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逆襲的人,或許都有一個關於開悟的故事。
有位做高中老師的朋友說,在她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時不時就會遇到這樣一類學生:學習很認真刻苦,筆記也做得一絲不苟,點燈熬油做題的勁頭比一般學生還大。
但是,成績卻總是拔不了尖。朋友說,這類學生夠刻苦,但是學習方法不對,始終開不了竅,這一點很要命。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特別是堅持了十幾年的習慣和方式,靠別人是很難改變的,得自己悟。而最終能開悟的,卻是極少數。
其實,讀書和學習一樣,方法對了,事半功倍。反之,卻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收穫寥寥。
而那些開悟之後,成功逆襲的人和他們的方法,才是我們需要研究和學習的對象。
就像《高分讀書法》的作者西岡一誠,從小學開始成績就很差,高三的時候,他的成績在一萬人裡面,排名僅在九千多名。
但是,他通過改變閱讀方法,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大幅提高了成績。最終以全日本第四名的成績,考入了他夢想的東京大學。這完全是一個學渣逆襲為學霸的故事。
在《高分讀書法》這本書裡,西岡一誠詳細地介紹了他這種令人驚嘆的閱讀方法。他用這種方法,從改變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的方法做起,鍛鍊了思辨能力、歸納能力、讀解力、應用能力等等。徹底把書讀透,活學活用。真正做到用閱讀改變人生。
會讀書的人,從選書時就不一樣了
讀書,從選書開始。
會讀書的人,選書的標準就是「專找讓你收穫滿滿的書「。
很出人意料地,在這裡作者第一個介紹的是暢銷書。
可能有人會對選暢銷書心存懷疑,覺得有些暢銷書並沒有宣傳的那麼好。
但其實暢銷書裡也有不少好書,而且一本書之所以暢銷,一定是有原因的,一定是有某些事做對了的。這件事本身,就很值得我們思考。
通過暢銷書,我們還能了解當下的主流觀點、受熱議的話題,也可以讓我們審視當下的風潮。
鍛鍊我們的思考力和思辨能力,這才是最有用的部分。
另外就是,相信靠譜的推薦,還有要多多閱讀那些超越時間的、經典的好書。
此外,書中介紹的設立年度閱讀主題的選書法,我們也可以用起來。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某個領域的知識,就可以設定為閱讀主題,然後去選一些適合的書籍集中閱讀。
一年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可以有一個閱讀主題,也可以有多個閱讀主題。
把閱讀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這是高分閱讀的前提。
讀書前,也要先做準備嗎?
讀書,難道不是打開書直接讀就可以了,還要做什麼準備嗎?
是的,要做準備。在《高分閱讀法》這本書裡,作者西岡一誠甚至這樣說:書讀不透的原因,90%都是因為沒有提前準備好!
那麼,我們讀書前要做哪些準備呢?
在這裡,作者提出了一個叫「裝幀閱讀法」的方式。所謂的裝幀閱讀法,就是在讀書之前,從書名、封面、腰封、作者簡介等處,儘可能多地獲取信息,幫助我們更好地去讀書、理解書中的內容。
讀書就像在漆黑的森林裡走路,而有用的線索,就像火把,能讓我們有方向和目標,不迷茫。
我們選書,首先看到的就是裝幀,如果書名、封面等信息,不能打動讀者,很多人就不會買這本書。包括腰封也是,上面的文字,都是儘可能地想打動讀者或引起讀者的注意。這幾處地方會有大量的濃縮信息。
以前,我總覺得腰封特別礙事,認為不就是一些推銷的語言嘛,要不就是一大串推薦者的名字。每次新書到手,總是先看兩眼,然後馬上扔腰封!
現在,我會仔細觀察一些書的腰封,果然發現了一些很有用的信息。
還有就是在讀書前做假設,思考自己為什麼要讀這本書,寫下閱讀目標。然後再想一想,相比閱讀目標,自己當前處於什麼水平,這就是閱讀起點。
有了閱讀目標和起點,我們在讀書時,就不會困惑不知道自己在讀什麼。
當然,我們假設的目標,可能與實際閱讀時會有出入。比如原先假設的閱讀目標,可能你把書看了半本,就完成了,那麼我們還可以一邊讀一邊修改閱讀目標。
有起點、有目的地、有路線,並且可以一邊「走」一邊修改路線,這就是我們的閱讀地圖。
有個這個閱讀地圖,自然比翻開一本書隨意開始讀,更容易把書讀透。
讀書過程中,怎樣做才算是高分讀書法
高分閱讀法,並不只是一種閱讀方法。而是一系列的,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地閱讀的方法。可以說是一套「組合拳」。
在這裡,挑選部分我自己比較喜歡的,可以在實際閱讀中拿來用的方法來說。
1、第一招,檢驗閱讀法。
在讀書時,很多人是每次讀完一本書,再讀下一本書。但作者卻建議同時讀兩本或多本書。
當然,這裡的多本書得是同一領域內的書,而非毫不相干的幾本書。一次讀多本書,可以看到不同作者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觀點。能幫助我們從不同角度看問題,避免產生極端想法。
還能幫助我們從被動接受觀點,到主動思考。畢竟,每本書裡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作者的想法和觀點。不同的人想法會有一定的出入。這就給了我們思考的空間。此外,作者建議同時讀多本書,還與人腦的遺忘曲線有關。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表明:對於新事物,人們一天後就會忘記74%。讀完一本書再讀另一本,大部分內容會被忘記。而多次複習,遺忘速度會變慢。同時讀多本書,相當於某種程度的複習,能讓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
我自己也喜歡同時閱讀幾本書,覺得比每次一本書更好。以前不知道原因,讀過《高分閱讀法》之後,豁然開朗,哦,原來是這麼回事。
2、第二招,平行閱讀法。所謂平行讀書法,是指選同領域有相關性的兩本書,來同時讀。思考兩本書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分析兩本書的觀點為什麼會產生分歧。用這種方法來閱讀,能讓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自然而然地開始動腦子,開始思考。
提高我們的思辨能力,而不是變成「死讀書」,被動接收信息和觀點。
3、用一句話檢查你是否讀懂一本書
本書作者認為,如果你讀完了一本書,卻不能用一句話概括你讀了什麼,那就等於沒有讀懂這本書。
我很同意這個觀點,當我們讀一本書時,只有真正讀懂了,才能用簡短的話,對書的內容做出總結,點出整本書的核心所在。就像我們認識一個人,只有足夠了解,才能用幾個詞或簡短的話語,準確地概括出那個人的特點。
以後我們讀書時,不妨用這樣的方法試驗一下。
結語
古語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我們讀書,絕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信息,也不是要對別人的觀點照單全收。如果那樣死讀書、讀死書,就只能是腦袋裡裝滿了各種觀點和信息的「人形書櫥」。
《高分讀書法》告訴我們,完全可以把閱讀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從選書到讀透一本書,每一步都是有方法可循的。
雖然這本書的作者,憑藉著這種讀書法,從學渣逆襲成了學霸。但高分讀書法的作用,絕不僅僅是幫助人們去獲得一個高分。
而是讓閱讀成為一個利器,幫助我們形成更好的讀解力、思考力、思辨能力,能夠把書真正讀懂,並能將知識活學活用。
這才是能令我們受益終身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