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聊齋故事:狐狸翻譯官

2020-12-15 正經說文史

(重溫聊齋系列140篇《司訓》)

這篇聊齋故事,也是刻畫學官們醜態的,而且狐狸精還摻和進來了。不過,狐狸精只是一個配角,在整篇故事裡,處於可有可無的角色。故事裡的學官們,可恨到了極點,不但好色,還貪贓枉法徇私舞弊,而且是那麼地泰然,就好像例行公事一樣。這篇諷刺學官的故事,真是入木三分。這群人哪裡是學官,分明是一群徇私舞弊的妖魔鬼怪,一群有辱斯文的跳梁小丑!

話說古代有這麼一位學官,姑且叫做聊齋生。他年紀漸漸大了,突然得了耳病,耳朵聾了,聽不清楚別人說的話。所幸的是,來了一隻狐狸報恩。這隻狐狸是聊齋生年輕時,從獵人手裡搭救下來的,已經修煉成精。

狐狸精隱藏在聊齋生的身邊,別人對他說的話,狐狸精聽見後,湊近聊齋生的耳邊小聲說給他聽。奇怪的是,聊齋生聽不清別人的話,卻能聽見狐狸精的話。聊齋生能看見狐狸精,別人卻都看不見。有了狐狸精的幫助,別人都不知道聊齋生耳朵聾了,他在工作上也沒有出現絲毫差錯。

就這樣過了五六年,狐狸精要去修煉,不能陪在聊齋生的身邊了。臨走之時,狐狸精叮囑說:「你現在耳聾聽不見,就好像一個傀儡一樣,只能受人擺布,不能自理。與其他日因為耳聾獲罪,不如趁早辭職退養,還能保全自身。」

但是聊齋生聽不進,他貪戀學官這點權力和俸祿,捨不得離開。這以後,聊齋生回答上司的提問時,常常是驢唇不對馬嘴,答非所問,鬧出很多笑話。學使大人很是氣憤,公然下令趕他走,要剝奪他的學官職務。於是,聊齋生苦苦哀求熟識的高官們幫忙說情,才得以留下來。

這一天,到了鄉試時候,聊齋生被抽調到考場執勤。學使點完名後,考生們開始答卷,學使就和各位學官們坐下閒聊。學官們趁機從靴子裡摸出紙條,交給學使。這些紙條上,記錄著需要走後門的考生名字和籍貫。學使會按照名單,優先錄取。

別人都交了名單,就剩聊齋生沒有交了。學使笑著問道:「貴學為何沒有呈進上來?」聊齋生沒有聽清楚,滿臉茫然地看著學使。旁邊的人忙用胳膊肘捅他,把手伸向靴子暗示他。聊齋生恍然大悟,忙點點頭,把手伸進靴子裡。

聊齋生的內弟會醫術,善於調配催情的藥物,同僚們有一些好色的人,常常託他找內弟索要。聊齋生嫌麻煩,常常事先準備了一份放在靴子裡,誰要就可以馬上拿出來送人。學使是個老色鬼,聊齋生素有耳聞。他以為學使找他要這個東西,一邊從靴子裡拿出來,心裡一邊偷笑,想不到這個老色鬼,竟然公然索要,臉皮真厚!

聊齋生雙手恭恭敬敬地把東西遞到學使面前,嘴裡說道:「卑職早有呈進之意,這個很好使。」不少學官看見聊齋生手裡捧著的東西,忍不住捂著嘴偷笑。結果可想而知,學使接過來一看,眾目睽睽之下,臉色當即變得難看起來。他劈手將東西扔在聊齋生的臉上,喝令將他趕出去。

後來,學使罷免了聊齋生的學官職務。

讀罷故事,不由得陷入沉思,為蒲松齡叫屈。蒲松齡作為童生試的成績優異者,考了一生的鄉試,都沒有被錄取,或許這篇聊齋故事揭示了真正的原因。這篇故事裡的亮點,就是學官們從靴子裡掏出徇私舞弊的名單交給學使,原來鄉試是這樣暗箱操作的,名單是這樣出爐的,蒲松齡是這樣沒有考上的。何其哀哉!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白話聊齋故事:蜜蜂紅顏
    (重溫聊齋系列077篇《綠衣女》) 這篇聊齋故事,寫了一隻多情的蜜蜂。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隻蜜蜂變幻的綠衣女子,為了迎合心上人的要求,不惜性命,唱了一首歌曲。歌聲果然銷魂,不過,銷的不是書生的魂,而是女子的魂。歌聲招來了天敵,埋伏在女子回家的路上,一網擒之。
  • 白話聊齋故事:小黑狗護銀子
    (重溫聊齋系列074篇卷五《義犬》) 這篇故事,講述了一條狗,儘管被主人誤解,遭到鞭打,也不背叛主人,寧死守住主人的救命錢財的故事。狗的學名叫做犬,是六畜之一,幾千年來,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一直幫人類看家護院,成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狗最可貴的品質,就是忠誠,今天的聊齋故事,講述的就是狗的忠誠品格,讀來令人感動。
  • 聊齋故事:兒子失蹤,夜裡狐狸咬母親,你把他藏哪了?
    有一天,秋水去山上砍柴的時候,發現一隻狐狸和一條蛇正在打架,那蛇十分兇狠,死死地纏住了狐狸,眼見著那狐狸幾乎快被蛇給勒死了,看見這一幕,秋水突然感覺自己的心裡有些疼。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他搬起了旁邊的一塊大石頭,將那條蛇給砸死了。就這樣,那隻狐狸被秋水救回了家,悉心照顧。
  • 聊齋電影《翠狐戲夫》之一只傻狐狸的愛情觀
    由黃婷婷、陳子由主演的電影《翠狐戲夫》改編自聊齋系列之《小翠》,這算是今年第三部聊齋電影,而狐妖小翠系列也翻拍了多個版本,最經典的莫過於李冰冰版的小翠,林志穎版的元豐也是傻得可愛,更有蔣欣的蛇妖魅惑人心,陣容也是相當強大呢!
  • 白話聊齋:這個老漢膽真大,抓住狐狸觀變化,結果哭笑不得
    (重溫聊齋系列022篇《捉狐》) 這篇故事是《聊齋志異》原著裡第一篇有關狐狸的故事。民間裡流傳著許多關於狐狸作祟的傳聞,不免讓人心生恐懼,這個故事寫了狐狸企圖作祟,卻被老翁捉住,雖然最終被狐狸逃逸而去,但是告訴了一個道理,狐狸並沒有什麼可怕的,它也害怕人類的反擊。這就等於給讀者打了一個心理預防針,原著裡雖然寫盡了狐狸等妖魔鬼怪的形態,但是這些東西都不可怕,儘管放心地讀故事,在故事細細地體會寓意。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什麼裡面總是離不開狐狸、書生、妖魔鬼怪
    《聊齋志異》是我兒童時代就很愛看的書本,那書中的情節全是人與鬼,和狐狸精的愛情故事,很感人,也很真摯。但那時候還小,不懂世事,不知道是作者在借題發揮,傻傻的還以為世上真的有那麼多情的鬼怪,和那麼專一的,又懂得感恩的狐狸精呢!
  • 《聊齋志異》中關於狐狸的靈異故事
    狐女講道:「從前,某村有個旅店,有很多狐狸,經常出來迷惑旅客。客人們知道後,都互相告戒不要在這家旅店住宿。半年來,旅店門前冷落,店主人非常擔憂,十分忌諱說『狐狸』。一天,忽然有個遠方來客,自稱是外國人,看見旅店,便進去要住宿。店主人大為高興。來客剛進門,便有個路人暗暗告訴他:『這家有狐狸!』來客害怕,忙告訴主人要搬走。主人極力辯白店裡沒狐,來客才住下來。
  • 白話聊齋故事:人鬼情難了
    (重溫聊齋系列148篇《鬼妻》) 這篇聊齋故事,其實是一篇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夫妻之間的情深意切,連陰曹地府的鬼官都感動不已,何況我等凡夫俗子呢?夫妻感情好的例子,並不是只出現在書中,在現實裡確實存在,我就遇到過。那還是十幾年前的老家農村,隔壁住著一對老夫妻,兒子在城市裡安了家。
  • 白話聊齋故事:蟹蛇蛤蟆寫妙文,幫助秀才中解元
    (重溫聊齋系列120篇《三仙》) 這篇聊齋故事,暗含反諷之意,諷刺那些高中榜首的文章,都是蟹、蛇和蛤蟆之流的爛文,不是人能寫出的文章。這與《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老先生的心境有關。話說古時候,有個書生叫做聊齋生,這一年恰逢大比之年,他到金陵去趕考。路過宿遷縣之時,在路上遇見三名秀才,談吐不凡,聊齋生上前結識。幾人相談甚歡,很是投緣,聊齋生於是把他們拉到酒館裡,好酒好菜地進行款待。 飲酒交談之下,三個秀才做了自我介紹,分別叫做介秋衡、常豐林、麻西池。四個人開懷暢飲,興致很高,不知不覺間,天色已晚。
  • 狐狸抓雞不用爪牙(有趣故事)
    謝謝諸位的閱讀要說這世上怪事不少,怪事多了就容易扯出「聊齋」,今天就和諸位理一理這怪事兒。狐狸在我們傳統印象中可不是啥好東西,不然誰拿狐狸精罵人?農場主養了一隻大狼狗,況且周圍還拉著一層柵欄籬笆要是狐狸進去無異於自殺,而且也沒有狐狸給雞拜年這個說法。但狡猾如狐這個詞語可不是白說著玩的,有一隻狐狸聰明想了一個法子,既然進不去何不如讓雞走出來。
  • 故事:「聊齋」中的一場人狐姐弟戀,他無情她偽善,一點也不浪漫
    石某懷疑女子不是人類,恰好有天,女子與王氏一起喝酒,喝醉後現出了原形,原來是只狐狸。石某立刻拿出佩刀要殺了狐狸,被王氏攔住:「即使是狐狸,她可有害你半分?」女子醒來,大罵石某:「你既這般無情, 那便還我藥丸。」說完石某便感覺喉嚨一緊,一顆藥丸從嘴中飛出落入女子手中。不久,石某舊病復發,半年之後死去。這個故事出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 都知道聊齋,但什麼是「聊齋汊子」?據說在山東民間很常見
    我們都知道《聊齋志異》,可是,什麼是《聊齋汊子》呢?《聊齋汊子》 董均倫 江源 整理 樂府文化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原來呀,「在層層嶺、重重山的沂山一帶村莊,把神話、傳說一類的故事,都叫作『聊齋汊子』」。從前,村民閒來無事,就說點聊齋汊子,也就是,講個故事聽聽。可見,民間故事在山東地帶的普及程度。
  • 狐狸本是夫妻關係美好象徵,狐狸精一詞是從什麼時候變壞的呢?
    其實最早的四吉中並沒有龜,最早的是狐狸,也就是龍、鳳凰、麒麟、狐狸,這時秦漢以前的說法,而狐狸在當中是有靈氣的東西。龍代表君臣關係,鳳凰代表朋友關係,麒麟代表夫子關係,狐狸代表夫妻關係。兩漢時期有不少婦女在家中供奉狐狸像,希望狐狸大仙能夠保佑夫妻關係和睦。
  • 《九尾狐傳》開播,李棟旭飾演帥氣男狐,故事豐富,都市版聊齋
    該劇故事性非常豐富,因為涉及到都市內容和鬼狐內容,所以《九尾狐傳》堪稱都市版聊齋。當然,對於粉絲群體而言,李棟旭的主演,無疑是最讓大家期待的。這位長相俊朗的青年演員,並非一炮而紅的流量明星,而是通過多部影視劇的積累,最終被觀眾熟知。而因為長相俊朗,身高一米八四,而成為不少女性粉絲型觀眾追捧的對象。
  • 聊齋故事:狐仙的傳說
    聊齋故事:狐仙的傳說以前聽老人們講,深山老林一些成了精或者不乾淨的東西,晚上會變成過路人引誘一些走夜路的人上門去,然後……再也不能出來。如果晚上一個人走夜路,突然看見前面有戶亮堂堂的人家,荒山野地就只有一家,會顯得很可疑,千萬不要去。走夜路突然遇到一些老婆子,婦女或者老頭,說帶你去他們屋子裡歇腳,也不能跟著。
  • 你可能看了假《聊齋》
    實際上,《聊齋》這個名字很能說明本質——「聊齋」本是蒲松齡為書齋取的名字,聊齋者,聊天扯淡之所爾。一群吃飽了閒出屁的大叔,鑽進蒲松齡書房扎堆胡吹,跟現在男生宿舍臥談會差不多。來的都是讀書人,趣味相投,吹來吹去內容無非總離不開長腿細腰小姐姐啊、科舉高考害慘了老子啊、江湖的奇異傳說啊之類,這一點,古今似乎也沒什麼兩樣。
  • 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其後盛華不再
    今天我們來講一下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目的是為了加深大家對這本書的認識,增強這本書的文化影響力。一、來看作者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濟南府淄川人,也就是個山東大漢。清代傑出文學家、小說家。
  • 白話聊齋故事:小心眼男人的悲慘人生
    (重溫聊齋系列151篇《姚安》) 話說臨洮縣有個秀才叫做姚安,生得俊美,風度翩翩,是個遠近聞名的美男子。正因為相貌英俊,加上家境殷實,無論走到哪裡,都成為女人注目的焦點。儘管他早已娶妻,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春心泛濫,處處眉目傳情。
  • 一起讀書|《聊齋汊子》:來自大地上的故事
    《聊齋汊子》董均倫 江源 整理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數百年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社會各階層人民所喜愛,在蒲松齡的家鄉——山東更可謂家喻戶曉,特別是在沂蒙山一帶村莊,村民把神話傳說一類的故事都叫作「聊齋汊子」。
  • 白話聊齋故事:好心有好報
    (重溫聊齋系列144篇《珊瑚》)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好心真有好報,讀了故事,你肯定會相信這種說法。 話說四川重慶有一戶姓安的人家,父親是個舉人,早已去世。大兒子安大成是個秀才,妻子姓陳名叫珊瑚,小兒子安二成還未娶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