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柳氏子|敗光家產,只因前生是仇人

2020-12-20 騰訊網

膠州人柳西川四十多歲才生了一個兒子,十分溺愛,有求必應。可有一天兒子忽然生了重病,說想吃家裡養的騾子肉。

柳西川一聽犯了難,原來他養了一頭上好的騾子,平時十分珍惜。於是想用另一頭騾子代替。

兒子知道後,破口大罵,病情更加重了。

柳西川沒辦法,只好殺了騾子,可兒子只吃了一口就不吃了。

沒多久兒子一命嗚呼,柳西川痛不欲生,買了副好棺材安葬了。

後來村裡人結伴去泰山拜佛上香,遠遠看見一個人騎著騾子從對面過來,看起來很像是柳西川的兒子。

等來人近了,跟眾人一一打招呼問好。

眾人心中驚詫莫名,但誰也不敢問他怎麼還活著的事情。

那人和他們聊了一會兒,又相約次日去他們住的客棧拜訪。

眾人想著他可能也不會來。可誰想第二天,他竟然真的如約而至。

談話間眾人都問他怎麼不回家看看父親。那人顯得十分驚訝,問他們說的是什麼人?眾人回答說是你爹柳西川呀。

那人的臉色變了變,過了很久才說道,既然他那麼想我,就請你們回去給他帶個話,就說4月7日我在這裡等他。

眾人果然把話帶到。柳西川聽後痛哭流涕。到了日子前去赴約。到了客棧跟店主人說了原委。

店主人卻跟他說,我見你家公子神情冷漠,看起來不像有好心,依我之見,不如不見!

柳溪川平生只有這一個兒子。根本不信他會有什麼歹心。

店主人說不是我阻止你,鬼神無常,不可以常人之情揣摩。如果你真的想見他,不如就先藏在箱子裡,等他來了你看看他的情況再說。

柳西川依言而行。沒多久他兒子來了,問主人說柳西川來了嗎?主人說沒有。

那人罵道,我就知道那個老傢伙不敢來。

主人十分驚訝,問他為什麼要罵親爹。

那人說他哪裡是我什麼父親,我之前跟他一起做生意,他不安好心把我的血汗錢都吞了。我真想把他千刀萬剮。說完就出門走了,臨走還大罵,真是便宜他了。

柳西川藏在箱子裡,把這番話聽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汗流浹背。等他走後,方才狼狽而歸。

這篇故事出自聊齋志異,名叫柳氏子。這篇故事可以和前文四十千一同觀看。都是講欠債討債的事情。所不同的是四十千討完債之後兒子就死了。可這篇故事討完債之後。兒子還想著手刃仇人,得之而後快。

這中間的差別。只因為前者是無心之欠債。後者則是有意而為之。性質不同所導致的結果也因此不同。這兩篇小說都反映了在明末清初商品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民間借貸,以及社會欺詐的問題,這些問題應該是普遍存在的。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法律往往缺乏有效的公正性。和約束力。從而導致私下尋仇的盛行。為了對這種行為提供一個合理的解釋。當時的人便根據佛家理論提出了因果報應的說法。在科學精神尚不發達的古代。鬼神之說還是具有很大的威懾力的。而這種樸素的信仰也保證了當時民間的世道人心,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這篇故事的描寫非常傳神形象,老父親對兒子的百般溺愛,兒子對父親的切齒痛恨,通過他們的對話全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如今時間已經過去了幾百年,科學發達,物質豐富。可與當初相比,文中的這種事情有減少嗎?

清朝的馮鎮巒曾經評論這篇文章的道:酆都天子殿柱聯云:恩仇成父子,緣怨結夫妻。也可以窺見當時人的普遍心理。

我是@平生曉夢,喜歡看故事,說聊齋。歡迎點擊關注!

相關焦點

  • 富可敵國的盛宣懷,是如何被他的後代們敗光了他的億萬家產?
    為了防止子孫們依靠家產坐吃山空而成為紈絝子弟的現象,他決定:將一半家產分給子孫,另一半設立「愚齋義莊」,以救濟盛氏族人貧苦人家及和支持社會慈善事業。同時,盛宣懷指定自己的恩人李鴻章的長子李經方作為執行監督人。最終1160多萬兩白銀的一半約580萬兩白銀注入到「愚齋義莊」。其中4成作為慈善基金,4成作為盛氏公積金,2成作為盛氏家族公用。
  • 大清亡了後,此人一心想要復國,最終敗光家產,56歲含恨而終
    而後在溥偉的這般揮霍之下,他終於敗光了祖宗的財產,甚至就連自己的恭親王府都不得不變賣抵債了。而且儘管溥偉為了復國大業一直都非常努力,但是身為清朝正牌皇帝的溥儀因為擔心他會搶奪自己的皇位,因此一直都非常提防溥偉,而溥偉也在這樣的針對下生活的愈發困難。
  • 爺爺是煤礦大王,海歸精英的他或將敗光百億家產,恐成李兆會第二
    如今這個曾經的李兆會已經從富豪榜跌落到老賴名單,李兆會把父親打下來的一百多億資產給敗光了。如今山西首富這個稱號似乎已經變成一個魔咒。繼前首富李兆會被限制出境後,2008年山西首富姚氏家族如今也成了老賴名單中之一。說起山西的姚氏家族,是以姚巨貨為首的大家族,姚氏家族本不至於此,經過30多年的發展,姚氏在山西早已是根深葉茂。
  • 臺灣男子敗光上億家產燒屋趕母 活到56歲沒工作過
    中新網1月25日電 據臺灣《蘋果日報》報導,臺灣臺中「啃老族」男子林阿萬活了56年從沒工作過,終日花天酒地已敗盡上億元家產,迄今仍向83歲老母親要錢買菸酒。他昨更心生歹念要把房子出租收錢,竟放火燒屋逼老母搬家,逆子落網時還說:「我故意縱火!要逼我媽媽下樓。」警方依公共危險罪、「家庭暴力防治法」將他送辦。
  • 白話聊齋故事:狐狸翻譯官
    (重溫聊齋系列140篇《司訓》) 這篇聊齋故事,也是刻畫學官們醜態的,而且狐狸精還摻和進來了。不過,狐狸精只是一個配角,在整篇故事裡,處於可有可無的角色。故事裡的學官們,可恨到了極點,不但好色,還貪贓枉法徇私舞弊,而且是那麼地泰然,就好像例行公事一樣。這篇諷刺學官的故事,真是入木三分。這群人哪裡是學官,分明是一群徇私舞弊的妖魔鬼怪,一群有辱斯文的跳梁小丑! 話說古代有這麼一位學官,姑且叫做聊齋生。他年紀漸漸大了,突然得了耳病,耳朵聾了,聽不清楚別人說的話。所幸的是,來了一隻狐狸報恩。
  • 院中建遊泳池或魚池,位置選對大旺財;一旦選錯,三年內敗光家產
    水池風水箴言1、院中建遊泳池或魚池,位置選對大旺財;一旦選錯,三年內敗光家產。2、院中建泳池或魚池風水大忌:宜圓不宜方,吉位可暴富,兇位大破財。本論斷為個人建議,切勿當真,參考即可。
  • 情歌天王蘇永康,巔峰時染上毒品敗光前妻家產,後迎娶小十歲富婆
    說起蘇永康,大家便想到了他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愛一個人好難》年輕時的他曾打敗四大天王拿下金獎,甚至被譽為繼張學友之後的「情歌天王」但是,沒想到走紅四年後,蘇永康開始飄了,他在事業巔峰時染上了毒品並且還敗光了妻子的家產,甚至渣到離婚時都不分給給前妻一分錢
  • 聊齋故事:自殺的蜈蚣
    明朝嘉靖年間,酥麻村有個叫吳光的小夥。五歲時就被稱作神童,往往能說出大家都不懂的話語,而到最後關頭總能證明,他還說得正確。有人送書給他,吳光拿在手上還沒看,就能說出這書大概寫的啥。也不知道是傳得神乎其神,還是真有此事。
  • 珠寶大王:擔心兒子敗光家產,他花千億去蓋樓,每年淨賺20億房租
    今天我們聊的也是一位父親,他深深的愛著自己的兒子,擔心兒子把家產敗光,於是為之長遠考慮,花了幾千億蓋了樓,這樣只要靠房租都夠幾代人花了。這位父親是何人?在這些城市幾乎都是蓋了三四棟高達幾百米的大樓,這樣即便兒子們的生意打理不下去了,那光靠收房租也是完全可以生活下去的。鄭裕彤相當有遠見,他留下的基業雖然只有新世界地產公司和周大福珠寶,但從我國的房價發展來看,在內地建的各個樓房因為土地翻上了天價,每年房租都能收20多億。
  • 民間故事:抬不動母親壽材,為啥?只因一個承諾
    歡迎來到槐柳樹下,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132期民間小故事《抬不動母親壽材,為啥?只因一承諾》。用故事說明道理,用故事教育人,用故事闡述生活百態,希望我的故事給您啟迪。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用您那給力、發財、溫柔的小手點個關注,多謝!
  • 鬼故事與憨人——書評|《聊齋·嬰寧》
    《聊齋》之名,用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來形容,大概不算過分。但大多數人只看到《聊齋》獵奇的那一面,這是很可惜的。以今天的文學視角來看,這部大名鼎鼎的文言短篇小說集的確屬於類型文學,拿它和武俠、懸疑、科幻等相提並論並非空穴來風。
  •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因多看了你一眼,路人變仇人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因多看了你一眼,路人變仇人 2020-08-27 2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是盛宣懷最寵愛的兒子 敗光千萬家產 窮困潦倒而死
    據《盛宣懷家產及其結構》一文顯示,在盛宣懷去世後的第二年,即1917年,盛氏家族成立了財產清理處,對盛宣懷留下的所有股票、房屋、證券等進行清理。經過兩年多的清理,查明盛宣懷家產為13493868.855兩銀子。   這還不包括各種金銀珠寶、文物古董、名人字畫。所以,盛宣懷留下的所有財產,當在數千萬銀子以上。
  • 一起讀書|《聊齋汊子》:來自大地上的故事
    《聊齋汊子》董均倫 江源 整理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數百年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社會各階層人民所喜愛,在蒲松齡的家鄉——山東更可謂家喻戶曉,特別是在沂蒙山一帶村莊,村民把神話傳說一類的故事都叫作「聊齋汊子」。
  • 父親敗光家產後向子女月討6000元零用錢,子女不甘背債告上法庭
    臺南一位男子阿倫(化名)曾入獄服刑,出獄後計畫做生意翻身,豈料卻經商失敗賠光家產,此後窩在家中不工作,每月向妻子與兒女討零用錢6000元,還 四處向鄰居借錢,阿倫的子女不堪其擾,憤向法院請求免除養育父親的義務。
  • 一代拳王泰森,當年是怎麼敗光4億身家的?這五個習慣太害人!
    提起拳擊我們就會想到泰森,泰森創造了精彩的拳擊歷史,他的職業生涯就像是傳奇故事,巔峰時期的輝煌和低谷時期的落魄,他都經歷過。像泰森這樣的世界冠軍,除了打拳可以帶給他收益,廣告代言和商業價值帶給他的財富更是源源不斷。曾經的一代拳王泰森,當年是怎麼敗光4億身家的?這五個習慣害人至深!
  • 《聊齋志異》:鬼神故事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蒲松齡在書齋中設了一個茶棚,專門詢問一些奇聞異事,然後把聽來的這些事情加工潤色之後記錄下來,《聊齋志異》便由此而生。
  • 蒲松齡:聊齋志異,所有偉大背後都有一份愛情
    蒲松齡生性淡薄,妻子劉氏又賢惠重情自然是爭不過生性潑辣的兩位嫂嫂分到的家產,僅有些許薄田和三間四壁透風的屋子。因此為了維持家中生計,蒲松齡不得不常年在外教書,一邊專心備考,一邊還要憂心家務深知丈夫艱苦的劉氏,就連招待客人的剩菜也捨不得丟。
  • 《聊齋志異》:不僅是狐妖鬼怪的故事,更是人生的哲學
    蒲松齡一生窮困潦倒,將自己的一腔孤憤都傾注在了《聊齋志異》中。很容易就能發現,在蒲松齡筆下的狐妖鬼怪與民間傳說中殘忍的形象不同。聊齋中的鬼怪狐妖,大多容貌姣好、平易近人、美麗多情,是世人心目中最理想的伴侶形象。除此之外,她們都還有一個共同點。
  • 聊齋故事:祥子和妻子
    祥子和妻子在三年前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一家人盼望這個孩子盼望了好久,家族終於有人延續香火了。但是,現在這孩子已經三歲了卻仍然不會說話,村子裡同齡的孩子此時已經咿呀學語,會說一點兒簡單的話了,祥子一家人都十分替孩子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