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海道回來已經有段時間了,一直想動手把這次旅行的一個意外收穫記錄下來,但各種各樣的瑣事如織,就不知不覺地放下了。時時都要告誡自己不能放縱,趁有一點兒閒暇,趕緊寫下來。做為北海道的第3大城市,小城釧路擠在了北海道的東南角落裡。如果不是特意去,那麼到北海道旅行,幾乎不會在釧路停留。
百多年前,北海道還是個沒人要的三不管地帶,即使在今天的日本,提到北海道給人的第一感覺也是地廣人稀,而釧路的位置僅在北海道一隅,如果不是去阿寒湖的必經之路,估計沒什麼外人會到這裡。
對於我來說,路過釧路是經常的事情,少則停留3、5分鐘,至多時也不過2、3小時,所以最熟悉的無外乎是JR站和Bus站了,而這次要呆上些時日了。工作之餘上網搜搜當地的美食一直是我的習慣。漁人碼頭Moo、和市商場出現的頻率最高。前者是個有吃、有玩、有購物的旅遊推薦景點,後者是個當地人的市場,以我的習慣,後者肯定是首選了。
漁人碼頭Moo是釧路唯一的旅遊景點,說白了就是個碼頭邊的3層市場,賣點兒海鮮、紀念品之類的,除了出海遊客外,幾乎不見人。
釧路就那麼大,離的都不遠,在這個9月末微涼的日子裡,步行是個好主意,運動運動一會兒還可以多品嘗些美食,據說和商市場裡有備受推崇與眾不同的勝手丼。
和商市場非常好找,就在馬路邊,離釧路JR站步行5分鐘。
如果從JR釧路站出發,出門右轉,沿著第一條路步行250米,馬路對面就是那座有些微舊的白色建築,不大,和國內動輒宏偉的市場比較,簡直可憐的像個農村小集市,不過好在「和市商場」的招牌巨大,是不會漏過的。
乾淨的街道是日本的特點,即使在市場門口也看不出裡面是賣海鮮的。
不像海鮮市場吧,從這大門看更像一個超市或者寫字樓什麼的。
日本的各種「丼」風格不同。說老實話這個字該怎麼念,我糾結了很久。「丼」是「井」的異體字,發音也應該和「井」相同,可Mac版的word裡用拼音就是找不到這個字。翻了翻《辭海》發現還有「dong(音董)」的讀音,但依舊找不到。幸虧新的MacBook Pro有了手寫板,要不我這不會日語的真不知道怎麼錄入這個字兒。
這就是著名的勝手丼,招牌下面的塗鴉據說都是日本的名人光顧後留下的籤名。
說了一大堆,其實「丼」就是蓋飯。什麼「牛肉丼」啊,「海老丼」啊、「海鮮丼」啊……無奇不有。似乎日本人把能蓋在米飯上的菜都做成蓋飯了,總之無非是為滿足百多年前窮苦人的生存需求抑或是今天鋼筋水泥叢林裡快節奏的白領「窮人」的果腹要求。當然以日本人那種「死性的精益求精」的勁頭兒,居然也把蓋澆飯做得各具地方特色,而且確實有些很是美味。至於價格嗎,從便利店裡的幾百日元到各種情調十足的料理店裡近萬日元的奢侈品應有盡有,好似也有了臭豆腐居然能上了臺面的榮光。
各種「丼」其實就是蓋飯,無非是懶人的傑作,但是「一根筋兒」的日本人居然把這上不了臺面的蓋飯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大份鮭魚籽的「丼」套餐也不過合人民幣70~80元。
出公差就不屑吃各種「丼」了,因為有人招待。即使自己花錢也捨不得進個有十足情調的日式餐廳裡,吃這「上了臺面的臭豆腐」。自己旅行的時候,各地小店兒裡不同「丼」真沒少吃,說實話,大部分的味道真不錯,對得起那個價格,有時遇到對胃口的還能再加一份。可是這「勝手丼」我真沒聽說過,也沒吃過,雖然頻繁的時候1年來北海道好幾次。
市場裡也賣些可以即食的快餐、小吃什麼的,估計是為上班族準備的,但是這裡和快節奏的日本大城市相比,悠閒的程度可以媲美成都鄉下。
這種小乾魚據說產自鄂霍次克海,是日本其他地區見不到的,問了老闆半天也沒搞清楚怎麼吃。
和商市場和東京的築地市場有些相似,相比起來算是個微型的吧。進了市場大門,是那種日本魚市特有的清潔,如果事先不知道,絕對不會以為這裡是賣海鮮的。沒有橫流的冰水和海鮮市場的腥臭。照例離門口最近的是一排壽司店,畢竟在海鮮市場裡,嘗嘗最新鮮的海鮮做成的壽司是不能錯過的,不過這次我不是因此而來。釧路最負盛名的勝手丼就在這裡。
即使過了吃鮭魚的季節,在市場裡也可以見到大量新鮮的鮭魚在出售。
10月中旬就是北海道螃蟹大量上市的季節了,可惜我早來了些時日,不然就可以大快朵頤了。
門口一家,市場中間一家、最裡面還有一家都掛著個巨大的招牌,在各種醒目的顏色點綴下招牌上都是碩大的3個黑字——「勝手丼」,仔細看看,其實就是米飯店。各種規格米飯從110日元到260日元,碗兒的大小有5種之多,可見主人的細緻。米飯櫃檯旁用綠植圍出個不大的面積就算是「大堂」,店裡間或有5、6張桌子、多是淺色,收拾得整整齊齊,顯得乾淨明快。我到得還早,店裡幾乎沒什麼人坐著吃飯。
這是和商市場裡的米飯店,吃勝手丼的食客都要先在這裡買米飯,然後再去買海鮮。
市場裡有很多海鮮的攤位,這個季節依舊有很多賣北海道鮭魚的。口舌的欲望讓我無暇顧這些閃亮的海貨,花260日元買1份大碗米飯,興匆匆地跑到配勝手丼的櫃檯大快朵頤,早就做過紮實功課的我是不會浪費哪怕1分鐘的。
這是吃勝手丼的海鮮店,買過米飯後,就可以自己端著碗來這兒配喜歡的海鮮了。
市場中間有兩個巨大的冷藏櫃檯,同樣也懸掛著五顏六色圖案點綴的巨大「勝手丼」招牌,不過這裡是紅色的字。估計這是約定俗成的吧,紅字是買蓋飯上海鮮的。
這只是海鮮櫃檯的一部分,這裡就有幾十種之多,眼花撩亂了吧。我幾乎都邁不動腳步了。
不誇張地說各種不同的魚切成的刺身片就有幾十種之多,各種貝類,應季的都有,當然還有鮮甜的螯蝦和晶瑩的醬油漬鮭魚籽。
說實話,100克鮭魚籽60元人民幣真的不算貴。
我第一眼看見的一定是大肥金槍魚腩,鮮嫩的魚肉上均勻細密的脂肪讓本是鮮紅的金槍魚肉變成惹人喜愛的淡粉色,仿佛均勻地灑上了一層潔白的糖霜,在燈光下泛著誘人的光。這個級別的藍旗金槍魚,1片的價格是國內的五分之一,哪有不吃歪歪的道理。
大肥的金槍魚腩是我的最愛,500日元厚厚的一塊兒,才相當於人民幣30元。吃貨們,就是等到太陽從西邊出來也不可能在四葉這個價錢吃到吧,至於品質就先不說了。快來吧,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慾吧。
粉紅的螯蝦已經褪去了堅硬的盔甲,只是頭上還挺是蝦槍,潔白的肉上有些絲絲的蝦紅,這個誘惑是無法阻擋的,必須找最大的來一條。
去晚了,即使不到10點就去吃午飯了,大隻的蝦也售罄了,遺憾啊,下次還要更早來。
至於鮭魚籽、大帆立貝、三文魚泥、鮑魚片……那是算不勝數啊。我有點後悔要了個大碗的米飯,因為實在是蓋不了那麼多想吃的海鮮。其實應該要2個最小碗兒的米飯,用最大的盛2碗,不知道這個小心思,執拗的北海道人是不是可以理解。
這些海鮮就常見了,要吃就吃國內平時買不到的。不過看到帝王蟹蟹腿了,這個可以有。
選好了想吃的海鮮,老闆細心地把它們一片兒片兒、一塊兒塊兒鋪在潔白的米飯上,彷佛在精心雕琢一件心愛的藝術品,瞬間如玉的米飯變成了一份令人饞涎欲滴的、閃著誘人光的傑作。老闆熟練而細緻的手法不啻一場視覺的盛宴。就這樣慢慢地裝上1碗,抹上些山葵,倒一小碟兒醬油……
配製勝手丼的老闆看著小心翼翼的,有時不能不感嘆日本人的這種認真。
生意很不錯啊。即使中午,釧路的街道上也是人跡落落,可這裡老闆卻忙得不亦樂乎。
沒發現少了什麼嗎?當然是海膽,哪裡有錯過北海道海膽的道理,不過實在是盛不下了。吃完這碗,單要了2大份海膽,美美地品味一下,那是我不能說的秘密。那海膽的金色和難以抗拒的鮮甜,讓我早已把節食的念頭拋到九霄雲外了。
我的最愛!這一大盒鮮美的海膽足足有150克之多,我一人怒吃2盒,吃貨本色畢露啊。
這是一大碗米飯,碗的直徑有22cm。碗裡的飯讓我撥出去了一半,為了放更多的海鮮。這份海鮮大概3500日元,1片大肥的金槍魚腩、一隻中等大小的蝦、半份海膽、一個大帆立貝、一份金槍魚泥、一份鮭魚籽。
的確不能說下去,再寫下去估計我要上天巡買票了。
累了。吃的?還是工作?反正是累了。坐在阿寒湖的渡船上,靜靜地吹著風,奇怪的是,這個時節,夏季裡常見的海鷗居然一隻都沒了。
忘了說,「勝手丼」是什麼呢?其實就是自助的「海鮮丼」。挑你最喜歡的海鮮做自己的海鮮蓋飯,每個人的都不同,因為每個人的最愛是不一樣。有機會還要再去一次釧路,吃自己的「勝手丼」,做個與眾不同的行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