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博士留學生面臨十年有期徒刑
近日,一位來自中山大學在美國哈佛大學做交換訪問的鄭姓博士留學生由於在回國的行李中夾帶實驗室的樣本,被海關人員懷疑攜帶了「高風險未申報生物材料」而攔截下來。美國海關在鄭灶松的行李箱裡發現用厚厚的襪子包裹著的21個小玻璃瓶,後經查實,這21個棕色玻璃瓶裡是裝著癌細胞的棕色液體。當面對在海關人員詢問時,他再三否認有攜帶任何生物製劑或實驗材料,後來海關人員搜查出玻璃瓶後,又謊稱是幫朋友攜帶的實驗樣品,然而經過美國海關調查,這21瓶裝有癌細胞的棕色液體是該名博士研究生偷偷從他在美國交換訪問學習期間的貝斯以色列醫院實驗室帶出來的,貝斯以色列醫院實驗室負責人表示並不知情,鄭灶松最後承認自己偷偷攜帶樣品主要是計劃把這些樣本送到中山紀念醫院的實驗室進一步研究,然後以自己的名義在中國發表研究結果的論文。根據美國法律規定,該名交換博士留學生面臨十年有期徒刑的判罰。
中山大學醫學科研表現搶眼
中山大學的鄭姓博士生是受到美國哈佛大學的資助,作為交換訪問的博士留學生在貝斯以色列醫院實驗室進行科研工作,也是中山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合作交流的一部分,由於受到該名鄭姓交換博士研究生的偷盜行為,未來中山大學前往美國哈佛大學交流訪問留學的研究生將會被嚴格的審查,未來的留學哈佛大學的名額估計也會被削減。最近幾年中山大學技術廣東省的政策支持以及深圳市的大量經費投入,中山大學用豐厚的待遇吸引來眾多名校的海歸青年教授,海歸教授團由於和海外高校和實驗室的先天優勢,讓中山大學和海外名校間的交流合作也變得非常頻繁,尤其是醫學領域,中山大學醫學院在2019年發表多篇重磅科研論文,讓中山大學的綜合科研指數插隊華東五校。
偷竊的背後是恐慌
其實該名鄭姓博士的科研偷盜行為背後是目前國內高校青年教師們的恐慌情緒,就拿中山大學為例,由於最近幾年引進的青年教授數量眾多,大家都很優秀,因此校園內部競爭也非常的激烈,從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就可以看出中山大學強勁的科研實力,加上國內高校研究生名額的劃撥制度,造成中山大學的教授們需要科研競爭才能招到研究生,而科研競爭的數據主體就是看論文的質量和數量,這也是為何中山大學校長在兩會期間吐槽研究生名額的問題,在中山大學很多學院,很多青年教授由於學校研究生名額有限,很難獲得研究生招生資格,甚至很多青年教授手中有項目有錢,就是沒有招生名額。反而在國內很多普通高校,導師沒有項目,也沒有錢,卻有大量的研究生招生名額!
就像在知乎中的科研青椒們的吐槽一樣,國內的科研考核一年一算,而在國外是三年綜合計算,在海外是有項目有錢就可以隨意招募研究生,而在國內卻是計劃招募,即便有錢有科研項目,但是也沒有研究生招生名額!科研偷竊的背後其實一種心態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