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去西餐廳總會有恐懼感
看著精緻的菜單,在英國甚至是全英文的菜單
根本無從下口,結果只能隨便點一波......
其實西餐是歐洲地區菜系的總稱
走出國門我們就要按照國家來說了
例如:英國餐廳、義大利餐廳、法國餐廳等
當然作為國際化的國家英國,
除了常見的歐洲菜系還有各種亞洲菜系
還有英國超級喜歡做創意菜
所以要看懂他們的菜單還真的很難!
米其林餐廳
這種餐廳的菜單一般都很高大上,
平均每人消費達到上百鎊的價格,
食材太高級所以根本看不懂
小憶君建議去這種餐廳前,
可以提前做好準備迎接各種「痛苦」!
詞彙:
Appetizers,法語「Entrees」 – 開胃
crab | 螃蟹
gelee | 果凍
caviar | 魚子醬
Meat,法語「Viandes」 – 肉類
詞彙:
pigeon | 鴿子
girolles | 雞油菇
baby spinach | 菠菜
牛排餐廳
Starters – 前菜
「Roast Scallops with White Port & Garlic」
烤帶子,搭配白波特酒(一種葡萄牙加強葡萄酒)和蒜
「Potted Beef & Bacon with Yorkshires」
罐裝牛肉(類似有點像pté)和培根搭配約克郡布丁
「Bone Marrow & Green Sauce」
骨髓和綠醬
(一般綠醬都是蔬菜醬汁,
使用像豌豆之類的蔬菜製成的,但還是要問一下服務員的)
Steaks – 牛排
T-Bone | T骨牛排
Rib-Eye | 肋眼牛排
「Surf『n』 Turf (Fillet 300g & grilled half lobster with garlic butter)」
固定搭配,當一道菜有牛排又有龍蝦時
美國餐廳
詞彙:
chicken wings | 雞翅
blue cheese dipping sauce | 藍芝士蘸醬
Lobster – 龍蝦;
Fest – Festival的縮寫,形容這道菜有很多吃的。
不想要新鮮龍蝦的話還可以要1lb的lobster roll – 龍蝦卷;
fries – 薯條;
house salad – 就是沙拉,house可以理解成「本家的」;
Slushie cocktail – Slushie是美國的一種冰沙飲品品牌;
ice cold big easy brew – 冰涼的;
big easy brew一般指的是ale或者lager,都是啤酒,味道不同。
garlic butter – 蒜蓉黃油,
drawn butter – 化了的黃油搭配海鮮吃,
hollandaise – 搭配海鮮吃的一種白色醬料
印度餐廳
這裡的菜單上大部分的菜品都是印度名,
在歐洲國家一般都會附加上一段英文介紹
詞彙:
carnival | 嘉年華
snackery | 零食
halfway between crisp and craker | 介於薯片和餅乾之間
colourful | 色彩豐富
lemony | 檸檬酸
salty | 鹹
chicken thigh meat | 雞腿肉
garlic | 蒜
ginger | 姜
coriander | 香菜
stem | 蔬菜的莖
cream | 奶油
或許對不熟悉單詞的留學生來說
去國外面對純英語點餐還是很有挑戰性的
不過這一切都是學習的過程嘛
教大家一個方法,那就是下個詞典在手機中
不懂哪裡查哪裡,這樣就能吃到心滿意足的食物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