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一次記帳,可能是在大學,認真的記錄了一下早飯豆漿油條5.8,中午小炒雞雜蓋飯25再加奶茶8塊,下午去唯一提供餐食的自習室自習,吃了烤腸、麵包、烤腸、辣小魚若干……
現在想起來,自習室賣烤腸真是太過分了,那個味道真是繞梁三日而不絕。
然後我專門買的記帳本,大概也就記了這麼一頁。因為吃的太多了,寫起來怪累的。
<重翻舊帳>
這段時間恰逢疫情,蹦蹦偶爾上上網課,大部分時間在家裡每天蹲在窗臺像個峨眉山的猴子眺望著遠方等待著餵食的人們,眼看終於等到了勝利的曙光。結果小區裡的全英文學堂打電話來,說因為疫情無法開學所以關門了。
好的,失學少女看來要繼續蹲在家裡了。
學堂收費模式每半年買4個月送2個月。但是現在倒閉了,所以四個月內如果有沒上完的錢就退了,後兩個月的贈課就黃了。
非常巧,這個半年我們正正好上完了四個月。
我一琢磨,那這成本增加了啊,原本是算上餐食特價8000一個月的,直接變成了1萬2一個月。
再一琢磨,這些年為了蹦的英語,我可真的沒有少花錢。
<是的,你也可以不花錢。>
我之前一個朋友說的很好,他說這一切都是資本主義的紙老虎,其實孩子根本不用花這些錢。
幼兒園上公立的,不教英語沒關係,可以自己學。
小學高年級之前的英語、語文、數學嘛,自己都可以教一教。滑板可以自己教、遊泳可以自己教、樂高自己買回來搭、畫畫買點顏料在家畫,反正綜上所述,花錢是不能的,萬萬不能的。
我琢磨他說的都對,但是我嘗試兩次之後,感覺還是命更重要。
我屬於翹腳一族的媽媽,之前就是職場女性日常996,忙起來007,難得有空只剩半條命,只能翹著腳躺在床上玩手機。
我家爸爸屬於從幼兒園開始就沒有好好學習,所以沒有什麼能夠教孩子的,大概除了握筆姿勢。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能花錢把孩子扔到培訓機構,是我們的唯一選擇。
<英語學習第一筆開銷。>
我個人還是相信需要不斷創造語言學習的環境,只要持續不斷的輸入,就會有輸出。
所以在蹦一歲多的時候,我們給他報名了連鎖的知名雙語早教機構,差不多一周三節課,體能、藝術、音樂。在這個階段我覺得對於英文的學習是沒有太大幫助的,主要還是獲得快樂並學會在人群中不哭出來。(畢竟孩子太小中文還沒說利索……)
整個階段買了兩次課包,花費差不多4萬,還剩了幾十節課沒上完,等著留給小寶。(累計約:40000)
<幼兒園有外教的比沒有外教的,要高几千塊。>
在爸爸的倡議下,蹦蹦三歲差兩個月,被我們送進了月學雜費約9500的雙語幼兒園。(累計約:70000)
因為幼兒園隱瞞了暑期裝修情況,擔心孩子的健康,我們很快轉學去了一家連鎖國際幼兒園。月費在12000左右。
因為小班的同學,大多都是從本校的小小班直升進來的,跟外教老師已經學習也熟悉了一年,而蹦蹦因為小小班沒位置,直接插班進了小班,之前的英語基礎也趨於0,在第一學期的暑假,3歲半的時候,我給她報了家附近的英文培訓機構的夏令營。
<第一筆英語培訓機構費用。>
夏令營,2980元,10天。
入學前參加了培訓機構的測評。定在自然拼讀的LEVEL2階段,就是剛剛學會A B C D的階段。(累計約:73000)
夏令營之後,繼續上了培訓機構的VIP班。
一個班四個學生,每周兩次課。單次420元。從18年的9月,一直持續上課到19年的6月,共計3萬餘。(累計約:105000)
<第一次英語水平得到了認可。>
在第二次一對一的家長會的時候,外教老師跟我表揚了蹦蹦,告訴我她的英文水平有明顯的提高。顯著就是可以開始聽得懂並樂於交流了。
蹦蹦升班了,原來的主班老師調整了,換了一個較為年輕的主班老師。
那段時間我們實在兵荒馬亂,沒有太顧得上她,直到她問我說:「媽媽,我是不是全班最醜的孩子。」我們一了解,才明白出了大事。(具體情況三言兩語說不清,下次單開一篇。)(累計約:261000)
加上因為弟弟的出生,家人沒有餘力再每天花費50分鐘接送蹦蹦。綜合各種情況,我們把蹦蹦轉回了小區裡一個媽媽開的,全英文授課的學堂。本來算是上過最便宜的,但是因為疫情倒閉,價格突飛猛進。(累計約:353000)
<二胎後,地主家也沒有富裕的長工啊。>
除了幼兒園,之前的線下英語培訓機構,生了老二之後,也沒有餘力再進行接送。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每次我在培訓機構門口看見爸爸媽媽一起等孩子下課的情況,「十之九九」是沒有要二胎。
二胎家庭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手不足。
所以在我在家坐月子的階段,我開始接觸了線上的網課。
畢竟孩子磨磨蹭蹭穿衣服,磨磨蹭蹭回家+一來一迴路上的時間+找停車位……如果我跟爸爸都有事,需要給阿姨叫車帶蹦蹦出去,家中就只剩下奶奶一個人照顧小寶。
奶奶沒有體力和能力單獨照顧小寶。
種種原因交織在一起,我同時嘗試了大約四家線上英語培訓機構,其中一家是先交的錢,因為月底特價,結果上了兩次之後,又嘗試了第四家英語培訓,以壓倒性的價格優勢打敗了之前選擇的那家。
<50塊一節外教1對1,太香了……>
先選的伴魚好像是120還是140一節課,貝達我買的時候算上各種活動差不多50一節。
兩家蹦蹦的感覺是沒區別的,相比伴魚課件更活潑一些,但是架不住貝達試課最終定下來的Philip老師,超級可愛,而且50一節的1對1外教課,不香嗎??
畢竟我那個跟綠巨人一樣的健身教練,兩節課就快幫我練成女版施瓦辛格的那個,一個小時特價後還要收480元。
太香了,如果不是有年齡限制,我都想定一個老師跟自己1對1練口語。
線上培訓機構,老師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經過課程老師推薦,試課兩次鎖定這個老師之後,蹦蹦變得非常活潑。她會在課程開始前,提前進入線上教室,然後躲在桌子下面,等待老師用誇張的有趣的語調找她。或者準備很多有趣的東西,要一一跟老師互動。
Philip,就像是她國外的那個大朋友,每周如約而至,跟她暢快的英文聊天。我這種「翹腳媽」其實都沒太注意她的課件學習,單她每次在客廳上課,我聽她流暢的大呼小叫的用英語跟Philip聊天,我跟蹦爸對視一下,就覺得太值了,太香了。50塊錢,外教跟你一對一聊天……
所以在活動有一個月續課特價的時候,我果斷又復購了140節課包。一共買了280節,當時的價格加起來不到14000。(累計約:367000)
比起來目前一窮二白,媽媽在他身上還沒怎麼花過兩毛錢的小寶,蹦蹦其實沒少掏空我的錢包。
但是所幸目前看來,蹦蹦沒讓我覺得太白花錢。
畢竟5歲半的她從一個靦腆的恐懼人群的孩子,變成了一個開朗的可以隨意切換中英文跟人交流的小朋友,她的英文水平,也足夠支撐她面試上了心儀的國際小學的學前班。
視頻裡是四歲半,還有點嬰兒肥的小蹦蹦。
我太清楚我自己了,想要偷懶,又不想要孩子太掉隊,只能多少花點錢。當然能少花點,那就更好了……
嗯,所以推薦你們蹦蹦已經上完了16個月,128節課的,特別香的貝達少兒英語。
你可以選擇0元試一節課~也可以選擇6.6試兩節。
6.6 ,兩節歐美外教一對一
我個人推薦多試幾次,也建議多跟對接的課程老師交流,說一下孩子的情況,和你想要的外教類型,讓他推薦合適的外教給你,一旦鎖定之後,就可以像蹦蹦一樣,長期固定鎖定這個老師的固定課時,讓他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就像一個遠方的朋友那樣。
期待你也跟我分享,孩子學習歷程中,你覺得最值得的那一筆。
0元免費領取1節課
<花了小40萬老母親的學習心得體會。>
縱觀蹦蹦學英語的這兩年半。
因為我不是雞血媽,在家中,我基本上是個0輔導的狀態。
所以孩子的進步95%以上來自於學校和培訓機構。
目前看來,沒有在家的配合,早教對於英文學習是沒用的。(NO.5)
雙語幼兒園性價比,較低。孩子有中教,初期會更傾向於中教溝通。但是會建立一定的英文溝通交流的習慣。(NO.4)
線下英文機構,拋開時間精力不談,是有一定效果的,性價比上豐儉由人。(NO.3)
全英文幼兒園,目前看來是最顯著提升的途徑,製造一個浸潤式的溝通環境,應該是任何語言提升的不二法門。(NO.1)
線上英語學習,蹦蹦在全英文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反饋過好幾次,說她的英文進步很快,問接送孩子的爸爸,是不是父母幫助輔導了英語。
你們懂我的,答案是完全沒有。
線上英語課,是一個有效的補充。我之所以當初在四家機構中選擇貝達,很大的原因就是老師可以固定,同時在歐美外教的課程裡,是價錢最香,性價比最高的一家。(NO.2)
我有個朋友的孩子是在普通的公立幼兒園,所以她的貝達課程頻次比我高很多。
最近在一個英文興趣班的面試上,閱讀能力甚至強過了其他幾個全英文幼兒園的孩子。
5歲半的豌豆上貝達。語速仿佛開了倍速模式。
是的,語言沒有捷徑,唯有多聽多看多交流。
但是我相信,在英語這條路上,我們的孩子們,會比我們走的更順暢,他們會不再像我們當年一樣恐懼四六級考試,而是真正的把英語用起來吧——只如同一件趁手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