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家庭矛盾多:哥哥羅列了妹妹6大問題,催我們開家庭會議

2020-11-05 瀟瀟親子學苑

原創 | 瀟瀟

【本文原創首發於個人日記公眾號:瀟瀟親子學苑(ID:xxqzxy2020)


二孩家庭矛盾多。尤其是兩個孩子年齡差距較小的,矛盾更多。

在我們家,就每天都會上演那麼幾場,剛開始祥和一片、瞬間狂風暴雨的兄妹大戰。

01家有二孩,矛盾多

比如,吃飯時間,兄妹倆為表達相親相愛之情,一定要挨著坐。

然而,妹妹最近很喜歡給哥哥打菜。剛落座,自己顧不上吃,先打一大勺菜,「啪」的一下扣在哥哥碗裡,「這盤菜離哥哥太遠,他夾不到。」

「不要!我不要!」哥哥不樂意,但也不說為什麼不要,直接簡單粗暴地推開妹妹的椅子,讓妹妹離自己遠點。

「啊啊啊~」此時的妹妹,一邊尖叫,一邊迅速從椅子滑到地上,把自己椅子推回原來的位置。

不甘示弱的她,在重新爬上椅子之前,不會忘記衝上前去,拍打一下哥哥的後背或者手臂。瞬間,兄妹倆進入互打模式,爭吵聲、尖叫聲,聲聲入耳,最終再以妹妹大哭結束。

再比如,玩樂時間。

妹妹在玩橡皮泥,哥哥看見了立馬跑過去,興致勃勃地說,「你還不會玩,我教你基本手法。」

哥哥跑來一陣風,不是給妹妹帶來期待,而是迅速啟動了她的防禦機制。「哥哥來了,威脅在靠近。」妹妹大概出於這種心理,趕緊把所有橡皮泥護在自己面前。

而哥哥,總會趁其不備迅速搶過幾盒。妹妹只能開啟狂風暴雨模式,緊緊扒拉著剩下的橡皮泥,邊哭邊喊「哥哥搶我的橡皮泥」。

02 解決二孩問題,還得找方法

日常生活中,此類場景不勝枚舉。

幾乎每次,我們都只想安靜地做一個旁觀者。究其原因,一是發生頻率太高,二是大人摻和,兩個孩子都覺得父母偏袒的是另一個。

我試過每次大戰結束之後,分別和兄妹倆講道理,結果他們倆的反應多數是這樣的——

妹妹:好,以後我不跟哥哥搶了,媽媽你表揚我。

妹妹表態積極,但轉身就忘,問題依舊。

哥哥:明明是妹妹的問題啊,你這樣是幫妹妹說話,哼!

哥哥明顯不服氣,溝通失敗。

碰了幾次釘子之後,我明白了:單靠講道理是行不通的,關鍵還是得找方法。

但究竟怎麼解決?我也沒有答案。直到有一天——

那天下午,我和哥哥在上學路上,聊起了妹妹。我和他說,妹妹最近問題似乎有點多,而且有些棘手,比如愛哭、愛發脾氣。

哥哥深表同意,還一口氣列舉了幾個其他問題。看他認真的樣子,我突然有了主意:

「妹妹的壞習慣應該儘快改正對吧?可是她還小,講道理有時候沒用,我也沒辦法了,你能幫幫我嗎?」

我誠懇地向他求助。哥哥一聽,頓時來勁了:

「沒問題!我比妹妹大,我可以教她,她做不對的地方,我也可以和她說。」

我趁機提議:「那你有空時,把妹妹的問題列舉出來?然後我們趁妹妹睡覺,開個家庭會議,商量一下對策?」

「沒問題!」小傢伙愉快地答應了。

03 第一次家庭會議

於是,在接下來的兩周時間裡,哥哥陸陸續續列舉了妹妹的6大問題,並且對家庭會議非常期待,常常提醒我:要記得通知爸爸,抽空開家庭會議啦!

上周日晚上,兄妹倆各自回房睡覺後,哥哥聽見爸爸在客廳接電話,又爬了起來:

「妹妹睡了?我們不是要開家庭會議嗎?」

我們家第一次家庭會議,就這樣在哥哥的催促下,順利召開啦!

首先是哥哥發言,說了妹妹最近存在的突出問題。同時,針對每個問題,他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不過爸爸指出(當然,我們事先已做過溝通),妹妹一些問題的主因出在哥哥身上,比如哥哥的過激反應,哥哥的強搶舉動等。

「不可能!我不會這樣,你舉例子。」看吧,二年級小孩根本沒發現自己的問題。我們只好復盤了近期發生的一件事,提到哥哥在幾個關鍵點的表現。

所幸,這個凡事講道理的孩子,聽了情況分析後不再爭執。最後,我們還達成了共識:妹妹的問題,我們三個人共同解決,讓妹妹變得更棒。

當然,老母親還用了一點點小心機,懇求兒子作為主力,幫助妹妹進步——兩三歲小孩喜好模仿他人,只有哥哥的問題解決了,妹妹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04 最強溝通手段:家庭會議

這兩天,經過實踐和觀察,我發現兄妹倆雖然偶爾有吵鬧,但次數相對少了,矛盾級別也在可控制範圍內。

讓我沒想到的是,哥哥也有了觀察和收穫:

今天中午,我剛回到家,哥哥就歡呼雀躍地跑到面前。他開心地說,昨天因為語文考試成績好而收到老師的表揚信,今天數學第三單元考試又得了100分,他要把這些收穫記錄在快樂能量站裡面。

看妹妹不在旁邊,他又悄聲對我說,其實這兩天他還有一個收穫——

「好幾次妹妹惹我不高興,我剛想發火呢,轉念一想就及時控制住了,態度馬上轉變,和她講道理『哥哥等會兒陪你玩好嗎』,妹妹也很高興說『好』。」

哈哈哈,坦白說,老母親聽見這些,比他考100分更高興。希望能繼續保持呀。

寫在最後的話:

1. 育兒路上的難題,講100遍道理,不如找到一個好方法。

2. 讓孩子管理孩子,或許比大人更有效。

3. 家庭會議真是最強溝通手段,無論年長年幼,在這裡都變成了獨立的個體。孩子覺得自己得到尊重,主人翁意識增強,責任感和參與感也加強,更利於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以及解決方案的實施。

4. 不過要注意的是,開家庭會議也要注意措辭和表達,切勿把家庭會議開成批鬥大會,那就適得其反,達不到目的了。


作者簡介:

瀟瀟

前省級媒體資深記者,27年資深日記達人,心理諮詢師,家有兩隻小神獸。

個人公眾號:瀟瀟親子學苑(ID:xxqzxy2020)

共讀、共寫、共成長。用文字記錄孩子成長變化,分享成長頓悟時刻,養成自我反省習慣。

我堅信,育兒路上,講100遍道理,不如找1個方法。

讓我們攜手,與孩子一起,找對方向與方法,成長進步,天天向上!

相關焦點

  • 二孩家庭矛盾不斷,歸屬權的爭奪,是二胎家庭矛盾的根源所在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了進入二胎時代。很多人選擇二胎的理由其實大多都是因為這幾個:一個孩子實在太孤單了;兩個孩子在父母百年後,還能有個兄弟姐妹依靠;減輕孩子以後養老的壓力;想要實現兒女雙全的願望等等。
  • 二孩家庭,孩子總是鬧矛盾,家長應該如何妥善處理?
    二孩政策放開以後,很多父母都希望要兩個孩子,這樣不僅家裡會熱鬧一點,同時也會避免一個孩子太孤單。雖然二孩家庭幸福增多了,隨之而來的也給許多父母增添很多甜蜜的負擔,比如:兩個孩子鬧矛盾,到底是大的讓小的?還是男孩讓女孩?為了照顧小寶,父母忙的團團轉,大寶「吃醋」怎麼辦?
  • 二孩鬧矛盾,應該大的讓著小的?還是男孩讓著女孩?
    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二孩家庭裡孩子之間鬧矛盾,應該教育孩子男生要讓著女生,還是大的要讓著小的?國內某檔親子節目裡有一期,男孩跟主持人說,爸爸媽媽太寵著妹妹了。平常他玩手機就規定必須一個小時上交;而妹妹玩過了一個小時之後,撒撒嬌就能接著玩。還有的時候,妹妹搶他的東西,爸爸就說必須給妹妹,不想給就會挨打。這讓他覺得妹妹的出生和成長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 「二孩」家庭增多 「老大的煩惱」讓爸媽們抓狂
    「兒子的新年願望竟然是:希望回到還沒有妹妹的時候。」「兒子才4歲,竟然出手打了10個月大的妹妹!」……日前在南京一所幼兒園舉行的一場關於「二孩」的大討論上,不少「二孩」媽媽拋出了這樣的困惑:自打有了老二,老大開始鬧情緒,該怎麼辦?揚子晚報記者調查發現,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迎來了「雙寶」時代,家長們開始為難:兩個孩子,如何愛?
  • 二孩家庭出現新問題:二胎跟「母姓」變成潮流,但卻引發4個矛盾
    隨著我們國家對二胎政策的開放,確實有不少的家庭開始生育了二胎,畢竟一個家庭中,自然是孩子多一個為好,父母老了也老有所依了,而且能讓孩子不再孤獨,更能讓原本獨生子女的孩子知道什麼叫分享。,其實也說不上什麼問題,就是許多的二胎家庭要求第二個孩子要跟隨「母姓」,其實如果是換做古代,這無疑是絕對不可能的,而且甚至是要出大問題的,搞不好母親都要被休掉,可是如今是開放包容的社會,有一個孩子跟著「母姓」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都是自己的孩子,跟隨姓,有那麼重要嗎?
  • 高齡二孩家庭的困惑,哥哥姐姐有義務扶養弟弟妹妹嗎?
    高齡二孩家庭的困惑,哥哥姐姐有義務扶養弟弟妹妹嗎?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放開,許多高齡產婦都決定生二孩了。我遇到一位大二的女生向我諮詢,她剛剛得知爸媽給他生了個弟弟,她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寒假回家的時候只是覺得媽媽胖了許多,但也沒在意,誰知道三個多月後弟弟竟然出生了。她今年20歲,有個熱戀兩年的男友,兩人都已經憧憬著畢業結婚呢!
  • 最新調查顯示:二孩家庭幸福為主苦惱也多多!
    二孩時代,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尤其父母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在處理孩子間關係時,如何對待兩個孩子,做到一碗水端平,把愛平分,成了很多爸爸媽媽的新課題。我跟姐姐年齡差比較大,姐姐比較溺愛我,所以我們一直都很和諧。我十分慶幸有一個姐姐,兩個人相互傾訴、一起成長,挺好的」。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徐少舟說:    「很多有二孩的家庭,父母都會注意培養孩子之間的情感,教育他們不分彼此。「很多家庭都會做到平等對待孩子,讓他們享受一樣的關愛。
  • 二孩潮殺到 幼兒園開"二孩培訓課" "小豆丁"學餵奶
    廣州南湖德譽幼兒園行政總監李悅告訴記者,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希望多生一個孩子,但是如何讓「老大」接受弟弟妹妹,是父母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對於不少的獨生子女來說,家裡多了一個孩子對自己的地位產生影響,自然不希望有人來分享自己的一切,甚至會出現以離家出走、絕食抗議等激烈的方式相威脅,以拒絕家裡多一個弟弟或妹妹。如何才能讓『老大』歡迎二寶的到來甚至能為父母分憂照顧二寶?
  • 看起來棘手的問題?可以嘗試用一場「家庭會議」完美解決
    「不如,我們開一場家庭會議,一起來討論如何能讓大家不要隨意生氣,你覺得怎麼樣?」我提出了開家庭會議的建議。「家庭會議?我沒開過!我想開!」會議開始前我們進行了合影留念,第一次家庭會議,必須被有儀式感地記錄下來~不 可 被 小 看 的 孩 子我們先對各位家人進行了致謝與鼓勵
  • 二孩家庭如何培養手足之情?丨同胞競爭障礙
    12歲的大孩注意力越來越不集中,經常發脾氣,頂撞老師和家長,睡眠質量變差,成績下滑,提出不要再去上學了等,還有的孩子更嚴重,並伴隨有一些精神症狀。探究其中的原因可能是,隨著二孩的出生,父母會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轉移到二孩身上。在大孩看來,二孩成了家庭中一個更重要的焦點,自己的存在感越來越弱。
  • 二孩家庭手足之情面對疫情大考
    廣東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昱子於今年疫情期間發起了一份題為《2020疫情下的二孩生活》的在線小調查,在對800份網絡投票統計後發現,疫情期間有48%的受訪家長感到疲憊,尤其在二孩家庭中,感到疲憊的受訪者突破一半。疲於應付各種家務瑣事的二孩家長,往往容易忽略處於青春期的老大情感需求。
  • 爸媽生不生二孩幼兒拉開辯論賽 幼兒園開「二孩課」
    據天河區金穗幼兒園最新調查顯示,幼兒園獨生子女和二孩幼兒的人數,分別佔總人數的51%和41%,其餘8%來自二孩以上家庭。前兩者比例不相上下,需要幼兒園教育課程指導大小孩和諧相處。  5月中下旬,天河多家幼兒園陸續展開「二孩時代」活動,在不同的情境中,幼兒園和家長找到二孩教育的經驗和問題。
  • 孫儷談育兒:二孩家庭,老大比老二更重要!一番話真的很有道理
    二胎家庭裡,怎麼處理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是父母面對的首要問題。尤其是兩個孩子年齡差不多大,為了"爭搶"父母的關愛,每天鬧得不可開交。而就算二胎年齡稍小,大寶不會直接和弟弟妹妹衝突,但也會旁敲側擊。
  • 《小圓妹真討厭》:二孩家庭和睦相處法典
    有的家長會說,什麼東西都買雙份,以為這樣就能解決問題,可是老二哭著說我就要哥哥手裡那個呢,還有情感需求,都想讓媽媽抱在懷裡,都想和媽媽一起睡覺,爭搶無處不在,養育兩個孩子讓我們發現了1+1>2的存在。 面對家裡的雞飛狗跳,看了很多育兒書,更加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不能完全讓老大讓著老二,這對老大不公平,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而且不利於老二的性格培養。
  • 「六一兒童節」:二胎家庭,是否還要上演「大讓小」玩具戰?
    2016年1月1日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到現在將近四年半了。在我身邊,有兩個兩個孩子的家庭,年紀最小相差2歲,差距最大的有20歲,大孩子已經讀大一了。最近兩三年,家長的抱怨逐漸多了起來,焦點在於兩個孩子之間產生了矛盾。
  • 多孩家庭的苦惱,父母如何平衡親子關係,三個觀點四點建議
    類似這種矛盾的家庭屢見不鮮,為什麼有些孩子在面對未來的弟弟或妹妹,出現如此消極的反應呢,這裡面有什麼心理或生理上的原因呢?父母應該如何提前做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呢,這些都應該提前解決的問題。2、第二種觀點:多孩家庭由於競爭產生動力源,會促進孩子的發展,這個過渡期最明顯的變化,是加速了大孩的成長,有研究表明,隨著二寶的出生,大寶的語言發育水平快速提高,行為能力大大增強,日常自理生活技能明顯有進步,這些都證明了多胎家庭中,有利於兒童的社會行為能力發展。
  • 二孩家庭應該走出這些誤區
    「孔融讓梨」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講的是孔融小時候就知道把大個的梨給哥哥吃的故事,本來是個告訴大家要遵守公序良俗的故事,結果卻被很多二胎家庭用錯了方式,「孔融讓梨」其實是個偽命題。你是不是經常跟老大說這些話呢。你是哥哥,應該讓著弟弟(妹妹)。你比弟弟(妹妹)大,要多照顧他(她),不能欺負他(她),聽到了嗎?弟弟妹妹還小,他(她)小不懂事,你打他就是不對。
  • 二孩家庭出遊尷尬了!景點套票、酒店親子設施多為「2大1小」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帶著倆娃一起出行,尤其是現在的暑期旺季。  但現實情況有時略顯尷尬。無論是景區推出的親子套票,還是酒店的家庭住宿,大多還是參照原來「2大1小」的標準,這也讓二孩家庭多了不少出行的煩惱。
  • 二孩家庭生活一地雞毛?這3方面兒童心理構建真的不要了解一下?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身邊越來越多朋友生了二胎,大家越來越發現,「多子多福」也許只是一種美好願望,真正二孩家庭的日常是一地雞毛。 01、二孩家庭普遍存在的矛盾現象。 100個家庭顯然會有100的n次方個不同的問題,但覺得為難的二孩家庭都有它們的共同特點。家庭的問題除卻孩子還有非常多,比如夫妻、婆媳等關係。在此只討論孩子的情況,爭取最大程度解決孩子層面的問題,別的情況我們在別的文章再詳談。
  • 《鶴唳華亭》熱映,多子女家庭,偏心這字眼到底刺傷了我們多少人
    那麼家有二寶,該注意哪些問題呢?一、二寶出生要跟大寶溝通好二寶出生前,跟大寶多做溝通:「你即將有個小弟弟或小妹妹,我們家裡多了一個家庭成員,會多一個人愛你。當然爸爸媽媽會騰出時間照顧弟弟妹妹,但一點也不妨礙我們一直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