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命門還是被美國找到了!離開EDA的晶片何去何從?華為還有多少...

2020-12-09 騰訊網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電子設計自動化)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從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AM)、計算機輔助測試(CAT)和計算機輔助工程(CAE)的概念發展而來的一種技術。

eda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電路設計的效率和可操作性,減輕了設計者的勞動強度。

EDA是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縮寫,在20世紀90年代初從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AM)、計算機輔助測試(CAT)和計算機輔助工程(CAE)的概念發展而來的。

很不幸,以一個公司之力和地球唯一超級大國勉力對抗、周旋了兩年的華為,這次終於被抓住了命門,被逼到牆角!

1、升級的禁令

2020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發布了《商務部針對華為削弱實體清單的努力,限制使用美國技術設計和生產的產品》的加強版許可證規定。

美商務部說2019年發起的對華為禁令,沒有達到制裁的目的,需要更嚴厲。

這個名為許可證實際就是禁令的文件,主要的限制就是兩條。

第一,晶片代工廠為華為生產任何晶片,只要任何一個生產環節使用了美國的軟體和硬體設備,就需要申請許可證。

第二,華為設計晶片時使用美國EDA工具,也需要向美國申請許可證。

一時間,大家的關注點都集中在華為如何應對失去晶片代工廠,都在討論華為能支撐多久,能不能得到中芯國際的援手等等,也有消息說華為準備用手機市場份額換取三星的代工。

可是對第二條,大家卻少有討論。

一方面因為比較專業,另一方面就是因為很難找到應對的辦法。

EDA就是華為的命門。

甚至可以說,EDA等工業軟體,就是目前中國製造最大的短板。

工業軟體裡面包含了太多基礎科學、算法模型、生產工藝、生產流程優化等等需要長期積累的環節,而這些才是核心難點,需要幾十年的相關工業經驗積累。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對工業軟體的認知幾乎是零。

伴隨著昂貴的IBM大型機、VAX小型機、Apolo工作站的引入,隨機附帶了一些CG、CAD軟體,工業軟體算是第一次進入了中國。

從「七五」到「十五」(1986-2005),國家對於國產自主工業軟體一直是有扶持的,當時主要的扶持渠道是國家機械部(機電部)的「CAD攻關項目」、國家科委(科技部)的「863/CIMS、製造業信息化工程」。

當時中國的CAE發展也是自成一派,一時間國產CAD/CAE都出現了一個百花齊放的大好開局。

1993年,首個國產EDA軟體「熊貓IC CAD」問世。

然而,美國立刻開放了對EDA的出口限制,迅速佔領市場。

國產EDA無奈地被打入冷宮,無人問津。

不得不說,這一套美國玩得很嫻熟,當然根源還是我們的產品競爭力不行,技不如人。

中國的CAD、CAE都潰不成軍,中國曾經有過起步發展的EDA軟體,更是早已經陷入「失去的三十年」。

人才短缺是限制國產EDA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數據顯示,我國約有1500人的EDA軟體開發工程師,編程人才基本都被網際網路,金融等行業吸引走了。

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把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從那時開始,美國EDA公司就遵守禁令停止了華為已購買軟體的升級服務。

很多人以為,停止升級也沒啥,至少我還能用老版本繼續設計開發工作。結果,我們還是低估了美國人的決心和無恥。

2020年6月,同樣名列「實體清單」的哈工大、哈工程兩家高校的師生,發現他們常用的計算仿真軟體MATLAB無法使用,已經付費激活的正版 MATLAB,跳出反激活通知,繼而顯示授權許可無效,網頁無法登錄哈工大域名的帳戶。

在與 MathWorks 交涉之後,得知因為美國政府實體清單的原因,相關授權已被中止。

相關焦點

  • 「華為制裁事件」最全剖析 命門在哪裡?最差的結果是什麼?
    時隔一年,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再度升格,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堵住漏洞」,要求使用美國晶片技術和設備的外國公司,要先獲得美國的許可,才可以將晶片供應給華為和其關聯企業。說白了,這個政策真要實施了,華為生產什麼,生產多少,都要得到美國的許可。所以,即便華為去年收入8588億,今年的主題詞也只有三個字:「活下去」。
  • 「華為制裁事件」最全剖析,命門在哪裡?最差的結果是什麼?
    時隔一年,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再度升格,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堵住漏洞」,要求使用美國晶片技術和設備的外國公司,要先獲得美國的許可,才可以將晶片供應給華為和其關聯企業。說白了,這個政策真要實施了,華為生產什麼,生產多少,都要得到美國的許可。 所以,即便華為去年收入8588億,今年的主題詞也只有三個字:「活下去」。
  • 中興美國禁購:華為同病相憐還是兔死狐悲?
    接著,看到中興宣布正在配合美國政府申請出口許可,雖然這種申請通常會被駁回。再後來,聽說ARM這家英國公司,因為公司大部分研發放在美國,也被迫停止對中興的支持和商務合作。如此種種,讓筆者深吸一口涼氣,看來這次美國玩兒真的了。  對於這次事件的反應,有些人認為沒什麼大不了,努比亞沒了高通,不是還有中興微電子麼,用自己的唄。有些人認為,最好全部禁運,此刻正是國產晶片的好機會。
  • 華為Mate 40 系列亮眼的背後,麒麟晶片是否還有明天?
    而屏幕層面,此前,華為 Mate 30 系列因為採用直屏設計,讓不少用戶感到遺憾,而華為 Mate 40 將屏幕升級為 68° 曲面屏也能夠證明華為還是能夠聽取用戶的聲音的。至此,Mate 40 的升級意味著華為 Mate 系列已經完全摒棄了直屏的設計。
  • 即日起晶片禁令正式生效,華為「至暗時刻」來臨,還有3條路可以走
    在緩衝了120天之後,華為的「至暗時刻」還是來了,5月15日,美國升級了對華為的晶片管制令,而在4個月後的今天,9月15號,禁令正式生效,這也就意味著,臺積電等製造商必須停止為華為代工生產麒麟晶片,而美國高通、韓國三星以及SK海力士等都將停止任何為華為「供芯」的渠道。
  • 風暴中的華為:麒麟9000晶片或成絕唱之作
    半導體製造等重資產投入型領域、重資金密集型產業,華為沒有參與。」或許沒有人會預測到,在全球一體化的時代,最底層、最基礎的晶片製造產業的缺失竟成了華為最大的掣肘。畢竟在這個領域內,晶片專利技術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無「芯」可用的華為手機未來將何去何從?
  • 華為Mate 40系列亮眼的背後,麒麟晶片該何去何從
    而屏幕層面,此前,華為 Mate 30系列因為採用直屏設計,讓不少用戶感到遺憾,而華為 Mate 40將屏幕升級為68° 曲面屏也能夠證明華為還是能夠聽取用戶的聲音的。至此,Mate 40的升級意味著華為 Mate 系列已經完全摒棄了直屏的設計。
  • 觀察|華為晶片斷供 「卡脖子」倒逼攻堅
    這意味著,華為可能再也買不到利用美國技術生產的晶片、存儲器。面對困局,華為即將開始移動生態的艱難探索之路。遭到「斷供」後的華為將何去何從?美國對華為的封殺升級,同樣挑戰了國際供應鏈和產業鏈的底線。批評人士稱,美國此輪制裁不僅是對華為「處以極刑」,更會嚴重擾亂全球晶片市場及相關行業。晶片設計公司通常利用美國開發的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而在先進半導體製造廠中,採用結合美國技術的晶片製造設備更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美國宣布的禁令主要針對華為,但影響遠超過華為本身。
  • 美國限制華為晶片供應,華為:我們也可以禁止美國手機在中國使用
    2019年是華為被美國各種刁難的一年,為了打壓華為,美國使出了渾身解數,只為了能夠阻止華為,或者說是為了阻止中國發展壯大。美國當慣了老大,看到別人有點像追趕自己的意思,自然要想盡辦法打壓。面對美國的打壓,華為很多的老客戶,最終在5G上並沒有在選擇繼續合作下去,這讓華為在2019年甚是困難。就算美國強制谷歌不準再提供系統給華為,這也沒有難倒華為,自己開發的鴻蒙系統面世,讓國人從心底自豪了一把。
  • 華為手機業務復甦?美國或放寬制裁華為條件-非5G晶片供應
    NE5EETC-電子工程專輯據《金融時報》報導,最近一些參加了美國簡報會的知情人士表示,只要供應商不將其晶片產品提供給華為的5G業務,美國將允許越來越多的晶片公司向華為提供晶片組件。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可能意味著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可能不會像以前那樣嚴厲」,從而對其整體業務構成威脅,而華為重要的智慧型手機部門可能有機會復甦。
  • 美國收緊華為獲得晶片的能力:立即生效,防華為公司繞過...
    而對於華為的能力,美國看起來要趕盡殺絕,美國時間周一,也就是昨天晚上,美國商務部發布了新的文件,進一步收緊對華為獲得技術和晶片的限制 根據這份文件,除了延長今年五月的限制(禁止獲取與美國技術和軟體製造或相關的晶片)外,還將華為在21個國家的38個實體加入了黑名單,使得「華為黑名單」的總數上升至152家。
  • 華為願意使用高通晶片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
    9月23日,2020華為全聯接大會(HUAWEI CONNECT 2020)在上海開幕,今年的主題聚焦5G聯接、AI、雲計算等技術的行業應用。上午主題演講環節結束後,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總裁張平安、華為董事、企業BG總裁彭中陽等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華為自稱的「備胎」晶片是什麼水平?能完全替代美國進口嗎?
    歡迎大家到雷科技公眾號【提問題&求推薦】欄目或文末直接留言想問的問題或者要回答的答案哦~華為自稱的「備胎」晶片是什麼水平?能完全替代美國進口嗎?實話說我們也不知道,鑑於這是華為第一次在公開場合確認他們還有「備胎晶片」這一招,在此之前相信除了華為高層之外,其他人都不知道華為還有這種商業殺招。 由於華為官方尚未公布更多信息,所以我們既不知道華為的備胎晶片有多少性能,也不知道備胎晶片具體是什麼晶片,這一切均成迷。
  • 華為備胎晶片轉正 華為保密櫃裡的備胎晶片是什麼?
    今日凌晨,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發文致信員工稱,超級大國不留情地中斷全球合作的技術與產業體系,做出了瘋狂的決定。在毫無理由的情況下,華為被列入了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的實體名單。為了兌現公司對於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華為保密櫃裡的備胎晶片「全部轉正」。
  • 華為海思晶片 10 年備胎史!
    當華為要做手機晶片的消息傳開後,人們紛紛認為華為是在學習三星和蘋果。但是從本質上看,三星、蘋果的晶片設計重點在於應用處理器,華為海思則更在乎基帶晶片。而基帶晶片是電信設備和手機的連結樞紐。同時,任正非很早就預想到,即便是在「和平時期」,也要按照極端情況進行備戰。正因為寬備窄用,海思才能做到在美國抽身而走時,實現妥妥的自立。
  • 從美國禁止華為,中興事件,我們來詳細說說晶片的發展
    ARM設計了大量高性價比、耗能低的RISC處理器、計算機專業的應該都知道RISC處理器是精簡指令處理器,現在我們的電腦都是精簡指令計算機,不管你是MAC還是Windows。從此可以看出英國ARM公司的技術有多重要,它為蘋果,高通,聯發科,包括華為的麒麟晶片都提供架構,近日,美國商務部又發了新的通知,讓有美國技術成分的公司只要美國技術佔到一定比列就不許與華為公司合作。
  • 華為晶片困境暫時無解?就國內晶片現狀,尹志堯博士道出真實情況
    一顆晶片可以細分幾十道工藝技術,在這些技術的背後,可能是一個企業的最高科技水準。哪怕是小小的零部件可需要投入巨大研發成本。如此龐大的生產線,供應鏈,根本不是華為可以解決的。華為只是在晶片設計領域出色,關鍵是晶片設計的軟體也不是自己的,所以局勢已經很明顯了。晶片背後大部分生產力量幾乎都掌握在美國手中,對方有能力向某一家企業全面限制。
  • 美國商務部試圖 「阻斷」華為外購晶片方案
    IT之家8月17日消息 環球網報導,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最新消息,當地時間8月17日,美國商務部進一步收緊了對華為獲取美國技術的限制,同時將華為在全球21個國家的38家子公司列入「實體名單」。
  • 華為使用高通晶片有何不可?
    「我們注意到高通正在向美國申請向華為供貨的許可證,如果美國政府允許,華為很願意使用高通晶片製造手機。」或許對於有些民眾來說,內心很難接受國貨之光華為手機採用高通驍龍晶片,畢竟華為手機之所以讓一部分國人驕傲的核心原因就是採用了自研的海思晶片。但在這個節骨眼,對於現在的華為來說:「華為現在遭遇很大的困難。持續的打壓,給我們的經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求生存是我們的主線。」郭平說到。華為為什麼要用美國公司高通的晶片?
  • 華為的發展有目共睹,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不喜歡華為手機
    2019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數據顯示,華為超越了蘋果,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的手機廠家,僅次於老牌手機巨頭,三星。從一家與手機並無多少關聯的通信公司到如今世界上第二大的手機廠商,華為用實際數據向我們證明了國內也可以有一家世界級手機巨頭。在手機業務方面,華為雖然是後來者,但是他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