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 好書推薦《晚熟的人》

2020-12-22 丁川是個老師

上一本看莫言的書,還是那本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蛙》。轉眼多年,老師出版了這本《晚熟的人》。故鄉人事,但面貌全新,篇幅緊湊,卻各有曲直,從《紅高粱》到《晚熟的人》,從歷史深處到當下現實,從開天闢地到氣象萬千,依然是讀者熟悉的那個莫言,帶給我們陌生全新的閱讀體驗。

《晚熟的人》,其中有一句話特別感同身受。「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人。」

讀完這本書之後,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縈繞在我心間。可是我卻說不清道不明。可能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讀完的感覺會不一樣。

但對我來說,那種感覺不是一種讓我覺得很舒服的感覺。如果一定要找個詞來形容一下的話,我覺得比較靠近的是「壓抑」吧。

書裡有很多豐富的意涵,等待讀者去體悟。語言都極有營養,熬得一鍋好湯,平淡真摯,而依舊很有層次感,同時,故事講述中,自然的創造了一個個清晰的意象,道出了歷史進程中許多隱秘事,簡直可以當作近半個世紀的史詩來讀。

最後一篇《火把與口哨》讓我印象深刻,哪怕已過零點也非看完不可。閱讀那樣一個悲劇結尾,同多年前閱讀到《生死疲勞》的結尾時有類似的感受。內心而言,我不理解作者為什麼一定要讓他們那麼悲慘;我家的文學碩士告訴我「悲劇給人力量」。

迄今為止,莫言已經創作了十一部長篇小說,二十九部中篇小說,九十部短篇小說,三部話劇,兩部戲曲,五部電影劇本,五十集電視劇劇本,並有散雜文作品多部。他的作品已被翻譯成五十餘種語言,二百多個外文版本。

而我永遠記得紅高粱裡那句:「現在是民國了,興的是自由戀愛。」

相關焦點

  • 莫言: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
    莫言在新書《晚熟的人》中說:「一個人,特別想成為一個什麼,但始終沒成為一個什麼,那麼這個什麼也就成了他一輩子都魂牽夢繞的什麼。」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當別人聰明伶俐、追求務實的時候,我們又呆又傻,追求理想和星空。
  • 《晚熟的人》: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
    又一團泥巴擊中了她的頭,她哭著喊:你們不要打了,他什麼都不懂……歡子用身體掩護著喜子,身上被砸了很多泥巴,她哭著喊:你們這些壞種,欺負一個傻瓜,老天爺會打雷劈了你們的……你們這些孬種……就是因為這件事,莫言和他二哥的頭都被父親打出了血,就這還是輕的,更嚴重的是田逵。挑頭的田逵因為這事直接被他父親砍掉了一隻手。
  •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莫言《晚熟的人》
    年輕的時候,愛上什麼都不為過,成熟了以後,放棄什麼都能理解。 —莫言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莫言的《晚熟的人》是莫言系諾貝爾文學獎之後首部小說集。故鄉人事,但面貌全新。篇幅緊湊,卻各有曲直。
  •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早安晚安語錄,ID:zaowanyul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成為更好的人,即使是在那些糟糕又孤獨的日子裡。如果沒有溫暖的懷抱,記得多加衣裳。「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莫言《晚熟的人》很多事情都不必追問,細節即是答案。一定會有場遇見,讓你原諒生活所有刁難。
  • 莫言:晚熟的人,即使被催熟開竅,但仍善良與赤城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人。」翻開莫言的新作《晚熟的人》,像是在尋找一份答案,尋找一份救贖。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這句話暗藏自信和些許的虛榮,更多的是對時間的追趕,對成功的急切渴望。但我還是喜歡自己的生活有條不紊,活在自己的時區裡,從容淡定的「大器晚成」。或許這就是那份答案,那份救贖。
  • 晚熟的人,是人生三個層次的善良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這是莫言《晚熟的人》裡面的一段話,很多人以為這是一句話,其實這是三句話,折射的是善良的三個層次。第一句:「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 讀莫言《晚熟的人》,不做那個「晚熟的人」!
    我從《紅高粱》知道莫言莫言,1955年2月出生;《晚熟的人》,寫於2020年3月12日,莫言65歲生日後的作品。這種晚熟,總是專注而執著,不放棄,不氣餒,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歷久彌香。這種晚熟,還意味著智慧、寬容、大氣,「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不過,晚熟不一定都是大器晚成。有一種晚熟叫世俗化、市井化,越來越精明狡猾,越來越圓滑世故,眼中只有利益,心裡只有小算盤。
  • 莫言新作《晚熟的人》:真正晚熟的人,更應當成熟
    ——《晚熟的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新書《晚熟的人》,自7月31日發布起,就火得一塌糊塗。這本書之所以會有如此高的關注度,不僅僅是因為它的作者是莫言,更因為那些戳中人心的代入感極強的文字。我讀後感觸極深,我並不是那種感性的人,而是書中的文字的確深深地戳中了內心最軟弱的地方。人到中年,才開始開悟,才開始明白哪些東西該拋棄,哪些事該保留。為何會起《晚熟的人》這個書名?莫言在入駐抖音時,這樣解釋「晚熟」,他說:「晚熟這個概念也是一種來自民間的智慧。
  • 晚熟的人:心善的人都晚熟,後來開竅也是壞人催熟的
    前言前段時間,莫言先生的新書《晚熟的人》,特別的火,很多人都有同感,我記得書裡面,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後來雖然開竅了,也是被壞人催熟的,但是他們仍然善良赤誠,然後再不斷的,尋找自己的同類,最後卻成了最孤獨的一個。
  • 莫言《晚熟的人》新解:「晚熟」為什麼是智慧的象徵
    讀這本莫言的《晚熟的人》便有此感受。莫言是很多人喜歡的作家,他的文字很直白、接地氣,甚至有一些粗俗的語言,帶動著人的情緒,讓人讀起來一個字:爽。有人質疑,作為中國唯一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為什麼極少作品被選入中小學生課本中,我想大部分原因也跟這有關吧。
  • 莫言:做一個「晚熟的人」
    莫言不著急。不著急動筆,不著急讓心裡的人物快速成長、成型。他在直播中說,《晚熟的人》裡的人物原型,很多都是他的小學同學,「半個多世紀的故事一直延續到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成長,在晚熟」。  這本中短篇小說集由12個故事組成。書名來自其中一個故事的篇名。在這個故事裡,莫言寫了一個「在裝傻過程當中體會到了很多樂趣」的人。
  • 對莫言《晚熟的人》的一點兒感想
    莫言的新作《晚熟的人》已經讀了兩個星期了,聽說快的人5個小時就讀完了,自愧不如。建議大家讀這部書一讀再讀,讀一遍一個理解,讀一層一個意思,就像一顆老樹的年輪一樣,一圈一圈的向外擴展,欲想探個究竟,讀個明白,還真挺費勁的。「早熟」的人讀不懂「晚熟」的小說。
  • 《晚熟的人》:莫言的「回鄉」
    莫言的新書《晚熟的人》出版至今已有兩個月,這本頗有些「十年磨一劍」意味的短篇小說合集取得相當好的銷售成績,迄今已多次加印,總發行量逾60萬冊。那麼《晚熟的人》寫得究竟怎麼樣?最近召開的「本土、現實、小說的回歸——莫言近作研討會」中,專家學者們給出了評論。
  • 晚熟的人,莫言新作
    所謂晚熟,就是大器晚成的意思。有早熟就有晚熟,很正常的事情。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村莊不在多偏遠,有個諾獎作家就有人不遠萬裡而來。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老家的幾座破宅子成了景點,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朝聖,順帶著家鄉的各種經濟也蓬勃發展起來。宅子旁邊賣土特產的,剪紙的,木雕的,莫言盜版書的,熱鬧非凡,不過賺的都是一些小錢。
  • 專家研討莫言《晚熟的人》
    本報電(胡雪慧)近日,由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文藝報社和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本土、現實、小說的回歸——莫言近作研討會」在京舉行,30位專家學者圍繞莫言新作《晚熟的人》展開討論。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認為,莫言從「站」在家鄉到「回」鄉,這個「鄉」集合了現實中所有龐雜的力量。作家對高密東北鄉的情感把握不再確定,有一種無法判斷又努力做出判斷的困惑感。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格非說,從創作態度上看,《晚熟的人》體現出莫言的「誠」——既然無法判斷真假、好壞,那作家就把自己清空,「誠」就在「無」中誕生出來。
  • 《晚熟的人》:莫言,我周圍,都是精明強幹的聰明人
    《晚熟的人》:莫言,我周圍,都是精明強幹的聰明人「有的人,小時膽小,後來膽越來越大,」蔣二道,「有的人,少時膽大,長大後膽越來越小,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區別。」 莫言坦誠,說自己就是那個晚熟的人,很多事,過了很久,才明白,才了解,環顧四周,都是精明強幹的人,而自己,依然古板。
  • 晚熟的人,都很好!
    沒關係,人這一輩子,哪怕前半生活得懵懵懂懂,後半生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晚熟的人,天性善良莫言說:「我不夠成熟,不夠圓滑,不夠老練。沒關係,我只不過是一個晚熟的人。」這個社會,好像更歡迎早熟的人 。他們在職場上、生活中,都混得如魚得水。而晚熟的人,卻總是學不會那些套路。
  • 莫言:做一個晚熟的人
    在出版上一部小說十年之後,莫言推出了小說集《晚熟的人》,這也是他獲諾貝爾文學獎後的首部全新作品集。自從他獲諾獎以來,大家都在好奇傳說中的「諾獎魔咒」(得了諾獎就很難再有力作超越自我)是否會困住他,要知道,獲獎之後一整年,他可是忙到連一本書都沒看過。
  • 莫言《晚熟的人》,裡面的一句話,說中多少「養家男人」的無奈!
    《晚熟的人》是我唯一讀過的莫言著作,我一讀就讀了三遍,很喜歡裡面的一句話,說中了多少「養家男人」的無奈!實話實說,在讀《晚熟的人》之前,我一直不太喜歡莫言的作品,因為從莫言那些作品的書名,就讓我感覺有些壓抑, 而讀到《晚熟的人》也是我在逛書店的時候,實在不知道買什麼的時候,就隨手拿了一本書看了幾眼,而這本書就是《晚熟的人》,就這幾眼就讓我愛不釋手了,所以這本書也成了我唯一讀過的莫言的作品!
  • 潘凱雄丨拉開距離說「晚熟」 ——看莫言中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
    果不其然,《晚熟的人》甫一面世,立即形成文壇乃至社會熱點話題之一。現在三個月過去了,關於「晚熟」的熱已然降溫,拉開了這段距離再來回望「晚熟熱」和《晚熟的人》作品本身,或許也是一種「晚熟」。 《晚熟的人》的確有不同於一般作品之處,它足以從不同的維度去觀察、去考量,從而觸發不同的話題: ——比如從市場反應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