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你有沒有這樣一個苦惱:自己的金融和經濟知識不紮實,導致在面對紛雜的基本面消息時無法即時對其影響做出一個即時的判斷,也沒有時間和精力閱讀厚重的經濟分析報告。尤其是對於黃金這種對任何風險事件都會有反應的資產,交易者們更加容易陷入「草木皆兵」的狀態,這種情緒尤其不利於長線黃金交易。
因此,對於這種情況,部分投資者往往會選擇一個能全面反映宏觀經濟形勢,且以往預測能力還不錯的經濟指標作為參考。分析師Rick Mills近日撰文分享了自己用來追蹤金價走勢的指標:債務與GDP比率。
債務與GDP之比是經濟學家用來比較一國總債務與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重要指標。這一比例展示了該國償還貸款的能力,比例越高,一個國家無法支付債務利息的風險就越大,出現債務違約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Mills表示,在動蕩時期,債務與GDP的比率往往會上升,因為當經濟萎縮時,央行往往會擴大借款規模,藉此刺激經濟增長和需求。然而,債務與GDP的比率不僅可以判斷國家的信用風險好壞,還可以幫助預測黃金價格。
從第一張圖可以看出,1970年到2008年期間,黃金價格與美國債務佔GDP的比率之間呈微弱的正相關關係。在1980-1981年經濟衰退期間,GDP下降而債務增加時,債務佔GDP比率出現了嚴重的畸變,一度接近5%。這一時期也是黃金的看漲期,1981年金價達到400美元/盎司,後來甚至接近700美元/盎司。
金價變化在1985年趨於平緩,持續了大約20年,直到2007年金融危機來臨。在1990年代,經濟增長強勁、通貨膨脹率低、股市飛漲,黃金幾乎保持在每盎司200至400美元的範圍。在經濟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央行幾乎沒有理由增加債務,並且隨著90年代GDP在1999年達到4.8%的峰值,債務與GDP的比率實際上下降了,反映在第一張圖表中1991年至2000年藍線呈下降趨勢。
隨後是2001年的經濟衰退,以911事件為預兆。在2001年至2004年之間,為反恐增加了國防開支,債務佔GDP的比例從55%上升到60%。第一張圖表中的藍線從2000年的-5%上升到2002-2003年的 2%。
與當前狀況最相關的是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如第二張圖表所示,債務與GDP的比率從2007年的62%躍升至2009年的83%,隨後漲至2010年的90%,並且此後一直在攀升。
在當時,面對過度放貸和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嚴重貶值所導致的銀行體系危機,全球許多央行轉向了一種被稱為「量化寬鬆」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在量化寬鬆政策中,央行在公開市場上購買長期證券,以增加貨幣供應,鼓勵消費者和企業借貸。該政策還通過推高長期債券價格來降低利率,並極大地擴大了央行的資產負債表。
量化寬鬆的一個關鍵點是,當美聯儲購買美國國債以刺激經濟時,它是在將美國債務貨幣化,當時各國央行實際上是「印鈔」以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支持證券 (MBS)。
作為一種對抗通貨膨脹的對衝工具,黃金通常在貨幣供應量增加時價格會上升。隨著債務在2012年至2019年間飆升至GDP的100%至110%(2020年尚未在前兩張圖中反映出來),金價也從每盎司800美元飆升到2011年1900美元的歷史新高。
看到這裡,你肯定也發現了很多相似之處。在這兩場危機中,美聯儲和國會都為大規模刺激措施打開了閘門。
為了應對大量的失業人口問題,國會和川普總統籤署了一項2.2萬億美元的緊急刺激計劃,其中包括一次性向大多數年收入低於75000美元的美國人發放1200美元的現金,5000億美元的資金用來幫助受災嚴重的行業,其中500億美元用於航空公司,3500億美元用於小企業貸款。同樣,與2008年一樣,美聯儲將利率降至0%,並進行了700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發起了另一輪量化寬鬆。
從上述看,債務與GDP比率的確與金價之間存在相關性,但是其中的原理是什麼呢?
Mills表示,該指標能夠識別出危機期間的常規套路——首先,由於危機阻止企業開工,人們無法外出並消費,GDP可能會急劇下降,經濟狀況會變得更糟糕,衰退危險增加。其次,為了拯救經濟,債務會增加。因此,這一指標本來就是一個「危機報警器」。Mills稱,
現在債務佔GDP的比率已經達到108%,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從未見過的水平,以後更是可能飆升至150%,200%,這意味著美國經濟每生產1美元,就必須借入1.5美元或2美元。那麼,你覺得在這種經濟中持有現金或者其他資產安全嗎?如果不安全,你會選擇什麼?
對於未來的金價,Mills表示,金價近期波動明顯,2月至3月的股市震蕩也可以反映這一點,之後金價很可能像2008-2011年那樣出現穩步上升的趨勢,有望達到並刷新每盎司1900美元的紀錄。
那麼,如果說,讓你來選一個經濟指標來作為你的金價追蹤器你會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