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第一性原理思維,重構影視劇行業

2020-12-11 混沌大學

要做出偉大的作品,需要進入到人類「未知的未知」!但是,由於「未知之牆」,人類很難進入「未知的未知」。我們要通過第一性原理式的本質思考,跨越「未知之牆」,找到你所秉承的基本原則,這就是第一性原理思維的精髓。

分享人丨沈拓&李匡寧

混沌創新領教沈拓

耀客傳媒創作部總監李匡寧

混沌創新院2020級招生正在進行

歡迎加入

註:本文節選自沈拓老師與李匡寧同學在12月22日混沌大學APP創新院優秀同學直播精彩分享。

01 《以第一性原理思維,突破未知之牆》

——沈拓

▍偉大作品的共性

知識可以分成幾類範疇:

第一類:「已知的已知」這個東西我懂,而且我知道我懂。

第二類:「已知的未知」。這個東西我不懂,而且我知道我不懂。

第三類:「未知的未知」。這個東西我不懂,而且我完全沒有意識到,所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所有偉大的作品都需要在「未知的未知」領域開疆闢土,今天能稱之為「偉大」的作品,一定是超越人類已知的界限,進入到了未知的範疇。

但是,由於人類固有的認知遮蔽,使得人類很難突破已知,難以到達「未知的未知」,這中間的障礙,我們稱之為「未知之牆」。

▍未知之牆

如何突破「未知之牆」?這裡要用到第一性原理式的思考。第一性原理是混沌大學知識體系的核心,包括對用戶需求的本質思考和對產品創造的本質思考。

對用戶需求的洞察分為三類:

第一類:我知道我的需求,而且我已經被很好滿足了。

第二類:我知道我的需求,但是明顯感覺到我沒有被很好滿足。

第三類:用戶自己都沒辦法清楚說出來的需求,但是這個需求在他的潛意識層面是存在的。

針對用戶的三類需求,我們可以把創新也分為三類:

第一類:如果你面向的是一個已知卻很好滿足的需求,你提供的服務就是連續性創新。比如更多功能、更強勁的性能、更低廉的價格等。

第二類:由於用戶沒有被很好的滿足,需要給他提供更好的替代品和更好的替代。

第三類:面向用戶未知的需求進行開創式的創新。

其中第三類創新,是我們最渴望的創新,即,面向用戶未知需求的開創式創新。但是,在這裡,遇到了「未知之牆」的阻礙。

▍突破未知之牆

突破未知之牆的根本性方法在於:第一性原理式的本質思考。即,通過把握事物的本質,根據該事物的本質,找到該事物的現代版本或未來版本,從而到達「未知的未知」。

以產品創新為例,從用戶需求出發,找到用戶需求背後的支配性力量:

用戶的需求背後,是由什麼支配的?用戶需求的本質是什麼 ?

用戶為什麼要使用朋友圈?本質就是維護人設,連接同頻。

用戶為什麼要發布短視頻?本質是渴望發言,表達自我。

用戶為什麼要看影視劇?本質是得到庇護,深度沉浸。

對於本質下探式思考將幫助我們穿越「未知之牆」。而穿越「未知之牆」的箭,就是你對本質的思考,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第一性原理思維

▍總結

第一,要做出偉大的作品,需要進入到「未知的未知」;

第二,由於「未知之牆」的存在,人類很難進入「未知的未知」;

第三,跨越「未知之牆」,需要進行第一性原理式的本質思考;

第四,我們在面對不同類別的挑戰或困難時,要找到自己的「一」,這就是第一性原理的精髓。

02 《以第一性原理探尋影視的過去與未來》

——李匡寧

▍人為什麼要看影視劇?

探究這個問題要從歷史維度裡來思考。現代人如果在沒有電視劇的情況下看什麼?可以看話劇、越劇。

近代人看什麼?一百年前天橋賣藝可以看曲藝、雜技。古人看什麼東西?在《清明上河圖》的畫卷中,能看到北宋開始就已經有相關的曲藝演出了。

原始人看什麼?我在這裡列出兩張圖,一張是在歐洲庇里牛斯山上面的一張巖畫,另外一張是在賀蘭山上的巖畫。他們不約而同相隔在兩千年之前,不約而同選擇了一件事情:用祭祀活動記錄下自己最原始的娛樂活動。

它們有什麼相同之處?它們都是內容情感的集大成者。

也就是說,你不需要身臨其境就能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

人為什麼要看內容娛樂?因為人在不斷追求著安全的、沉浸的生命體驗。

▍人類的觀影體驗存在冷卻期

多次內容娛樂會使得體驗感變弱,在觀影裡叫做「冷卻機體驗」。這會給影視行業帶來什麼機會?在混沌有一個思維模型——低端顛覆

「冷卻機」的存在使得題材存在了低端顛覆的可能性,如果某一類題材高頻、長頻出現在你的生活中,你接觸多了之後會產生厭煩,而新題材往往不存在這個問題。新題材進步速度會更加快,因為你接受起來更加容易,這其實就有了低端顛覆的可能性。到達一個頂點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變化。

如果我們把低端顛覆稍微彎曲一下會出現什麼事情?題材創新是否有上限?我的答案是題材創新會存在非常明顯的上限。

03

用混沌思維模型拆解爆款影視劇

——沈拓&李匡寧

▍用混沌模型拆解《鄉村愛情》

沈拓:如果用混沌的思維模型來拆解《鄉村愛情》,你認為應該匹配什麼思維模型?

李匡寧:我個人認為有兩個模型:組合創新和低端顛覆。從演員角度,他們並不是非常有名的演員,甚至之前可能是東北的二人轉演員,他們因為參演這部劇進而成為相關的著名演員。第二點回到第一性原理,觀眾為什麼喜歡看影視劇是因為追求安全的沉浸的體驗感。但是中國還有很多的人是生活在廣大鄉村裡面,當你和他們進行沉浸感體驗的時候,如果內容脫離生活太遠,受眾不一定能夠感受到這種沉浸感。反過來看,《鄉村愛情》其實是做了一個低端顛覆。

沈拓:我用模型總結一下,克裡斯坦森教授所說的低端顛覆,當我們服務於一個中高端市場、主流市場,有時候容易出現性能過度。但這時一定會出現一個邊緣性的創新力量來捕捉邊緣市場。這個邊緣是相對於主流來說,它本身未必小,反而可能很大,此外跟性能過度往往伴生的現象是,一定有一個尚未被很好滿足的需求。

李匡寧:在整個影視產業裡《鄉村愛情》無論在藝術成就上,還是在商業上都非常成功。但對於大多數內容公司來說,一開始看不見,到後來再看見的時候就夠不著。它形成了一個非常獨立的區域,而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商業模式。第二個模型是組合創新。組合創新就是將各種已有元素進行相關組合。首先,它把東北這個個體單獨獨立了,第二把農村這個個體單獨獨立了,第三把相關的時代屬性在每部項目單獨獨立出來之後,然後不斷地進行組合之後才形成了這部作品。

▍用混沌模型拆解《長安十二時辰》

沈拓:今天我們再聊一部2019年一部現象級的爆款劇《長安十二時辰》。它為什麼這麼火?有請匡寧解讀一下。

李匡寧:《長安十二時辰》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首先它的拍攝非常精良,通過全景化搭建起整個長安城,然後讓演員不斷地走戲、訓練。從本質上來說,一旦整個實景搭建出來之後就形成了氛圍感。其次它是一個快速迭代的產品,《長安十二時辰》在創作過程中,馬親王在更新過程中有大量和網上讀者的互動,每更新一章就會有大量的網友留言,說出自己對這個故事的反饋、期待或者建議。用混沌的模型來說,這是一種分形創新

沈拓:如果每一個人都像匠人般的精神去做每個細節的時候,其實觀眾都能感覺得到。剛才匡寧說用分形創新,其實用在文學IP轉化到網絡劇IP是很好的,比如《琅琊榜》和《慶餘年》。

▍用混沌模型拆解《潛伏

沈拓:還有一類劇我本人特別喜歡看,就是諜戰劇,比如像《潛伏》,那諜戰劇它成功的底層密碼是什麼呢?

李匡寧:諜戰劇最核心的點就是在於如何建構一個合理的危機感,這是所有劇情的底層密碼。這是所有緊張情節的底層密碼。《潛伏》裡餘則成一角,之所以從一個進步青年成長為優秀的地下工作者。實際是足夠多合理而揪心的危機事件推動了人物成長。

沈拓:好看的諜戰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要塑造一個強大的對手。我們的成長也是這樣,要克服一些東西,我把這叫熔爐或者對手。很多優秀的劇都展現了人性的兩層性,偉大的作品稱之為偉大作品,第一點我們叫做無結論的人性兩難。第二點偉大作品應該是雙層的,絕對不是像一杯清泉一下子就能讓你看到底。在過程中有過掙扎,想過放棄,甚至也有很醜陋的那一面,人性還有另外一種底色,我覺得這個更真實。如果諜戰劇的成功用混沌模型拆一下,你會用什麼模型?

李匡寧:我選擇用破界創新。《潛伏》的人物有一個基石假設所在,他的基石假設就構成了行為邏輯的邊界。大家還記得《潛伏》裡面有一個經典的橋段是搖床,那個時候他們還沒有表達心意在一起,但是又要模仿出夫妻的相關生活,防止隔牆有耳。翠平開始反感,後面逐漸理解了餘則成的行為。為什麼一開始翠平不理解餘則成了,核心就在於翠平和餘則成的基石假設不同。

沈拓:我總結一下,在她剛開始做遊擊戰士的時候,她底層基石假設是這樣的,勝利可以直線式的獲取,但是她跟餘則成打交道,她說勝利是需要通過間接曲線式的獲取,這就是一個破界。

▍在混沌創新院學習一年的感受

沈拓:匡寧是我們創新院19級2班非常優秀的同學,其實有時候我特別能體會到當好老師碰到好學生是一個什麼感受。這一年的學習結束了,你這一年有什麼感受呢?

李匡寧:我有兩個感受,第一個是創新院學習真的非常熱血,但同時也很疲憊。有我和同學的熱血暢飲,有我和領教老師的思維碰撞,有我們和善友教授的Amazing & Beautiful,但是也有徹夜難眠的輾轉反側,也有想不出模型,用不出模型,自己的行業帶不進模型的痛苦與糾結。市場上不少培訓存在管殺不管埋的情況,很多時候大家能夠指出你的錯誤所在,但是實際上,接下來怎麼辦似乎不是那麼清晰。在這個情況下混沌其實非常重要的一個東西叫做交付。交付這個概念是我在其他商學院或者其他的平臺很難聽到的一個概念,不單單要教,更要會用,用了之後還要有反饋。

第二個很感謝領教老師,感謝班主任老師,其實我們組成了一個非常好的集體,集體這個概念之前是很難在普通大眾心裡能夠touch到的,我們經常說創業者是很孤獨的,因為有時候別人不一定能夠理解你的壓抑、痛苦、困頓所在。但是一群人當你匯集創新院這個地方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老闆有這個老闆的痛苦,這個行業有行業的痛苦。在這個過程裡大家互相會產生一種交融的感覺,這個感覺其實是能夠讓你結交到一群特別好的兄弟和姐妹。

沈拓:今年創新院教學的重點是交付和教學。2020年其實又做了一個很大的調整,明年的關鍵詞就是凝神聚氣打贏一場必須打贏的仗,一定要打贏一場逆境之戰,打贏一場必須打贏的仗。

中國高濃度創新者學習場

2020混沌創新院火熱招生中

混沌創新院,一個為期一年的高濃度學習場域。

面向人群:在自己的領域裡有獨特思考,渴望創新的企業創始人或高管。

學制:學制一年,全年共有6個模塊,每次課程3天,採用混沌獨家的創新教學方式,結構化地幫助每一個同學落地和實戰。

學費:9.8萬/人。

相關焦點

  • First Principles Thinking 第一性原理思維
    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說一層層撥開事物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這是他眼中的「第一性原理思維模型」——回溯事物的本質,重新思考怎麼做。第一性原理思維有時被稱作第一性原理推理,是分解複雜問題和產生解決方法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它可能也是學習獨立思考的最好途徑。
  • 思維模型03 - First Principle | 第一性原理
    為什麼埃隆馬斯克將第一性原理作為自己的商業哲學?為什麼亞里斯多德格外推崇第一性原理?為什麼查理芒格將第一性原理作為核心思維模型之一?想要了解第一性原理,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人類兩種邏輯認知方式:歸納法和演繹法。
  • 第一創新——用第一性原理進行創新
    第一創新是指找到該系統的第一性原理,在此之上構建整個系統的創新方式。第一性原理創新簡稱第一創新。這個思維模型是善友教授整個理論的核心。一切過往,皆是序章,整個混沌系統的創新篇的核心就是第一創新。混沌最著名的黑話:用第一性原理跨越非連續性,實現第二曲線增長。尋找系統的第一性原理,用公理化思維去思考,建構自己的創新系統,是混沌大學整個教學體系的核心內容。什麼叫第一性原理?公理、公設、不證自明的道理、法律法規、常識.....
  •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我成功的秘訣,關鍵是第一性原理思維
    斯隆·馬斯克又是火箭,又是汽車,又是網際網路,現在又準備搞超級高鐵,還要搞再搞超級隧道,他在每個行業都有顛覆性創造。馬斯克成功的秘訣那你一定有疑問,為什麼他能夠如此不專注,每個行業的跨度又這麼大,又如此成功?在2013年的TED演講中,億萬富豪埃隆·馬斯克透露了他取得非凡成就的秘訣,就是利用第一原理思維方式做出戰略決策。
  • 第一性原理——思考的起源
    2、用哲科思維探究事物背後的邏輯——第一性原理,從物理學、生物學、複雜性科學等透過現象看本質,尋找不變的「一」,找到事物最根基的原起點——第一性原理,加上演繹法,探尋構建世界的基本邏輯。3、理念世界,屬於信仰、使命、人生價值觀的部分。有使命湧現、柏拉圖的理念世界和喬達摩的覺醒智慧。
  • 《第一性原理》:打破經驗詛咒,喚醒更高級的思維方法和創新思路
    這裡的「規律的規律」是「思想實驗」的基礎,也就就是愛因斯坦理論物理創新的「第一性原理」。是不是還是一頭霧水?不要擔心,李善友先生把哲學、科學的這一思維方式寫成了一本書——《第一性原理》,專門為我們解讀什麼是「第一性原理」,有什麼用,別人是怎麼用的,而我們有時候會用,有時候又忘記用了。
  • 讓人受益的第一性原理
    而第一性原理就主張我們從事物最本質之處著眼,並且在實施的過程中,以最根本的那個原則為參照點,不斷糾偏,直到達成目標。不同於「比較思維」和「經驗思維」帶來的小的迭代,第一性原理帶來的往往是顛覆式的創新。一般來說,大家肯定都會選擇B路線,但如果從事物最本質之處考慮,最根本的參照原則其實是數學中的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原理,就會發現B路線也並非是最近的那條路。而想要找到最近的一條,不是重新對A、B、C進行比較和測量,而是重新開闢一條新的路。而這其中的原理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由來已久,最早是由亞里斯多德提出。亞里斯多德曾說「在每個系統探索中存在第一性原理。
  • 第一性原理
    亞里斯多德:「在任何一個系統中,存在第一性原理,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也不能被違反。」
  • 伊隆·馬斯克: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就是找到問題最開始的起點,即「最起點」或者「元問題」。大家可能聽說過「第一性原理」這個詞,最近很火。他是這麼說的:我們運用「第一性原理」思維而不是「比較思維」去思考問題。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傾向於比較——別人已經做過了或者正在做這件事情,我們就也去做。這樣的結果是只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展。
  • 火遍創投圈的第一性原理-TY聊思維4
    「我們運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較思維去思考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傾向於比較,對別人已經做過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們也都去做,這樣發展的結果只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展。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說一層層撥開事物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 第一性原理:馬斯克顛覆式創新的終極秘訣
    物理學教會我運用第一性原理思維去推理,而不是用類比的思維去推理。讓我們來看看這個第一性原理究竟是什麼。火箭是由什麼製成的?航空級鋁合金,再加上一些鈦、銅和碳纖維。然後我會問自己,這些材料在市場上值多少錢?結果是,這些火箭原材料的成本大約是火箭價格的2%。」馬斯克決定創辦一家自己的公司,與其花幾千萬美元購買一枚已經造好的火箭,還不如購買便宜的原材料,自己造一枚火箭。
  • 特斯拉-馬克斯能在9個不同領域成功,靠的就是第一性原理思維法
    好吧,這裡舉例子,歐幾裡德的幾何學影響了我們幾千年,現代數學仍然還在用歐幾裡得的公式和原則,那歐幾裡幾何原本的第一性原理是什麼呢?五條公設和五條公理就是他的第一性原理了。「解構」:用物理學思維分解現象,層層撥開,找到改變的突破點。「重構」;重新建造一條新的賽道,新的模式,新的方法把原來的給替代掉。
  • 第一性原理 做最準確的判斷
    元認知可以提升思維模式,對人影響深遠,但在分析、判斷的方面,第一性原理作用更大。一切人為的假設都屬於經驗主義,對會阻礙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只有從事物的本質,少量的核心數據做出的判斷才是最準確的。「第一性原理」這個詞可能是從牛頓的「第一推動力」衍生出來的,也有說是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觀點衍生出第一性原理,不過這不重要。
  • 什麼是「第一性原理」? | 高瓴 Recommend
    然而,在有些情況下,這兩種思維邏輯都會引向錯誤的結論。與之相對的,亞里斯多德首創了「第一性原理」——「任何一個系統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是一個根基性命題或假設。我把第一性原理放在了兩條曲線中間,它蘊含著這樣的一個味道。第一性原理,就是這個系統裡曲線轉換的動力因,就是創新的動力。
  • 為什麼很多大佬都在講「第一性原理」
    那麼這位大佬擁有怎樣的思維方式呢。在TED的採訪中,他透露自己非常推崇的思維模式是「First principle thinking」,翻譯成中文就是第一性原理思維。如果某些原理或數據來源於第一性原理,但推演過程中加入了一些假設(這些假設當然是很有說服力的),那麼這些原理或數據就稱為「半經驗的」。第一性原理思維了解了第一性原理,那麼到底什麼是第一性原理思維呢?
  • 不妨借鑑第一性原理
    ,這就是在用演繹法去追尋那個終極的原因,用演繹法往前推的那個元起點就是【第一性原理】。」在亞里斯多德的眼中,第一性原理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馬斯克說,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說一層層撥開事物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方式強調獨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馬斯克在這一點上非常像賈伯斯;Think Different是賈伯斯最喜歡的廣告詞,被譯為「不同凡想」,第一性原理思維方式的基礎是自信心。
  • 第一性原理(中)
    在上篇我們提到,演繹法由於最開始的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是正確的,只要後續的邏輯沒有問題,就一定能夠推導出正確的結論。問題來了?這個我們都認可的第一性原理,是如何產生的呢?是歸納法嗎?歸納法歸納出的結論本身就不一定是對的。那第一性原理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 分子封面 | 網絡科技時代的保險銷售,從第一性原理出發
    」  尊敬的老朋友們、新朋友們好,我今天分享的題目是網絡科技時代的保險銷售,從第一性原理出發,由悟道、辯法、行術、結語四個部分組成:  悟道,疫情帶給我們的一個好處是更多的時間來思考,嘗試用不同的邏輯思考,從歸納法到演繹法,不僅對於我們從事的工作,對於生活和人生也有很大的意義。
  • B端產品的第一性原理思考
    這句話翻譯成中文,第一性原理是基本的、根本的、不言而喻的命題或假設,不能由其他的命題或假設推導出來。第一性原理是元認知,就像數學中的公理,物理學中的從頭計算。因Elon Musk以第一性原理作為創業的指導法則,並成功創立了PayPal,Tesla和Space X等享譽全球的企業。
  • 第一性原理的秘密:看透事物的本質,才是幫你快速解決問題的關鍵
    那些解決問題的高手,都在用「第一性原理」洞察事物本質。第一性原理是回歸事物本質的思維方式。我們也常說「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為什麼呢?不是知道很多道理嗎?那是因為你知道的只是道理,而不是道理中的道理——第一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