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消息,陝西摘帽深度貧困縣鎮安,去年的財政收入僅僅1.7億元,而這個財力不足的山城卻耗資7.1億元建中學,這讓大家為此頗有爭議。
視頻來源見視頻標註
而讓大家更為嘆而觀之的是,這個學校是花費200萬元削除真山建假山,外帶瀑布水景,而且有仿古圖書館、領導超標辦公室等等。
新華社記者這樣形容鎮安中學的餐廳包間「紅木鋪地、座椅扎花、餐具考究」,而鎮安縣縣委一位幹部真的是沒有揣摩到新華社記者的用心,還炫耀的說「之所以要將校園建設為仿唐式建築風格,是因為當地要打造唐文化」。真的不知道,一個小縣城,您在學校裡面打造的是什麼唐文化?
看到這則新聞,讓人不由得想到今年疫情期間鎮安縣一條令人心酸的視頻:2月14日,鎮安縣一男子朋友圈發了一條視頻,視頻是在鎮安縣青銅關鎮老陽山村,十餘名孩子因為家裡手機沒有網絡信號,又為了完成教育部門規定的上網課,他們只好到5公裡以外的山頂,找了一個信號比較好的地方,在一個帆布帳篷裡面上網課,在秦嶺深山裡面的氣溫一度是零下10攝氏度。
視頻來源:抖音號1296199355(鐵腕大將軍)
這條視頻經過抖音和微博外傳後,立即引起廣大網友的廣泛關注。因為最早上傳視頻的一男子,一度被當地領導批評。
第二天,鎮安縣政府發新聞回應稱,此視頻內容屬實。當地政府調查後認為是村民聶某組織的,違反了集體上課的規定,同時鎮安縣紀檢委也啟動了追責程序。許多網友對於大山深處的孩子因為沒有網絡不能上課的現實情況唏噓不已,很快,當地有關部門迅速架信號塔,很快解決此地網絡信號弱的問題。
如果說上一次鎮安縣的教育被大家關注是因為窮的問題,但是,這一次鎮安縣被大家關注儼然是「高大上」,真不敢想像,剛好到今天過去了半年時間,一所豪華的學校在鎮安拔地而起。
在我國,社會最大的不公平是教育的不公平,這種不公平帶來惡性循環,由於我國經濟的不平衡,導致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城市與農村的教育設施、師資水平的差距等等,都體現在這裡。但是,一個小縣城,完全有能力將有限的教育資源做到最大的平衡。
如果將修建假山、瀑布的200萬元省下來,將會使得多少山村的手機能接受到良好的信號,能解決多少孩子上網課的問題。如果學校領導辦公室不要超標,那麼深山裡面多少孩子的教室會更加寬敞一些呢!如果鎮安中學的圖書館不要蓋成仿天壇祈年殿,基層就會少一些不達標的學校。還有配備如賓館的學校公寓,因為許多老師都不在學校住宿,導致大量的公寓閒置,而更為偏遠的地方,學生每天要走多少路去上下學呢。而且,學校因為綠化和管網等附屬工程的花費就達到8000萬元。
在一個縣城,教育局長的地位在眾多科級領導裡面位列三公。但是,這麼一座豪華學校的構思到建設,也不是一個局長能決定的。令人想不通的是,修這麼高檔的學校,如此奢侈的想法,到底真的是出自再窮不能窮教育嗎?還是,有些人將它看做一項工程,因為有工程的地方就有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