我誠懇地向他求助。哥哥一聽,頓時來勁了:
「沒問題!我比妹妹大,我可以教她,她做不對的地方,我也可以和她說。」
我趁機提議:「那你有空時,把妹妹的問題列舉出來?然後我們趁妹妹睡覺,開個家庭會議,商量一下對策?」
「沒問題!」小傢伙愉快地答應了。
03 第一次家庭會議
於是,在接下來的兩周時間裡,哥哥陸陸續續列舉了妹妹的6大問題,並且對家庭會議非常期待,常常提醒我:要記得通知爸爸,抽空開家庭會議啦!
上周日晚上,兄妹倆各自回房睡覺後,哥哥聽見爸爸在客廳接電話,又爬了起來:
「妹妹睡了?我們不是要開家庭會議嗎?」
我們家第一次家庭會議,就這樣在哥哥的催促下,順利召開啦!
首先是哥哥發言,說了妹妹最近存在的突出問題。同時,針對每個問題,他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不過爸爸指出(當然,我們事先已做過溝通),妹妹一些問題的主因出在哥哥身上,比如哥哥的過激反應,哥哥的強搶舉動等。
「不可能!我不會這樣,你舉例子。」看吧,二年級小孩根本沒發現自己的問題。我們只好復盤了近期發生的一件事,提到哥哥在幾個關鍵點的表現。
所幸,這個凡事講道理的孩子,聽了情況分析後不再爭執。最後,我們還達成了共識:妹妹的問題,我們三個人共同解決,讓妹妹變得更棒。
當然,老母親還用了一點點小心機,懇求兒子作為主力,幫助妹妹進步——兩三歲小孩喜好模仿他人,只有哥哥的問題解決了,妹妹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04 最強溝通手段:家庭會議
這兩天,經過實踐和觀察,我發現兄妹倆雖然偶爾有吵鬧,但次數相對少了,矛盾級別也在可控制範圍內。
讓我沒想到的是,哥哥也有了觀察和收穫:
今天中午,我剛回到家,哥哥就歡呼雀躍地跑到面前。他開心地說,昨天因為語文考試成績好而收到老師的表揚信,今天數學第三單元考試又得了100分,他要把這些收穫記錄在快樂能量站裡面。
看妹妹不在旁邊,他又悄聲對我說,其實這兩天他還有一個收穫——
「好幾次妹妹惹我不高興,我剛想發火呢,轉念一想就及時控制住了,態度馬上轉變,和她講道理『哥哥等會兒陪你玩好嗎』,妹妹也很高興說『好』。」
哈哈哈,坦白說,老母親聽見這些,比他考100分更高興。希望能繼續保持呀。
寫在最後的話:
1. 育兒路上的難題,講100遍道理,不如找到一個好方法。
2. 讓孩子管理孩子,或許比大人更有效。
3. 家庭會議真是最強溝通手段,無論年長年幼,在這裡都變成了獨立的個體。孩子覺得自己得到尊重,主人翁意識增強,責任感和參與感也加強,更利於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以及解決方案的實施。
4. 不過要注意的是,開家庭會議也要注意措辭和表達,切勿把家庭會議開成批鬥大會,那就適得其反,達不到目的了。
作者簡介:
瀟瀟
前省級媒體資深記者,27年資深日記達人,心理諮詢師,家有兩隻小神獸。
個人公眾號:瀟瀟親子學苑(ID:xxqzxy2020)
共讀、共寫、共成長。用文字記錄孩子成長變化,分享成長頓悟時刻,養成自我反省習慣。
我堅信,育兒路上,講100遍道理,不如找1個方法。
讓我們攜手,與孩子一起,找對方向與方法,成長進步,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