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譯名從何來?

2020-12-10 新華網客戶端

  譯名是觀眾接受外國電影的第一步

  電影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豐富著人們的文化生活。電影院裡可選的電影越來越多,國產電影和外國電影同時放映,好電影與爛片混雜在一起,一時間令人眼花繚亂,不得不在觀影之前做一番細緻研究。如此看來,電影的名字便是它留給觀眾的第一印象,能夠引發觀眾許許多多合理的遐想。

  所以,一個好的電影名字就顯得尤為重要。抓人眼球、令人眼前一亮的電影名,更容易調動觀眾觀影的興趣。面對這樣的電影名字,好奇心就像一群螞蟻,把觀眾的期待轉變成心中的痛癢,非得要去一睹為快不可。好的電影名字,無疑會讓電影錦上添花,而有些劇情原本十分精彩的電影,則因為不太理想的名字而減掉了一些光芒。

  給外國電影翻譯個好片名尤其重要,應該引起足夠的注意。

  大多數中國觀眾在欣賞外國電影時,仍然需要藉助翻譯,在電影畫面和譯文字幕之間的完美銜接中觀看觀影、理解電影,或多或少地尋找到某種共鳴。電影譯名就是電影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最初面貌,是在觀眾眼前和心中的第一次亮相,於是就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觀眾在理解中文電影名時不會存在很大的障礙,能夠直接捕捉到名字所傳遞的關鍵信息,而外文電影名字就不得不穿上中文的外衣,脫胎成中國觀眾熟悉的模樣。

  多年以來,外文電影在電影公司和譯者的共同努力下,越發靠近中國觀眾。這其中當然不乏一些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它們的名字令人耳熟能詳,甚至拍手叫好。究其原因,除了電影本身足夠精彩之外,電影名字也大都擁有自己的特色,要麼讀起來朗朗上口,要麼名字本身就飽含寓意、深意,甚至詩意。

  例如,由羅伯·萊納執導,瑪德琳·卡羅爾、卡蘭·麥克奧利菲主演的影片《Flipped》中文名字被譯成了《怦然心動》,既十分契合電影的劇情,又令人眼前一亮,仿佛男女主人公青春靚麗的面孔和初戀的甜蜜、溫暖,一下子在觀眾面前鋪展開來。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令人感到驚豔的電影譯名多不勝舉。其實,這些電影譯名帶給觀眾的意想不到大都來自於譯者的有意為之,雖有意但又不刻意,而是依據電影的原名、劇情和主旨等諸多因素提煉而來。電影譯名既體現出了原名的深意,又體現出譯者的良苦用心。

  在看到待翻譯的電影名字時,譯者並非馬上就著手按照字面意思進行翻譯,以避免得到的譯文過於淺顯。因為只得其形而未得其神,只呈現出文字表面的意思,會讓人忽略了文字背後隱藏的內涵。所以,譯者一般都會先去觀看電影,從頭到尾細緻研究一下電影的臺詞和劇情,分析電影的主旨和思想,建立起對電影全面、立體、深刻的理解之後,才會著手翻譯電影名。從這個角度而言,電影名翻譯與書名翻譯的過程頗為類似。譯者先做一名合格的觀眾,之後再重返譯者的身份。譯者利用各種翻譯策略,在極少的文字空間裡最大限度地呈現電影的信息,高度濃縮和概括,又要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留下空白和懸念給觀眾,並讓電影去把空白填滿,把懸念解開。

  電影名字翻譯除了要充分地達意,也要足夠豐富地傳味,達意能讓觀眾大體把握電影的內容,而傳味則可以讓觀眾在一定程度上捕捉到電影的風格。為了實現這樣的效果,譯者在處理外文電影名翻譯時,通常會採用如下幾種方法:直譯,即嚴格遵循原文進行「字對字」翻譯;意譯,即不拘泥於原文,根據意思進行翻譯;音譯,即將電影名字的讀音按照對應的漢字寫出,作為電影的譯名;自由翻譯,即脫離電影原名,根據譯者對電影的整體把握得到一個電影譯名。

  對於直譯和音譯而言,譯文本身受到原文的局限性較大,譯文的精彩程度完全取決於原文的精彩程度,譯者可以發揮的空間也較小。例如,梅爾·吉勃遜執導,梅爾·吉勃遜、蘇菲·瑪索等主演的電影《Brave heart》,中文譯名為《勇敢的心》,就屬於完全的直譯;電影《洛麗塔》(Lolita)和家喻戶曉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電影都是採用的音譯。電影的經典成就了這些通過直譯得來的電影譯名,讓它們也擁有了閃亮的光芒,成為觀眾口中常常提起的名字,也成為了觀眾心中時時翻湧的感動。某種程度上說,這些電影之所以膾炙人口,更多得益於故事本身的魅力。

  意譯自由翻譯為影片增光彩

  由於意譯和自由翻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文的局限性,給了譯者更大的發揮空間,譯者也就擁有更大機率覓得令人眼前一亮、拍手叫好的電影譯名。自由翻譯並非完全脫離於電影名,僅憑藉譯者的理解得到電影譯名。

  一般情況下,譯者都會首先考慮在原文的基礎上發揮,通過增補、刪減意思,類比等方法讓譯名表達更完整,意義更豐滿,這就屬於意譯的範疇。

  自由翻譯跳出電影原名的框架,而是著眼於整部電影,把整部電影的情節和思想當作「原文」,在此基礎上進行翻譯,廣義上講,這也屬於意譯的範疇。

  譯者在很多時候似乎都不太甘心被電影原名所局限,不想戴著這重重的枷鎖,但也不會完全把枷鎖扔掉,因為枷鎖本身也是電影主創團隊精心打造的烙印。所以,譯者會最大限度尋求與這種枷鎖的和諧共榮,儘可能以最舒適、優雅的姿態來跳舞。意譯無疑給譯者創造了這樣的條件,既不遮蓋電影原名的光彩,也能彰顯譯者添加的韻味。

  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一些通過意譯得來的經典電影譯名,探析它們的巧妙之處,感嘆譯者的妙手偶得。

  《當幸福來敲門》是由加布裡爾·穆奇諾執導,威爾·史密斯、賈登·史密斯等主演的美國電影。2006年12月15日上映,2020年7月20日在中國大陸重映。父子溫馨的勵志主題顯然能夠打動大部分觀眾的心,而男主角在身處逆境時始終保持著勇敢追求幸福的勇氣,給無數經歷類似時光的觀眾以力量和感動。

  該影片取材於美國黑人投資專家克裡斯·加德納的真實故事。這部電影原名為「The Pursuit of Happiness」,意思是「追求幸福」,譯者出人意料地將其翻譯成「當幸福來敲門」,一下子就讓電影名字變得更生動起來,這也跟男主人公克裡斯在經歷一系列生活的挫折和考驗之後獲得命運的垂青、得到一次寶貴的實習經驗的情景十分契合。幸福在看似走投無路的時候出現,叩響了克裡斯的生活之門,其實幸福一直都沒有離開,因為克裡斯一直都相信幸福的存在。

  科幻電影《千鈞一髮》,由安德魯·尼科爾執導,伊桑·霍克、烏瑪·瑟曼主演,上映於1997年。該片講述了在基因決定命運的未來世界,基因存在缺陷的文森特通過和傑羅姆交換身份來實現自己的宇航夢。但是在任務前夕,主角所在的公司卻發生了一樁兇殺案,主角因為在公司內遺留了一根毛髮而被人懷疑。自己重達千鈞的人生夢想,一瞬間就系在那一根小小的毛髮上了。

  這部電影名為「Gattaca」,英文中其實並沒有這個單詞,主創團隊給這部電影命名的靈感來自於脫氧核糖核酸(DNA)。我們在中學生物課上曾經學習過這方面的知識,脫氧核糖核酸的鹼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對應的四種脫氧核糖核酸也可用這四個字母表示。一個DNA片段的單鏈結構可以表示為比如「-G-A-T-T-A-C-A-」,兩個單鏈之間相互連接,就形成了DNA的平行反向雙螺旋結構。因為這部電影主要講基因對未來的影響,因此採用了這樣的片名。如果按照字面意思來翻譯,就會類似於《鳥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胸腺嘧啶腺嘌呤胞嘧啶腺嘌呤》或《嘌呤嘧啶組合》的名字,讓觀眾看得一頭霧水,不知所云。譯者根據電影內容,將「Gattaca」處理成「千鈞一髮」,也暗喻了在故事中,人生都決定於可以顯示DNA信息的毛髮上,既提要了劇情,又涵蓋了影片主旨,可以說是明智之舉。

  類似的意譯電影名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電影《Ghost》的字面意思為「鬼」,被意譯成了《人鬼情未了》;電影《La La Land》中的「La La」是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中的「la」,用來代指音樂,而「Land」本義是「土地」,該電影被意譯為《愛樂之城》,就顯得既大氣又有美感;娜塔莉·波特曼在少女時代出演的電影《Léon》,按照字面意思來翻譯,電影名應譯為《萊昂》,顯得過於平淡,譯者根據電影內容大膽地將其譯為了《這個殺手不太冷》,令人不禁拍案叫絕,成為無數人心目中的經典;電影《Scent of A Woman》名字的字面意思為「一個女人的香味」,譯者將其意譯為《聞香識女人》,成為了膾炙人口的佳話。

  電影譯名的光芒不只是電影本身所賦予的,同樣也離不開譯者貢獻出的智慧。如果說電影和電影原名是一株盛開的花,那麼,譯者的魔法就是讓這株花開得更芬芳、更豔麗,而直譯、意譯、音譯和自由翻譯等翻譯策略則是譯者手中的魔杖。

相關焦點

  • 電影譯名從何來?烏瑪·瑟曼的《千鈞一髮》字面意思竟然是這個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令人感到驚豔的電影譯名多不勝舉。其實,這些電影譯名帶給觀眾的意想不到大都來自於譯者的有意為之,雖有意但又不刻意,而是依據電影的原名、劇情和主旨等諸多因素提煉而來。電影譯名既體現出了原名的深意,又體現出譯者的良苦用心。
  • 電影譯名從何來?_娛樂頭條_大眾網
    其實,這些電影譯名帶給觀眾的意想不到大都來自於譯者的有意為之,雖有意但又不刻意,而是依據電影的原名、劇情和主旨等諸多因素提煉而來。電影譯名既體現出了原名的深意,又體現出譯者的良苦用心。  在看到待翻譯的電影名字時,譯者並非馬上就著手按照字面意思進行翻譯,以避免得到的譯文過於淺顯。因為只得其形而未得其神,只呈現出文字表面的意思,會讓人忽略了文字背後隱藏的內涵。
  • 電影譯名從何來? - 娛樂 - 大眾新聞網—大眾生活報官網
    譯名是觀眾接受外國電影的第一步   電影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豐富著人們的文化生活。其實,這些電影譯名帶給觀眾的意想不到大都來自於譯者的有意為之,雖有意但又不刻意,而是依據電影的原名、劇情和主旨等諸多因素提煉而來。電影譯名既體現出了原名的深意,又體現出譯者的良苦用心。  在看到待翻譯的電影名字時,譯者並非馬上就著手按照字面意思進行翻譯,以避免得到的譯文過於淺顯。因為只得其形而未得其神,只呈現出文字表面的意思,會讓人忽略了文字背後隱藏的內涵。
  • 電影譯名重要性:《這個殺手不太冷》《肖申克救贖》還有什麼譯名
    電影譯名的重要性電影作品的取名很重要,甚至很大程度上會影響電影票房的走勢。因此,這些來自於他國異鄉電影的譯名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說,譯名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中國觀眾對於這部電影的接受度,也就影響著電影票房。有趣的是,即使同樣地在中國境內上映,不同地區對於同一部影片的翻譯名字可能會不一樣。其中,尤以中國大陸、臺灣、香港三地很是明顯。本文就將以一些著名的電影作品為例,試著探討中國不同地區文化下對電影譯名的不同翻譯方法以及原因。
  • 經典電影的港臺譯名,尺度有點大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很多電影的港臺譯名,我真是看一次笑一次,我先聲明,我不會講粵語,也不是很懂粵語文化,很多看著有趣的電影譯名只是站在一個北方漢子的角度純粹覺得好玩,絲毫沒有區別對待地域文化的意思,你們看,我的求生欲都這麼強了,求不要上綱上線。
  • 經典電影譯名,有笑有淚也有怦然心動
    但是這裡要提一個梗,是讓我笑了好久的香港譯名——《打死不離三父女》但是呢,這個翻譯還有一個前奏,那就是同樣被大陸翻譯但是很多人詬病的電影名《三傻大鬧寶萊塢》。很多人說,這個譯名真是把一部好片給毀了。但是別急,香港的譯名更是讓人哭笑不得——《作死不離三兄弟》。
  • 「高分電影」被中文譯名耽誤的高分電影,你看過幾部?<二>
    回到正題,上篇文章中有兩位熱心網友分享了《三傻大鬧寶萊塢》和《這個殺手不太冷》,像這種優質電影,企鵝我看了可不止一兩遍嘻嘻,這兩部電影都是可令觀眾看了之後,回味深遠...而對於這兩部電影的中文譯名,我在此談談我的看法,不喜莫怪嘻嘻。
  • 兩岸三地電影譯名大比拼
    1.英文原名: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大陸譯名:肖申克的救贖香港譯名:月黑高飛臺灣譯名:刺激1995個人評價:可能是習慣了,還是覺得大陸的直譯譯名更好一些,畢竟我覺得這部電影也沒那麼刺激,香港譯名的話有點不知所云。
  • 品電影有趣外文譯名 學地道英語表達
    想知道英文電影的中文譯名是怎麼來的嗎,它們又有什麼樣的特別意義?9個電影譯名範例為大家揭曉謎團。 單從電影的外語譯名而言,曾有多少國外電影,因為異常出彩的中文譯名,打動了無數中國觀眾的心靈,從這個全球最大市場賺了個盆滿缽滿;又有多少國產電影,用別有韻味的英語譯名更加深入地詮釋了整個影片的內涵和意境。
  • 看了港臺這些電影譯名後,我對大陸的譯者們肅然起敬
    自從知道美國電影《史密斯夫婦》在香港的譯名為《史密夫決戰史密妻》後,我對香港流行文化的盲目崇拜基本就被治癒了。而在更多了解了香港和臺灣對外語片的譯名後,我內心陡然升起對大陸翻譯者的由衷敬意。下面這幾部大名鼎鼎的電影,我曾把港港和灣灣的譯名在飯桌上當段子講過,逗得旁邊的妹子花枝亂顫,臉上撲的粉都掉了半斤多。肖申克的救贖前者是香港的譯名,月黑高飛,濃濃的江湖味道,港港一半會是沒法從武俠片裡跳出來了。
  • 同樣是外來電影,為何兩岸三地的電影譯名差異那麼大?
    主要還是文化差異吧,不過,從譯名來說,大部分還是大陸的譯名最好,也許是個人喜好吧!眾所周知,早期大陸看的電影幾乎以港片為主,黑幫、動作、鬼片都如此,而為了達到效果,片名一直都取得直接刺激,吸引你觀看,而不是以文藝內涵為主,這也導致這個習慣一直遺留到現在。
  • 盤點那些經典電影的港臺譯名,一個比一個雷人,不笑算我輸!
    國外的電影引進國內的時候一般都要進行審核和翻譯,但因為一國兩制的原因,內地和港臺是分開進行的,因此一部外國電影的內地譯名和港臺譯名往往都大相逕庭。可能是文化開放程度不同,港臺的譯名腦洞都很大,經常讓內地觀眾哭笑不得,本期小編就給大家整理幾部外國電影的內地譯名和港臺譯名之間的不同,看看誰更好聽誰更雷人,系好安全帶,出發咯~!
  • 這些美到哭的電影譯名,哪部是你的內心最愛?
    在上個世紀我國引入的眾多進口電影作品中,除了影片本身的精彩內容之外,在我國東方文字的獨特魅力下,那些喻意貼切的譯名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本著我國傳統文化中「十全十美」的說法,本文篩選出了十部在筆者看來譯名各有特色卻同具美感的經典作品,讓我們在重溫這些經典電影作品的同時,共同享受那獨具匠心、意境悠遠的譯名之美。
  • 這些港臺電影譯名更狗血
    這種差異放到咱們電影名上,照樣毀三觀。比如前兩天寫的《昆池巖》,香港譯名《瘋人院逐個捉》。香港譯名則抓取了電影情緒釋放的一刻:《月黑高飛》;臺灣譯名就突然有如聖光降臨了:《刺激1995》。,臺灣說大陸譯名沒內涵,香港說臺灣譯名沒韻味...
  • 大陸臺灣香港電影譯名差別太大
    最近幾部熱門國外電影,大陸、臺灣和香港的譯名安全不同。非常有趣。《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是大陸的翻譯。可以說蠻有詩意。臺灣版的翻譯比較直白《梵谷·星夜之謎》,大家看到梵谷這個譯名是不是有點不適應?臺灣版譯名就有點夜店風了——《可可夜總會》,我看了一部假電影?
  • 同一部電影的大陸 臺灣 香港三地譯名對比 比比誰更貼切
    在電影的譯名上,則顯示為三個不同版本的譯名。想在寥寥數字中抓住電影的神韻莫非易事,各顯神通之時也經常出現一些啼笑皆非或恰如其分的神譯名。  本次選出了不少電影,列出其三版中文譯名,看看兩岸三地的文化差別和譯者實力。當然作為內地觀眾,常用詞彙的差異會讓大陸譯名看起來更貼切一點。但某些港臺譯名確實想讓人吐槽一番。
  • 看了這些讓人哭笑不得的電影神譯名,還需要看小品嗎?
    由於文化差異,在翻譯外文電影時總會遇到一些很難翻譯的電影片名。很多電影翻譯之後的片名讓人一眼就沒有食慾,多少好片就被這樣錯過了。即便匯集了眾多外語人才,但有些片名仍讓人哭笑不得!先看下翻譯的定義。翻譯,講求信達雅。信為表達真實思想,達為文理通順,雅則是將他人語言以自己地方文化包裝之,更適合本土人語言風格,審美趣向。
  • 《變形金剛》引發兩岸三地電影中文譯名大PK
    變形金剛差「譯」》,引起兩岸三地關於外國譯名的討論。直譯好還是意譯好?擎天柱好還是柯博文好?貝克漢姆好還是貝克漢好?且看來自大陸、香港、臺灣三位影評人對本地譯名特色的觀察分析。   大陸   ● 直譯往往力不從心   ● 四字譯名走紅批片   你看過《懷疑》、《滑鐵盧的橋》、《偉大的瓦爾茨》、《隨機收穫》這幾部經典電影嗎?哪尼,你確定是經典?
  • 對比了臺灣和大陸的電影譯名,美國人實在忍不住了!
    但最近,一部好萊塢電影的臺灣譯名,就讓在臺美國人實在忍不住,出來吐槽:臺灣太不會取電影名,中國還比較厲害!大陸譯名:《血戰鋼鋸嶺》臺灣譯名《鋼鐵英雄》在臺灣的美籍英語老師畢靜翰在FB發文,就對臺灣所取的《鋼鐵英雄》片名相當失望,他寫道:這簡直是翻譯者的自創,跟電影內涵還有導演想表達的意思不太一樣。
  • 同一部電影,港臺譯名的腦洞真是大,最後一個不得鳥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看外國電影的觀眾又多了一個樂趣,對比電影的內地譯名和港臺譯名,比如大家最熟悉的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臺版翻譯作《刺激1995》,港版翻譯作《月黑高飛》,雖說兩岸三地文化略有差異,譯名差異較大是正常現象,但是有些港臺的翻譯的確腦洞夠大,下面這些是近段時間的一些外國電影的港臺譯名與中文名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