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祭祖,我有話要說。。。

2020-12-20 家在銅鈸山

祭祖,是清明節的一件大事。每年的這個時候,從煙霧繚繞中,感受到的是異鄉人的思鄉的氣氛。繼而會想到自己的祖先,卻又不停的在心裡問自己:我的先祖是何許人?長得是一個什麼模樣?有沒有特別有權或是特別有錢的?如果有,為什麼又敗了?如此等等……思緒就這樣毫無方向的衝向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之前。

清明節是中國二千多年來民間祭祀的傳統節日。清明祭祀是一種生者對逝者的懷念與敬重。清明懷故掃墓,在祭祀逝者時,感恩之情便會油然而生。感激先祖的佑護,表達自己對親人的誠敬之心等,如同上了一堂道德課,使靈魂深處的道德理性被喚醒。

清明,踏青祭掃,仿佛人世間的哀與樂都交織在這一天。緬懷追思的心緒,清新明快的心境匯聚在一起。這一天悲傷的成份並不很多,相反,節日的氣氛倒顯比較濃厚,因為掃墓是與逝去親人的一次聚會。

不知道為什麼,經常在網上,甚至生活中看到有人批判祭祖是封建迷信。從歷史上來看,中國絕大部分民族都會祭祖,這個是傳統,而且除少部分香蕉人外,都認為祭祖是優良傳統。而祭祀祖先有什麼意義了?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是一個極限的哲學問題,而祭祖很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們從祖先來,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會去祖先去的地方。而祭祖保證了我們曾經存在。對於出家人來說也是,我們並不僅僅是是屬於我們的家庭,我們也屬於我們的集體,我們是中國人。這些是人類活著的痕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祖掃墓是一項重要活動,圍繞這項活動的還有述說祖上榮耀,這種訴說是想讓後代子孫繼承祖先的優良品格,好再創輝煌。同時在祭祖的時孝道也得到傳承,讓後世子孫知道孝順,從而生出對人生的善意,這一切皆是祭祖的意義,為死者,也為活人,並不是所謂的封建迷信。

相關焦點

  • 清明為什麼要掃墓祭祖?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答案
    我的外公在我小學時候就過世了,爺爺在中學的時候過世,去年外婆和奶奶也相繼過世了,所以今年的祭祖相對以往更加的莊嚴隆重。以前外公在世的時候,祭祖掃墓都是外公裡裡外外打點好,而現在,這份傳承到了我爸爸的身上。
  • 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清明上墳祭祖的禁忌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清明上墳祭祖的禁忌 最近,隨著清明節的臨近,各種各樣的掃墓物品銷售得十分火熱.那麼,清明掃墓有什麼講究呢?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1、忌穿大紅大紫 為尊重亡者,掃墓應莊重著裝.通常來說,掃墓時要著深色衣服,最好不要穿得     原標題: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清明上墳祭祖的禁忌     最近,隨著清明節的臨近,各種各樣的掃墓物品銷售得十分火熱.那麼,清明掃墓有什麼講究呢?
  • 清明時節說祭祖
    《孝經》中說:「安上治民,莫善於禮。」古人對禮所起到的「以文化人」的作用最為重視,如《論語》中說:「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禮記·祭統》中記載,「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在治理人心的措施之中,沒有比禮更為急迫的。古禮分為吉、兇、軍、賓、嘉五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禮(祭禮屬于吉禮)。
  • 清明祭祖安全第一
    本報訊 (記者 雲川 特約記者黃培嶽)海口警方4月1日發布一周警情通報,提醒廣大民眾:清明節即將來臨,按照往年的情況,車輛外出多,車禍也頻頻發生,同時,清明時節野外生產、生活和掃墓祭祖用火活動明顯增多,火災事故也頻頻發生,因此,清明前後要注意防交通事故和防火。
  • 武陵源區雙文村:倡導文明祭祖 讓清明更「清明」
    護林員唐承元沿著柏楊灣公路沿線開展防火值勤工作,並勸阻群眾文明祭祖。紅網時刻張家界4月2日訊(通訊員 屈澤清)「現在是疫情防控期和森林防火期,如果攜帶火種和易燃易爆物品,不能帶進山。祭祖上墳的請到村部領取鮮花。」
  • 清明祭祖,女兒卻不能上墳
    在小侯很小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父親和叔叔常年在外打工,但是每到傳統祭祀日子,再忙也要回家上墳。  不過,上墳的時候他們只帶著小侯。「根據族規,堂妹不能到家族的老陵上墳。堂妹還不懂事的時候,曾經哭著鬧著要跟著去祖墳,一向寵愛女兒的叔叔竟然大發脾氣。」小侯回憶說,後來因為去了很遠的地方打工,回一趟家很不方便,叔叔也沒法回家祭祖了。
  •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清明祭祖有什麼講究 清明詩歌賞析
    清明踏青時編織柳環戴在頭上,以闢邪除災,祈福迎祥。民間有「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之說。清明節祭品清明祭拜祖先親友傳統祭拜用品有香燭,紙錢,素酒,水果,點心,飯菜等。近年祭祀用品也多了許多現代流行因素,比如紙紮的豪車、別墅、數碼產品、金條、名煙、冥幣、銀行卡等等。祭祖不要帶梨、葡萄、龍眼、香瓜、百香果、番石榴還有其它成串或空心多籽的水果。
  • 「清明祭祖」關於閏月年的清明喪葬習俗
    關於閏月年的清明喪葬習俗以往在清明節前數日,家家戶戶均備祭品紙錢,由父輩率子孫到先祖墓地燒錢掛紙、祭祖。在清明這一天,可以加土添墳、修整墓地。在閏月年,家中凡有亡者,皆禁止在這一年內入土正墳,取而代之的是「寄埋」。所謂「寄埋」,是讓識風水者選好可以暫時寄放棺柩的方位和大致位置,在棺柩四周及其頂部使用磚石壘砌,將棺柩封閉起來。等到來年的清明節或十月朝時方可遷入正墳,舉行下葬儀式。在棺柩下葬之前,會提前告知隨行忌諱屬相之人不可觀看下葬過程,待將棺柩放入墓穴之中,用掃帚將墓穴中抬棺人的腳印清掃乾淨之後才可封墓。
  • 春日祭祖話清明,關於清明節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在春分後的第十五天,這時氣溫升高,雨量增多,草木復甦,一切清爽明淨,所以叫「清明」。春天生命的復甦,容易讓人有更深切的生命感悟,對逝者的思念就成了這個節日的一大主題。中國民間有三大「鬼節」,清明節是第一個。
  • 清明祭祖,我們應該知道的
    一早,媽媽問舅舅,明天去不去掃墓,舅舅回答:「會孝順的人明天都會去掃墓,只有不孝順的人,明天才說不去。」一句話就把我媽媽的嘴堵上了,因為我一早告訴她,明天我要去掃墓,她已經與我起煩惱賊害了。今天我們不討論這個同樣的話不同人能聽出不同味道的原因,我們還是來說說清明祭祖那些事。爸爸生前,每年都是清明當天帶我去掃墓,爸爸說:「清明是孝順節,這天都會放晴,讓大家好盡孝。」是啊,自古就有孝感動天地,我們且不說這個言論正確與否,這裡其實也是心識的問題。
  • 清明祭祖儀式參考
    過去,國人祭祖拜飯尤為隆重,魚肉碗菜,水陸雜陳,色香味形均備,祭拜過後,眾人分而食之,頗有鐘鳴鼎食之意。而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 quickmeal(快餐)自80年代傳入中國,很快就風靡一時,迅速成為社會生活的時尚。它不僅改變了國人的餐桌,連同老祖宗的「供桌」也發生了變化。
  • 清明祭祖始於哪個朝代?有哪些祭祀方式
    清明祭祖是中國人的傳統民俗,人們通過掃墓祭祖的方式,不僅可以表達對先祖的追思和悼念,還可以通過祈禱的方式,讓先祖庇佑子孫身體安康。那麼清明祭祖究竟從哪個朝代開始的呢?且聽小編一一為你道來。【清明祭祖的緣由】清明祭祖的傳統習俗,跟人們的信仰、祭祀、曆法、節氣等人文與自然文化相關。中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思遠的傳統觀念。古時農業是社會發展的主導產業,人們為了有個好收成,除了祈求大自然風調雨順外,還會請求先祖保佑,能有個五穀豐登的好年景。
  • 印尼華人華僑清明祭祖掃墓忙
    印尼華人華僑清明祭祖掃墓忙 2017-04-02 20:36:0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海峰
  • 「華僑之鄉」青田見聞:清明祭祖引歸鄉熱
    早在清明前幾天,青田縣城中大部分的酒店就早早客滿。「近幾年來,海外華人華僑清明回家的熱潮快趕上了春節,清明成了青田遊子返鄉的一大高峰。」青田縣僑聯主席葉毅青說,在清明期間的青田山村中,已聚滿了千裡歸來的遊子們。
  • 80歲奶奶提醒:清明祭祖,「4類水果」不能帶,寓意不好,要謹記
    80歲奶奶提醒:清明祭祖,這幾種水果不能帶,寓意不好,要謹記。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紀念祖先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個節氣中,為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現在的清明節,人們祭祖的時候帶的東西越來越多,鮮花、乳豬、雞、還有一些食物和水果。說到水果,我記得奶奶和我提過,有一些水果是不能帶的。其實用什麼水果並沒什麼特別的要求,不過從民間的習俗來講,清明祭祖忌諱帶這4大類的水果。
  • 清明時節,你知道的祭祖規矩有多少呢?
    祭祖儀式沿襲數千年至今,是一個非常古老並具有深刻意義的傳統儀式。清明祭祖,這個冬去春來、萬物復甦的美好時節,人們去到先人的墳墓,可以查看墳墓是否完好。在祭拜之前,通常都要清除雜草、打掃衛生,添上新土。祭祖時,上香要上三柱。上三柱香的來由是什麼?①拜佛,三柱香,是表佛法僧,都要敬奉與禮拜。②祭祖,三柱香,是天地人,天為上,天堂;地為下,地獄;人為人間,即祖先。 三界同在,都要敬奉與禮拜。
  • 清明節為什麼要祭祖呢?關於祭祖的意義在哪?
    又是清明,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有清明祭祖的習俗。為什麼要祭祀祖先?祭祀的意義何在?我們供奉的祭品先人真的能夠享用嗎?在清明節即將到來的日子,弘吉福泰香港國學風水學院和您一起分享祭祖的文化內涵和深遠意義。孔子說:「我祭則得福。」真誠的祭祀,能夠讓祭祀者增加福分。
  • 身在異鄉不忘記祖先 新加坡華人清明時節忙祭祖
    和世界其它地方的華夏子孫一樣,新加坡華人不會忘記在清明時節掃墓祭祖,「緬懷先人,慎終追遠」。  新加坡資深報人、文史研究員韓山元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輕華人對清明節也不敢怠慢,因為崇祖、祭祖是流傳數千年的華人傳統。」他說,新加坡著名的商業街烏節路幾十年前便是來自中國潮州的移民的墳場,「足見報恩和安葬先人在華人傳統中的重要性」。
  • 風清氣明話祭祖
    站在科技高度發達、文明迅速提升的新世紀,如何祭祖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細心體會的課題。  第一,以簡潔的儀式祭祖。  在中國傳統祭祖活動中,雖然各朝各代、各地各族存在大量不同的地方,但祭祖普遍較為繁瑣和複雜。首先,其中創造運用了大量專有的名字和說法,形成了內容繁多的學說體系。其次,使用大量專門的器具和程序,每種器具和程序都有嚴格的規定。
  • 工作在外的我們怎樣清明祭祖
    所以有人說,清明節又是中華民族的感恩節,那麼,奔波在外的異地遊子如何祭祀先祖那,我們看下面五種情況。一、父母長輩健在。父母長輩健在並居住在祖居地,異地遊子清明節可以回去,也可以選擇不回去。如果現定居地祖居地較遠,一二天都不能夠往返,就不一定回老家祭祖,自己可以在清明節期間,在合適的地點寄託哀思。但是也要委託家中能夠回去的親屬在祖墳前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這也是清明期間我們經常在城市偏僻路邊,樹林看到有焚香進寶的原因。四、時間較為充足的情況。如果時間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