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自然需要加以呵護和關愛,但不是每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寶寶在長大成人時,也會遇到各種危險,這就需要每位爸爸媽媽留意了。
最適合寶寶營養攝入的自然是母乳,但有些寶寶出現這些情況之後,媽媽是需要放棄對寶寶的母乳餵養,用奶粉來替代母乳,雖然寶寶得不到母乳,還是能夠健康成長的。
下面跟隨我看看哪些情況不適合母乳餵養:
1.胺基酸代謝異常
胺基酸代謝異常主要侵犯神經系統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導致孩子智力低於同齡人。但胺基酸代謝異常的發病率並不高,在人群中的總發病率是萬分之一到五千分之一,爸爸媽媽也不需要太擔心,只是若真的遇到這個情況,就需要停止母乳餵養,用其他方式代替。
2.苯酮尿症(PKU)
PKU是胺基酸代謝異常引起的一種疾病,輕微時只會出現嘔吐、生長遲緩、易激惹等情況,如果未經治療,嚴重時可幹擾腦組織代謝,最常見的表現是智能障礙和語言發育障礙。寶寶如果出現這類情況,最好早點送到醫院檢查與治療,因為有25%的患兒患有癲癇發作,約90%寶寶皮膚和毛髮逐漸變為淺淡色,皮膚乾燥,常有溼疹。
3.乳糖不耐受綜合症
乳糖不耐受綜合症是由於寶寶體內乳糖酶的缺乏導致乳糖不能被寶寶消化吸收,主要表現為寶寶吃了母乳或牛乳後出現腹瀉。長期的腹瀉會直接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還可能造成寶寶的免疫力低下。
如果您家裡的寶寶出現這類情況,應暫停母乳或其他奶製品的餵養,需要用不含乳糖配方的奶粉或大豆配方奶進行餵養。
但這類情況有點特殊,寶寶出生時是正常的,但餵奶以後,若出現嘔吐、據食、不安、腹瀉等情況,甚至出現肌張力低下、肝脾腫大、黃疸等症狀就需要停止哺乳。如果繼續攝入乳糖,可出現肝硬化、低血糖等,還伴有營養不良,白內障、體格發育和智力發育障礙等問題。
4.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會讓寶寶變得消瘦,這個問題不大,媽媽自己餵養母乳時,需要注意,停母乳48小時左右之後,就可恢復母乳餵養,如果黃疸再次加重,需要再停餵1、2天,經過2、3次這樣的過程,寶寶就不會因為吃母乳而出現黃疸了,可以繼續母乳餵養。
除此之外,寶寶遇到上面幾個情況不能餵養,媽媽身上如果出現幾種情況,也是不能用母乳餵養寶寶的。
1、如果媽媽身上有嚴重的心臟病、心功能不全的,嚴重的腎臟疾病、嚴重的肝臟疾病、精神病、癲癇病等情況都是不能餵養寶寶的,因為這樣會增加媽媽的負擔,還會讓媽媽的病情惡化。
2、處於細菌或病毒急性感染期的媽媽也不宜哺乳,因為乳汁內含致病的細菌或病毒,可通過乳汁傳給寶寶。而在感染期內,媽媽經常需要使用應用藥物,因大多數藥物都可從乳汁中排出,如紅黴素、鏈黴素等,這些都對寶寶產生不良的後果,因此,才需要暫時中斷哺乳,以配方奶代替,定時用吸乳器吸出母乳以防回奶,待媽媽病癒停藥後可繼續哺乳。
其他類疾病也是不適合餵養母乳的,我不一一贅述,只用遇到的情況來簡單闡釋:服用哺乳期禁忌藥物、急性或嚴重感染性疾病、乳頭疾病、孕期或產後有嚴重併發症、紅斑狼瘡、精神疾病、惡性腫瘤、愛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