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又是焦慮!焦慮已經成為現下社會的常用詞。
你看前段時間各大自媒體談論得特多的「中年焦慮」,談到最後,你有沒有覺得中年更加焦慮了呢?那些大企業跳樓的高管們,具體在焦慮什麼,誰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促使他們的縱身一躍,誰也不知道。
細細想來,這種所謂的「中年焦慮」,僅僅是因為年齡圈定,以及對於這個年齡群體可能面對的壓力的普遍性分析得出的,而沒有實際的數據調查支撐。因此,難免有「標籤化」的嫌疑。
各人活各法,認知水平、承受能力、自我和解能力,各有差異,因此,任何事不可一概而論。
——1——
儘管如此,今天我們還是要認真探討一下「焦慮」問題,並且對象是婚姻裡的女性焦慮問題。
這不僅是一個心理情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性問題。
為什麼有時候人家說你太焦慮了,你自己卻不知道呢?
為什麼大部分人認識到自己的焦慮,卻仍然束手無策呢?
這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對焦慮這一情緒的認識不夠。
那麼,焦慮,到底是什麼?
弗洛伊德指出:任何給定情境中所感受的焦慮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個人的「對於外界知識和勢力的感覺」。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焦慮是個體情感的一種狀態。其次,你感受到的焦慮的程度,是取決於你對外界的感知能力、認知能力,以及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也就是說,焦慮實際上是被體驗為人自身的有限,是源於你對事態的無法把控,是對生活的無能為力等等。
簡言之,焦慮是源於你無法掌控或無法調解的事物。
——2——
今天談論婚姻裡女性焦慮的問題,也正是要把這些焦慮從各種表象裡剝離出來,讓婚姻裡焦慮的女性,至少能夠清楚自己是不是焦慮了,是因為什麼焦慮了。
當然,談女性,就避不開女性主義倡導者李銀河了。
女性要覺醒,首先必須了解「女性」的來源。我們女性,到底是以什麼樣的角色存在於這個社會的。為什麼要了解這個,你看,你的社會角色意味著你的社會地位、影響力等等,也決定了你可能會獲得多少資源,包括權利、性、金錢、認同、理解等等。
現在婚姻裡很多女性感到孤獨、不被體諒、不被尊重,其實很大原因在於你所獲得的社會資源,以及對於家庭的作用。
這個話雖然有點粗魯、現實,但是,沒辦法,人類從私有財產誕生開始,便是帶有功利和偏見的。
李銀河教授在《女性主義》一書中,這樣談到男性與女性:
「男權制思想認為,這種男尊女卑的性別秩序不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會改變的,因為它是自然形成的;而女性主義卻認為,這一性別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變的,因為它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會和文化人為地建構起來的。」
也就是說,女性本來只是一種基於生理差異的代名詞,後來因為男權社會種種惡劣的改造、惡意的詆毀、蓄意的物化,等等手段,把女性變成了一種可能是「三從四德」、「相夫教子」的貞潔牌坊,又或者是「弱如楊柳」、「嫋嫋婷婷」、「盈盈一握」等等「被審美」的物體,從而失去了作為獨立個體的人的存在。
回望女性歷史,唏噓不已。感恩生在新時代!
——3——
那新時代的女性為何還焦慮呢?
當然與男權文化的源遠流長和有著遺傳基因似的影響有關。
世界範圍的女權運動在20世紀開始稍有起色,這與女性普遍接受教育,參加社會勞動有密切關係。女性開始走出家庭,接觸社會關係,通過教育獲得更多的思考能力,通過勞動獲得獨立生存的資本。因此,女性真正獨立的第一步就是工作自食其力,不斷學習增強認知能力、質疑能力。
從中國目前的一些數據來看,中國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參加社會工作的比率已經很高,同時女性購房的比率基本與男性持平,還有一組數據是知識女性結婚率比目前總的結婚率更低。
這一組數據是比較可怕的,也就是說,隨著女性知識層面與收入層面的不斷優化,越來越多女性已經不選擇婚姻了。
為什麼?
我們來看看一組關於離婚原因的案例,也是至少80%女性的困擾。
案例1:憑什麼大家都出去工作,回到家我還要燒飯、打掃衛生、洗衣服、帶孩子?他卻可以葛優躺!
案例2:晚上,他為什麼想去哪就去哪?我卻要被家務和孩子捆綁?
案例3:我這麼好,他居然外面還有女人?
案例4:他會掙錢,不意味著我就是他養著的,不可以限制我的行動,不可以阻止我出去工作啊。
案例5:他的什麼方面我都不需要,他卻還認為女人應該怎樣怎樣,去你大爺的!
……
案例還有很多,但大同小異。
值得慶幸的是,這裡的女性有一點是共通的,就是大家都發現了問題,發現了婚姻生活裡的不對等,發現了自己的需求並敢於反抗。
其實,對照一下,裡面是不是也有你的影子呢?你的焦慮是不是也來自於一些瑣事呢?而這些瑣事,是不是在日復一日中消耗你的熱情,消耗你對婚姻的最初的信任?
可能,不婚或者離婚,確實是遠離婚姻裡瑣碎、粗魯、背叛等焦慮的一種消極方式。
——4——
電影《送我上青雲》探討了女性的覺醒、焦慮、掙扎,與奮鬥。影院排片很少,估計也與社會接受度有關。
但,「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真的應該是女性覺醒、奮鬥的號角!
著名演員小陶虹有一段話說得真好:
「人不能靠在別人身上,你靠的這個人稍微有點閃失,你就趴地上了?人永遠要自己站著,你的幸福不應該由人給。」
多棒啊,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勇敢的自己站著。這個世界,沒有誰會成為你永遠的支撐。
與之類似的是,楊瀾在評價「事業型女人」的董明珠時說:
「當一個市場和社會還沒有做好準備去迎接一個女性領導者的時候,她就不得不做出百分之二百甚至百分之三百的犧牲。」
所幸的是,現實中,站出來的女性領導者越來越多,她們站上舞臺,站到聚光燈的光圈內,寫作、出書、為自己的企業和產品站臺,種種這些,正在重塑傳統價值觀對於女性的刻板成見。
最後,我們談論女性話題,並非排斥男性,更不是仇視男性,而是從新時代女性新的處境出發,重新去發現一些問題,比如這個時代,女性應該怎樣面對自身的困境,如何提升自己,然後從容地去解決問題,還自己一個清明世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