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光景一時新——郴州蘇仙區治理尾砂礦區助力全域旅遊發展紀實

2021-01-13 華聲在線

無邊光景一時新

——蘇仙區治理尾砂礦區助力全域旅遊發展紀實

蘇仙湖 黃建華 攝

治理後引進的「郴州長卷」項目。

治理後的東湖公園。

治理後的沙灘公園。

治理後的西河體育公園。

■ 李秉鈞 何 瓊 李 川 羅 徽

走進郴州市蘇仙區觀山洞街道東湖公園,只見水榭亭臺,芳草茵茵,綠樹鮮花錯落點綴。碧波蕩漾的湖面上,幾隻水鴨輕輕滑過,留下陣陣漣漪。公園的廣場上,一群市民正在進行晨練。

很難想像,以前這裡是一條惡臭的小河,河邊被尾砂包圍。幾年前,蘇仙區以全域旅遊建設為統攬,大力實施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治理,因地制宜修建了東湖公園。水清了,鳥和魚兒回來了,空氣新鮮了,東湖公園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場所。

省「一號重點工程」——湘江保護與治理,讓蘇仙區這個曾經被尾砂礦區困擾的地方,河流、地下水源的質量得到極大改善,並使很多尾砂礦區變成了旅遊景區,造福當地百姓。

全域旅遊啃「硬骨頭」

蘇仙區是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該區也是110多種礦產富集區,多年採礦選礦遺留的尾砂礦區也不少,是發展全域旅遊過程中必須啃掉的「硬骨頭」。

據了解,蘇仙區礦業經濟發展鼎盛時,僅西河上遊就聚集採礦、選礦企業幾百家。這些企業規模小、技術差,每年直排河中的汙水達2000萬噸,「母親河」成了「納汙河」。

因礦而興的蘇仙區,付出了一定的生態代價。西河流域,露天開採和不規範堆存的廢石,導致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土壤、地表水被汙染。

為響應省政府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治理工程、把湘江打造成「東方萊茵河」的號召,蘇仙區委、區政府將重金屬汙染治理作為全區一號工程、民心工程、美麗工程來打造。

該區先後組織編制了西河流域重金屬汙染綜合治理總體規劃、瑪瑙山礦區重金屬汙染綜合治理規劃等14個專項規劃,制定了西河沙灘公園與體育公園建設方案、瑪瑙山礦山地質修復工程建設方案等20多個具體實施方案。

蘇仙區按照「減少數量、規範開採、綜合利用、消除汙染」的原則,引進循環經濟的理念,推動鍚濤化工、金旺鉍業、雲湘錫業、郴氟化工等一批核心企業技改升級,逐步實現由資源開採型向循環利用型轉變。

「我們通過積極爭取,使重金屬汙染治理工作被納入國家《重金屬汙染綜合防治『十二五』方案》和省《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治理實施方案》。」蘇仙區副區長盧坤介紹,這些年來蘇仙區還出臺多個專項旅遊規劃,比如《蘇仙區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王仙嶺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王仙嶺旅遊度假區西河兩廂用地布局規劃》等,把尾砂礦區治理與全域旅遊結合起來。

為消除違法排汙行為,該區對柿竹園的荷樹壠、鴨鷹寨,瑪瑙山的總江壠、烏石江等礦點非法開採進行重點打擊。先後開展大型集中整治行動60多次,出動執法人員2萬人次,取締關閉非法採選企業。

在尾砂礦聚集相對密集的西河流域,423家採礦企業被整合為27家,245家選礦企業被整合為28家,107座尾礦庫被整合為28座。

2010年,西河流域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啟動,安全處置河道及兩岸尾砂400萬立方米,極大地改善了西河水質乃至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狀況。

郴氟化工採用世界先進的金屬尾礦半生螢石綜合回收技術,年回收螢石10萬噸,實現利潤1億多元。鍚濤化工創新尾礦廢渣綜合利用技術,化害為利,年處置含砷硫鐵尾礦(渣)20萬噸,回收砷8000噸,成為全國治理湘江源頭重金屬汙染的主要示範企業。

生態修復

變「砂」為「景」

「『多留精品、少留敗筆,多留遺產、少留遺憾』是我們抓尾砂礦區治理的第一原則。」蘇仙區委副書記、區長李志紅說。該區堅持高標準推進尾砂礦區治理,把各尾砂礦區治理納入全域旅遊規劃建設,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以生態修復再現美景。

東湖公園是王仙嶺旅遊度假區一期工程,也是王仙嶺旅遊度假區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西河進行底泥清理後,再對西河的河堤和施工場地進行生態修復,打造濱水景觀。在項目周邊,該區將西河河道一邊拉寬、砌壩,形成了150畝的東湖;另一邊的尾砂被清理,種植了100多種樹木,增加綠化面積600多畝,還西河一片青山綠水。

同時,公園配套建設了廣場、遊客集散中心、濱水生態景觀、生態停車場、疊水景觀、山門及山門廣場等;2017年7月完工並向市民開放。

東湖公園周邊生態的修復及周邊配套道路的建設,為王仙嶺旅遊度假區東大門的開發帶來了「蝴蝶效應」。計劃總投資42億元的「郴州長卷」打造的九街十八巷(林邑仙都),規劃總面積約24萬平方米,以古郴城「九街十八巷」為底圖,糅合「嶺南派」建築精粹,濃縮郴州記憶。區域以「樹文化紀念公園」為景觀主軸,輻射商貿文化博展、歷史文化街區、養生休閒「林中之城」人居模板三大功能區。

該項目負責人介紹,長卷將旅遊、商貿、居住、養生、產業展示、文化展示與郴州歷史建築精品保護、原生植被保護、古樹名木保護、當代產業創造、城市休閒配套融為一體,成為郴州的「第一人文客廳」。目前已有樣板區建設完成。

離長卷不遠處的王仙嶺國際房車露營地項目,佔地面積約500畝,主要建設國際房車露營地、公布式光伏接待中心、仙嶺國際會議酒店、充換電站、停車場等,項目總投資23億。2018年1月,項目正式開工,目前一期工程進展順利。此外,還計劃開發青少年戶外研學教育基地、全球知名的滑草場、湖南省最大的全地形越野車賽場等。

礦洞漂流等水上樂園項目、郴州美麗田園觀光廊、水幕電影等項目不斷向省重點項目——王仙嶺旅遊度假區匯集,加速了郴州市「兩城」及東部生態旅遊新城建設。

像東湖公園一樣,近年來,該區先後啟動實施一批批尾砂礦區治理項目建設,一個個相繼完工驗收。如西河流域的治理,結合郴州市城東新區總體規劃要求,將該處打造成郴州市最大的集沙灘、竹林、文化廣場、健身、休閒、娛樂於一體的人文休閒公園和風景區。

目前,該區西河橋至紅衛橋綜合治理工程等3個項目正在施工,還有3個項目已完成招投標正準備進場施工……該區經多年遺留下來的一個個尾砂礦區,在區委、區政府大力治理下,正變成復綠區、生態區和景觀區。

生態變美遊客如織

「我在西河邊住了一輩子,以前晴天風一吹,這裡就像刮沙塵暴,令人睜不開眼;雨天水一衝,儘是爛泥,又像進了沼澤地。」回想起這裡整治前的場景,蘇仙區觀山洞街道白水社區57歲的村民首梓汗不禁感嘆。而如今,他每天早上都要來西河畔的東湖公園散步,到周末時這裡更是遊客成群。

位於東湖公園的王仙嶺遊客集散中心,其目標是打造成蘇仙區旅遊集散中心和指揮中心。該中心建築佔地面積3100多平方米,展示面積2500多平方米。展廳凸顯蘇仙自然與人文特色,系統生動地體現蘇仙別致的奇特勝景,吸引並引導市民和遊客進行旅遊活動。中心具備「一站式、定製式、自助式」旅遊方式的服務產品和支持空間,激發遊客前往景區的欲望與願景。目前該中心正在加快推進運營中。

近年來,蘇仙區通過實施一系列尾砂礦區治理工程,徹底解決了汙染及生態修復問題,取得了極大的生態效應、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其中沙灘公園、體育公園分別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全國體育先進單位」的殊榮。

蘇仙區沙灘公園於2013年11月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後,成為郴州市城區一個休閒勝地,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公園負責人介紹,每逢節假日,來公園健身遊玩的人流量每天有1萬多人次,帶動周邊的餐飲及農特產品銷售,當地百姓受益很多。

在尾砂礦區變景區的過程中,蘇仙這些年來還投入資金,覆土還綠50多萬畝,建設生態公益林4.6萬畝,封山育林6.5萬畝。在城東新區各村莊、小區、河道、公園等地,種植紅葉石楠等花卉苗木500畝,銀杏、香樟、桂花、小葉榔榆等大規格喬木1000畝。目前,該區東、西河流域森林覆蓋率,已由2009年不足40%提高到現在的62%。成功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城市。

藉助生態的修復,該區在東、西河流域,建設長15公裡竹博園及竹博長廊、3公裡葡萄走廊、28公裡沿江風光帶,與重要景區景點連成一片,成為蘇仙全域旅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生態的修復,也讓蘇仙區的旅遊項目接踵而至。蘇仙區旅遊外事僑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海濤介紹,除了已開工建設的郴州長卷、王仙嶺國際房車露營地等旅遊項目外,偉光匯通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正與蘇仙區積極洽談中,該公司計劃把觀山洞片區打造成一個郴州文化古鎮。

據了解,2018年該區預計接待各地遊客877.18萬人次,可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9.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31%、25.02%。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蘇仙區委宣傳部提供)

相關焦點

  • 記者探訪脫貧路|偏遠山區瑤族村改造成旅遊打卡點,產業扶持全域旅遊
    - 1 -曾經偏遠山區瑤族村改造成了旅遊打卡點產業扶持全域旅遊裝修成民宿一房難求郴州市蘇仙區飛天山鎮的兩江口瑤族村今天,這裡卻搖身一變,成為了許多驢友和自駕愛好者的旅遊打卡地,像現在這樣的盛夏,正好是避暑的好去處,趕緊去看看吧。郴州蘇仙區飛天山鎮的兩江口瑤族村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地勢不平,海拔最高處有上千米,這裡農業發展很受限制。而兩江口瑤族村天然的好氣候和美如畫的風景,就是這裡最大的優勢。
  • 為高質量發展加油助力 蘇州繪就全域旅遊新藍圖
    自2016年起,蘇州全面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以全域思維紮實推進旅遊發展,大手筆建構旅遊新格局、探索發展新路徑、助推發展新升級,做活做優全域旅遊發展謀篇布局大文章。蘇州聚力打造黨委政府統籌推進、各級部門聯合推動、政府企業緊密合作和全民全域共建共享四大機制,實現綜合管理體制、產業發展模式、旅遊服務供給、市場監管機制和旅遊富民增收五大新突破,全面打響補齊留客要素短板、突破融合發展瓶頸、完善散客服務體系、探索聯合品牌之路和規範旅遊市場秩序五大攻堅戰。
  • 郴州蘇仙區:煙苗吐新綠 農戶忙春耕
    紅網時刻2月14日訊(通訊員 陳晶)2月13日,郴州蘇仙區菸葉育苗工廠異常熱鬧。工人們將掛滿煙苗的浮盤從母床提起,依次地遞送到貨車上。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政府想法子為老百姓解決難題。郴州市菸草公司兩區菸葉生產經營部主任曹志輝介紹說,蘇仙區菸葉種植面積約1.8萬畝,分別在許家洞、棲鳳渡、五裡牌三個鄉鎮設有育苗工廠。為了防止疫情蔓延,蘇仙區在每個育苗工廠安排了專車對煙苗進行護送,並對車輛和人員進行消毒。今年56歲的種煙大戶曹祚懷,一家四口都在外打工。他一人管理著30多畝煙田。今年因為疫情,不扎堆幹活,他獨自一人在大棚裡忙碌著。
  • 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青州市的全域旅遊發展之路
    面山負海古諸侯 信美東方第一州青州市被列入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名單以來,青州市委、市政府將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破冰器和有力抓手,著眼「文旅融合、城景合一、主客共享」,從全域旅遊發展體制機制、政策體系、資源環境、創新示範情況以及旅遊公共服務體系、產品供給、市場秩序、品牌影響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硬體、軟體提升工作,
  • 走進新國企:華僑城助力雲南全域旅遊發展
    世博園改造提升項目,正是華僑城集團「雲南大會戰」助力雲南全域旅遊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華僑城積極融入雲南全域旅遊發展,將自身文旅和城鎮化發展經驗與雲南優質的文旅資源深度結合,在文化旅遊、康養旅居、美麗鄉村、特色小鎮、景區景點、旅遊交通等多個領域拓展,助推雲南旅遊資源整合、產業整合、企業整合。
  • 人社局:繼續教育培訓助力全域旅遊發展
    人社局:繼續教育培訓助力全域旅遊發展 2020-12-11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郴州蘇仙區將引進一百名高層次高學歷人才
    —分享—   紅網蘇仙站5月23日訊(分站記者 李夢湖)5月22日,記者從郴州蘇仙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了解到
  • 推進全域旅遊、大眾旅遊發展
    12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在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舉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推進全域旅遊、大眾旅遊發展」培訓班,旨在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總結經驗做法
  • 山東費縣大田莊鄉:發展全域旅遊 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費縣大田莊鄉充分發掘自然風光、生態農業及鄉土文化等資源優勢,以建設「休閒田莊 美麗鄉村」為目標,以美麗鄉村建設激活全域旅遊發展,堅持保護性利用,走「保護鄉村風貌、凸顯鄉村風情、傳承鄉村文脈、留住鄉村記憶、建設美麗鄉村、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的路子。全力打造了駐地果香小鎮、東部果香慢谷旅遊區、北部民俗文化體驗區三大鄉村旅遊格局。
  • 踐行「兩山」理念 打造綠色發展「郴州空」——第六屆順德郴州人年會上的書面發言
    郴州古稱林邑,意為「林中之城」,綠色是郴州最鮮明的特色和最美的底色。為彰顯「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綠中」的「林中之城」特色,近年來,郴州市持續開展了多輪城鄉綠化攻堅、森林景觀提質、礦區復綠、石漠化治理等一系列生態工程。
  • 郴州:圍繞落實「三高四新」戰略統籌抓好安全和高質量發展
    紅網時刻12月17日訊(記者 張瓊 通訊員 周峰)12月17日上午,郴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志仁來到郴州市北湖區,郴州經開區,調研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和安全生產工作。新田嶺鎢業填充站建成後年填充尾砂50萬立方米,能有效解決新田嶺尾砂庫庫容不足的問題,提高礦石回採率,為新田嶺無尾礦石建設打下堅實基礎。劉志仁希望新田嶺鎢業改變原有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轉型升級,建設綠色礦山,推動有色金屬產業可持續綠色發展。劉志仁一行實地調研飛鴻達新材料公司、郴州經開區創新創業研發基地,市政府秘書長周亦彬參加調研活動。
  • 番禺文商旅融合發展 助力全域旅遊
    文化活動紛至沓來為助力番禺區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第五屆廣州番禺「蓮花山杯」攝影大賽於蓮花節期間同期舉行。本屆大賽作品分「奮鬥身影」「美好生活」「嶄新時代」三類題材,重在體現新時代下宜人、宜業、宜居的美好生活,愛崗敬業、安居樂業、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等。
  • 郴州蘇仙區:扶貧小額信貸「貸」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紅網時刻7月14日訊 (通訊員 劉羽 黃卓凌 楊揚 剪輯 姜姿)炎炎夏日,郴州蘇仙區棲鳳渡鎮新民村,綠油油的青山下,2000多隻鴨子在水塘嬉戲,1000多隻土雞在樹下覓食,這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鄧風華家脫貧致富的「聚寶盆」。
  • 長沙名校落戶郴城 蘇仙區金海學校掛牌
    蘇仙區金海學校掛牌。郴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賀建湘出席活動並講話。紅網郴州5月18日訊(通訊員劉和)5月16日上午,位於郴州市郴縣路與學院路交匯處的郴州市蘇仙區金海學校正式掛牌。郴州市教育局和蘇仙區委、區政府、區人大、區政協有關領導和蘇仙區城區中小學校長、學校員工等1000餘人參加了學校「校牌揭牌」暨「孔子銅像揭像」活動。郴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賀建湘出席活動並講話。郴州金海學校是蘇仙區委、區政府引進的重點項目,系市重點項目,由長沙金海教育集團傾力打造。總投資3.2億元,用地128畝,建築面積近8萬平方米,能容納近5000名師生同時在校生活、學習、健身。
  • 郴州:蘇仙區舉行託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培訓
    紅網時刻8月27日訊(通訊員 黃招英 黃桂山)8月26日,郴州蘇仙區舉辦全區託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工作培訓班,加強全區託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提高衛生保健質量,預防兒童意外傷害,保障兒童身心健康。這次培訓由蘇仙區衛生健康局和區教育局共同主辦,蘇仙區婦幼保健院承辦。
  • 國務院:促進全域旅遊發展 推行優質旅遊服務
    中國網3月22日訊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迅猛發展並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旅遊有效供給不足、市場秩序不規範、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卻日益凸顯。據此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導各地促進全域旅遊發展。
  • 郴州鍚濤環保:「變廢為寶」冠全球
    12月6日,郴州鍚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橋口分廠。 湖南日報記者 李健 攝 湖南日報記者 孟姣燕 黃婷婷 12月6日,寒意漸濃,郴州市蘇仙區飛天山鎮鍚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幾個鍋爐都在「高溫作業」。在擁有成熟的制酸技術的前提下,公司加強自主攻關,「含砷硫鐵廢渣高溫弱氧磁化焙燒法高效分離與綜合利用新技術」研發成功並申報專利,實現了含砷礦山尾砂、冶煉含砷廢渣處置的重大突破,砷、硫、鐵一步回收。從這年起,郴州的含砷固廢開始進入鍚濤環保的大熔爐。 「雖然取得了技術突破,當時由於砷等產品的價格不高,公司只取得了環保和社會效益。」
  • 峰峰礦區綠美攻堅推動生態變靚
    多達57家礦山企業長期開採,使得群山滿目瘡痍,成為制約發展的「硬傷」。近年來,該區積極探索「治傷」良策,打響綠美峰峰攻堅戰,在關停40家小石料企業的基礎上,啟動裸露礦山治理計劃,按照露天礦山深度整治要求,採用掛網覆土、客土回填等手段,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增加植被覆蓋率。截至目前,該區累計投入資金超過7.6億元,修復16座破損山體,面積5000餘畝。
  • 郴州城市名片!這些新老地標,你了解幾個?
    地址: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04湘南學院作為全郴州唯一的本科大學,湘南學院由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師範學校、州地區衛生學校、郴州師專、郴州地區教師進修學院四校合併升級。學院共分為蘇仙、北湖兩個校區,每年向社會輸出無數優秀人才,妥妥的郴州驕傲!
  • 青州市全域旅遊激發發展新動能
    近日,青州市先是召開高規格全市重點工作推進會議,對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緊接著又召開全域旅遊發展座談會,專題徵求有關部門、單位及部分涉旅企業對全域旅遊發展的意見建議,掀起了新一輪全域旅遊發展的熱潮。在市遊客服務中心,每天都有近百輛遊客大巴在此集散,而這,正是全域旅遊發展大潮中青州旅遊市場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