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假說-演繹法

2021-02-08 囡波灣生物

1.方法解釋

在觀察和分析基礎上提出問題以後,通過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根據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檢驗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結論相符,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說是錯誤的。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

2.典例分析

孟德爾用豌豆做了大量的雜交實驗,在對實驗結果進行觀察、記載和進行數學統計分析的過程中,發現雜種後代中出現一定比例的性狀分離,兩對及兩對以上相對性狀雜交實驗中子二代出現不同性狀自由組合現象。他通過嚴謹的推理和大膽的想像而提出假說,並對性狀分離現象和不同性狀自由組合現象作出嘗試性解釋。然後他巧妙地設計了測交實驗用以檢驗假說,測交實驗不可能直接驗證假說本身,而是驗證由假說演繹出的推論,即:如果遺傳因子決定生物性狀的假說是成立的,那麼,根據假說可以對測交實驗結果進行理論推導和預測;然後,將實驗獲得的數據與理論推導值進行比較,如果二者一致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如果不一致則證明假說是錯誤的。

孟德爾科學研究的一般思路:

觀察現象  → 分析問題  → 提出假設  → 設計實驗  → 驗證假說  → 歸納綜合 → 總結規律

3.其他實例

(1)DNA複製方式的提出與證實;

(2)中心法則的提出與證實;

(3)遺傳密碼的破譯;

(4)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總結了遺傳因子的分離定律和遺傳因子的自由組合定律。

(5)摩爾根利用果蠅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實驗。


相關焦點

  • 假說一演繹法
    由於假說無法被直接驗證,需要根據假說進行演繹推理,推出預測的結果,再通過實驗來檢驗。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測相符,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說是錯誤的。這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假說一演繹法的雛形可追溯到古希臘亞里斯多德的歸納一演繹模式。按照這一模式,科學家應從要解釋的現象中歸納出解釋性原理,再從包含這些原理的前提中演繹出關於現象的陳述。
  • 高中生物必修二:高中生物孟德爾假說演繹法步驟
    高中生物必修二:高中生物孟德爾假說演繹法步驟 2019-01-25 16:02:41 來源:三好網
  • 假說-演繹法
    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測相符,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說是錯誤的。這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假說-演繹法的雛形可追溯到古希臘亞里斯多德的歸納-演繹模式。按照這一模式,科學家應從要解釋的現象中歸納出解釋性原理,再從包含這些原理的前提中演繹出關於現象的陳述。
  • 每日一題 | 運用「假說—演繹法」解遺傳規律題,考生必看~
    「假說—演繹法」在遺傳學基本定律的發現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有關「假說—演繹法」的分析正確的是(    )A.F2中出現「3:1」、「9:3:3:1」的性狀分離比屬於「假說—演繹法」中的「假說」部分B.為了驗證作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孟德爾和摩爾根都通過測交實驗去進一步驗證C.用「假說—演繹法」驗證的實驗結果總會與預期相符D
  • 《分離定律》教案_教師資格面試高中生物
    相關推薦:教師資格證面試各學科教案匯總《分離定律》教案_教師資格面試高中生物,中公講師為大家進行錄製教師資格面試備考系列視頻,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以下為高中生物《分離定律》教案。高中生物《分離定律》教案一、教學目標1.學生能夠通過遺傳與進化觀理解分離定律的內容。2.通過對孟德爾對一對相對性狀的研究實驗,建立類推理與演繹的思維。3.通過對孟德爾實驗的分析,根據初中所學遺傳的相關知識,構建生物模型。4養成嚴謹的求知態度和對生物學科的濃厚興趣。
  •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實驗方法匯總
    ) 5.細胞染色法——活細胞染色(健那綠染色線粒體);碘染色法,證明光合作用產生澱粉;死細胞染色(醋酸洋紅、龍膽紫、改良苯酚品紅染液、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劑);臺盼藍染色法鑑定細胞死活; 6.同位素標記法——分泌蛋白的合成與運輸;探究光合作用中釋放的氧氣的來源;暗反應中碳元素去向14CO2→14C3→(14CH2O);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32P、35S
  •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1章:遺傳因子的發現教材問題和練習答案
    除了孟德爾的雜交實驗,你還能舉出科學研究中運用假說—演繹法的實例嗎?【提示】凱庫勒提出苯分子的環狀結構、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質了的發現過程等,都是通過假說一演繹法得出結論的。19世紀以前科學家對遺傳學的研究,多採用從實驗結果出發提出某種理論或學說。
  • 國際關係研究中假說的提出與檢驗
    但從科學的本質來講,理論只不過是尚未被證偽的假說而已,因此本文是在同等意義上使用「假說」和「理論」這兩個範疇。    國際關係的研究方法有多種,如歷史描述、科學預測和思辨—規範方法,也可以混合使用這幾種方法。本文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研究國際關係,討論假說的提出和檢驗也是以此為前提的。提出假說主要有兩個來源——觀察和演繹,或者這兩種方法同時使用。
  • 高考生物複習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講解
    「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是《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標準之一,學習目標屬於應用水平,要求學生能「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則;進行總結、推廣;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聯繫等。」
  • 人類認識的邏輯方法——歸納法、演繹法和認識模式
    歸納法和演繹法是邏輯中的兩個基本方法。
  • 從心理學到演繹法法則!
    探究人的心理研究方法主要有兩種。其一是假設演繹法,其二是歸納法。人類認識活動,總是先接觸到個別事物,而後推及一般,又從一般推及個別,如此循環往復,使認識不斷深化。歸納就是從個別到一般,演繹則是從一般到個別。
  • 《福爾摩斯:基本演繹法》——觀察、分析、推理的成功演繹
    這種大膽的創新和改編,無疑是近年來最成功的,雖然顛覆了小說中傳統的角色形象,但卻成功保留了人物性格和天賦能力的內核。特別是對於華生醫生女性角色的設定,讓人眼前一亮,也成就了一對成功的人物CP。劇中的福爾摩斯曾是蘇格蘭場(倫敦警察廳)的顧問,因戒毒問題和父親為其安排的康戒陪護華裔女醫生——瓊·華生不期而遇,並雙雙成為了紐約警察局11分局的刑事案件顧問,在一樁又一樁的罪案中,通過對基本演繹法的純熟運用,展現了他們超凡的偵探才能, 使《福爾摩斯:基本演繹法》成為一部成功的經典偵探劇。
  • 《新人教版》和《新北師大版》教材中「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比較分析!
    通過展示假說-演繹法在遺傳學重大發現中的完美應用,推動學生在大概念「遺傳信息控制生物性狀,並代代相傳」下構建重要概念並形成生命觀念。可以說,作為整遺傳學學習的開端,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為學生打開了一扇親歷科學家對遺傳學孜孜以求的探索之門。其中,「相對性狀」「基因」等概念,是經典遺傳學理論的邏輯起點。
  • 教師節特稿丨朱正威先生教材編寫思想研究
    作為核心成員,參與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的研製。朱先生擔任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生物學教材主編,與另一位主編趙佔良先生,共同編寫出版了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普通高中教科書生物學等教材。本文在梳理朱先生生物學教學思想的基礎上,探討了先生在教材編寫中提倡的理念、編寫思想及實踐創新成果。
  •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重點歸納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  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2、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的跨膜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需要載體的運輸方式是: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的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  3、酶的化學本質: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 昭通2020名師助考㊺丨生物實驗設計類解題方法小歸納
    生物科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生物科學的發展過程就是生物學家不斷觀察生命現象,提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科學結論的過程。「科學探究」是生物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科學探究」素養的考查在近幾年的全國卷高考中有充分的體現,高考試題中特別注重實驗設計能力的考查。
  • 從《Elementary》中看演繹法
    福爾摩斯和華生參與了許多疑難怪案的偵破工作,破解許多令警察感到困惑的謎題,而福爾摩斯過往許多秘密也在這一過程中被逐一揭開。Elementary直譯為基本的,但在這部片子裡翻譯為基本演繹法,即演繹法。接受過高中教育的朋友應該都對數學歸納法有一定印象。數學歸納法的原理在於:首先證明在某個起點值時命題成立,然後證明從一個值到下一個值的過程有效。當這兩點都已經證明,那麼任意值都可以通過反覆使用這個方法推導出來。這就是一種演繹推理。
  • 【2017課標教材】 第1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
    >摘要:正文內容包括思維導圖、電子教材、教材插圖、答案和提示、教學參考。如果孟德爾當時只對F2中10株豌豆的性狀進行統計,那麼他很難止確地解釋性狀分離現象。因為實驗統計的樣本數量足夠大,是孟德爾能夠正確分析實驗結果的前提條件之一。只對10株豌豆的性狀進行統計,會出現較大的誤差。2. 將模擬實驗的結果與孟德爾的雜交實驗結果相比較,你認為孟德爾的假說是否合理?
  • 高中生物考點梳理5th--遺傳因子
    高中生物被稱作理科中的文科,它在理綜合三門學科中擁有最多需要硬背的知識點,這也讓許多理科生傷透了腦筋。今天小編繼續分享生物學科的重要的知識點大家可以在課下閒餘時間多記一記背一背,記得收藏關注喲~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 遺傳因子的發現一、相對性狀性狀:生物體所表現出來的的形態特徵、生理生化特徵或行為方式等。