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
這是莫言《晚熟的人》裡面的一段話,很多人以為這是一句話,其實這是三句話,折射的是善良的三個層次。
第一句:「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沒有人是真正的傻子,哪怕傻如《士兵突擊》中的許木木許三多,也能修成一條團長都佩服的草原公路。本性善良的人並非愚笨,只是過多地將智慧消耗在才華上,而少了一些人情世故、名利的追求,所以直到有一些早早成熟,早早懂得專注於名利的劣人「冒犯或者刺激」到善良的人時,善良的人才會成熟。
第二句:「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本性善良的人,他的善良是刻在骨子裡的,即使被傷害,依然不改善良的本心。莫言曾被故鄉的人嘲笑「相貌醜陋」,也因醜被欺負,但是直到如今,依然對故鄉抱以情愫,將故鄉當作自己創作的源泉。「大衣哥」成名九年,也被吸血了九年,可即使如此,在疫情嚴峻的今年春天,家門卻依然被鬧事的人踹開。事後直播回應稱:「門能修好,別嚇著人家」。
第三句則是完整的句子:「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千裡覓知音,若得見,則當為「高山流水、伯牙子期」,若不得,則孤僻終老。所以,很多才華橫溢的人,總給人一種孤僻的感覺。
這種孤僻,有些才子用行為習慣記錄,有些才子用日記記載,而作家,一般用書籍文章。
舞文弄墨的人最好懂,因為字裡行間藏著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