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聊齋系列144篇《珊瑚》)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好心真有好報,讀了故事,你肯定會相信這種說法。
話說四川重慶有一戶姓安的人家,父親是個舉人,早已去世。大兒子安大成是個秀才,妻子姓陳名叫珊瑚,小兒子安二成還未娶妻。母親沈氏蠻橫無理,常常虐待珊瑚,但是珊瑚從來沒有怨言,仍然每天早上去侍候婆婆起床。
這一天,安大成生病了,珊瑚去給婆婆請安,沈氏見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氣不打一處來,沒好氣地說道:「我兒子病成那樣子,你還有心打扮!」珊瑚只得回去,卸了妝再來,哪知道沈氏氣惱地說:「你這不是打我臉嗎?用這種方式表示不服,是不是?」於是呼天搶地大哭起來,大罵兒媳婦不孝順。
珊瑚低頭默然無語,等到沈氏發洩過後,仍然恭恭敬敬地服侍她,但是沈氏厭惡她,自此後,不但不給她好臉色,還常常指桑罵槐。安大成見珊瑚總惹母親生氣,氣憤地說:「娶媳婦就是要孝順父母的,如果總惹母親生氣,要來何用?」就寫了一紙休書,把珊瑚休了。
安大成安排一個老媽子送珊瑚回去。出了村口,珊瑚覺得無顏見爹娘,就拿著隨身攜帶的剪刀刺破了喉嚨,幸虧老媽子手快,才沒有出人命。老媽子就把她扶到安大成堂嬸那裡暫住養傷。回來後,安大成叮囑老媽子瞞著沈氏。
過了幾天,安大成打聽到珊瑚傷好了,就到堂嬸王氏家裡,趕珊瑚回去,被王氏數落了一頓。又過了幾天,沈氏得到消息,也去趕珊瑚回去。王氏痛斥沈氏的惡行,氣憤地說:「珊瑚已經被休,與安家無關了,我收留的是陳家女兒,不是安家媳婦,你憑什麼管?」沈氏又氣又羞,哭著走了。
珊瑚覺得給王氏帶來不便,就到大姨家裡去了。大姨是沈氏的姐姐,六十多歲,老伴和兒子都死了,與兒媳婦和孫子一起生活。大姨一家原先就對珊瑚很好,加上家裡沒有成年男人,所以珊瑚才投奔她家。大姨很通情達理,責怪妹妹做得不對,收留了珊瑚。珊瑚的兩個弟弟聽說後,想把珊瑚接回娘家改嫁,被珊瑚拒絕,靠紡紗織布養活自己。
沈氏託人給安大成說親,可是,大家都忌憚沈氏的惡名,不願把女兒嫁到安家。這事就一直耽擱下來了。
四年後,安二成結婚了,娶妻臧姑。想不到臧姑是個母老虎,比沈氏還要刁蠻幾倍,有時候沈氏剛想發作,臧姑已經劈頭蓋臉地喝罵起來。臧姑還把沈氏當奴僕使用,支使她幹各種家務活。安二成生性懦弱,不敢出聲。安大成則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只得偷偷幫母親幹活。有時候,瞅到沒人,母子二人抱頭痛哭。
過了一段時間,沈氏病倒了,不能自理,安大成日夜伺候,無法休息。安二成跑來替換哥哥,被臧姑揪著耳朵喝罵回去了。沒辦法,安大成只得找大姨求助。他正在向大姨哭訴,珊瑚掀開門帘出來,安大成覺得沒臉見她,低著頭急匆匆地跑了。
過了兩天,大姨去陪伴沈氏,沈氏心情好多了。大姨家裡每天都派人送來好東西給她吃,大姨總說吃不了,塞給沈氏吃。沈氏邊吃邊感嘆說:「姐姐命真好,娶了個知疼知暖的好兒媳。」
大姨說:「其實,珊瑚就很好啊!」
沈氏說:「實話說,她確實比二兒媳婦好多了,只不過還是比不上姨侄媳婦賢惠。」
大姨說:「珊瑚在家時,妹妹你根本就不知道勞累是什麼,家務活從來不用你做,你生氣時,她都不會還嘴,毫無怨言,禮節周到,怎麼說她不賢惠呢?」
沈氏語塞,想想還真是這麼回事,一時間心生後悔,掉下淚來,嘆息說:「唉,也不知道珊瑚改嫁沒有。」大姨說:「我也不知道,等以後回去後,幫你打聽打聽吧。」
沈氏病好後,大姨告辭回家。沈氏哭著說:「你一走,我又要過著暗無天日的日子了,還不如死了!」大姨就和兩個姨侄兒子商量分家。臧姑撒潑打滾不同意,安大成情願把良田都分給弟弟,臧姑才同意分家。寫好分家文書後,大姨回去了。
第二天上午,大姨派來一輛馬車接沈氏過去玩。到了大姨家,見了姨侄媳婦,沈氏極力誇讚她賢惠。大姨說:「年輕人再賢惠孝順,也會犯一些小錯,我比較寬容而已。你誇我兒媳婦賢惠,就你那脾氣,就算給你當兒媳婦,你也享受不來。」
沈氏紅著臉說:「哎呀姐姐,我是那種分不出好壞的人嗎?」
大姨笑著說:「那我們來說說珊瑚吧,你猜她現在想起你來,會怎麼樣呢?」
沈氏說:「那還用猜嗎?肯定罵死我了。」大姨說:「你要是做得無處可罵,她還怎麼罵你?」沈氏說:「那是她不賢惠,怎麼著都會罵我。」大姨說:「你錯了。本該怨恨卻不怨,就是淑德,本該離去卻不離,就是賢良。以前孝敬你的東西,不是我的兒媳婦送的,本就是你的兒媳婦送的。」
沈氏驚問:「何有此一說?」
大姨笑著說:「那些東西,都是珊瑚紡紗織布賺的錢,買來孝敬你的。她一直住在我家,我喊她出來相見吧。」沈氏羞愧地說:「哎呀,我怎麼有臉見她!」珊瑚含淚出來,跪在沈氏面前。沈氏急忙扶起,大罵自己以前糊塗。從此,婆媳二人和好如初。
過了十幾天,沈氏帶著珊瑚回家。家裡就剩幾畝薄田,安大成幫人抄抄寫寫,珊瑚紡紗織布,勉強度日。
再說臧姑,看不起珊瑚,常常指桑罵槐,珊瑚也不理她。臧姑沒處發威,就常常打罵老公和丫環,哪知道丫環不堪屈辱,上吊死了。她的父親告到縣衙,縣令把臧姑抓進大牢裡,使用拶刑,臧姑的十個手指頭全爛了,苦不堪言。
縣令很貪婪,獅子大開口,安二成只得抵押良田借了很多錢,才把案子了結,把老婆接回家。但是,債主們日夜催款,安二成無奈,打算把良田低價賣給任翁,好來還債。任翁知道良田是安大成讓給安二成的,擔心日後安大成反悔,就讓安大成也在契約上簽字。
安大成去了任家,卻聽任翁說道:「我是安舉人,任某人憑什麼買我家的良田!大成啊,地府感念你夫妻的孝順,特地讓我來幫你們一次。我們家紫薇樹下藏有銀子,你取出來贖回我家田產吧。」原來是安舉人附體了。任翁醒來,茫然不知剛才發生了什麼。
安大成回家對沈氏講了藏銀的事,沈氏不信。哪知道這話被隔壁的臧姑聽說了,拿著鋤頭和安二成去挖,除了一些殘磚斷瓦,哪裡有銀子?安大成聽說後,跑過去看,果然都是殘磚斷瓦。珊瑚聽說後,跑過去看,卻看見好多銀子。
安大成喊來弟弟,兩人平分了銀子,各自用麻袋裝回家去。安二成到了家,把銀子倒出來,卻都是磚頭瓦片,不禁大驚失色。夫妻二人跑到安大成家裡,只見桌子上堆的都是銀子。安大成夫妻聽說他家銀子都變成了磚頭瓦片,想到他無錢還債,就把桌上的銀子全給了安二成。
安二成很感激,可是臧姑卻說:「他這麼好心,只怕有詐。」安二成用銀子還了債,拿回了抵押的地契。可是第二天,債主們紛紛找上門來,說銀子是假的,拉著他見官。安二成只好把地契又給了債主,任憑他們賣掉田地,他也拿回了銀子,這才平息一場風波。
臧姑氣惱地說:「我說的對吧,安大成沒安好心,分明是害我們。」安二成看了看銀子,其中有兩錠剪斷了,外面一層銀皮,裡面全是銅。他把兩錠銀子留下。其餘的還給了安大成。
安大成稱了稱,少了五兩左右,就叫珊瑚典當了首飾,湊足了數目,還給債主,贖回了地契。債主們用剪子剪斷銀子,發現都是真的。
安二成和臧姑聽說後,懷疑安大成把真銀子藏起來了,故意給他們假銀子,目的是得到地契據為己有,兩人找到安大成家裡大吵大鬧。安大成笑著說:「你們別生氣,地契還給你們就是了。」安二成夫妻倆拿到地契,才消了氣。
有一天晚上,安二成夢見老父親責罵他,「你不孝不仁,小心報應!」安二成害怕了,想把地契還給哥哥。臧姑聽說後,不以為然,責罵安二成愚蠢。
過了一段時間,安二成七歲的大兒子生病死了。臧姑心虛了,讓安二成趕快把地契還給大哥,可是安大成高低不要。又過了幾天,三歲的小兒子也死了。臧姑拿著地契哭著求安大成收下來。此時已到春耕時節,再拖下去就會荒廢了田地,安大成就接過地契,和珊瑚忙著耕種。
臧姑從此痛改前非,對婆婆沈氏好了起來,侍奉得很周到。可是,才過了半年,沈氏就死了。臧姑哭得死去活來,認為是老天懲罰她,不給機會讓她盡孝心贖罪。
臧姑後來生了十胎,一個都沒有養活。後來,安大成把大兒子過繼給安二成當兒子。好在安二成夫妻二人後來好好做人,都長壽而終。
珊瑚總共生了三個兒子,有兩個考中進士做了高官,門庭顯貴。大家都說,這是他們夫妻倆對父母孝敬對兄弟仁愛,得到的好報。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