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這句話的滋養: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分鑄就的。當我們被人生歷練之後覺得這句話愈發精闢,只是這百分之一,就像存摺上左起第一位數字一樣,如果沒有它,後面再多0都是白扯。不是說努力不重要,而是說沒有天分的努力有時真的是在積攢0。
有些領域需要較強的天分,有些則需要努力即可,我們最不缺努力的典範,今天只說說特別需要天分的範疇。名牌大學、藝術家和領導者。
這段時間是國際大學錄取揭榜的日子,茲要有孩子被哈耶普斯麻這樣級別的大學錄取,他(她)所在的學校、培訓機構勢必雞犬升天,當然了主要是升級了學費。孩子們也必然有教養的感謝各大TV,觀眾們自然也接受千裡馬必有伯樂的觀點,所有能沾邊的必發至少一篇公眾號。狂歡之後冷靜下來,才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成功不可複製」。不可複製的不僅是家庭出身、資源機遇,更是這個成功個案本身,這裡用這句話再合適不過了——ta就是ta,不一樣的煙火。他們生來就是做天才的、註定做楷模的、任務就是扮演別人家的孩砸,只要命運沒有耽誤他們的天分,只要客觀環境相差不太大,他們在哪所學校甚至不需要學校一樣會被頂級大學錄取!而之於其他普娃(普通孩子)來說同樣甚至加倍的努力和付出也未必再現一個同樣的結果,因為天分不同,這是個不爭卻沒有幾個人願意承認的現實。每年七月,國內清北復旦南開一大部分錄取者,也是具有很高學習天分的學生,他們是否能考取基本跟讀哪所學校關係不大,也就是在哪兒都能考上自己的夢校。他們今後是否是人生贏家不好說,但他們學習的竅兒勢必全開了,因此學習路上一直都是開掛的狀態。有本觀點獨特的書叫《自私的基因》,就是闡述每個個體只跟組合自己的基因有關,甚至跟遺傳無關。個人天分亦如此,它只存於個體、為個體閃光。
天分這個東西在藝術領域更是妥妥的萬物之本。為啥國產劇到了沒啥可看的地步,因為沒有導演天分和表演天分的人在資本運作下亂了空間,所以衍生了各種腦殘劇。張國師說過,演員最重要的是老天爺賞飯吃,其次才是祖師爺給飯吃。當下橫行亂竄的都是不管這倆「爺」直接把自己當爺的流量們,只能用各種刷新三觀的糗事為自己博眼球了。演技這個天分真是強求不來,有就是有,演啥像啥;沒有的話再努力也是沒用,演誰都像自己,弄不好還出現用力過猛的車禍現場,更加不好下臺階。好演員好作品帶來的是藝術享受,不適合吃這碗飯的帶來的是夾生感。類似案例目前可謂鋪天蓋地不勝枚舉,都是被尬劇傷過眼睛的人,彼此懂得。
領導者,leader,包括職業定位,也包括普通群體的帶頭人。我曾經以為這是個靠努力能做好的事兒,一路走來一路看,發現這也是個需要天分的活兒。天生的leader四兩撥千斤,又讓受眾心服口服願意聽之從之;相反,笨拙的leader總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累人累己,關鍵還得看人品,人品好的,受眾會寬容三分包涵二分事情好歹能過得去了,如果不是善類就容易形成仇怨和禍患,也就是所謂的造孽了。小至幼兒園班長、大到無極限的位置、旁至家委會主任和微信群主,適不適合做這個leader位置,赤裸裸的現實在說話。裝13不難,難的是一呼百應的能力和水平。說到這裡,很多人頭腦中已經開始有具像了,無論是打工道路上還是日常社交中,都會碰到強行上位的leader和讓你心生敬意的尊長,有些是當反面教材的跳梁小丑,有些是讓你茅塞頓開的人生導師,無論是誰,他們的天分決定了他們在你生命中的意義,也決定了他們在自己領域的口碑,在其位不謀其政,害人傷己。
最理想的文明城邦就是各司其職、各盡所能,當然現實都是骨感的,混亂的局面往往是因為找錯了定位、努力錯了重點、沒有看清楚自身造成的,也就是沒弄清楚自身的天分及其程度。這錯綜的萬象是世間常態,有些人從混沌走向清醒的過程會很長,有些人則痴迷於自以為是會很久,此起彼伏,迭代更替……說來說去,都是不甘於做分母、努力走向分子的過程。
羨慕那些有天分又有平臺發揮的人,更佩服那些資質平平清楚自己定位精彩或者的人,敢於面對自己、勇於認清自己,讓自己的努力有效,又不徒增煩惱,是一份難得的超脫。
這麼說,沒有天分的人努力都是白費的咯?當然不是,再平庸的人也有特長和優點,發揮的過程就是一種努力,箇中樂趣自己體會最深。天分有高低,而非一定要到一種極致、不放過自己。
這麼說,天才更要努力,荒廢上天的賞賜也大有人在,不努力,這份得天獨厚的財富就沒有意義,帳戶上最左邊數字的位置只有在後面很多個0和其它數字的加持下,才是真正的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