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開學季節,都免不了一些軼聞趣事,讓人大開眼界、或喜或憂,今年也是如此。
在某晚報上看到一篇報導,說是在杭州某小學新三年級的某班,兩年之內該班換了5個班主任,同時還換了3位數學老師,焦慮到崩潰的家長剛開學就跑到學校集體抗議。驅動該班老師頻繁更換的原因很現實,就是任教主課的女老師懷孕。這本是稀疏平常之事,可在這個班級,問題特別突出。
小一下期任教語文的班主任懷孕了,來了一個代課老師幹了兩周,又換成另一個代課老師幹了3個月,本學期快結束時休完第一胎假產的另一女老師接替任班主任。小二下期,也就是今年春季學期,數學老師也懷上了,學校又先後安排兩名數學代課老師。
到這裡,故事並沒有完。秋季學期這才開學,細心的家長發現,生完一胎、任職僅一年的班主任,又懷上二孩了。哈哈,是不是有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感覺呢?有家長氣憤地表示:「忍不了了,每個學期都是代課老師上課!這什麼時候是個頭呀?」
作為家長,非常能理解他們集體抗議班級主課老師頻繁變換的複雜心情。
在強大的教育焦慮和升學壓力面前,每一位家長都期望為自家孩子謀一所好學校、一個好班級。這樣的目標不能實現的時候,不少家長只有退而求其次,希望孩子所在班級任課老師保持相對穩定,儘可能減少對班級教學的影響。
同一個班級,兩年之內換了5個班主任(語文老師)、3個數學老師,家長該被動接受嗎?很顯然,家長不該被動接受。
用家長們的說法,他們理解並尊重老師懷孕生子的權力,但校方應當保持班級主課老師的相對穩定,就算是安排老師代課,也不能幾天就換一個。
老實說,這樣的要求並不過分。頻繁換任課老師,以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認知,可能孩子們還沒有搞清楚老師姓甚名誰,又被調走了,更別說適應老師的教學管理。尤其是小學三年級這個點上,很多家長認為是決定孩子學習成績走向的「分水嶺」,保持任課老師的穩定非常重要。
01加強教師安排統籌
其實,在二胎生育政策放開後,崩潰的不僅僅是家長,中小學校也不好受。就拿前述學校來講,全校190名老師中八成是女性,已請產假的近20人。一方面女老師的生育權受法律保護,一方面正常教學又不能受影響,如何統籌好兩者的關係,是擺在中小學校面前的一大難題。
任課老師的調度是一件難事,但這絕不是某個班級走馬燈似地換老師的藉口。學校只要用心去研究、去統籌,190人的隊伍少20人,找出相對穩定的老師代課方案並非沒有可能。
02理性應對老師變動
孩子班級遇上老師休產假,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不過,對學校安排代課老師,家長也不必過於在意,客觀理性應對即可。一方面,女老師的生育權要尊重;另一方面,小學階段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比學知識更重要。只要代課老師是認真負責的,孩子的學習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孩子成績往往與其學習習慣正相關。記得咱家孩子小學三年級時,多數家長對數學老師不滿意,認為其教學不力,強烈要求之下學校換上了年級最優秀的數學老師,可班級數學整體水平也未見有大的長進,數學成績差的同學依然沒有沒有大的起色。
一個朋友給我講,他家小孩從三年級開始,數學老師一個學期換一次,語文老師是班主任,也是在三年級生小孩去了,四年級時才又換回來,沒覺得怎麼影響孩子的學習。
若班級老師換得勤,家長要積極向學校反映情況,爭取最大限度地保持班級老師的穩定;同時還要更加關注、引導孩子的學習,尤其是學習習慣的養成,防止因為老師的頻繁變動,而養成了孩子學習上的不良習慣。
03優化教師性別結構
就中小學校教師隊伍而言,女多男少是不爭的事實。個別的中小學校,甚至出現了只有校長是男性、其餘老師全部是女性的「奇特風景」。網上還爆出過某地招聘教師體檢排隊的照片,百餘體檢者中僅有1名男性。從某種角度上講,解決教師隊伍性別比問題已是迫在眉睫。
提高男性在中小學老師隊伍中的比重,讓教師性別比保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女老師的數量自然也就降下來了。這不僅有利於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更有利於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當然,這個問題僅僅依靠中小學校自身,不可能完全解決,需要教育大環境來推動。
因為懷孕生子,杭州某小學一班級2年換5位班主任、3位數學老師,如果你是家長,會接受嗎?歡迎關注、留言評論。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不妥,聯繫速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