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購房量猛增,新時代女性不再是婚姻的依附者!

2020-12-20 鳳凰網

近日,根據中國最大的房地產網站發布的《2019年女性安居報告》火了。

報告顯示,單身女性購房者比例正在逐年增加,2018年達到2012年以來最高點,幾乎「逼平」男性購房者。

心之助心理專家盧悅對此表示:近年來,中國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房子為女人帶來的安全感甚至比「男人」還重要,不少單身女性選擇了在婚前買套房。

伴隨女性職場角色轉變 女性購房比例猛增

相關數據顯示,在一二線城市的30歲以上單身大齡女性中,47.1%的人已經購房,其中全款購房者達到三成以上,有兩套房的佔比也達到了23.4%。

與此同時,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大齡女青年購房群體佔比要高於二線城市。

就價格區間而言,在總價0-300萬元區間,30歲以下女青年佔比高於大齡女青年,300萬元區間以上,大齡女青年佔比更高。

為何女性購房比例會猛增至此呢?

這和中國女性在職場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有極大關係,單身女性買房在於她們有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保障。

隨著第三產業的興起,女性在當今社會比男性從事非勞力性工作佔有更多優勢,從基層的文職到高層的管理,包括銷售。

2017年,全國女性就業人員佔全社會比重43.5%,城鎮單位女性就業人員為6545萬人,和2010年相比,增加了1684萬人。

曾有數據報告顯示,當前女性積累財富的速度是男性的 1.5倍,截止 2020 年,女性將持有全球 72 萬億美元的金融資產,為 2010年的 2倍。

此外,該報告稱,若要進一步改善女性職場待遇,則將迅速推動全球經濟在未來 6 年內增長 1/3。

對此,心之助女性情感心理平臺首席諮詢專家盧悅老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就業規模也在逐漸擴大,重視經濟獨立、不甘於當家庭主婦的女性也將越來越多,這也證明了新一代女性的獨立意識正在不斷覺醒。

經濟實力不容小覷 女性已成為樓市消費主力

其實女性購房比例猛增是有跡可循的,2018年,我國結婚登記人數為1010.8萬對,同比下降4.9%。

離婚登記人數為380萬對,同比增長5.69%。

到了2020年,結婚人數再度下降,這已經是自2013年以來連續7年下降,離婚率居高不下並逐年增長已成為一種趨勢。

這其中大部分要求離婚的都是女性。

越來越多的女人不想結婚了,甚至越來越多的女人想要離婚。

而在買房方面,女性參與決策的比重也是越來越大,有的甚至處於主導地位。

據《廣廈時代》和58同城安居客共同研究調查的報告顯示,有購房計劃的女性中,52.5%是職場白領,這些經濟獨立的女性在購房決策上更是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

北京市某房地項目負責人表示:

開發商對市場的反應是最敏感的,不難看出,日益壯大的女性購房力量已經開始引起開發商們的重視。

從目前住宅的設計、功能布局來看,也在迎合女性的喜好。

主人臥室裡會更加注重衣帽間或衣櫥的設置,這一功能的改善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女性。

很顯然,女性購房已成為樓市消費的一大新趨勢。

心之助心理專家盧悅對此表示:過去女性要依附在男人的庇護之下,而現在女性越發具有主動權和選擇權,女性購房者經濟實力不容小覷。

心之助盧悅:女性的覺醒不是「災難」,是時代契機!

從近些年來的一些熱播劇中也能夠發現,人們對於「大女主逆襲」故事的推崇越來越多。

比如《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她在家裡受盡冷眼,成年後卻蛻變成年薪幾百萬的企業高管。

物質條件充足,對感情也只考慮自己的喜歡,家裡出了事,也都能瀟灑的擺平。

簡直活出了人人都羨慕的模樣。

她們可以順其自然地等待感情的到來,讓婚姻成為一件錦上添花的事,而不是讓自己成為婚姻中的依附者。

從中不難看出,當代女性的主流意識中,獨立、自主、自強的意識,對於掙脫原生家庭傳統的期待也越來越高。

這是對於傳統思想的挑戰,在這種意識的轉變下,老一輩的婚姻觀念就會被徹底顛覆。

而,觀念的轉變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衝突。

從「男主外女主內」突然轉變成「女人獨立自主,生娃,賺錢,養家樣樣不落下」。

也許男人也會覺得自己失去了原有的價值感和主導權,也有可能女性覺得不再公平。

在心理專家盧悅看來,其實女人在精神層面上越來越關注自我、尊重自我,對男人來說反而是更好的。

文化基調的悄然轉變,也在悄然增強女性的硬實力,助推男女平等的思想。

關於女性購房,網上有幾條被頂的最高,獲幾萬贊的評論寫道:

「女人有錢有房了,要比有對象更有安全感。」

「自己買房住著踏實。」

「對啊,自己有房,車裡有油,兜裡有錢,這就是安全感。」

心之助盧悅表示: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對於男性來說不是災難,對於婚姻家庭來說,也不是「滅頂之災」,而是可以更好的進入新時代婚姻模式的契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她」時代買房,女性購房注意事項!
    近些年房產行業迎來了新的購買人群,就是女性人群。在人們的老思想中,買房都是男性的事情,因為需要結婚用作婚房。但近些年購房的主力軍已經變「性」了,現在購房已經變成「她」時代,因為時代的不同,女性對於生活的追求也變的不一樣了,那麼,在女性購房成為一種趨勢後,女性購房應注意事項,你需要了解?
  • 女性的價值,不是「依附於」別人
    陳銘在談及婚姻的觀念時說過,在我們過往的婚姻觀念當中,婚姻應該是終身制度的。因為在以前的年代裡,女性沒有受到教育的機會,也沒有屬於自己的經濟來源。在長大成年之後,嫁給了男方,人生依附關係,從原生家庭到了男方家庭。
  • 中國女性買房猛增是好事嗎?女方婚前單獨買房有這3個好處
    中國女性買房猛增是好事嗎?在城市中沒有房子就沒有安全感,所有人都拼了命想要一個只屬於自己的房子,那麼,有數據顯示大城市女性買房增加,你們相信嗎?一起來了解下。  城市女性買房猛增是什麼情況?
  • 李銀河《女性主義》:婚姻,為什麼焦慮的大部分是女性?
    ,也正是要把這些焦慮從各種表象裡剝離出來,讓婚姻裡焦慮的女性,至少能夠清楚自己是不是焦慮了,是因為什麼焦慮了。回望女性歷史,唏噓不已。感恩生在新時代!——3——那新時代的女性為何還焦慮呢從中國目前的一些數據來看,中國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參加社會工作的比率已經很高,同時女性購房的比率基本與男性持平,還有一組數據是知識女性結婚率比目前總的結婚率更低。
  • 古代女性為何要依附於男性?有哪些因素影響著女性的地位?
    而性別平等應當是動態平衡,而不是穩定平衡,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女性權益較之過去提高很大,但達到動態平衡的地步,還遠遠不夠。目前女性權益發展速度是緩慢的,甚至是偏離道路的,我們都知道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目前的生產力無法給予女性權益足夠的動力發展。任何現象都有時代的合理性和局限性,這是不能操之過急的事情。
  • 貝殼研究院發新成都人購房報告 女性購房意願更強
    新成都人女性購房意願度更強根據對新成都人購房需求進行調查發現,女性有購房計劃的佔77%,男性有購房計劃的為69%,相比男性,新成都人女性購房意願度更強。男性更愛寬敞大三居,女性更偏愛緊湊戶型。男女期望購房面積方面,81-100㎡是多數新成都人考慮的面積範圍,佔比均超過4成。相較而言,80㎡以下產品女性佔比為17%,男性佔比為4%,121-140㎡產品女性佔比為11%,男性佔比為22%。可以看出,80㎡以下產品女性接受度更高,121-140㎡男性接受度更高。
  • 《安家》裡的知否小姐,講述女性依附心理將何其可憐
    ——波伏娃似乎是社會屬性的原因也或許是性別的差異,對於家庭的安排其實男外女內的模式現在依然沒有太大變化,關於婚姻裡女性獨立性一直是個比較棘手的問題。總提倡男女平等,但是無論是民間對於彩禮的爭論還是民間房產財產分配的問題,都表明其實大多女性還是傾向於依附性哪怕自己也有獨立工作。
  • 當代女性,不再做為別人錯誤懲罰自己的事情
    經常看一些綜藝節目,節目中情侶們恩愛的樣子羨煞旁人,也看透了現代女性所希望擁有的,不僅是愛情、婚姻、孩子,以及接肘而來的婆媳關係,更多女性在婚戀關係中越來越獨立,不但經濟獨立,而且精神上也不依附。曾經夫為天,受嫁給一個男人他無論好還是壞,這一輩子他都是你的天。受了委屈敢怒不敢言,現在的女性更獨立,逐漸掌握了婚姻的主導權。
  •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姐弟戀婚姻數量猛增 反映女性地位提高
    李春玲李春玲提到了一個特別的研究結果,在當代,「男大女小」的婚姻明顯減少,而「女大男小」的婚姻明顯增多。在她看來:「這是中國女性社會地位提高的表現。」  「這種婚姻模式的變化,折射了在時代急速變遷之下婚姻觀念和社會關係發生的深層變革。」李春玲談道。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春玲發表了一篇名為《社會變遷背景下中國青年問題研究》,引起了外界關注。李春玲提出,近10年來,當代中國青年呈現出突出的代際差異和較強的階層分化。  在她看來,我國青年一代與中年、老年群體之間的差異非常明顯。
  • 雙語:英國女性看淡婚姻 婚否不再重要
    英國女性看淡婚姻 婚否不再重要   British women believe marriage 'no longer relevant"   A picture of a newlywed.
  • 女性100%脫單新姿勢
    女性崛起成為必然,男性危機即將到來,社會分工重新洗牌,社會進步即將迎來新時代:一個女性不再希望自己的伴侶比自己強,一個男性能夠接受自己的伴侶比自己強,一個允許男女平等,婚姻由供養式轉為合作式。時代進步車輪下需要一批犧牲品,想脫單,率先進入新時代,引領時代潮流,避免成為時代進步車輪下的犧牲品。
  • 《妻妾成群》:從四位女性的明爭暗鬥解讀依附人生的悲慘命運
    接下來,我將從書中四位女性的明爭暗鬥來解讀依附人生的悲慘命運,並結合本書談談自己的思考。一、頑守的毓如:封建禮教下的同化傀儡書中,毓如是這樣出場的:陳佐千帶著頌蓮去見毓如,毓如在佛堂裡捻著佛珠誦經。陳佐千說,這是大太太。
  • 超六成離婚訴訟為女方提起,為什麼現在女性更敢於打破婚姻了?
    而且提起離婚訴訟的主要為女性,佔63.41%。對於這一點,其實很多人都表示感到驚訝。在很多人看來,女性是感性的,她們會為了孩子、為了愛去挽回自己的婚姻,不到萬不得已都不會輕易提出離婚。甚至很多人認為離婚了,女性就貶值了,這對他們沒好處。
  • 從白領到辣媽 解讀女性三大購房密碼
    現代女性越來越獨立,工作中,她們能獨當一面;收入上,大多數都市女性也具備了獨立的經濟能力。不論是初涉職場的白領,還是為人妻母的成熟女性,在買房這件大事上,現代女性也不含糊。數據顯示,大多數現代女性都有獨立購房的意願,不管是婚前自身居住,還是作為投資,女性已經成為購房大軍中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
  • 女性獨立,是不依附於任何一個人
    最近,隨著女性題材劇的火爆,「女性獨立」等話題被越來越多的提及。日前,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知名作家、編劇蔣勝男也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她很早便開始寫作,於1999年開始在某網站發表文學作品,迄今為止創作了大量武俠、玄幻、言情等題材的作品。《燕雲臺》是她最新的一部歷史小說。
  • 女性生活藍皮書:三成職業女性認為婚姻平淡
    45.6%的女性用「幸福」來評價自己的婚姻;19.9%的女性認為自己和丈夫的關係是「相敬如賓」;31.7%的女性對婚姻的感受是「平淡」;以「冷漠」和「痛苦」來形容自己婚姻的,     均只佔1.4%。而31至40歲年齡段的女性的婚姻幸福感最強,高學歷的女性比低學歷的婚姻幸福感要強。總的來講,城市職業女性的幸福感指數比較高,已婚女性的幸福感最高。
  •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嚴飛:單身女性的時代到來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發布的《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之離婚糾紛》(2016-2017年),全國範圍內超七成離婚案件的原告都是女性。現在的中國夫妻在處理婚姻矛盾時不再像長輩那麼「隱忍」,尤其是女性。過去,許多女性即使對自己的婚姻不滿意,也不敢提出離婚,在婚姻中可能更多的是逆來順受,因為從前的女性由於缺乏經濟獨立能力,即使掙脫了父權和夫權,依舊無法在社會立足。
  • 「女性買房猛增」背後扎心真相:有一種安全感,男人給不起
    前段時間,「大城市女性買房猛增」的話題竄上熱搜。30歲以上單身女性中,47.1%的人已經購買了住房。這就意味著:在一些大城市,女性的買房率已經逐漸和男性接近,且單身女性年齡越大,買房的意識越強。鳴啼鳴然與慕容焉牧民的陶淵明時代發展得太快了,當家庭主婦這幾年,她已經完全脫離了職場,加上雜誌社不景氣,自己離婚後說不定連工作都找不到。
  • 比男性物化女性更可悲的是,女性的自我物化
    最初知道ayawawa是在姜思達《透明人》的專訪上,她提出了女性在婚姻中應該遵循高MV(伴侶價值)和低PU(親自不確定性)的理論。MV是指一個人的年齡、身高、外貌、體重、罩杯、學歷、性格和家庭環境以及一切自身擁有的價值。PU是指一個人的忠誠度。
  • 鄭州約500萬女性,有多少人正在「假裝」獨立?
    《乘風破浪的姐姐》把人們目光聚焦在30+姐姐們的魅力,這是社會主流審美,很罕有地不再遵從「直男」白瘦幼的審美,對年上女性表達親近和善意。更有《三十而已》、《安家》、《脫口秀大會》等其他一系列女性主題,或者因為女性話題而出圈的綜藝和作品引發關注和話題。「她意識」的崛起正在刷新社會對女性的認知。然而,在女性獨立意識的迸發下,在大家的理解中,鄭州的500萬女性, 早已頂了大半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